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学术期刊的中国视野(《辽宁日报》2012年5月15日)
2012-12-18李桂玲
李桂玲 王 研
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林建法担任主编的文学评论期刊《当代作家评论》,在最新出炉的全国“文学理论类核心期刊”排名中跃升至第三位。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北京大学出版了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编、多所高校图书馆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等二十七个单位参与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六版),在“文学理论类核心期刊”的十九种入选期刊中,《当代作家评论》再次入选,并且从四年前的第四名提升到第三名。另外,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于二〇一二年四月六日发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目录》(二〇一二-二〇一三)十六种“中国文学”来源期刊中,《当代作家评论》也再度入选。
《当代作家评论》创刊于一九八四年,学术影响力不断增长。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学术期刊的发展遭遇许多现实困难,但《当代作家评论》坚持立足学术,放眼全国,凭借强劲的学术影响力形成了今日的可持续发展态势。“坚持艺术信念,恪守学术立场,倡扬人文精神”是《当代作家评论》的办刊宗旨。创刊二十九年来,该刊始终致力于以批评的方式参与当代文学与文化建设,在国内外文学评论界树立起了高度的学术声誉和牢固的学术地位。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三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由中国现代文学馆撰写的《二〇一一年中国文学发展状况》。文章认为,《当代作家评论》以文学批评的声音,在参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文章还在提及“什么样的文学评论才是可信的、科学的,文学评论有无‘底线’,应守住什么样的伦理”时,例举了雷达发表在《当代作家评论》上的《真正透彻的批评声音为何总难出现》一文,认为是对文学评论的困境与出路的富于启发性的一种见解。同时,还提到《当代作家评论》刊发的南帆的《批评如何判断》、陈晓明的《当代文学批评:问题与挑战》的意义在于肯定了“‘敢说话’、‘说真话’,提高评论的公信力”这一普遍共识。在论及文学评论介入文学现场、回应文学问题时,该文提到《当代作家评论》刊发的张新颖的《一物之通,生机处处——王安忆〈天香〉的几个层次》、洪治纲和欧阳光明的《革命与人性的双重质询——论方方的长篇小说〈武昌城〉》等,是“对年内长篇小说新作作了及时、精当的阐释”。而在论及文学评论提出和回应重要文学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时,认为《当代作家评论》发表的吴俊的《中国当代文学评奖的制度性之辨》“从宏观角度对文学评奖制度进行了深入辨析,提出了一些发人思考的观点”。《人民日报》四月二十七日刊发的《文化建设的“辽宁声音”》一文也高度赞扬了《当代作家评论》,认为文化建设的“辽宁声音”并非空穴来风,它也“得益于《当代作家评论》这样优秀刊物团结的艺术家、批评家人气”。
多年、多次入选中国多家人文社科期刊评价体系除了中国文学评论界对于《当代作家评论》作用的肯定外,中国多家人文社科期刊评价体系,也以科学实证的手段,量化着像《当代作家评论》这样的学术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科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例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从一九九二至二〇一一年共推出六版。六次评定中,在不到二十种的“文学理论类核心期刊”里,《当代作家评论》总能榜上有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文学专业核心期刊表”中,《当代作家评论》也总是位列其中。另外,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的《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语言文学”学术期刊全文转载排名的二百七十二种期刊中,《当代作家评论》转载量位列第五名。《当代作家评论》还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CAJCED)收录期刊,并入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五百种期刊。这些量化指标所表征的正是一个优秀学术期刊所具有的巨大而无形的人文价值。
《中共辽宁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加强文艺作品创作引导。确定一批重大文艺理论课题,组织集体攻关,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开展高层次理论研讨和交流活动,提高辽宁文艺理论学术水平。各级党报、广播电视台等主要媒体设立文艺评论版面和时段,办好《当代作家评论》等文艺理论刊物。”
《当代作家评论》主编林建法认为,目前,全国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革正在进行中,学术期刊的发展正面临着一次巨大的转折与挑战。希望政府站在人类文明薪火传承的高度来支持与扶植学术期刊和纯文学期刊。
他说:“学术期刊应当坚定虔诚的学术信念,在自身的研究领域内脚踏实地,以增强学术实力为龙头,努力克服外在消极因素的影响。要迎难而上,以一种主动、主导的姿态,带动自身研究领域内的学者同侪共同努力,形成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态势,为学术期刊的生存、发展开拓出更广阔、更新颖的天地。这是为期刊自身发展负责,更是为中国学术的明天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