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初作家生平事迹钩沉

2012-12-17陆勇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9期
关键词:处士

陆勇强

(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32)

清代初年,文学创作十分活跃,作家辈出,群星灿烂。但其中有一部分作家,后人对他们的生平知之甚少。深入探讨这些作家的生平,不仅可以获知有关行迹、仕宦、交游、著述等方面的某些重要线索,从而弥补当今一些著述中记载的疏漏,而且对理解这些作家的作品,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周世臣

《全明词》(第5册)小传云:“周世臣,字颖侯,宜兴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官福建兴化司理。善山水,长于诗歌。”甚是。但周世臣晚年之遭际及结局甚为重要。明遗民李长祥《天问阁文集》卷二有《故文林郎户部主事周公墓志铭》,是记载周世臣生平大略的重要文献,文不长,兹录之如次:

公姓周氏,名世臣,号颖侯,宜兴人。万历壬子生。崇祯己卯举人,庚辰进士。今之乙未死,盖不得其死者,然有以死者也。孙吴尚书射仆东观令太常卿大都督章浦亭候、晋元康间为大臣周处,公之远祖。以观于公,何于异耶!公能诗,公之父亦能诗。公每趋庭则属和,以是相乐焉。常和鹅诗自快于口之吟,竟似其父。诗盖谑失谨云,乡人以是议公,公之以诗累如此。呜呼!公大父某、父某,娶某氏,生二子,坐没。上元胡氏归其棺葬于某之原。[1]225

为此文的李长祥,是抗清不仕的明遗民。《墓志铭》写得吞吞吐吐,欲说还休,似有难言之隐。且文中云周世臣死于“乙未”(顺治十二年),不确。著名明遗民、如皋人冒襄所编纂的《同人集》卷三《题跋》有周世臣《题画赠辟疆》,云:“丁酉中秋,辟疆盟兄白门重订世盟,一时故人子弟四方至者甚众,余幸与兹会。”“丁酉”即顺治十四年(1657),“时(郑)成功谋大举入长江,令(施)举招抚松门一带渔船为向导。”[2]722该年冒襄不顾身体有病,在南京秦淮丁继之家的水阁“会上下江亡友子弟九十四人。”[3]395方中通《陪诗》卷一《迎亲集》有《丁酉秋日,父执冒朴巢大会世讲于白门》一诗,诗题下有注,列与此会者数十人姓名,大都为遗民志士或复社成员的晚辈后生,其中有戴重之子戴本孝,吴应箕之子吴孟坚,周歧之子周瑄,陈贞慧之子陈维崧、陈维嵋、陈维岳,方以智之子方中德、方中通、方中履,冒襄之子冒丹书、冒禾书,梅朗三之子梅庚,石璜之子石洢,魏大中之孙魏允柟,以及陈子龙、麻三衡、侯岐曾、杨廷枢、陈元纶等人的子侄。而集会的“丁氏水阁位于青溪笛步之间,地址适中”,“在此际实为准备接应郑延平攻取南都计划之活动中心。”[4]1075钱谦益《有学集》卷八有《和普照寺纯水僧房壁间诗韵,邀无可、幻光二道人同作》,诗作于顺治十四年(1656)仲冬,陈寅恪先生指出:“无可即方以智,幻光即钱澄之。方、钱二人皆明室遗臣托迹方外者,此时俱在金陵,颇疑与郑延平率舟师攻南都之计划不能无关。牧斋共此二人作政治活动,自是意中事也。”[4]1151余英时认为持方中通之记述“与《柳如是别传》所言互证,恐此一大会非仅复社第二代之社交集会,而或与复明运动有关。况密之随后又特自桐城赶来金陵耶?”[5]197

周世臣之死实因卷进湖城大案,即李之椿的抗清复明运动。李之椿,字大生,江苏如皋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先后任行人司行人、吏部稽勋司和文选司主事。弘光即位后,任尚宝司卿,后迁礼部侍郎,督粮于浙江。顺治初年,李之椿与其子李旦,以浙江嘉兴、湖州一带为基地,“党结崇祯太子并河南安昌王子镇国将军及永安王、韩王等,暗通线索,分布党羽于江浙鲁豫梁楚数省,意图内应外合,轰动封疆。”[6]清廷破获此案后,对涉案人员的处分极为严酷,仅处决的就达四十八人,其中即有周世臣:

(顺治)十六年三月,僇(李)旦于西市,同死者四十八人,沈荣与焉。其他姓名犹可考见者,谕德韩世维、兴化推官周世臣字颖侯,宜兴人,崇祯十三年进士。世臣国变不起,以匿公于家,并及之。[7]220

周世臣死因既明,李长祥《墓志铭》的闪烁其辞,也就可以理解了。又,据方文《嵞山集》卷三《赠别周颖侯》的记述,甲申之变时,周世臣欲自尽殉节,但为亲人阻拦未果:

甲申之变天地裂,遐荒闻之恸几绝。新诗百首惟纪哀,奉表南归泪流血。臣心本不爱微官,每念先皇心痛酸。况当戎马交驰际,矢事吾亲终考槃。一朝华夏皆□□,小臣气激欲自尽。子舍先书绝命词,毁发偷生吾不忍。伤哉二老垂白年,乃祖八十尤皤然。抱持号泣互相守,解缚不得从所天。君亲一理那可弃,且活余生供粗粝。永栖陇亩为顽民,偶对人言还自愧。[8]132

(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卷八《忠义》又记载了周世臣入清后以七不可之说再三拒绝时任江宁巡抚土国宝的聘请:

周世臣,崇祯庚辰进士,知汉川县,以建言革职。补检校,擢兴化府推官,从阁臣黄道周学。国变后,土抚军国宝聘之三,世臣致书固谢,有七不可之说。顷之,以蜚语株连论死。[9]278

