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财经报纸差异化竞争的尝试
2012-12-21马红樱
□ 文/马红樱
(作者是《山西商报》副总编辑)
编 辑 陈 芳 chenfang@xinhua.org
时下,单纯就经济报道经济的思路已落伍,打通经济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科技之间的壁垒,挖掘经济新闻背后的社会意义、人文意义,拓宽经济新闻的内涵外延,才能避免财经新闻同质化竞争。
激烈的报纸竞争环境下,差异就是市场,创新才有出路。作为一份区域性财经报纸,《山西商报》定位于“商海风向标”,即读者的经济生活读本。力图指导消费者消费和投资,指导企业生产和销售,为行业和相关部门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这样的差异化定位使得它必须细分市场,聚焦目标读者:经济活动动力人群,与都市类报纸产品打差异战。
独特视角、深刻思考引领读者
与综合类都市报相比,区域性财经报纸必须扬长避短。放弃单纯追逐时效,放眼财经新闻事件背景下不同角度的解说。必须持“大经济”的观点,才能在立足本土的同时,拥有全球视野,观察、分析、判断、报道经济事件,以更大信息量、更深刻的思考吸引读者。
比别人更独特更有价值的是媒体的见识,是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财经报道除了服务读者实用需求外,还有帮助读者开阔视野、获得启发的功能。
以《山西商报》特刊“财富榜样”为例。2009年3月,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关于山西票号的特写。随后,国内一篇《美国得向山西大掌柜取经》的时评,再次将疲于应对金融危机的人们拉回到500年前的晋商时代。
《纽约时报》为何选择此时机锁定山西票号向美国公众大力推销?山西票号虽然衰亡,但其商业传统、声誉和口碑历经百年经久不息。那么,美国经济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世界应该从中汲取怎样的教训?怎样实现金融传统的回归?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身处晋商发源地的山西,作为秉承晋商文化、弘扬商业诚信精神的一家媒体,我们没有理由忽视这个声音的存在,更不应放弃重新阐释新时代背景下晋商精神的时机。《山西商报》迅即组成专题报道组,商定报道观点导向、体例架构以及采访对象等等。经过一周时间,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由对开4版组成的大型专题报道,融合了评论《让灵魂跟上脚步》、梳理、对比式的综述《山西:晋商票号VS美国AIG》、专家访谈《华尔街向山西大掌柜学习什么》等。追求晋商精神与现代商业理念的探讨,是报纸始终坚持的姿态,“财富榜样”的推出,旨在激起社会各界的持续思考,对500年前的晋商精神和当下的商业环境再次剖析,五篇报道呈现了极丰富的背景、足够鲜明的观点和深度的思考。无论将其视作特殊背景下警醒业界的新闻报道,还是反复玩味的史料集萃,该专题均达成了报道的初衷。
“财富榜样”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探讨晋商“诚信”精神,成为彼时同城媒体中对这一命题的首次深度探讨。随后,相关文章被报纸、网站等媒体纷纷转载,并受到省内金融业界人士及晋商文化研究学者的认同和好评。
以行业智库拓宽报道领域
2011年以来,《山西商报》注重聚焦经济热点,不断拓宽报道领域,充分运用行业智库资源,如零售商行业协会、家政服务协会、商会等业内资深人士的重要观点、最新观点,记者对多种信息源加以甄别、条分缕析和科学整合之后,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度广度的经济新闻。
既有《180亿绿色“大蛋糕”背后的商机和困局》《新规让个体户迎来“春天” 》《期盼中的太榆同城化》等对本土新出台经济政策及时解读的新闻;亦有《电动吊篮租赁市场商机与隐患并存》《苏泊尔深陷“质量门”,不锈钢锅具省城“遇冷”》、锦湖轮胎系列报道等全国性热议题材本土“落地”的实践。
《山姆士试水网超》《协会+连锁+联盟:太原家政行业的自律样本》,观察并探究老行业怎样玩出新花样。《山西电商创业网事》与《公共营养师探路市场化》则告诉读者那些崭露头角的新行业所发生的故事。《“有机”,路在何方?——太原:一个内陆城市的有机农业“试验”》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发向;《沿黄新商机》,则从商家零散的无意识的经营活动,整合出一种“因地制宜”的商业模式与规律;《“新农民”变身背后的投资热 》在发现了一个因时代机遇而猝不及防地“被富”的群体同时,给精明的商家指出下一步的发展规划依据及政策风向标。《“倒煤”老板转型之痛》《“煤老板”当“马官”》则对社会热点——即将逝去的“特型”人物煤老板转型进行了深刻思考和探索性报道。
深度报道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
加大报道思想容量和信息容量,必须将经济事件与百姓生活联系起来,从大的视角寻找多个切入角度。内容与形式双向拓展,全方位多层次地思考、解剖新闻事实,挖掘新闻内涵和外延,深度策划以实现最大新闻价值。
2009年6月,太原市清徐县笋农郭志新,看着自家地里“长疯了”的芦笋心急如焚。当时芦笋收购价格一路狂跌,采摘下来也难找到买家。6月15日,《山西商报》刊登消息《金融危机寒风劲吹,芦笋产业长冬难熬》,报道了山西省芦笋产业遭受金融海啸冲击,市场价格大跌,正值上市季节遭遇订单减少的窘况,原本99%以上出口国外的芦笋因找不到买主,大量烂在地头……这篇新闻拉开了一场战役性报道的序幕,并对金融危机下经济报道的创新带来颇多启迪。见报后在长达十天的时间里,天天不间断密集式报道。从财经故事背后挖掘深度,对信息资源整合并形成新闻报道中读者与事件间的互动,见物见人,亦见深度。
6月16日,《山西商报》当“红娘”,为山西芦笋全国找“婆家”。《山西商报》发出倡议:发动读者,群策群力,积极为拓宽芦笋销售渠道献计献策;积极提供芦笋及相关产品的供销信息;想方设法,为芦笋的销售、运销、产品加工等提供便利。 “商海风向标”是《山西商报》赋予自身的使命,小小芦笋牵动三晋读者的心。一个温暖的倡议,应者云集。
6月16日,山西省烹饪协会表示,愿借协会行业优势助“芦笋出口转内销”一臂之力,与协会会员单位进行对接,省内许多宾馆、饭店推出“救市芦笋”系列菜肴。
订购芦笋的电话纷至沓来。湖北、北京等省市均有人致电报社,称愿帮笋农解决销售难题。《山西商报》还携手“农信通”为笋农搭建网络购销平台。一个个电话、一个个好创意带来的销售商机,让笋农露出久违的笑脸。
这个新闻事件不仅具有真实、新鲜、重要、人情味的特性,还包括服务受众,给受众带来思想财富和经济效益。人文情怀在这个报道中得到体现。
活动策划紧扣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脉搏
区域性财经报纸想赢得主流话语权,聚焦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共同关注的话题不失为一条捷径。《山西商报》活动策划紧扣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脉搏,为其提供新知、价值、意见、解释和深度分析。
2009年,《山西商报》进行了新晋商人物之慈善榜、新锐榜、创业榜、思想者榜人物评选活动, 瞩目晋商企业从创业、成长、成熟到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新晋商人物评选对之挖掘、宣传、学习、弘扬,对新晋商形象阐释、塑造与宣传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消费者寻找诚信企业,企业在成长中受到鼓舞,政府在新晋商精神挖掘和弘扬中找到了具有公信力的决策依据。三方互动,加深了报纸的影响力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