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刍议
2012-12-22曲娜娜
曲娜娜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刍议
曲娜娜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农村老年人口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群体。对于这一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落实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必要性入手,剖析现有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农村;养老保障;对策
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几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并且不断完善制度,加大资金投入,用以保障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保障始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老龄化带来的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农村老龄化趋势严重,亟待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7%,就属于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这一国家或地区就属于 “老年型”国家或地区。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可以看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农村老龄人口正呈现出数量大、增长快、非均衡的状态。加强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是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首要任务。
2.农村养老需求的日益增长,需要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随着老龄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养老资源需求加大,需要社会和家庭提供的费用就越来越多。有些资源是家庭个人所不能提供的,只能依赖于社区和政府的帮持。政府用于养老的财政支出比例不断增大,社会保障负担会越来越重。从目前来看,我国老龄化的发展态势已经远远超过经济水平的发展速度,只有尽快将老龄人口的最基本养老问题放入社会保障的大体系中,才能有效缓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就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更能体现出政府的“老有所依”政策。
3.农村传统养老模式的功能弱化,迫切需要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支撑。目前,我国农村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两种形式。随着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规模逐渐变小,大部分中青年都外出打工赚钱。2005年我国乡镇企业职工约14272.36万人,覆盖近两亿家庭、5亿家庭人口,涵盖一半以上的农村人口。我国农村现在是“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状况,农村的养老赡养系数日益增高。家庭规模正在逐渐形成“四二一”型家庭结构。子女照料老人生活而面临的经济负担也逐渐加大。也就是说家庭养老模式正在退化。同时,由于农村留守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他们没有能力承包土地,导致收入水平大幅下降,基本生活面临不能得到保障的现状。另外,我国人多地少,农民承包的土地是有限的,而且土地带来的效益也是有限的,土地的保障形式也面临着衰弱趋势。随着传统形式的保障模式逐渐弱化,加强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是冲击旧模式,促进新模式的必然途径。
4.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一直是我国政府所提倡的,就是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而改变以往的重城现象。然而,目前我国的情况是,城市发展的水平远远高于农村发展水平,二者呈现严重的不同步现象。尤其是社会保障方面,城市人口所享受的一系列的福利、补贴,农民基本没有享受到。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来缓解这种城乡不平衡现象,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1.普及范围小,参保率低。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着覆盖面窄的问题。对于社会养老保险来说,在一个县,要把这种养老负担分摊在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口中,是有很大难度的。此外,当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太小时,不变成本也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分摊,边际成本区域就较小。这样也不利于养老保障的顺利普及。其中总参保人数不多,也是个问题。大部分参保人员多为村干部及乡镇、村办企业职工。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发展很不平衡,越是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与率越高。然而真正需要的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却没有享受到养老保险。
2.企业财政压力大。我国的养老保险缴费,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高于国际警戒线3个百分点。过高的缴费率,加大了企业的人工成本,减少了许多新增岗位,影响了企业的再生产效率。甚至有些企业不得不挪用在职职工个人账户资金,来支付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财政压力日益加重。
3.管理混乱,基金可用率低。农村养老保障基金,应该以各县为单位,进行统一管理,但是,目前许多农村,面临着技术跟不上;没有完善的机构;基金管理混乱;各方监管力度不到位等问题,致使管理的成本加大、运营风险增高。有些地方政府,由于管理不善,出现挪用、私占基金现象,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4.经费投入不足,保障水平低。我国长期以来的优先发展城市战略,造成了“城乡分割”的格局。而农村一直依靠土地保障,国家对于农村的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不足,尽管近几年国家已经有意识倾斜于农村,但仍然是杯水车薪。据对2003年的养老保险金的平均统计,农民领取社会养老保险金的标准是每人每年757元,平均每人每月63元。到了2009年,我国提出“新农保”政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国家也只能补给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不难看出,养老金的最低保障远远不能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基础养老保障金只能是缓解部分农村家庭养老的压力,很难起到保障作用。
三、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对策建议
1.建立一个惠众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从目前我国的现实来看,应该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联系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十分不均衡:东南沿海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较富裕,有较多的可支配收入,迫切需要社会养老保障来解决年老后的生活需求问题,这些地区也已经具备了建立缴费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条件;中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有些村镇农民生活还处于解决温饱的阶段,农民不具备社会保险的自我缴费能力,因此,尽可能的实现村村都覆盖,人人都保险是一个长期工程。这样,不仅可以抵御风险,还可以增加养老保障金收入,发挥社会养老保障的功能。
2.“空账”变“实账”,做实个人账户。目前,我国在个人账户方面,最缺乏的就是资金。只有做到个人账户制度产权明晰,才有利于保证农民的投保积极性,同时政府适度的支持,才能加速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障的步伐。但如果做实账户,那么我们必将要投入大量资金,一是弥补亏空的部分,另一个是保证新账户的资金征缴。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开征特种税或者是特种保险税等,来专门弥补养老保障基金缺口。或者,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领域,政府可以拨出专款作为农村社会保障机构的专项经费,使农民不缴或少缴基金管理费。在资金运用领域,应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政府应有针对性的制定专项基金政策,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增值率达到高于一般银行存款利率和国债利率的增值目标,使农民切实看到资金增值所带来的好处,从而真正把个人账户落实到位。
3.抑制养老金待遇差距拉大。我们所要建立的养老保障制度,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适用,而是希望大部分人都被纳入养老保障制度中,允许少部分特殊人群(如军人、五保对象等)建立特殊养老保障机制。
4.提高社会生产力和老年人的经济参与度。目前我国的现状是用很少的社会生产力去养活更多的社会成员。政府应该积极的把老年人和社会生产力联系起来,让老年人参与到经济建设中,这样可以缓解财政压力。例如,适当延长退休人员年龄,延长养老基金缴纳时间等。
总之,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是一项长久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全部达到的,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才能让农民得到应有的保障。尽管目前我们的做法还有许多的瑕疵,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事业会覆盖全国各地的。
[1]王国军.社会保障:从二元到三维.[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3]:李文波.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若干问题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4]徐芬.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学术园地,2010,(6).
责任编辑 魏亚男
F323.89
A
1672-2426(2012)01-0056-02
曲娜娜(1981-),女,辽宁丹东人,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