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镇银行能为农村金融解围吗?

2012-12-18王文剑

商业2.0·豫商 2012年11期
关键词:国有银行村镇农村金融

王文剑

从2007年3月,村镇银行诞生之后2年内,村镇银行发展迟缓,进入2010年后,村镇银行出现“井喷式”增长,引起业内极大关注。

2012年5月银监会出台支持政策,进一步降低民间入股村镇银行的门槛,但5个月过去,在温州地区,民间资本进入村镇银行却非升反降。

农村始终是资本的“高地”,而资本是流动的水,在这里难以存留。如何把资本留在农村,为农村经济服务,这是我们长期以来始终面临的困局。

2006年12月,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放宽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准入的政策。

3个多月后,全国第一批村镇银行应运而生。但直到2008年10月,村镇银行的总数也仅仅达到20多家。

村镇银行实现“井喷”是在2010年和2011年,其中,2010年全国批准设立277家,2011年是454家,总计731家,仅2011年批准设立的村镇银行数量就达到2007年的25倍之多。

截至2012年9月末,全国村镇银行已达到799家。2012年5月,银监会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大张旗鼓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村镇银行。

尽管民间资本并不能因此成为村镇银行真正掌控者,但是,10月底,《证券时报》报道,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对入股村镇银行的热情却没有因此而高涨起来,一边是政策的“火焰”,一边是现实的“海水”。不由我们产生疑问,村镇银行未来是光明的吗?他们能为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带来渴望已久的资金,能够帮助农村金融走出低迷吗?重新审视思考村镇银行的过去、当下和未来时候已经到来。

崛起之谜

村镇银行从诞生之初,正是农村金融全面走向衰败之时。2005年开始,国有大型银行、全国股份制银行等纷纷把主战场转移到城市,甚至撤销了一些县和县级市的营业网点,而根植于农村的农信社也纷纷离开根据地,向着城市奋勇进发。留在农村的因为长期以来在经营机制上失序、紊乱和不规范,在很多地区也已经陷入难以自顾的境地。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和农业经济失血极为严重,村镇银行带着惠农和振作农村金融市场的使命进入农村。

村镇银行在最初的几年中,并没有得到最有实力的大型国有银行的青睐。直到今日,在已组建的村镇银行中,全国股份制银行和农商行、城商行才是主力军,大型国有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仅占5.92%。“冰火两重天”局面非常明显,大型国有银行态度冷淡并非无缘无故。村镇银行被推出时,国家把它们的服务对象限定在农户和农村地区的中小微企业,但为这些经济体服务,必然面临着收入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坏账风险高和抵押品不足等实际困难。克服这样的困难,要付出极大的成本和努力。

大型国有银行的资本金雄厚、社会资源广泛,能够很容易地抢占规模大、风险低的优质项目,而大型国有银行另一个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这些服务要依托于发达的信息网络,对象也一般是大企业、大项目和分布比较集中、同质化程度高、风险相对低的群体。显然在网络资源匮乏、以小微企业和农户为经济主体的农村地区,大型国有银行在这方面的优势很难得到发挥。

与大型国有银行的思路和看法一样,全国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也都是因为这些原因,在村镇银行诞生的最初两年里,对村镇银行也并不看好,远远地避开了这块地域。

但是,2008年国家抛出4万亿投资计划之后,大量货币流入市场,各家银行纷纷投入角逐。大型国有银行不可撼动的江湖地位从此变得更加清晰,中小银行也更加清楚认识到,想从战略上最终与大型国有银行比肩,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

更何况,进入2010年后,金融危机带来的恶果现实地摆在面前,中小银行在城市发展的空间日益局促。因此,从2010年起,中小银行不得不重新审视农村地区的战略意义,并把目光转向农村,至此村镇银行在这个时期开始“加急”崛起。

2011年4月,银监会限制城商行异地经营,各地城商行在城市地区扩张空间更加狭小,更加推动这个群体加入村镇银行的阵营,并很快成为设立村镇银行最主要的支柱。我们看到,中小银行加入村镇银行阵营的真实推动力来自于市场竞争的推力和来自政府的引导力,但决定性的力量还是在于市场,这正是村镇银行瞬间崛起的根源所在。

成长的烦恼

村镇银行的到来得到银监会和地方政府的热情欢迎。银监会在上浮利率、存款准备金提取和股权结构等方面放松了管制标准,尽量给予它们更宽松的发展环境。地方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村镇银行的发展。这些做法的目的都是希望他们快速适应乡下的生活环境,度过最初的艰难时刻,并能安下心最终扎根在这里。

不过,即使村镇银行得到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援助之手”,但这些援助一般是软性的,各地千差万别,而来自“顶层设计”的硬性支持缺失却很多。

