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译制厂“濒危”

2012-12-18李璇

综艺报 2012年20期


  目前国内具有电影译制资质的单位共有四个,但由于收入过低,目前均徘徊在“生死”边缘
  “从事这个行当完全出于热情,单纯依靠它赚钱,我甚至养活不了自己。”从事多年进口影片翻译工作的贾秀琰向记者表示。贾秀琰目前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宣传部门任职,同时从事进口影片的翻译工作。前段时间由其翻译的《黑衣人3》由于出现 “坑爹”“地沟油”等很多本土流行语,在网上引发了不小风波。“其实有网友监督是好事,可以督促我们更加认真规范。但通过这件事能够让更多人关注一直被忽视的电影译制行业,即使受到一些质疑,也值得。”贾秀琰笑言。
  费用偏低:一部5万元
  尽管电影业的大部分环节已走在“市场化”的轨道上,但电影译制至今仍保持着“准入”门槛。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的相关规定,国内目前具有电影译制资质的单位共有四个:上海电影集团上海电影译制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上影译制厂”)、长春电影集团译制片制作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影译制厂”)、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译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影译制中心”)和八一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八一厂”)。进入国内大银幕上映的进口分账片和买断片须由这四家单位译制,但四家单位可以自行从事其他方面的译制工作,比如电视电影、电视剧等。
  影片资源分配上,进口分账影片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进出口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影进出口公司)负责分配给四家译制单位。买断片(批片)则由两大电影发行公司——中影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公司)各自分配。至于译制过程和费用,买断片与分账片并无分别。“一般情况下,华夏公司与八一厂在买断片方面保持固定合作,中影的买断片则分配给其他三家。”中影股份译制中心制片廖林介绍说。
  “所以我们做译制片比较被动,等着别人分配,可以说是‘等米下锅’。”上影译制厂和长影译制厂的相关人员在接受《综艺》采访时均如是表示。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影进出口公司在影片资源分配上并没有严格的比例和规则,除了遵从系列影片交付同一家译制厂的规律外,一般根据各译制厂的优势匹配情况进行分配。比如长影译制厂擅长译制日语、韩语和大场面影片;上影译制厂则擅长“小资”和“文艺范”类影片,而且对翻译难度较大的影片把握更为准确一些。八一厂和中影股份译制中心的译制团队实际上是一班人马,在动画片和战争类题材方面较占优势。“中影在影片分配上还会根据市场原则,谁翻译得又好又快,拿到的影片就多一些。”中影股份译制中心主任杨和平透露说。
  译制费用方面同样有一定规则。据记者了解,在胶片时代,影片的译制费用按胶片长度计算,一般为36元/米,一部影片的译制费用约为15万左右。而在如今的“数字时代”,一部影片的译制费用只有5万元。“刚刚够成本而已。”杨和平表示。“这个价格标准还是10多年前制定的,也询问了各方意见,但当时胶片拷贝占据主流,所以大家都没在意。没想到数字化时代会来得这样快。”长影译制厂相关人员表示。据其介绍,2012年,长影译制厂已完成译制的8部影片中有7部为数字发行的影片。
  译制流程:半个月内搞定
  一部影片的译制并非简单的翻译和配音,还有很多其他环节。据记者了解,参与影片译制的主要工作人员有制片、翻译、配音导演、配音演员、录音师、字幕师等。
  制片首先拿到进口影片的台本和影像素材,再根据影片的内容和风格确定配音导演和翻译,配音导演又根据各个角色的特点确定配音演员。同时翻译根据台本和素材进行翻译。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防止盗版,翻译拿到的素材大多有水印,或者是黑白片和未完成片。
