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城乡差异与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研究*

2012-12-19胡宏伟张亚蓉郭牧琦

关键词:健康状况居家子女

胡宏伟,张亚蓉,郭牧琦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3)

心理健康、城乡差异与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研究*

胡宏伟,张亚蓉,郭牧琦

(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3)

利用实地调查所得数据,描述了我国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基本情况,并基于Probit模型,对我国城乡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个人健康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均有影响,并且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城乡差异状况对其需求的作用显著。基于研究结论做出了可能性解释,提出了完善居家养老保障体系,向老年人提供“靶向”式心理慰藉服务,在城乡中公平分配养老资源等相关思考。

居家养老服务;城乡对比;心理健康

1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第6次国家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达13.26%,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8.87%,中国老龄人口数量已过亿[1]。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促使社会更加关注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近年来,民政部大力推广居家养老服务,旨在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更广泛的社会力量。

当前我国普遍呈现“4-2-1”的家庭结构形式,独生子女赡养父母乃至祖父母的压力增大。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的开放,大量的青年人口流动和外出使得家庭中照顾老人的资源减少,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老人和城市空巢老人。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为我国带来了一系列的养老问题。此外,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和养老服务程度也存在地域差异。一般而言,城市老年人享受的社会保障水平较高,福利待遇较好,获得的养老服务更全面;而农村老年人享受的保障项目较少,水平较低。因此,研究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差异,为城乡老年人提供“靶向”式的养老服务,满足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十分必要。

健康是人类追求的基本权利,也是每个人都期望的一种生存状态。现代社会的健康不仅包括传统观念的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道德健康等多个方面的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术界就此问题展开了研究和讨论。

就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而言,老人的自评健康能够有效地反映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Y.H.Cheng等人对香港的老人做出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老年人的主观自评心理健康水平分布不均,说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2]。H.L uukinen等人认为身体健康、社会地位、居住条件、生活方式及环境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从而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养老需求[3]。对于老年人来说,心理健康是衡量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国外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有研究。美国Jane N.Kogan等人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有23%的老人通过心理健康标准的诊断表明他们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4]。在我国,不同的学者基于老年人的群体差异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做出了研究。陈天勇等人从老年人的受教育状况角度出发,研究发现高学历老年群体与一般的老年群体相比,他们的健康状况更好[5]。严建雯、李安彬专门对空巢老人做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相比在心理健康方面有一定的差异,空巢老人更容易感到孤独,说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6]。和谐社区课题组对居家式老人的养老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表明大部分老人们对社区服务有需求,其中希望获得医疗保健的老人数量超过了一半以上,希望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老人数量位居第二[7]。张红、李会也就此问题对安徽省长丰县的农村老年人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农村老年人对居家养老需求没有集中的需求趋势,不同家庭结构的老年人对养老有不同需求[8]。他们将家庭结构分为有子女无老伴、有子女有老伴、无子女三种不同结构,结果表明仅有子女老伴的老人生活满意度比较高,说明他们的居家养老需求不大,其他两种家庭结构的老人普遍反映需要医疗照料。由此可见,虽然城镇老人与农村老人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内容有差异,但城乡老人普遍反映他们缺乏医疗保健服务,说明居家养老服务的医疗保健潜力巨大,国家应该加大对老年人养老的政策扶持和保障力度。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城乡差异对他们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需求有重要的影响。邢学亮、汪莹等从他们的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国内或是国外老人由于心理健康状态不佳都对养老方面存在一定的需求[9]。从已有研究中可以看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政府以及养老机构应该对老人养老的心理健康需求引起重视。在城乡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老年人受到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对居家养老的服务保障需求也有不同。赵婧通过对城乡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状况的调查和预测,发现农村老年人对服务的需求高于城市老人,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等条件的限制,他们对养老资源的实际使用率并不高,且低于城市老人;对城市老年人来说,他们对居家养老的各项服务需求普遍较高。由此可见,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保障的需求同样受到城乡差异的影响[10]。

综上,从需求角度来看,大部分学者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保障需求的研究仅从整体上分析了老年人的需求内容或状况,区分老年人群体差异的研究较少;从研究范围来看,大多数学者选取一个地区进行调查,样本量较小,不能够体现出全国老年人的需求意愿和特征。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通过文献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区分心理健康和城乡差异,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求。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变量与研究假设

本文所用数据均来自“2011年关于我国城乡居家养老服务调查”,该调查问卷根据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覆盖了我国东、中、西部的具有居家养老服务代表性的省市,共收回有效问卷1 521份。本调查遵从多水平、随机群体样本的程序,采取多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个人基本特征、家庭关系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三方面进行,内容覆盖有关户内常住60岁及以上老人,主要赡养人及配偶的基本信息、老人的收入和支出状况、老人的居住状况、老人健康状况、老人家庭和社会支持以及老人的需求分析六大板块的具体信息。