首先是银监会在2007年降低农村金融准入门槛,推出村镇银行这个金融实体,但有专家指出,当时缺乏村镇银行科学发展的论证,推出之时显得过于仓促,准备不足。比如,对村镇银行的资金结算至今没有进入人民银行系统,更没有能力发行银联卡。

其次是政府和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的定位并不清晰,这导致群众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类似担保公司,随时可能倒闭,对村镇银行产生误解和缺乏信任。

再次是行政推动色彩过于浓厚。从2009年开始,银监会制定了村镇银行发展3年规划,设定各地区的指标,要求各级地方政府以行政之力推动村镇银行的发展。一些村镇银行正是在这种被动的推动之下应景而生,在进入农村之前,缺乏科学的经营设计和发展思路,很快即陷入困境,甚至成为政府的一块心病。

最后是,《意见》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但单个和相关联方的民间资本控股比例仍然不得超过10%,主发起行的控股地位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当然,如果我们仅把村镇银行作为一家可以吸存储蓄的小额贷款公司看待,村镇银行依然面临无法摆脱的困境。一个是缺乏网络支持,陷于孤军奋战的境地。另一个是治理结构不规范,内部经营复杂多变。最后关键因素是村镇银行的发起行缺乏科学合理的农村金融经营理念。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村镇银行要么悄悄把经营领域转移到城市,有些村镇银行直接开在地级市市区内;要么大量地购买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票据,开展票据贴现业务;要么贷款给当地政府,用于市政建設项目;要么与其他银行争夺农村地区的大中型企业,诸如此类。

当然,一些村镇银行也把经营重点放在了对农户和当地中小微企业上,但从目前的经营状况看,这些银行鲜有盈利,即使盈利也与其他银行难以比拟,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

值得关注的是,在村镇银行组建之初,银监会曾规定,设置村镇银行的地区是指农村地区,是指中西部、东北和海南省县(市)及县(市)以下地区,以及其他省(区、市)的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及县以下地区。

但根据《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统计,2012年国家级贫困县的名单显示,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在所有省份中,贫困县最多的是云南,有73个,其次是陕西和贵州,有50个,但是从相应省份的村镇银行网点分布看,云南有25个,贵州有18个,陕西有11个。“现实是,村镇银行的区域布局与贫困县的重叠度太低。其实,这样分布不对等的情形在其他地区也同样可见”。目前,村镇银行并没有扮演扶农、支农的角色,而更像是到农村淘金发财。

路在何方

现在是到了我们重新审视村镇银行未来发展的时候了,是继续在既有的框架下让村镇银行实现自我突围,为农村金融带来生机和活力。还是另辟蹊径,在其他道路上发现为农村金融解困的康庄大道?我们必须做出明确的选择。在我们看来,有效缓解农村地区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要先行改善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

当务之急是要做很多事情,但我们认为,最起码要做好以下三项:一方面,要从大战略上改善农村的经济形态,彻底消灭城乡分割带来的农村经济衰落之势。在改革土地制度、城市化路径等方面,出台为农村经济松绑的系统性经济政策,搞活农村经济是发展农村金融的根基。毕竟,金融的发展要依托于经济的繁荣,特别是经济总量和规模必须达到一定水平,金融才能自然发生,茁壮发展。简单地把金融产业生拉硬拽到农村地区,既不会对农村经济有真正的促进,更可能会毁掉农村金融。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放开金融市场,充分实现利率市场化,关键是放松银行准入的行政管制,鼓励发展民资实际控股的民营的金融机构(不仅仅是指银行业),尽快在高、中端的金融市场形成充分竞争局面,通过市场竞争压力将金融资源挤压到低端的农村金融市场。从而通过市场之手,真正形成为不同层次的实体经济提供与之相匹配的金融产业,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农村金融资源回流城市,更能使在农村地区发展的金融机构俯下身去,真心实意为农村经济提供融资服务。

最后是,政府要加快健全社会征信系统的步伐,为中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可靠而持久的信用支持,解决抵押品不足问题。

当然,我们为村镇银行解决现实问题也应放到议事日程上来,比如,村镇银行结算、发放银行卡和建立分支机构等问题。

这些问题解决后,对于那些已经找到和培育好自己的生存基础的银行,无疑是雪中送炭,但是对那些依然在复制城市经验,甚至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中寻找猎物的村镇银行,这样做的意义在哪里?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猜你喜欢

国有银行村镇农村金融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排行榜揭晓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榜单
云南村镇银行发展迅速
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我国国有银行资本现状及问题分析
农村金融大变身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
农村金融效率的界定与测度:文献综述视角
发起行高管兼任村镇银行高管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