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各地区R&D经费资源分布差异及变动趋势分析

2012-12-21罗亚非张赤东

中国科技论坛 2012年6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均值差距

韩 旺,罗亚非,张赤东

(1.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124;2.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38)

中国各地区R&D经费资源分布差异及变动趋势分析

韩 旺1,罗亚非1,张赤东2

(1.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124;2.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38)

R&D经费是保证R&D活动的必要资源之一。本文应用熵值法,选取时间跨度在10年以上的最新经济数据,经过可比化处理,对我国不同区域的R&D经费及R&D经费强度进行分析,以探讨我国不同区域R&D经费资源分布及变化趋势。

R&D经费;分布差异;变动趋势;熵值法

此前学者们关于R&D经费的研究虽然目的各异,但多采用的是截面数据。如刘新同[7]采用了《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6)提供的数据,接民、李晓青[8]采用了《山东科技统计年鉴》(2009)提供的数据,韩鹏[9]采用了《河南科技统计年鉴》(2009)提供的数据,此外还有刘新同[10]以及肖广岭[11]等,均采用的是截面数据来进行分析。虽然采用截面数据可以获得较丰富的数据类型及较细致的数据分类——比如对地区而言,可以细分到市一级行政单位;对指标本身,也可以按来源进行细致的分类。但是,这只能反映被分析对象当前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并且无法对变化趋势做出直观而清晰的判断。当然部分学者也采用了有一定时间跨度的数据,如张学鹏、贺彩银[12]采用的是《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1998—2005年的数据,魏晓平、史历仙[13]采用的是2003—2006年大中型工业企业以及研发机构分行业和分地区的研发(R&D)费用数据。这些数据虽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但普遍跨度较小,一般在10年之内,信息量依然不足,而且所采用的部分数据未经过处理以排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时间跨度大于10年的最新经济数据,并经过处理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以此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1 方法与时点的选取

1.1 研究方法

描述和分析地区相对差异的方法有很多,但大致可分为绝对差距指标和相对差距指标。前者为离差,基础运算为减法;后者为比例的比较,基础运算为除法。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一致,因而所得结论也相似,但两种指标的决定因素和意义并不相同。区域绝对差距变动取决于该区域的增长率及总量水平的高低,不同时点不可比;而区域相对差距消除了总量大小的直接影响,其变化仅直接受经济增长率影响,不同时点可比。在R&D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研究上,根据所选数据的不同,方法大致有:张赤东、郑垂勇[14-15]的区位基尼系数和差异指数方法;刘新同[7]与接民、李晓青[8]采用的聚类分析方法;韩鹏[9],刘新同[10],魏晓平、史历仙[13]采用的熵值法;肖广岭[11]采用的基尼系数的方法;张学鹏、贺彩银[12]采用的面板数据的方法;其他方法如变差系数、加权变差系数、加权离均差系数等。

在简单有效这个大前提下,本文选择使用熵值法来对R&D经费资源进行差异分析。“熵”这个状态函数最早由克劳修斯于1865年提出,玻耳兹曼于1877年使用它来表述系统无序性的程度。需要说明的是,某一宏观态所包含的微观态的数目,反映了该宏观态下系统内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多样性。微观态数目越多,系统内微观粒子运动的多样化程度越高,系统也就越加无序和混乱。熵就是这种无序化和混乱程度的量度,这是熵函数的统计意义。马忠欣[16]就认为,熵在宏观意义上也以可以作为能量在空间分布的均匀度的量度,能量的空间分布越均匀,熵值越大;越集中,则熵值越小。熵统计量正是提供了一种分析频率分布多样性的方法,已经被应用于R&D活动的分布研究,利用市场份额衡量市场集中度以及技术多样性和技术竞争强度等[17]。

熵值法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Xi为第i地区的待分析指标,本文中为地区R&D经费、R&D经费强度 (R&D经费占本地区GDP的比重)或者人均GDP。Yi为第i地区的待分析指标占各地区合计值的比重。但是根据样本量的不同,H的理论最大值也不同,为Hmax=lnn(n为样本量)。为增加不同样本量的样本之间的可比性而统一取值范围,对熵值进行修正,得到修正熵:

这样,H'的取值范围即确定为[0,1],且值越小,说明样本数据之间差异越小,资源相对分散;值越大,说明样本数据之间差异越大,资源相对集中。

1.2 研究时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国家不断加强对科技发展的投入力度。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R&D经费强度一直徘徊不前,1991—1997年间总是处于0.6%~0.8%的水平上。直至1998年开始,我国对R&D经费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R&D经费强度也逐步增加。同时期我国政府再次加强了宏观调控力度,在继续863计划的同时,实施了973计划,科教兴国战略得以全面而深入地实施,科研经费投入迅速增长,R&D经费支出由1998年的551亿元增至2009年的5802亿元,R&D经费强度亦从0.65%增至1.70%。在这段时期中,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同时科技投入也保持了快速增长,是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经济数据科学统计日益完善的一个关键时期,为经济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因此,本文将我国区域R&D经费资源分布差异的研究时段取为1998—2009年。

2 区域R&D经费资源差异及变动特征

根据公式 (2),运用以1998年为基期的1998—2009年不变价格数据进行计算,分别得到1998—2009年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 (西藏及港澳台地区除外)之间,按《中国统计年鉴》(2010)划分的东部(沿海11个省市区)、中部 (8个省市区)和西部(11个省市区)三大区域间、区域内的R&D经费(H'1)、R&D经费强度 (H'2)及人均GDP(H'3)差异的熵值。图1-图5分别为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间及区域内的指标差异熵值变动示意图。

“丁达,你所说的云织、猎影模式,就是刚才那个吹泡泡的模式吗?”壶天晓不解地问道,“怎样才能再次启动?”

