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度聚焦

2012-12-21

中国记者 2012年3期
关键词:柴静雷锋文章

本栏编辑:王清颖 wangqy1012@gmail.com

▲导读

·本刊分别在2011年第10期,2012年第2期刊发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张立伟研究员的文章《撤掉电子版 拯救纸媒》《纸媒防御战的第一块盾牌——二论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文章刊发后,在业界引起广泛讨论,本期刊登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商榷文章《“撤掉电子版”能拯救纸媒吗?》详见内文第84页。欢迎大家继续见仁见智。

·受众对2012年全国两会有何期待?最关注那些热点话题?本期刊登《从2012地方两会热点话题看全国两会报道关注重点》一文,以期对2012年全国两会报道有所助益。详见内文第22页。

·又逢“三·八”,怎样既出色工作,又活得精彩?比例越来越高的女新闻工作者们有哪些所思、所想、所盼?相关文章见第50页。

·2月10日揭晓的第55届“荷赛”奖特点何在?与往届有何不同?专家怎样评述、解读?本刊第一时间进行了权威访谈。王瑶、王文澜的文章详见内文第32页。

@中国记者杂志:【《中国记者2012年第2期刊文《2011——那些让我们永远怀念的新闻人的事与情》】纪念2011年离世的四位新闻人:黎星、唐为忠、许春、杨光。向他们致敬,以期互相砥砺,继续前行。

@于陆:流泪,向他们致敬,但是新闻人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四叶草的颖子:黎星脑溢血逝世于华盛顿,一位令人尊敬的女性,一位令人尊敬的前辈。

@车吉尔:从杂志上才得知杨光兄去世,不禁震惊。多年前曾与杨光兄出差同住一室,当时他说曾希望与女儿外出时看着像兄妹,但在女儿长大后却发现自己老了。人生无常,杨光兄安息。

@BJ大河马:向他们致敬~

@一位资深新闻工作者:“收到杂志,放下一切,一气呵成读完了这一组并孙老师的文章《“不能再给你们上课了,对不起同学们”》,刚把眼泪擦干。我能体会到你们在编审时的心痛感受,我替许春和孩子谢谢你们。”(天津日报社职工、许春的大学同学、他们儿子的母亲,在给本刊的短信中如是说)

@中国记者杂志:【《中国记者2012年第1期刊文《柴静如何看见》】【对话柴静】关于柴静的文章已经很多了,但喜欢柴静的同学们,主要是欣赏其在节目中表现出的一个记者所应有的情怀、思考与见地。所以,我们与柴静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业务”交流,与读者诸君分享。文章比较长,如果您有兴趣,可保存下来,找个充裕的时间慢慢看。

@走走1123:很认真很仔细地看了,有一定的启发,喜欢柴静。

@北大媒介观察 :从“新闻调查”“面对面”再到“看见”,与柴静分享她一路走来的故事与思考。

文化产业

▲现在,文化跟着什么走?是跟着产业和财富走的。有一个判断,中国产业走出去,中国的投资走出去,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我们的文化才会形成一种势头。

——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谭跃在一次出版传媒企业“掌门人”与记者的见面会上说

▲对经营管理团队的股权激励是经过了国外发达经济体和成熟资本市场长期检验的制度,但在国内出版传媒行业尚未进行尝试。由于缺乏股权和期权激励,境外券商和股民对出版传媒上市集团的经营管理团队的稳定性、经营战略的可持续性带有某种观望和忧虑,不敢轻易把资金投给出版上市公司,所以在上市出版传媒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是紧迫的与必要的。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荣俭在出版传媒集团资本运营研讨会上的发言

▲走出去不应该急功近利,不应该太过于强调自我。有些刚性的东西固然要坚持,但要考虑亲和力,要考虑西方的接受度和阅读习惯,中国的东西要让西方人感到亲和,如果一开始就强调中国文化有多强大,这会让西方人感到反感。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国际拓展部主任、译林出版社总编辑刘锋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关注

媒体再掀学雷锋高潮

2月28日至29日。中宣部在京举行第九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论坛并讲话,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激扬人民心中蕴藏的美好思想品德,焕发人们建设文明风尚的巨大热情,把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

2月29日新华社播发了长篇通讯《永恒的召唤——雷锋精神世纪交想曲》(作者:李从军 张严平 赵 承 肖春飞)

今年是雷锋去世50周年,也是毛泽东主席为雷锋题词的第49个年头。1961年5月5日,《人民日报》第一次刊发关于雷锋的报道《苦孩子成为优秀人民战士》, 1963年3月5日又在头版刊登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虽然去世50年了,但雷锋精神历久弥新,媒体也与时俱进赋予了新的思想文化内涵。近期,国内多家媒体纷纷开设专栏或专题进行报道。

热词

“基层”深解:

引自央视“新春走基层”体会:哪里遇到有困难的群众哪里就是基层,哪里有需要解决的困难与问题哪里就是基层,哪里有老百姓的关注、关心哪里就是基层。

赋予“正面报道”更丰富内涵: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当我们用百姓情怀去观察社会,真实记录和传播普通百姓的动人故事并引起共鸣时,其实是在呼唤社会的共同价值观,这是更好的正面报道。”

□ 2012年2月28日,一艘平底船载着一个巨型奥运五环彩灯在泰晤士河上巡游,庆祝伦敦奥运会倒计时150天。(新华社/发)

门户网站“盘算”奥运:

近日,网易在北京正式发布了2012伦敦奥运报道战略,首次将iPhone和Andriod智能手机平台提升为奥运资讯传播的主要平台,而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包括搜狐、腾讯等在内的门户网站也已经对奥运报道战略进行了部署。2012年各大门户网站在奥运报道这个激烈的竞争环节上,必定会展开更加具有突破性的“战局”。

声音

▲刻意求新是记者的一个障碍,千万别在做一个报道之前,尤其是在已经被做过一万遍的人物上要求与众不同,这个想法很危险。我们要做的恰恰是寻常,而不是猎奇。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看见”栏目主持人柴静在接受《中国记者》杂志采访时说

▲媒体的立场应该是建设性的。真实和善意是媒体的底线。失去真实性的新闻即使再新鲜也名不符实,失去善意的媒体即使有再多关注也有负社会瞭望者之名。

——2月20日,《人民日报》就某些媒体热点报道不实、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发表评论文章《媒体,请守住真实和善意的底线》

▲调查记者最忌讳满腔热血道德感过剩,满足于对准政府和公权力开火,自感畅快淋漓。做新闻时你最好自问:你可有洞悉真相背后逻辑的能力?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在新浪《对话传媒人》微访谈中谈如何做好调查记者

▲网络媒体一方面可以披露传统媒体看不到的某些真相,推动舆论监督;另一方面披露的信息又真真假假,甚至无中生有。人肉搜索的滥用,在自娱自乐中恶搞他人;对持不同意见的人的隐私和应有的自尊无限制的"狂轰滥炸",都是非理性的。维护民众尊严,传统媒体更要讲担当。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在微博上谈新闻伦理

猜你喜欢

柴静雷锋文章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一路狂奔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论柴静新闻采访对客观性的践行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写给雷锋
柴静:有一种日子穷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