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
2012-12-18包冉
综艺报 2012年20期
初级阶段的增强现实,已经划出更广阔的运营边界,更多跨界合作与营销衍生,都可以基于技术创新从容展开,从而重新定义现有的各种商业子模式。
用视像化手段艺术地重现真实世界,是电影、电视的技术本质。这种艺术的重现,可以是纪录的写实,戏剧化的冲突,新闻现场的速度和演播间里的角度,还可以是天马行空的幻想与创造。相应的,每一细分领域的艺术与技术共振,都会衍生出各类商业模式,比如电影票房或付费频道,广告或精准广告,电视购物、在线或单机游戏等等不一而足。
用可视化的手段,技术地重组真实世界,是计算机、互联网的历史使命。这种技术的重组,可以是基于三维建模的虚拟世界,基于二维或卫星图像的电子地图、SNS的可视化社交,更应该是将信息数据与真实世界相叠加的增强现实(AR)。
最早应用于视频电子游戏的增强现实技术,已有30多年历史,并广泛应用于军事、医疗、古迹复原与数字文化挖掘、市政规划、电视转播、游戏娱乐、网络视频会议等多个领域。能够被叠加在真实世界影像之上的增强元素,也从最初的声音、数据扩展至味道、触觉、脑电波,从用户体验到商业模式,蕴涵着巨大想象力。
初级阶段的增强现实,在全球电视业的商业实践中已屡见不鲜。比如,交互电视的观众按下摇控器激活画面预设焦点区;007中的新款跑车“呼出”附有精准广告信息的数据叠加层;今年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电视转播中,观众可以通过智能电视或iPad,在同一块屏幕上,通过叠加的半透明数据层查看每一名队员的实时状态;Hulu已开始广泛应用面部识别匹配技术(Hulu Face Match),就是跑龙套的,也能给你“一脸打尽”。
初级阶段的增强现实,经由与社交网络的杂交,正在向更高阶段迅速演进。离开了互联网,增强现实带给电视观众的仅仅是比较好的视觉体验与一定限度的信息扩展;有了全球网民的社交互动,这种体验才开始变得人性化、实时化和社会化。
初级阶段的增强现实,经由可穿戴式计算设备的加持,将向更高阶段加速演进。比如,今年发布的“谷歌眼镜”,终于进入可大规模商用的市场层面,让我们摆脱了“可视头盔”的笨拙;那两位从天而降并最终驶入发布会现场的跳伞运动员,用谷歌眼镜全程视频直播,诠释了一个崭新的视像化时代。
对于电视运营者来说,初级阶段的增强现实,已经划出更广阔的运营边界,更多跨界合作与营销衍生,都可以基于技术创新从容展开,从而重新定义现有的各种商业子模式;对于电视创意与制作者而言,增强现实在电视领域的演进趋势,决定了从节目创意、形式到编排等各个方面,都蕴涵着一场新的思维革命——胜者当意识在先。
无论视像化的艺术,还是可视化的技术,在重现或重组真实世界的过程中,始终相得益彰。同时,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当新一代的孩子们从小就沉浸在增强现实的真实世界中,他们的审美情趣与偏好,自然会有一套全新的标准体系。不信?想想第一次接触电脑就用iPad的小朋友,他们一定会觉得键盘鼠标太笨拙了。
这,是个战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