图1 全国各指标熵值变动

在以上图中可以发现如下规律:

(1)由图1可知,1998—2009年全国各地区R&D经费差异熵值由0.17降至0.13,这表明各地区R&D经费支出的差距在稳步降低。同期,各地区R&D经费强度差异熵值由0.16降至0.05,这表明各地区R&D经费强度差距在大幅下降。

(2)由图2可知,1998—2009年东中西部三大地区之间R&D经费差异熵值由0.19升至0.25,其中2007—2008年高达0.28,这表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R&D经费支出的差距在大幅升高。同期,三大地区R&D经费强度差异熵值由0.02升至0.03,这表明三大地区R&D经费强度差距小幅上升。

图2 东中西部之间各指标熵值变动

图3 东部各指标熵值变动图

(3)由图3可知,1998—2009年东部地区内部R&D经费差异熵值由0.17降至0.09,这表明东部地区内部R&D经费支出的差距在大幅降低。同期,东部地区内部R&D经费强度差异熵值由0.28降至0.08,这表明东部地区内部R&D经费强度差距亦大幅下降。

(4)由图4可知,1998—2009年中部地区内部R&D经费差异熵值由0.06略降至0.04,这表明中部地区内部R&D经费支出的差距有小幅下降。同期,中部地区内部R&D经费强度差异熵值由0.03略降至0.01,这表明中部地区内部R&D经费强度差距也有小幅下降。

图4 中部各指标熵值变动图

图5 西部各指标熵值变动

(5)由图5可知,1998—2009年西部地区内部R&D经费差异熵值由0.29降至0.19,这表明东部地区内部R&D经费支出的差距在大幅下降。同期,西部地区内部R&D经费强度差异熵值由0.17降至0.05,这表明西部地区内部R&D经费强度差距亦大幅下降。

(6)R&D经费支出差异的熵值和R&D经费强度差异的熵值之间有明显差异。在全国各地区之间,东中西部区域之间及中、西部区域内各地区之间,R&D经费支出差异程度明显大于R&D经费强度差异的程度;但在东部区域内则相反,R&D经费支出差异程度小于R&D经费强度差异的程度。在全国各地区之间、东中西部区域内各地区之间,R&D经费强度差异的下降幅度大于R&D经费支出差异的下降幅度;但在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之间,R&D经费支出差异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R&D经费强度的上升幅度。

(7)人均GDP的差异,不论是全国各地区之间,还是东中西部区域之间或内部,其熵值均保持平稳,无明显变化。

3 影响因素分析

表1是按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划分的我国各省市区R&D经费、R&D经费强度、人均GDP在1998—2009年间的均值及平均增长率。从表中可以看出:

(1)就R&D经费量来说,在东部地区内部,北京、上海均值高而增长率较小,而均值排在其后的浙江、山东、广东增长率却较高,所以差异程度不断缩小,R&D经费资源愈发分散。但是,均值水平排名靠后的省市,如天津、河北、辽宁、海南,增长率却并不高,故差异程度缩小的势头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在中部地区内部,均值与增长率均比较接近,所以差异程度很小且变化不大。在西部地区内部,均值相对差异极大,高的虽然不高,但低的极低,如青海、宁夏,分列全国的最后两名,故“追赶效应”比较明显,差异程度迅速下降,R&D经费资源呈分散趋势。在三地区之间,均值与增长率却大致呈正相关,均值高的地区,其增长率也很高,这就使得三地区之间本已存在的不小差距仍在不断扩大。而在全国范围内,差异程度的缩小主要是由于三大地区内部的差异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占R&D经费大部分的东部,对其影响尤为重要,这从图1与图3中H'1的形状极为相似即可看出。但三大地区间差异的不断增加则直接抑制了差异进一步缩小的趋势。故从总体来看,R&D经费资源在经济水平 (人均GDP水平)类似的地区内愈发分散,而在人均GDP水平不同的地区间则愈发集中。

