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凝重的书写——读李龙年散文集《百合碎瓣》
2012-12-18戎平
戎 平
冬夜,读《百合碎瓣——李龙年精短散文选》一书,我陷入沉思。
李龙年的散文非一般随笔记事,或风景散文,他是一位学者型诗人,用另一种文体对人生、人性、社会、经济与历史进行思考。李龙年的散文也非是他谦虚自称“精短散文”,他的散文有一部分是一千到两千字的精短散文,更有很大一部分是三五千字到一万字的“大”散文。大散文不仅“大”在篇幅上,而且“大”在思想性、艺术性与可读性上。李龙年曾是一名地质队员,现在是一名诗人,《百合碎瓣》是李龙年近一两年在国内上百家报刊发表的散文中选出来的52篇,其中一些文字映现出大散文的光彩来。
李龙年写散文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有时自然、凝重,有时本色、抒情,在自然、凝重、本色中表现一个有抱负的学者兼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写作上收放自如;他有一个写作宗旨,让好的散文走进普通文化层次和高层次读者中间,他的散文的平民意识很是突出,为读者喜爱。《时光隧道里的房村光饼》,三千余字,李龙年笔下的闽北建瓯房村特产“小小光饼”,充盈了历史、地理、经济和政治元素,还有文学的诗意,让人感动。这篇散文对经济、旅游和大众美食做了精心研究、调查和比较,房村光饼、福州光饼和马祖光饼,还有国道、高速公路与房村光饼的互动的经济关系,可谓自然、凝重而严谨。
《伫立一座名人故居前遥想林徽因》、《武夷三艳》、《柘浦丹桂芳香瓣瓣》、《大山深处,大年三十我们堆雪人》和《酸枣金黄色岁月香》等散文,以自然、本色兼抒情为主体,又有艺术审美的厚度。《百合碎瓣》、《狐狸,还是鹧鸪:我所认识的一个女人》、《见到了乌风栎》、《季老手迹里的温馨》与《鲜花、音乐和诗歌中的鼓浪屿》等散文,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散文”。《百合碎瓣》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大散文,长8000多字,全文五章,散文涉及历史、文学、医学、经济、政治和人生等诸多元素,每一章既是一篇独立的精短散文,联起来是一篇气势磅礴的大散文,或是一篇纯粹的散文体的艺术小说。《百合碎瓣》是一篇大散文,它没有虚构的成分。李龙年的《百合碎瓣》,穿越了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学的时空,展示21世纪中国作家灵魂深处的思想的力量与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这对有志向散文高处登攀的散文家来说,是一次艺术和思想的大胆突破,才使这篇散文有了长久的生命。具体地说,《百合碎瓣》是一章比一章深刻,向更高层次的“挖掘”。第一章,退休老市长给家乡海拔900米以上山村引进上海友人培植的优质百合,村子从此有了一座“百合花园”,山村青年人把百合推向上海滩,百合村名扬远方,富了。第二章写宋代诗人苏轼、陆游百合诗句,圣经《新约马太福音》评价百合“圣洁、荣华与神秘”,李时珍《本草纲目》对百合的药用介绍,介绍著名作家茹志娟的短篇名作《百合花》,从而把“百合”慢慢融入散文的意境之美。第三章以英国植物学家金敦沃德所著《横断山脉流域的人文与植被》为蓝本,介绍长江和湄公河分界处植物、百合,还有云南昆明和成都二地的百合之乡,昆明嵩明阿子营农民靠种“百合致富”。散文家对英国植物学家的尊重,是一种严谨治学的品质。第四章借助《兰州植物通志》介绍西部兰州种植百合400年的历史,还有东北三省的百合等,最后重点突出闽北武夷山的中国第一百合村。第五章是《百合碎瓣》的高潮与思想中心,散文家借助茹志娟的《百合花》、梁南的诗《野百合》和王实味的杂文《野百合花》三篇名作,展开对历史和人的命运的历史思考,王实味死了,死不能复生,“对人的尊重和对生命的珍视”是一种警世。这一章散文,散文家的人文思考是多元的、复合的,也是谨慎的,它澄清“王实味与高层的纠结”,对中国文化界人士做了理性的人生与艺术的引导,同时提醒文艺工作者“谦虚从艺是第一要素”,艺术价值深远、厚重。
