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行的娱情

2012-12-18徐江

综艺报 2012年20期

  怎样让那些跨行的杰出人才,进入娱乐业以后,能较顺利地拥有适应新行业的能力?内地演艺界目前似乎还没有形成一个现成的机制。但没有,不等于不需要。
  微博易惹祸,已屡屡得到验证。最近又来了新例子:一个非常年轻的女子羽毛球运动员,偶看今夏以来爆火的一个音乐选秀节目,赶上正播一个残疾人歌手的演唱,小姑娘非常失望,忍不住上微博发牢骚,里面有“难看死了”的句子。结果引来网上一片“板砖”。小姑娘连忙道歉,连“请你们原谅我吧,我还小”的哀告都说出来了。
  “我还小”是肯定的。中国运动员好多都是童年入队,苦挣苦熬得了世界冠军,也就二十出头。今天的年轻人又都是独生子女,运动员有队规管着,稍微好些,可学业的荒失、运动员特有的直率,又会导致他们有时在发言时不走脑子。更关键的还在于:随着传播技术的发达,今天的运动员,不管是否愿意,已经被公众强行归入了“大娱乐”的行列。
  运动员批评大众喜欢的娱乐,或是运动员投身娱乐业,都具有一定风险。前者本来是个人的、感性的,却被强行赋予了公共性;后者则需要拿自己多年拼得的公众形象,去一个标准迥异的行业里去“赌博”。中国的娱乐业水太深,中国的体育明星又不是国外市场化那种——人家有专门的公关顾问。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和社会话题前,怎么说话得体,这是件很令人头疼的事。而娱乐业一旦有意在产品和项目中,引入这种元素或人员,必须考虑到训练的因素。
  中国几位武打明星或许在这个话题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参考。比如李连杰,近些年他开始演文戏了,也开始以公益人物的形象出入于各种场合。李连杰是运动员出身、同时具有一定表演天赋的艺人,但他今天在媒体前侃侃而谈的能力,显然是到了香港之后才练就的,这肯定与经纪人和媒体顾问的指点有关,而不是当年的那个武术冠军一生下来就有的。对比之下,他之后出现的另一个更牛的武术冠军赵长军,为什么没能像他那样,在娱乐界坚持下来?在适应娱乐行当的综合能力上,缺乏高人指点,多少也应该是个影响因素。
  当年在李连杰之后触电的武术冠军们,没有几个能一直停留在巅峰的。比如说英俊、演技均不逊色于李连杰的寻峰,自从两部《新方世玉》后,星路基本上停滞了;凭《木棉袈裟》红遍天下的徐向东,中年发福,只能扮演一些鲁莽的配角……原因可能各有不同,但机缘之外,是否具有跟公众和媒体打交道的讨喜、推广能力,肯定是个关键。成龙为什么能红?因为他在武打明星里具有戏曲功底——戏曲演员从来是不怕与形形色色观众交流的;李小龙为什么成就最高,因为他在大学学了戏剧、哲学和心理学……
  怎样让那些跨行的杰出人才,进入娱乐业以后,能较顺利地拥有适应新行业的能力?内地演艺界目前似乎还没有形成一个现成的机制。但没有,不等于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