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证研究
——以上海大学“形势与政策实践”课为例

2012-12-21顾晓英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2年2期
关键词:上海大学形势党史

●顾晓英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证研究
——以上海大学“形势与政策实践”课为例

●顾晓英

形势与政策教育本质上是一项实践性的教育活动。上海大学在形势与政策课堂教育教学之余,还利用夏季学期进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二位一体的系列载体。本研究以上海大学“形势与政策实践”课为例,阐述“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主题教育的事实状况,解读其理论意义与活动价值,提出解决“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实效的对策。

上海大学;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实证研究

“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要抓住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发生的时机,挖掘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进教育效果。”[1]根据教育部《2011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要求,上海大学利用夏季学期“形势与政策实践”课,进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主题实践教学,加深大学生对党的历史、党的知识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提升青年学生的政治素养,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将解析学生对于党史党建的认知和对身边的党员认同特点,阐述主题活动总体状况,论证“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的事实状况、理论意义与活动价值,提出解决“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实效的对策。

一、上海大学“形势与政策实践”课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

实践教学的实施,需要发掘各种教学资源。主题教育活动是“形势与政策实践”课教学的重要载体。2011学年夏季学期上海大学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主题,进行具体化本地化的实践教学,主要有以下类型:

第一类,课堂内主题宣讲。要求学生必须听取一堂课,让学生面上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丰功伟绩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状况。第二类,体验型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利用地方特色的物力资源,参观纪念馆,缅怀先烈……熟悉一段党史、发现一种变化、感受一种道理、写出一点感悟心得。这种“现场感受”实践教学直观感性,能给学生最形象生动的体验。第三类,研究型实践教学。要求学生自行找寻并阅读红色经典书目,或通过网络教学资源搜取相关阅读信息,撰写读书笔记、研究小论文。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思考某些重大问题,加深对党史党建人物和事件的理解。第四类,互动型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参加“走访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增强大学生对党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

笔者负责带教4个班级,约700名大学生。经过认真批阅700份学生实践“报告书”,浏览797则网络“读后感言帖”[2],笔者感受到,当代大学生对于党史党建认知和对身边的党员认同有着自身特点,他们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着可贵的政治热情和较为理性的政治观念,对党史党建有着相当程度的认知,也对身边优秀共产党员表示出由衷的欣赏和认同。然而,在学生递交的“实践报告书”和上传网络“帖”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大学生对党史党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3]学好党的历史能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笔者也看到一些学生对党史基本知识知晓匮乏,对学习党史党建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全面到位,对党史党建宣传和教育有着“刻板印象”。究其原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思维方式的确有了新的特点。一些大学生党史知识匮乏,人生价值观欠明确。而一些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机构如中小学、高校,在党史教育教学上内容单调乏味,渗透性和实践性较弱,一些学生由此缺乏学习和领悟党史党建的主体性。

其次,部分大学生对党员形象的感知不够平衡。党员的个体形象直接影响到党的整体形象。近年来,一些违反党纪国法的腐败分子和不合格党员形象时有曝光,毁坏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当代大学生身处改革开放新时代,享受着丰富便捷的生活,但也面临矛盾凸显期信息社会带来的困扰。他们对腐败问题关注度极高。网络的无限放大效应,让部分大学生对党员整体形象和身边具体党员形象的判断出现游移,甚至影响到他们对党的形象的认识。在笔者收到的学生“报告书”中,相当多的学生通过“走进他们”,渐渐改变了对党员形象的浅表认知。也有不少同学感叹万分,认为自己原先“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了。其实,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就在身边“创先争优”,发挥着他们的作用。

第三,学生在课程主题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存在较大的差异度。表现之一,学生的“实践报告书”的填写态度差异度较大。有的较为认真,有的干瘪无物。表现之二,学生参与网络互动环节的表现差异度相对较小。在乐乎论坛“形势与政策”课程圈子发帖参与,学生普遍欢迎这种新颖的互动交流,乐于发布自己的读后感、观后感。表现之三,学生对于课外阅读这一环节有着普遍的愉悦接受度。《建党伟业》、《建国大业》、《红岩》、《秋之白华》……红色影视剧让学生体验党的发展历程,感悟党的重大事件,赏析党的革命先驱和伟大领袖的精神风貌。《苦难辉煌》、《毛泽东传》、《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红色经典图书阅读,学生们体验了红色知识耕耘和精神播种。表现之四,学生喜欢走出课堂,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往来。在“报告书”中,不少学生如实记录了与访谈对象的言语互动情况。大部分学生愿意实地走访身边基层党员。

二、上海大学“形势与政策实践”课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解读

上海大学“形势与政策实践”实现了深化、细化、具体化,“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实现了教学目标的有效定位、空间分布的有效覆盖、教学内容的有效丰富、实践效果的有效评价。