(2)就R&D经费强度来说,在东部地区内部,追赶效应比较明显,尤其是北京 (均值5.3%全国第一,增长率0.6%全国倒数第一)与浙江 (均值1.0%在东部地区内部排名靠后,增长率20.6%全国第一),使得差异水平迅速减小。在中部地区内部,均值与增长率均比较接近,故差异程度很小且变化不大。在西部地区内部,均值相对差异很大,高的很高,低的极低,且追赶效应明显,如陕西 (均值2.4%全国第二,增长率1.1%全国倒数第二)与内蒙古 (均值0.3%全国倒数第三,增长率16.4%全国第四)、广西 (均值0.4%全国倒数第四,增长率19.7%全国第三)。这就使得差异程度稳定、迅速地下降。而在三大地区之间,与R&D经费量情况类似,均值与增长率也大致呈一定的正相关,均值高的省市,其增长率也较高,故R&D经费强度的差异程度略微上升。在全国范围内,差异程度的缩小亦主要是由于三大地区内部的差异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三大地区之间R&D经费强度差异程度的上升并不显著,故与R&D经费量不同,R&D经费强度的差异程度有着明显的下降,“追赶效应”得以很好的体现。因此,从总体来看,R&D经费强度有均衡化发展的趋势。

表1 我国各省市区1998—2009年R&D经费、R&D经费强度、人均GDP均值及平均增长率

4 现状与对策建议

R&D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

(1)从R&D经费强度来看,在各地区均呈增长势头,这说明各地区对R&D活动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而其差异程度在全国范围内以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内均呈下降态势,说明区域内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对R&D活动相对区域内经济发达地区更为重视,前者正在不断向后者看齐。区域内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得到了一定的体现。可见,我国现行政策对各地区的R&D活动意识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2)东中西部之间无论是R&D经费支出还是R&D经费强度之间的差距都在扩大,这说明在三大地区之间,R&D资源不断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域集中,三地区差距越来越大。地区经济越发达,对R&D资源的吸引力就越强,R&D活动愈发活跃,R&D经费的支出也就越高。因此,R&D经费差异在全国范围内有所降低,可能是经济水平处于中游的多数地区在近12年内研发经费有大幅、持续地增长,使各地区之间的D&R经费支出差距明显缩小的缘故。可见,近年来实施的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对三大区域之间科技资源配置的影响较小。而市场配置的科技资源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致使三大地区R&D资源差距更加悬殊。因此,建议国家加大宏观调控与政策力度,进一步落实加速经济相对落后区域发展的经济战略,尽快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3)与R&D经费和R&D经费强度的差异同时下降相对,人均GDP差异在1998-2009年间保持平稳,说明在12年间R&D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对人均GDP的均衡化影响较小。究其原因,一是研发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效率不高,经济效益尚未显现;二是科技与经济结合尚不紧密,从研发的资源分配利用到技术创新,再到其经济价值的实现与分配,存在一些障碍,致使科技生产力作用发挥甚微。因此,各级政府应深化对R&D资源的认识,提高R&D资源的使用效率,特别是国家公共R&D资源投入使用效率,以及提高与优化相关工作的评价评估方法。各级政府还应通过对本地区R&D资源转化过程的深入研究,发现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打通R&D资源转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尽可能地发挥科技生产力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萧琛译.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Robert M.Solow.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2):65-94.

[4]Paul M.Romer.The Origins of Endogenous Growth[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4,(8):3-22.

[5]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12):28-33.

[6]卢艳,徐建华,熊云波.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来自数量分析的实证[J].中国东西部合作研究,2004,(1):38-43.

[7]刘新同.我国区域R&D投入水平差异聚类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103-105.

[8]接民,李晓青.山东省区域R&D投入水平差异聚类分析[J].价值工程,2010,(29):14-15.

[9]韩鹏.基于熵值法的大中型工业企业R&D效率的区域差异测度与评价——以河南省为例[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9-52,104.

[10]刘新同.基于熵值法的区域R&D产出水平差异评价[J].决策参考,2010,(18):62-64.

[11]肖广岭.从中美比较看中国R&D经费地区合理分布[J].中国科技论坛,2009,(8):129-135.

[12]张学鹏,贺彩银.我国R&D投入的区域差异及其解释——一个假说及基于面板数据的检验[J].开发研究,2007,(6):38-40.

[13]魏晓平,史历仙.中国能源产业研发经费投入研究——以大中型工业企业和研发机构为例[J].改革与战略,2008,(12): 156-158.

[14]张赤东,郑垂勇.中国各地区R&D经费投入的地区差距[J].统计与决策,2006,(8):91-93.

[15]张赤东,郑垂勇.区位基尼系数与中国工业企业R&D资源地区差异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4):65-67.

[16]马忠欣.熵的微观分析[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1997,(1):34-44.

[17]Jaequemin Alexis P Berry Charles H.Entropy measure of diversification and corporate growth[J].The Jounr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1979,(27):359-369.

Difference of China's R&D Funds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ing Trend

Han Wang1,Luo Yafei1,Zhang Chidong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China; 2.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Beijing 100038,China)

R&D fund is one of the necessary resources for the R&D actions.Based on entropy value method,using the nearest comparable data,this paper do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different regions’R&D fund and their R&D intensity of involvement,and elaborates the regional R&D fund resources distributed difference and its developing trend.

R&D funds;Distributed difference;Developing trend;Entropy value.

2011-12-22

韩旺 (1985-),男,河北秦皇岛人,北京工业大学应用经济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统计。

F062.1

A

(责任编辑 刘传忠)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均值差距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地方高校经费支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关于广义Dedekind和与Kloosterman和的混合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