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应该享受什么待遇?

2012-12-18吴迎秋

中国汽车界 2012年10期
关键词:插电待遇电动

文/吴迎秋

尽管一个面向2020年的产业规划已经出台,我们仍有必要再次认真检视新能源政策的一致性、连贯性甚至科学性。

9月中旬,新能源汽车领域接连召开了几个高规格会议,似乎让人有些应接不暇。然而,我却认为9月12日在京郊昌平低调举行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及推广研讨会”最值得关注。

印象中,这次会议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由行业协会牵头的关于混合动力汽车的专门会议。会上,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五大集团的代表纷纷对混合动力路线表示支持。中汽协领导作为主办方也表态称:政府应实施相应的节能补贴政策,并对先进混合动力技术的研究开发给予资金支持。

如果放在以往,企业和行业人士对混合动力汽车发出这样的呼声确实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在这个9月,这样的声音却不得不让人感到格外亲切。原因众所周知:在早前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当中,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被作为新能源汽车主推方向,而非插电混合动力则被视做节能车型,成了配角。

有业内人士认为,昌平会议表明,眼瞧着纯电动车、插电混动车马上要迎来补贴、扶持甚至不摇号、不限行的优待,此前在非插电混合动力方面下了重注的企业开始为非插电混合动力车能争取到啥待遇感到忧虑。他们担心,如果没有政策扶持,之前的投入就要打水漂。

我想,姑且不论非插电混动这一次该享受啥待遇,眼前的景象首先说明,尽管一个面向2020年的产业规划已经出台,我们仍有必要再次认真检视新能源政策的一致性、连贯性甚至科学性。

必须指出,国内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的态度长期处于暧昧状态,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呼声是高涨的,政策是冷淡的。过去这些年,通过863项目、十城千辆试点,国家对混合动力投入不少,很多企业也初步拿出了一些产品,但补贴政策却总是不垂青。有人说,国家不给补贴是怕补给了混合动力最强的丰田。我想,这恰恰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整个产业界自身对自主品牌的混合动力缺乏信心。缺乏信心的结果是一个恶性循环:企业在等政策,国家在等企业先拿出成果,时间就这样空耗了。

也许有人会说,企业不能证明自己的产品靠谱,国家当然不能轻易给补贴,否则就是押宝。我却想说,按照这种逻辑,选择纯电动难道就没有押宝的成分?谁能拍胸脯说,国内的纯电动就经得起考验,补贴不会全都流向外资品牌?

所以,归根结底,无论是混合动力的进退失据,还是纯电动汽车进展的磕磕绊绊都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所有的判断都来源于知识。没有踏实地攻克新能源领域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共通性难题,也就无从判断混合动力、纯电动谁该优先,该怎样有序推进;没有对具体核心技术的切实掌握,也就无从在宏观角度建立一个科学的发展路线。正是这种基础工作的欠缺,导致了国内新能源领域总是路线纷争不断。

最后我想说,与其讨论非插电混合动力该享受啥待遇,不如埋头先把它的全部关键技术都彻底打通、说明白、拿出有说服力的产品来。那时候,它与纯电动谁更该有高待遇不就自然而然了。当然,另一方面,如果真的要补贴纯电动,那也真要鼓足干劲把它吃透、把它彻底搞明白。否则,押宝押错了代价会更惨痛。

猜你喜欢

插电待遇电动
插电混动车跑318国道到底什么感觉 魏牌摩卡DHT-PHEV
挑出一堆毛病也是最爱 梅赛德斯-奔驰E350eL插电混动
不讲待遇 不计得失
电动自行车
HAVAL F5 “帝王”般的待遇
年度驾趣过人奖
纯电动重卡展会遇冷
MINI 电动概念车
基于Cruise的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匹配
凯迪拉克ELR插电混动版将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