《季老手迹里的温馨》、《鲜花、音乐和诗歌中的鼓浪屿》两篇,各具风格,《季老》篇既写了北大老校长季羡林先生,谦逊、低调和踏实治学的品格,也对季老书写的“武夷山”刊名题字做了艺术评论,“自然、朴拙中含苍劲,谦逊里见大气”,文章隽永、秀美,意味深长。《鼓浪屿》篇,用一个微小细节赞美女诗人舒婷不为金钱所动的纯洁品质,诗人不评诗、不做诗评委,这是现代文明社会公认的“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运动员不做裁判,裁判不当运动员。诗人有一颗公正、明亮的心,她的诗永远地留在了读者的记忆里。《狐狸,还是鹧鸪:我所认识的一个女人》,对文革的否定,对爱情、婚姻和性的科学的人生理念,凸显其散文的风格之美,爱是不能忘记的。应该说,以上散文有一种艺术的凝重感,让人用心思考人生、社会与历史。
李龙年散文另一个特色,就是在不多的文字中,采用自然、轻松和清秀的语言,表达生活的本色之美。李龙年精短散文分三辑,一,“且品清茗”系列《且品一壶“醉红岩”》、《听小妹说茶》等13篇;二,“山水清深”系列《作家楼读字》、《武夷读春》等15篇;三,“纸上谈吃”系列《与闽菜领军人物童大师品家常美食》等23篇。作家笔下的“茶文化”是多元的,既有诗人对茶叶的品尝、鉴赏,还有对闽北山区茶农的赞颂,是种茶人用汗水顶起一片蓝天,给国人生活添“绿”添“红”。《醉红岩》篇,散文家重点写了品茶的心境、情趣、氛围与意境,诠释“醉红岩”色泽鲜艳、亮艳可人,宛如人生的精神高地与审美状态。《听小妹说茶》是另一种风格,它属于非虚构的故事体散文。小妹龙爱萍是默默的民间茶人,她本是农民,到武夷山度假区开“乡土茶坊”,白天卖茶,晚上写作,成功属于“勤劳的人”:热爱文学艺术,不妨脚踏实地,先把职业做好,然后写作记录生命的历程与意义。文学,是人生的副产品。《文学之笔,史实之厘:告诉你一个县的茶史传奇》和《明天我们泡茶用什么水》两篇,很有特色、茶香,勾勒出飘浮在山野里的清新空气和山村茶树。前篇写了一个叫杨扬的青年女作家和她的一本书《政和茶话》,像一幅剪影,一个年轻富有朝气的女作家的侧影;后篇借中国名泉“惠泉”之水,表达散文家对水环境、对长江等河流和地下水源保护的忧思,语言清晰、简洁,给人沉甸甸的思考。
李龙年的精短散文,还有一个特点,在精神层面的提升与道德的升华,从正面的人生姿态,讴歌社会基层最平凡的“劳动者”。这样,他的散文浸润着感情、平凡和创造精神,寄托众多普通人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和欢乐。“山水情深”系列中的《惊艳:阳澄湖上莲花岛》和《云雾深处百合村》,给我印象最深。一位伟人说过,劳动者最聪明。散文家艺术地把这一精髓用隐蔽的方式,藏匿于散文叙事中,赞美平凡普通的“劳动人群”,读者在流畅、自然的文字中品味、领悟和挚爱。散文《莲花岛》,别具一格,远写阳澄湖上风光美景,近写莲花岛上“沈记蟹园”一聪明、能干的江苏渔家女,她用勤劳和聪慧的手创造了幸福美好的新农村生活。散文家用别人容易忽略的细节,刻画渔家女聪慧的心灵与诚信,从而揭示了渔家女致富的秘密:勤劳、诚信和责任心。莲花岛上植物、水鸟和树影,以及湖面上渔船,衬映渔家女身上现代人的气息。而《云雾深处百合村》,既有散文要“散”的艺术元素、韵味,又有当代非虚构文学的张力与内蕴,文风自然、朴实和清秀,慢慢向着艺术凝重延伸。在叙事中,一淡一重,淡写闽北山区美丽而原始的茫荡山,重写山势、雾海、森林和绿叶和茫荡山深处的宝珠村。作家重写宝珠村文化底蕴,百合博士、小柳和电影剧作家卓青以及历史出过一位知府,若干进士和福建省师范校长。百合博士带领村民种大师傅百合获得一条“赚钱的途径”,如今百合博士到云南开辟新“百合之乡”,小柳到深圳开“百合花花卉公司”;电影名片《地下航线》编剧、女作家卓青离开故土到美国定居,她给故土留下“一脉文化传承”。而银杏、金钱松、黄樟、桢榕和檀香等树木构成的野性风景,让散文自然、凝重而有迷离且神秘的语言张力。
捧读《百合碎瓣》,是享受一席精美散文的精神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