APP下载

文化产品 贵在质量

2012-12-22董立人

西部大开发 2012年7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工作者马克思主义

◎ 文/董立人

文化产品 贵在质量

◎ 文/董立人

面对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新期待、新要求,广大文化工作者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力推进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观念、内容、风格等的创新,既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又积极汲取世界其他优秀文化成果,努力创作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产品,不断增强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产品的质量代表着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水平,影响着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成效。人民需要优秀的文化产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认真学习贯彻这一重要精神,要求广大文化工作者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文化产品质量。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文化产品是人们精神生产活动的成果,是融知识、思想、文化、技术、娱乐等于一体的产品,具有知识教育、思想启迪、文化传承、道德培育等功能,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这就要求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必须坚持正确导向,也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思想内涵,不断增加文化产品的知识含量,充分发挥文化产品的各种功能,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求广大文化工作者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当前,尤其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学习党的文化方针政策,坚定文化产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立场,牢牢把握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正确方向。

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继承和创新,是文化发展繁荣的两个重要途径。文化产品的不断丰富,文化产品质量的提高,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不善于继承,创新就失去了基础;不善于创新,继承就缺乏活力。古今中外,闻名于世的文艺大师、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无一不是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结果。不朽的文化经典作品往往既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既延续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又创造出新颖鲜活的内容和形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当前,面对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新期待、新要求,广大文化工作者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力推进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观念、内容、风格等的创新,既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又积极汲取世界其他优秀文化成果,努力创作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产品,不断增强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文化工作者既面临可以大有作为的难得机遇,又面临更加复杂多样的考验。有的人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出现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甚至以不正当或违法手段生产和传播文化产品获取利益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文化产品的质量。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文化工作者在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中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首先,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发扬严谨笃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等优良作风,努力追求德艺双馨,坚决抵制学术不端、情趣低俗等不良风气。其次,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保持对文化的尊崇和敬畏,努力使创作、生产和传播的文化产品能够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意愿,能够给人以教育启发和美感享受,能够鼓舞人们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再次,进一步深入群众。文化产品唯有反映人民心声,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才能具有生命力和先进性,也才能实现社会效益。文化工作者应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要求,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拜人民为师,增强对国情的了解,增加在基层的体验,增进同群众的感情。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供稿)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工作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爱工作者之歌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