从城市和农村居家养老保障需求分布的总体情况来看,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不仅与老年人自身的身体特征有关,也受到家庭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根据研究需要,将城市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和农村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同时作为因变量,从个人健康特征、老年人的家庭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具体操作化为“自我照料”、“家庭关系”和“年收入”等13个具体变量。

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首先是与自身的健康特征有关。这里的“健康”是广义的,不仅指城乡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程度,也包括城乡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选取老年人的性别、年龄、自我照料情况、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和是否有心理症状等6个变量作为重要指标来衡量老年人健康特征。家庭对老年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支持系统,承担主要的照顾和赡养功能。其次,家庭是否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照顾,子女收入和家庭成员与老年人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都会对城乡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因此,将家庭特征操作化为主要照顾老人子女的收入、老年人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居住方式3个变量来分析城乡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再次,人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老年人选择何种养老方式也不可避免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选取老年人的受教育年限、收入和享受的社会保障情况等变量来研究社会经济特征对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影响。

从表1中可以看出,城乡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均值是2.335,标准差是0.954,说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整体处于“比较好”与“一般”之间,总体的状况良好。城乡老年人的自我照料程度的均值是1.652,说明大部分老年人能够实现基本的自我照料,进一步解释了我国大部分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较高,能够保证自身基本的生活照料。从心理健康状况来看,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均值为2.028,处于“一般”与“比较好”之间,说明总体水平良好,大部分老年人不存在孤独、焦虑、抑郁和自卑等方面的心理症状。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上来看,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大部分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养老方式仍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居住方式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重要作用。老年人与子女同住,不仅可以获得子女生活上的照料和关心,同时可以增进老年人与子女的互动与情感交流,发挥家庭系统对老年人的重要支持作用。笔者将老年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划分为5个等级,来分析比较家庭成员关系对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作用。主要照顾子女的收入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子女的经济收入水平越高,说明老年人获得高质量照料和服务的可能性越强。因此,将赡养老年人主要子女的收入划分为5个级别。

从表中可以看出,总的来说,赡养老年人子女的经济情况一般。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不仅影响老年人的收入水平、自我保健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作用于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养老方式的选择。如表1所示,老年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630,说明我国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阶段,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并且,老年人受教育年限的差距较大,在整体上存在群体的差异性。从收入角度来看,老年人的收入有很大差距,存在不均等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提升公民的福利水平而建立的一项社会制度。从参保情况来看,享有社会保障的老年人占总人数的56.3%,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将老年人群纳入覆盖范围内,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福利待遇的改善都有重要作用,也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日益健全和完善。

根据理论基础、已有研究和经验判断,笔者做出以下假设:

假设1 身体健康是影响城市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并且这种影响是负向的。城市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越差,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越大。

假设2 心理自评健康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有负向作用。老年人对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越差,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越大,这种影响在城市老人中表现得更明显。

假设3 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与居住方式有关。与独居老人相比,和子女同住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小。

假设4 户籍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重要影响。城市老年人比农村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大。

假设5 是否享有社会保障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有正向作用,并且在城市老年人中这种差异会更显著。

表1 变量选取与基本描述

2.2 描述分析

如表2所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较大,城市和农村对居家养老服务存在需求的老年人比例均达到60%以上,说明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市场潜力较大。

从表2中可以看出,城乡不同地域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一般而言,城镇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明显高于农村老年人。这与一般的经验判断与假设相吻合。但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这种影响是否持续存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从性别角度来看,城镇男性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低于女性,也低于城镇老人的总体水平,但这种差距并不大。但在农村,男性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明显高于女性,高于农村老人需求的总体水平,并且差距较大。城市和农村老人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在性别上的差异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表2 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分布

表3 城市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影响因素回归

2.3 回归分析

2.3.1 城市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总体回归

为了全面分析和研究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影响因素,验证回归结果的稳定性,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具体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下面将对自变量的系数符号、作用方向以及显著性作出解释。

1)个人健康特征对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影响

将性别、年龄、身体健康、自我照料程度、心理自评健康状况和老年人是否出现心理症状等6个变量纳入回归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心理自评健康情况和老年人是否有心理症状两个变量通过了检验,在统计结果上显著,回归结果较为稳健。