  台本分为尺码(对人物说话时间的标注)、人物和对白内容三栏。据贾秀琰介绍,翻译不仅要翻译完成台本中的内容,还要翻译影片中某些“背景音”(比如背景人物的对话)和特写镜头中或者反复出现的文字内容,这往往是台本中没有的,需要翻译自行到影片中寻找。此外,翻译承担的工作还有前后字幕的翻译、撰写电影梗概。
  在影片翻译过程中,翻译要遵守的“硬性”原则大致有三点:一是时间、地点、人物等名词一定不能出错,且前后一致;二是一行字幕不得超过24个字(此为宽银幕标准,传统比例银幕为18字-20字),以免观众来不及阅读;三是要逻辑清楚,能够让观众看懂。
  此外,由于所有进口片都会制作配音版和原声字幕版两个版本,且使用同一台本,所以电影翻译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注意人物口型。“比如‘so’本来是‘所以’的意思,但‘所以’发两个音,和‘so’的口型对不上,就要根据语境翻译成‘嗯’‘那’等单音词。”贾秀琰举例说。“此外,英语的语言习惯和汉语不同,有些内容还要进行调整。”由于字数的限制、人物口型和语言习惯,最终呈现在大银幕上的中文配音或字幕往往没那么“准确”。“但表达的意思一定是完整和准确的。”贾秀琰强调。
  翻译过程一般需要5天-7天,之后配音导演还要花费三四天时间校对台本。接下来就是配音和录音,其中包括初对、复对、排戏、实录、鉴定、补录、混录几个环节,这个过程大概又需要三四天。最后是添加字幕,以及洗印拷贝。从拿到素材到最后洗印完成的整个译制过程大概需要半个月时间。
  此外,行业规定配音版不再添加字幕。“主要为了使画面更加干净,减少对观众观影过程的干扰。”贾秀琰解释说。
  市场化尝试
  引进片的译制流程虽然说来简单,却需要不少专业人员参与。而5万元的译制费用和动辄上亿元的票房产出相比,多少显得有些尴尬。
  由于收入过低,译制厂目前徘徊在“生死”边缘。长影译制厂今年以来只译制了8部影片,营收40多万元,已出现亏损。上影译制厂每年分到的影片数量较多,且可以得到上影集团一定的财政补贴,但依旧需要靠译制电视剧等其他收入维持生存。“这几年上影译制厂一直在吃老本,如果再不提高译制费用,恐怕今后很难维持。”上影译制厂相关人员表示。
  近几年,为数不多的几个译制单位一直在呼吁提高译制费用,业内认可的价格在每部10万元左右。片源较少的长影译制厂希望能够确定影片的分配比例。此外,杨和平还提出,译制片行业要进一步探索市场化的经营方式,译制费用可按票房分成。“译制水平的优劣对票房有直接影响,按票房分成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同时也可以加强译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影片译制水平。”杨和平表示。
  早在2003年,杨和平便在译制行业进行市场化经营尝试。据杨和平介绍,中影股份译制中心在编人员很少,主要是制片和技术人员。一旦接手某个项目,制片会临时聘请翻译、配音导演和配音演员。这样经常合作的团队人数约有100多人。“就像拍电影搭建剧组,电影拍摄完成后剧组合作随之结束,下一部影片再重新搭建。”杨和平解释说。这种经营模式既可以减少企业承担的工资成本,还可以不受单位及地域限制,聘请不同风格的翻译、导演及配音演员,实现资源优化。
  目前八一厂的经营模式和中影股份译制中心类似,且长期合作的翻译、导演、演员也是同一班人马。近两年,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影股份译制中心和八一厂参与译制了不少“大片”,如《阿凡达》《泰坦尼克号》《指环王》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等。
  前路迷茫,困难重重
  虽然近年来北京两家译制单位的市场化经营做得还算“有声有色”,但并不被其他两家译制单位认同。“固定班底合作会更加专业,译制水平更高。”上影译制厂相关人员表示,“比如我们会经常在一起讨论哪一句翻译得好,哪一句配音更精彩,相互学习。而且固定团队的时间较有保障,临时聘请的人员会因为档期等因素,无法反复斟酌、排练。”
  长春电影译制厂还有另一方面的考虑:“北京和上海人才济济,长春则不同。我们如果没有固定团队,很可能临时找不到合适的导演和演员。”虽然如此,由于经营困难,两家译制厂也在精简人员。目前长影译制厂在编职工20左右;上影译制厂的在编翻译2个,演员约20个。人手不够时,两家单位也经常与话剧团、电台等其他单位的人员合作。
  参与译制的工作人员收入也很微薄。长影译制厂的在编职工基本月工资只有不到1000元,每个职工的项目劳务费也只有聊聊几百元,配音导演、演员们不得不依靠做些兼职保证生活来源。上影译制厂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但很难长期维持。在北京,参与译制工作的翻译、导演和演员大多另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很多为大学老师或在其他影视相关企业任职。比如贾秀琰在八一厂还负责宣传工作。
