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和责任

2012-12-21叶青春

党政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利益中国共产党

叶青春

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和责任

叶青春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由此而来的巨大责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以马克思列主义为指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带领人民实现四个现代化,奔向共产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源泉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全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必须确保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构在其运作的全过程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诉求。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学界对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号召反响强烈。众多学者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结构、本质、特征、意义及提出背景、实现途径、思想资源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推向一个高潮。但对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和责任却言之甚少。本文就此问题做出初步探究。

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决定了执政的价值理念对所执政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方向。如何使执政党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公民中大多数人的价值追求,从而存储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就成为党和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战略任务就是应对这一问题的重大举措。这一举措不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生死存亡,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而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否成功地以执政党的价值理念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并在此基础上营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因此,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责任,切实发挥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一)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理念

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有明确的阐明。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是各国工入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1〕。这就指明了共产党是为着整个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利益而无私无畏奋斗的无产阶级先锋队。这个先锋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这就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核心价值理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如果一个国家的共产党坚持了这一核心价值理念,它就能够带领人民取得政权并牢固地掌握政权;而如果一个国家的共产党放弃了这一核心价值理念,即便它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也无法牢固地掌握政权,而且最终必然失去政权。前者如中国共产党、古巴共产党;后者如苏联共产党、东欧国家的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这个理论体系中,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价值理念。代表人民的利益而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是“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价值。江泽民同志强调: “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可见,人民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理念。习近平同志指出:“30年党的建设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4〕可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构成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理念。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阶层结构随之改变,党的阶级基础因之变化,服务人民的内容和方式也与时俱进,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核心价值理念却没有改变也不能改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

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5〕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凝聚全民族智慧和力量的精神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观归依;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论基础;也是提升中华文化的认同力和辐射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避免资本现代性的陷阱、正视后现代性的合理诉求进而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基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7〕

(三)党的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具体化、系统化、理论化和时代化了的党的核心价值。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8〕,既深刻阐述了党的理论基础,指明了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其时代发展,也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核心价值理念的意识形态依据的牢固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9〕指明了实现党的核心价值理念的社会基本制度保障。“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10〕揭示了在新的时代境遇下实现党的核心价值理念的精神体现。“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11〕则奠立了实现党的核心价值理念的道德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是中华民族最先进和最优秀的分子及其政党基于对其所代表的阶级、中华民族及其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自觉认识。“只有坚持党的核心价值,才能在全社会构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2〕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宗旨和章程宣告了自己的核心价值,通过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彰显自己的核心价值,并运用自己执政的地位和影响,通过政策和法律在全社会推广和实现自己的核心价值。因而党的核心价值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核心价值的具体化、系统化、理论化和时代化。

二、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全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信仰者和积极倡扬者、更是模范的践行者和积极的促进者。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全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也是旗帜和榜样。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全党所有党员唯一的、一致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价值主体而言它包含两个层面: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它是社会主义国家主流的意识形态;而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它是全党所有党员唯一的、一致的价值体系。如果中国共产党党员存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外的意识形态、价值目标就是对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背离。如果在党内允许多元的意识形态、价值目标存在,那么,势必导致社会成员意识形态和价值目标的混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必然受到严重削弱。只有在广大党员中牢固树立起党的核心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在党的所有制度安排中全面体现党的核心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诉求,才能引领全体社会成员成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建设者和坚定实践者。党当然要运用自身掌握的权力资源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是,党更要通过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建设和实践为在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榜样。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和模范践行必然对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产生决定性、全局性和持久性的影响。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13〕这是对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全体社会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系的深刻揭示。

(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那么它的主导价值观就必须要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的利益为标准。”〔14〕但人民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随着历史发展、社会结构变化而变化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内部各阶层的利益不断分化,利益差异的存在和利益冲突的产生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就要求执政党一方面必须及时整合、提炼、表达和回应人民内部各阶层群众利益和需求,才能在深刻变化的利益格局和日益多样的利益需求面前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不至于成为某个或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另一方面执政党又必须引导人民群众在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权衡考量,科学决策。艾利亚·斯卡内提指出: “群众需要导向,群众的要求并不总是正确的,需要对它进行引导。”〔15〕在公民社会组织不成熟、公民角色功能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较弱的现实状况下,对群众需求的整合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对这种整合和引导更为迫切的需要则是:由于实际存在的贫富分化扩大和社会阶层利益差距加大以及社会资源获取能力的相对固化,社会大众“相对剥夺”和“公正失衡”的主观心理感受日趋强化。如果不能有效整合和引导群众的利益和需求,非制度性参与就会与日俱增。这种对人民利益的整合和引导的艰巨性和迫切性决定了只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才能肩负起这样的历史重任。

三、中国共产党必须确保党的国家机关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诉求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党的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诉求,这是实现党的核心价值和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这里以行政机关为例分析执政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和责任。

(一)服务政府建设的阻力反映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迫切性,也显示了党在领导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

由于政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责任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主体。〔16〕因此确保政府的行政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构成贯彻党的核心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提出就是党的核心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政府的必然要求。