首先,城市老年人的心理自评健康状况对他们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自评状况越差,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越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城市年轻人的生存压力在逐渐增加,赡养老人的负担也随之加重。因此,老年人的情感沟通和与子女的互动需求经常得不到满足,会出现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对居家养老服务中的精神慰藉需求也会随之上升。这一结果符合一般的经验判断与逻辑推理,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假设2的正确性;其次,城市老年人是否有心理症状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这一结果较为稳健;第三,身体健康状况对城市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有重要影响。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越差,自我照料的水平越低,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健康水平也逐渐下降,自我照料的能力越来越差,对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家政服务和生活照料等方面的需求增加。但是这一回归结果并不显著,未能对假设1作出判断。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如下:①城市老年人可能大多与子女同住,子女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生活照料和简单的家庭护理,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支持。因此,即使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下降,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也不会明显上升。②城市老年人享受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高,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较大,能够保证老年人的医疗福利待遇。因此,当城市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下降时,对居家养老中医疗保健方面的服务需求不大。③中国老年人传统的保守思想。在中国,老年人更倾向于自己子女的照料和家庭的支持,对外来人员的信任程度不强。因此,即使身体质量水平下降,对居家养老机构提供服务的需求并不大。

2)家庭特征对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影响

家庭是重要的社会化场所,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家庭的主要功能有经济支持、子女教育和老人赡养等。将城市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和主要赡养子女的经济收入3个变量纳入回归模型,结果显示:①城市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对其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重要影响,并且这种作用是负向的。在城市中,与独居老人相比,和子女同住老人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较小;②城市老年人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重要影响。老年人与家庭成员的关系越差,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越大。子女和亲人的照料对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有重要影响。在农村社区,即使老年人与子女的关系较差,也很有可能维持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但在城市,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较高,收入较高,思想意识较为开放。因此,在老人与家庭成员关系出现问题时,很有可能选择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但这一结果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③主要照顾老人子女的经济收入对城市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显著作用。子女的经济收入越低,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越大。子女的经济收入是老人养老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子女的赡养能力和老年人是否能获得健康、合理、高质量的照顾和支持。因此,子女的经济收入水平越差,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的可能性越小。

3)社会经济特征对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影响

社会系统对人的成长有重要作用。人都有社会属性,会不可避免地被打上社会的烙印。笔者将受教育年限、收入和社会保障3个变量纳入回归模型中,回归结果显示:①城市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对其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城市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越大,这一变量对城市老年人的作用较为明显。在城市,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较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较高,思想意识较为开放,接受新兴事物的可能性较大。②收入对城市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有正向影响。收入越多,城市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越大。而对收入水平较低的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多考虑的是如何维持基本的生存,对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不大。但这一结果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分析。③对城市老年人来说,是否参加社会保障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享有社会保障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大。社会保障制度对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疾病治疗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自身的生存和身体健康有保证后,为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他们可能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较大。很遗憾的是,是否享有社会保障这一变量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也无法证实假设5的正确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3.2 农村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总体回归

为了对农村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与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地域对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因素的影响,笔者同样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控制自变量的作用范围(具体回归结果如表4),将对影响因素的系数、符号和显著性作出解释。

1)个人健康特征对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影响

同样将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自我照料程度、心理自评健康水平、是否具有心理症状等6个变量纳入Probit回归模型中,回归结果显示:身体健康、自我照料能力和是否有心理症状对农村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农村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越差,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就越大。农村老年人的自我照料能力越差,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越大。是否有心理症状这一变量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说明有心理症状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大。在城市,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主要因素是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情况,而在农村,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对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影响更大。

表4 农村老人的居家养老需求分析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如下:①城乡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善,居民整体的收入水平较高,能够为老年人的提供更健全的医疗服务。因此,身体健康状况对城市老年人的需求影响并不是非常显著。而伴随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年轻子女面临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忽视对父母的关怀与照料,情感上的沟通较少,因而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较大。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医疗卫生机构还不健全和完善,老年人在养老需求上更关注的是自身的生存和身体上的康复与治疗。因此,身体健康状况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在农村老年人身上的影响更为明显。②城市与农村老年人在教育水平上存在差距。城市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自身的保健意识较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较高,当身体健康状况存在问题时往往会选择主动就医,因此身体质量对居家养老服务的作用并不明显。但在农村,老年人的受教育年限较低,卫生保健意识不强,在养老方式上更注重生活照料的需要,较少关注自己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因此,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多体现在身体健康上。③公共服务存在城乡不均等的现象,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地域上的差异性。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较高,公民享受的卫生保健服务更全面,因此城市老年人更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对居家养老服务中的精神慰藉需求更大。但在农村医疗机构较少,医疗服务水平较低,老年人的就医可及性较差,所以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更影响其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

2)家庭特征对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影响

将农村老年人居住方式、主要赡养人的经济收入和与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等3个变量纳入回归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对居家养老方式的选择通过了假设性检验,并且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说明独居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大。与城市相比,农村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社会环境,朋辈群体之间的互动、交往较多,对老年人的支持作用更明显。