  企业经营困难、从业人员收入微薄,但其确实是进口影片登上国内大银幕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大多从业人员都寄希望于电影相关主管部门出面,调高译制费用。杨和平虽然提出票房分成的方式,但对其前景却并不十分看好。“重视才会带来改革,译制工作的艰难现状目前基本被忽视,改革的希望并不大。”
  译制片拾遗
  本土流行语与“翻译腔”
  2006年《加菲猫2》中的“猫咪我灰常灰常开心”“放开我,我是弱势群体”,2008年《功夫熊猫》中的“神马都是浮云”,今年《黑衣人3》中的“路边摊”“地沟油”“瘦肉精”,《马达加斯加3》中的“我们可以组成夫妻档,就像小沈阳那样”等一系列中国本土流行用语在大银幕上越来越常见。
  “其实我在翻译时并没有故意要‘接地气’,想出彩。”贾秀琰坦承:“只是想找到一个既能准确表达话语意思,又能释放人物情绪的词语。”她以《黑衣人3》中“坑爹”一词举例。“那句英语直译过来是‘你这个名不符实的家伙’,但在情绪表达上有点平,于是我就选择了现在流行的、人人都能理解的‘坑爹’,翻译为‘你这个坑爹的家伙’。”也许其他类似的翻译除了为博观众一笑,也有着和贾秀琰一样的初衷。
  在本土流行语“满天飞”之时,不少人观众开始好奇进口电影翻译的标准,及电影审查部门对语言的审查标准。“其实,无论本土流行语,还是之前的‘翻译腔’,均属艺术范畴,无所谓优劣,也没有统一标准,这是电影翻译在艺术领域的个人发挥。”杨和平如是评价。
  原声字幕版与配音版
  最近围绕译制片的热点问题还有原声字幕版和配音版哪种更受欢迎。不少人认为原汁原味的原声字幕版本乃大势所趋,配音行业可能会成为明日黄花。为此,记者专门致电中影股份发行公司总经理程阳,对方表示,目前阶段配音版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字幕版可能稍多一些,但在全国范围内,还是配音版本居多。中国还有很多二三线城市和偏远地区,大多数人并不能完全听懂英语,甚至有人不习惯,也看不懂字幕。”
  北京新影联院线副总经理洪军向记者介绍,即使在北京,配音版大概也能占到三分之二:“三里屯、蓝色港湾这些 ‘小资’白领和外国人集中的地方原声版本比较多,其余区域的大多影院还是配音版较多。”上海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表示,在上海,原声字幕版本会略高。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配音版本不会消失。这既与国人的英语水平有关,也是对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保护。很多国家进口影片都只有配音版。”杨和平说。
  专业人才的培养
  由于译制行业不景气,目前高等院校很少设置相关专业。上影译制厂1998年成立了上海译影艺术专修学校(现改名为“唯优学院”),专门培养影视配音人才。北京外语学院也于2002年设置了配音表演专业。中国传媒大学于2003年开始在外语学院招收影视剧译制专业,这也是国内惟一一个影视剧翻译相关专业。此专业每年招生一个班,每班20人,课程以英语和中文为主,高年级会增加影视节目制作、影视翻译方面的内容。但就业前景并不理想。
  既然就业前景堪忧,影视译制相关专业是否还有设置的必要?“影视译制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翻译,除了对外语具有一定功底,从业者还需要对电影语言和中文有很深的了解。”有业内人士分析说。此外,反观目前进口电影参差不齐的译制质量,这个行业并非不需要更多专业和优秀的人才。“关键还是要进一步市场化。”杨和平表示,“整体行业能够良性运转,才有能力吸收并养活更多的人才。”
  小语种影片翻译
  据业内人士介绍,小语种影片的翻译和英文影片大致相同,但也有一定差别。首先,小语种影片没有原声字幕版,只有配音版。“其次小语种影片不仅有此语种的外文台本,还有英文台本。我们在翻译时会以原语种台本为主,英文台本为辅。这样以两个台本为基础,翻译结果会更精细一些。”贾秀琰表示。她目前能够翻译的小语种有西班牙语、法语和日语。
  上影译制厂的相关人员也表示,小语种的翻译费用更高。“小语种翻译的价格本来就高,而且我们一般会请厂外的翻译,这样还需要厂里的专职翻译再次把关。两个翻译的费用加起来就更高一些,但经过两次把关质量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