本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核心价值,服务型政府是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提出、十七大报告再次号召要建设服务型政府。但是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依然举步维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些地方政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失败。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阻力固然众多。从主观上来讲,如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官本位意识严重、官僚主义作风流行、公务员和地方政府自身利益偏好等,这些主观阻力直接体现对为人民服务这一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的放弃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背离。从客观上来讲,有法制不健全、社会利益表达的渠道不畅、制度安排和机制的不完善等原因,但是这些客观阻力也是主观阻力的客观化、外在化的体现。更何况,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更多地体现为一些地方政府和公务员在利益驱动下的刻意阻滞。一些地方政府把本来应该是有限权力的政府变成了无限权力的政府,对那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因有利益驱动而操纵包揽甚至滥用权力,而对应该管和能管好的事因缺乏利益驱动却敷衍推诿甚至置之不理。因而,固然“市场经济主体的不成熟增加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难度。”〔17〕但是,市场主体的不成熟与政府行政行为的越位、缺位和错位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最需要的是政府职能的转换。”〔18〕而政府职能的转换和制度创新的动力依然来自政府及公务员的价值诉求。“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19〕缺失了这一价值诉求,个人利益至上的原则就会取代公共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公共权力为人民利益、公共利益服务的性质就会异化为个人谋取利益的工具;行政人员的自主性就会变成权力寻租的空间。

(二)政府失灵现象在一些地方政府不同程度地存在,凸显了党在领导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为社会确立了基本的价值目标体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是,制度无法自身实现价值,制度的价值目标体系必须在制度的运行中予以体现、维护和实现。离开了包括政府在内的国家机构运作过程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就无从谈起,政府失灵就在所难免。在现代官僚制充分发展的西方语境下,组织失灵理论认为组织常因以下两个因素而表现为组织失灵:一是参与者在组织中所表现出的异化、不平等和对组织规则的盲从等现象,这被称为参与者难题。二是公共组织对公众的诉求可能会因为专业分工、行政管理者专业知识的增加、行政管理阶层利益的发展、信息不对称、激励手段的多样化等因素而反应不及时或拒绝反应。这种现象被称为公众难题。〔20〕

在当代中国,在政治领域体现的科层制官僚体系所造成的组织失灵现象也确实已经出现并呈现出发展的趋势。如文牍主义;为追求效率而重视普遍、理性忽略个体、情感,个性响应匮乏;程序化形式化造成的低效率。这些官僚主义现象在地方政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并因此使公众对政府产生疏离感。而属于前现代的人际关系的特殊性原则也较为严重地渗透到政府组织中产生了极难治愈的封建官僚陋习诸如人治主义、裙带关系等。同时,在一些地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中存在的“公共权力市场化”和“政府公司化”现象成为政府失灵最为重要的体现。这些现象的存在和蔓延使政府对社会成员日益复杂和多元的需求反应迟钝甚至拒绝反应。加重了政府失灵现象的严重性。本来,政府存在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它是在市场失灵时矫正资源配置、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的最重要的力量。但是,由于政府行政人员作为公共选择学派所言的“经济人”具有追逐个人利益的趋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尚未形成和确立的情况下,极易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人民利益之上进而形成利益集团,阻碍着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践行,动摇执政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

可见当代中国一些地方政府失灵的最为根本性的原因是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匮乏。而由于中国公民社会不发达,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也同样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组织失灵的状况,根本无法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

(三)执政党强有力的领导,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克服政府失灵现象产生、蔓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保障。

确保党的核心价值及其具体化、理论化和时代化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灌注于政府运作的全过程,确保政府切实承当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责任主体和建设主体的责任,破除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阻力,克服政府失灵现象产生、蔓延,这是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所肩负的历史重任。

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性质、宗旨决定了执政党具足了领导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人民利益忠实代表的政党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不可能有自己的利益。这种利益的超然性决定了党在领导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合法性。

2.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获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存储了无与伦比的历史合法性。党又经过70多年来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确立了无可置疑的现实合法性。这种历史合法性和现实合法性使我们党不但拥有了领导国家和社会的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由此拥有了中国人民的高度认同。这种认同决定了党在领导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号召力、感染力、影响力。

3.政治体制改革使党在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更为有力地领导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革开放伊始,党就根据时代发展需要着手解决历史形成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政治体制,党的十二大强调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的十三大强调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党政职能分开;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其主要方式是使党的意志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党的十七大强调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揭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目标。党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的转变使党可以从繁重的行政事务中脱身而出,更加有力地加强自身的核心价值建设,更加有力地从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领导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可见,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社会成功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超越西方现代官僚制根源于社会制度和阶级利益所固有的“政府失灵”痼疾,破除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阻力,克服政府失灵现象产生、蔓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及由此而来的巨大责任。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2〕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62.

〔3〕〔6〕〔8〕〔9〕〔10〕〔11〕〔13〕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4〕习近平.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N〕.学习时报,2008-09-08.

〔5〕〔19〕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

〔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1-10-18

〔12〕李涛.必须坚持党的价值体系——党领导改革开放的一条根本经验〔J〕.当代广西,2008,(22):37.

〔14〕李德顺.关于价值与核心价值〔J〕.党政干部学刊,2008,(3):3-5.

〔15〕〔德〕艾利亚·斯卡内提.群众与权力〔M〕.冯文光,刘敏,张毅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13.

〔16〕叶青春.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值核心价体系中的责任〔J〕.社会科学研究,2010,(3):66-71.

〔17〕〔18〕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欲行还难——服务型政府建设阻力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7,(4):8-14.〔20〕〔美〕理查德·斯格特.组织理论〔M〕.黄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07-328.

D25

A

1008-9187-(2012)01-0013-05

叶青春,福建莆田学院社科部副教授,福建 莆田 351100。

正 惠〕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利益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I Love You, Dear China
利益与西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原因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