(一)主题实践教学目标定位实现“全多元”。实践教学目标应是融课程要求、学生需求、教师于多元一体的。为确定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主题和教学目标,教研室根据教育部“教学要点”,结合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用师生们身边的故事说话,让党的90周年历史和党的建设创新理论“生动”地走进校园,走进课程,走进大学生。这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实践教学能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知识才干,获得认知上的收获,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毅力,熏陶学生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处事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学生的质疑批判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践过程中得以提升,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更多体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从而增强对党的信心和信任。对于教师而言,提升教师的主体性素质,将单一的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堂外实践,从书本走向活动,从课堂转向现实生活,从知识传授转向社会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教师在师生良性互动中则可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增加多学科知识的储备。此外,可与学生有更多层面的接触,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掌握学生对党的历史、党的知识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程度,从而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

(二)主题实践教学空间分布实现“全覆盖”。主题实践教学的实施,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为课堂内教学、实践管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考核等服务。在“形势与政策实践”课内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需要拥有满足教师、学生使用的校园网电子平台,实现校内外24小时全过程和全覆盖。乐乎论坛“精品课程圈子”、“形势与政策课程圈”等新兴校园电子平台,促进了教师优质资源的普及共享,也让学生朋辈思想和做法得以交流沟通。自2011年7月1日课程要求发布至11月18日,上海大学乐乎论坛——“形势与政策圈子”——“2010-2011夏季实践课顾晓英老师班级”学生发帖区,700名选课学生发了797个帖子,发表主题教育课后感想和红色经典阅读体会。累计点击查看更是达到40654人次[4],论坛互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彼此间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主题实践教学内容体现“实在化”。主题实践教学由任课教师带教,有组织、有计划。学生亲历亲行,将问答言语真实展示,通过填写实践“报告书”,由感到知至于行,学生们取得了“最大收获”,他们实践的落脚点定位于如何以实际行为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学习。结合课堂里教师讲授的中共党史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一些学生选择一些原本看似司空见惯、却从未深入触觉到的领域进行现场实践探访,实践后的体会感人肺腑。到基层去访谈、问卷调研,以及再研究,这个过程汇集了心理学、社会学、沟通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学生来说是新的考验和锻炼。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能让学生真切关心社会、关心人民、关心国家改革成就,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主题实践教学评价实现“合理化”。实践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精心组织,除了实践环境氛围营造,激发学生参与的主观上热情和兴趣,还需要适当的外部压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评估指标。首先,科学设计实践课的“教学大纲”。大纲由实践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形式及考核、教师须知等几大部分组成。其次,精心设计课程“实践报告书”。报告书分别有社会实践者基本情况、社会实践大纲、社会实践访问记、社会实践总结报告、教师评语及成绩等几大板块。第三,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情况,反映在课程实践“报告书”中。对教师的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网上评教等形式了解。“教师评语”板块与教师带教小结,是对任课教师的监督和督促,有利于教师增强工作责任心,能反映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监督、评价及工作的创新程度等情况。

三、提升“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每半年教育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策划好实践主题,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主题实践课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上海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便规范开设“形势与政策”课。中宣部教育部有关文件颁布后,学校强化对课程的组织领导,把“形势与政策”教育抓好、抓实、抓稳。一是学校专门召开部门协调会议,已形成两个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文件。二是学校党委书记和副校长等亲自登台参与课堂教学。学校领导干部经常深入课堂教学一线,听课评课。三是社科学院切实加强课程指导,突出教研室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主体责任,并将“形势与政策实践”主题活动研究立项为院内教改小课题,确保主题实践活动能深入扎实开展。四是教研室精心设计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把握教学要点中的重点,学生普遍关心的焦点,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五是充分发挥教师引导、策划的主体性,协调每次具体的实践主题。明确教师必须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具体实践指导中,既不能包办,也不能不管。

(二)坚持实践出真知,提升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政治认知是人们对政治体系、政治角色、政治主体等的认知和辨认。本次“建党90周年主题实践”活动教会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政治认知。学生走出课堂,选择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访谈,不少同学纠正了原先的“先入为主”和对党员和党的“偏见”。他们在“报告书”和“感言帖”里,对自己原先的“不客观”感到遗憾。

(三)坚持实践有价值,扩大学生的受益范围。实践性是实践课程的关节点。从事实层面看,2011年的特色主题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对党史有了更多了解,对党员先进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价值层面看,学生深入基层,能深切体会正是有了优秀共产党员的默默奉献,才有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执政基础。这也给基层党员以触动,警醒他们意识到有群众的眼光在注视自己,应拥有更多的自律和自觉。

(四)坚持实践有创新,搭建学生学习的有效平台。在社会深刻变革时期,校园内的大学生也有着实际问题和思想困惑。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5],拓展教育空间,组织学生利用好“形势与政策”课网络论坛,便捷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在线”交流沟通,为学生释疑解惑,让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成果“生动地”走进大学生。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11.

[2]上海大学乐乎论坛“形势与政策”课程圈子[EB/OL].http://group.lehu.shu.edu.cn/Article.aspx?aid=318 178.

[3]习近平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EB/OL].http://cpc.peop le.com.cn/GB/218984/218989/1477783 6.htm l.

[4]上海大学乐乎论坛“形势与政策”课程圈子[EB/OL].http://group.lehu.shu.edu.cn/Article.aspx?aid=318 178.

[5]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11.

G641

A

1009-928X(2012)02-0038-03

作者系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特约编辑:胡中良

猜你喜欢

上海大学形势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谢文利作品
韦萍作品
上海大学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