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年薪难留高管背后的浮躁与深沉
2012-12-18鲍家翔
文/鲍家翔
制造业是一个容不得半点浮躁的行业,只有一点一滴的长期、寂寞的积累与培育才能换来来日的些许惊艳绽放。
制造业是一个容不得半点浮躁的行业,只有一点一滴的长期、寂寞的积累与培育才能换来来日的些许惊艳绽放。
近几年来,中国的车企高管们跳槽频发,更有极端情况是高管不惜打破进入企业至少一年不能离职的不成文“铁则”,背上“轻浮”的骂名,也要义无反顾地离开老东家。这样的“热闹”与笔者曾经在德国参观奥迪本部工厂时的一幕形成鲜明对比。那时讲解人员曾骄傲地介绍:“在英戈尔施塔特这座工厂里,有着很多在奥迪干了几十年的员工,而他们还仍然乐此不疲地在这里工作着,直到退休。”一年与几十年,这样的反差让笔者感慨不已,为什么海外品牌可以下至基层员工都会几十年忠于一家企业,而我们的企业即使付出百万薪酬也留不住一位高管一年?也许这一年与几十年两个数字就是我国汽车产业和海外的差距所在。
2011年开始的微增长时代,让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一跌再跌。人们在总结形成如此局面的原因时,都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是自主品牌的品牌影响力不足。而品牌影响力看似与高管跳槽两者并无直接联系,实则不然。
近来一个词汇总被很多德国、日本、英国的车企提及,那就是“工匠文化”。从豪华品牌到宾利、法拉利,到大众品牌的丰田、日产,都对这个词语推崇备至。何为“工匠文化”?就是制造业者,或者手工业者在平时的制造、服务中所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团队默契等软实力。这些软实力虽然不能够通过图纸、数据表达得淋漓尽致,但却是一家制造型企业最为宝贵的财富。
为什么?如果我们能够有生产一台宾利轿车所需要的全部图纸、零件和机械装备,但是起用完全没有经验的装配工人,最终组装成型的车辆也绝对达不到符合“宾利”要求的程度。何为品牌?支撑品牌的这就是上述提到的软实力!而这些软实力由何而来?就是人的积累!
日本丰田最为骄傲的应该算是其全球独步的“丰田生产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并非是看板和写满生产口号旌旗的叠加,而是这些表面符号背后,员工对于生产的熟练,以及相互间的默契配合。形成这种熟练与默契是丰田花费多年对于员工的培训与积累,而保证这种长期化供职的根本原因是其终身雇佣制度所带来的员工高度忠诚与对企业的信赖。而这样的忠诚与信赖又将其带来的技能、文化积淀反哺给了企业。所以人的积累才是制造业最重要的财富!
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回中国,其实也不难发现这样的成功案例。放眼当下的吉利,早已不再是当年山寨夏利的光景,帝豪EC7、全球鹰GX7、自由舰等产品扛起了吉利品牌的大旗。促成如此局面,笔者认为同当年赵福全投奔李书福所承诺的“三个一”有着直接关系。“一套标准的生产流程”;“一个系统的开发体系”;“一个谁也带不走的研发班底”。正是在这“三个一”的作用下,让吉利的产品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这样的一家能够有实力收购沃尔沃,并最终成为近来众多汽车界顶尖人才纷纷投奔的“伊甸园”。
制造业是一个容不得半点浮躁的行业,只有一点一滴的长期、寂寞的积累与培育才能换来来日的些许惊艳绽放。微增长时代下比拼的是能否厚积薄发的内功与底蕴。而这些积累与底蕴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人才、经验与文化的沉淀。栽好梧桐树,留住这些无论是年薪百万,还是一线基层的珍贵的凤凰们,把他们培养成一支经过千锤百炼,百折不挠、战无不胜的队伍,才是中国汽车业能够做到真正内心坚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