此外,农村老人的思想意识较为保守,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较小。在农村,家庭是重要的支持系统,老年人一般与子女同住,家庭成员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老年人也可以从成员的互动间获得情感的满足。因此,与子女同住农村老人的居家养老需求更小。但这一变量对于城市老年人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城市老年人的收入较高、享受的社会保障水平也较高,加之家庭结构渐趋小型化,老年人已逐渐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因此,是否与子女同住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作用并不明显。

3)社会经济特征对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影响

将受教育年限、收入和是否享有社会保障等3个变量纳入回归模型,回归结果显示:①受教育年限对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有正向影响,但回归结果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在农村,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因此,受教育年限对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影响不大。②收入和是否享有社会保障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均有负向作用。未享有社会保障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大,这与城市老年人的需求结果相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农村,社会保障的水平较低,享有社会保障的人群一般收入水平较低,购买力较差,因此,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不大。但这一结果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与分析。

3 研究结论与若干思考

3.1 研究结论

基于以上研究假设、经验判断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如下:

1)身体健康状况对农村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显著影响。农村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越差,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越大。自我照料能力对农村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显著作用。自我照料能力越差,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质量逐渐下降,自我照顾能力较弱,对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护理服务的需求较高。

2)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城市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城市老年人的心理自评健康状况越差,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越大。在城市,有心理症状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高于未出现心理症状的老年人。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压力较大,自身的保健意识较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较高。随着养老方式日益多元化,居家养老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所以,心理健康状况对城市老年人的作用显著。

3)主要照顾老人子女的家庭收入对城市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子女的收入越高,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范围更广,更有可能选择合理、完善的养老模式,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大。

4)居住方式对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与子女同住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低于独居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5)在城市和农村,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一般而言,高龄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其需求的作用更显著,而心理健康状况对高龄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更大。

3.2 若干思考

1)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丰富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国家应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和财政预算上给予适度倾斜,合理制定居家养老产业的发展战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尤其是向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和情绪疏导等方面的内容,满足老年人对精神慰藉服务的需求,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政府应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城乡中公平合理地分配养老资源,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现代国家的重要职能是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合理分配资源,满足公民的基本需要,促进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老年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政府有责任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目前,城市拥有丰富的养老机构和养老资源,而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资源较为贫乏。尤其是老年人的心理机构分布不合理,未能根据需求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也无法发挥居家养老方式的优势。因此,政府应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合理分配城乡的养老资源,实现公共养老服务均等化。

3)提供“靶向”式的心理慰藉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困境。政府和居家养老机构要根据不同群体的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尤其是提供“靶向”式的心理慰藉服务,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此外,专业的居家养老机构要合理设置服务内容,根据老年人的需求信息反馈,总结经验,适当丰富养老服务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EB/OL].[2011-04-28].http://www.stats.gov.cn.

[2]Cheng Y H,Chi I,Boey K W,et al. Self-rated econom ic condition and the health of elderly persons in Hong Kong[J].Social Science andM edicine,2002,55(8):1415-1424.

[3]L uukinen H,Koski K,Kivela SL,et al.Social statue,life changes,housing aonditions,health,functional abilities and life-style as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t falls among the home-dwelling elderly[J].Public Health,1996,110(2):115-118.

[4]Jane N Kogan,Barry A Edelsteun,Deborah R M cKee.A ssessment of anxiety in older adults:current status[J].Journals of A nxiety D isorders,2000,14(2):109-132.

[5]陈天勇,李德明,李贵芸.高学历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1):742-744.

[6]严建雯,李安彬.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模型建构[J].浙江社会科学,2008(3):115-119.

[7]和谐社区课题组.居家老人生活及“居家式社区养老”需求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1-25.

[8]张红,李会.不同家庭结构的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状况探讨[J].现代农业,2008(9):74-76.

[9]邢学亮,汪莹.老年心理问题与社区老年心理服务[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60-63.

[10]赵婧.我国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预测及其发展思考[D].杭州:浙江大学,2010.

Menta l Hea lth,Urban and Rura lD iffe rence and the Dem and of Hom e Ca re S ecurity

HU Hongwei,ZHANGYarong,GUO M uqi
(Dept.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 niversity,Baoding 071003,China)

Based on the data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 niversity'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this paper,using Probit models,analyzes the basic demand situation of elderly home care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and it finds that personal health characteristics,fam ily features and social econom ic characteristics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elderly demand of home care,and meanwhile,their demand situation is affected by mental health,and the big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conclusion,we make possible explanations,and put forward some related theories such as perfecting the home old-age security system,and ensuring public policy and fairness of service.

home care services;urban and rural contrast;mental health

C913.7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2.02.001

1673-1646(2012)02-0001-09

2011-09-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GL 072)、(11CGL 066);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100480115);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104010);华北电力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1QR74);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 (JRS-2011-2046);河北省社会发展研究课题 (201103122)、(201103100)

胡宏伟(1980-),男,讲师,北京大学博士后,从事专业:社会保障、公共经济。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居家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