周世臣尝与同邑著名诗人陈维崧游处,他被处死后,陈维崧作《周进士颖侯》哀之:

断纨零墨总离披,董巨荆关作本师。至竟嵇康东市日,琴声日影不胜悲。[10]744此诗见《湖海楼诗集》卷四《感旧绝句》,下有自注云:“进士讳世臣,生平笔墨淡远,方袍道服,不异苦行僧。最精粉绘,矜慎不妄作,自娱而已。后以蜚语株连论死。”[10]744

据道光《续纂宜荆县志》卷九,周世臣著有《周颖侯集》五卷,但未见传本,或已佚。姚佺《诗源初集》收有其诗3首:《游仙诗》、《送曹远思司李内召》、《发洪塘》。《游仙诗》亦见《明诗综》卷七十五;《送曹远思司李内召》亦见《江苏诗征》卷八十二,这是一首赠别诗,作者希望友人在“时事多敝败”的时候,保持气操:

铁肝凌严霜,浩气塞鬼神。名誉不足贵,耻身事要津。风流整已迈,远绩期古人。……侧足对明主,回念东南民。夙昔共心许,努力为名臣。古谊寝以薄,吾道安其真。[11]71

这既是对友人的期待,也未尝不是作者的自励。故当时有评论者说:“颖侯忠怀慷烈,一闻国难,慨欲以其身先海内讽切贵游,呼号同调,有戮力神州之志。”“此诗语语不忘规劝,想见寤寐涵濡之学,直与‘靖共尔位’接音矣。”[11]71

二、单恂

(嘉庆)《松江府志》卷五十五《古今人传七》载:

单恂,字质生,号狷庵。华亭人。崇祯十三年进士,授麻城县知县。甫两月,乞养归里中。甲申后,隐居东郊白燕庵,足不入城市。巡按御史李森先以地方人才荐,不就。僧人六如居上海龙珠庵,留寓安昌王遗孽,知府张羽明捕治之,词连恂,实不知也。事下所司严讯,考掠备至,以无左验释归。萧然巾屦,栖隐终身。卒年六十六。恂长身玉立,能为诗文,微词间发,四座倾倒。生平好洁,拂冠整履,虽几席必躬亲位置云。[12]1252

文中提及的“安昌王遗孽”,即明朱光辅一案。董含的《三冈识略》卷五“松郡大狱”云:

四月,江南巡抚韩世琦奏为明遗孽朱光辅与朱拱橌,潜往松江泗泾龙珠庵,结党谋叛。知府张羽明发觉,获得周王伪宝、伪札、号旗,并同谋各犯姓名。其拱橌知事露,将伪太子朱光辅托僧六如拥护,挺身而逃。于是伪总兵金仲美、宗瀚,伪游击陈山,伪粮道邵台臣,伪练兵官陈爵,伪书记胡文闇,伪仪宾赵文良等共八十余人,皆凌迟。余株连者不计其数。其实所谓将军等,悉市井卖菜佣,而光辅、拱橌果否有无未可知,严缉竟未获。羽明欲图超迁,力兴大狱,哀哉! 未几革职去。[13]108

《三冈续识略》卷上《狱中诗》又载:

是狱也,我郡单君恂、常州蒋君曜及释豁堂俱下狱,后惟三人获免。恂有才名,被系时有诗寄所知云:“春晚园林笋筑肥,阖闾城外噤双扉。而意鸟鸸掠絮喃喃语,蝴蝶粘花款款飞。点易秣陵三月暮,栽尝燕市十年稀。故人居近罗含宅,庭压松醪待客归。”[13]251

关于此案,著名史学家谢国祯先生曾指出:著者(即《三冈识略》的作者董含——笔者注)谓“光辅、拱橌果否有无未可知”,“我后来读了中央研究院所编的《明清史料》丁编第八本,载有《明季后裔朱光辅谋反残件》,记载很详,则著者所记确有其事。”[14]45单恂被释放后,著名诗人吴伟业曾作《白燕吟》一诗以慰之,诗见《梅村家藏稿》卷十,其序云:

云间白燕庵,袁海叟丙舍在焉,吾友单狷庵隐居其傍,鸿飞冥冥,为弋者所篡,故作此吟以赠之。余年二十余,遇狷庵于陈征君西佘山馆,有歌者在席,迴环昔梦,因及此事。狷庵解组归田,遭逢多故,视海叟之西台谢病,倒骑乌犍牛,以智仅免者,均有牢落之感,俾读者前后相观,非独因物比兴也。[15]277

“为弋者所篡”云云,当指单恂为朱光辅一案牵连之事。故诗的最后四句咏叹道:“头白天涯脱网罗,向人张口为愁多。啁啾莫向斜阳语,为唱袁生一曲歌。”[15]277

单恂著有《竹香庵》、《瓶庵》、《枯树斋》三集,今未见传本。《明诗平论二集》收有其诗12首,《明诗综》卷六十九收有其诗10首。作品内容,一是写景咏物,如《春雨》、《邻叟贻芍药一本》等;二是赠别怀人,如《送张求吾之任紫贝》;三是凭吊怀古,如《涿鹿览古》:

楼桑村路烧痕连,督亢陂头散暝烟。征铎带寒春堠曲,市帘垂树暮桥边。乐君冢废山狐窜,郦尉亭空野蔓牵。犹望太行三月雪,故园红雨正漫天。[16]3457

此诗将感慨寓于眼前的景物之中,熔景、情于一炉,空间寥廓,情调苍凉,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三、范兆芝

《全明词》(第6册)小传只云:“范兆芝,字香国,一字香谷,定海人。”检清人全祖望《鲒埼亭集外编》卷六,有《范处士坟版文》,兹节录如次:

范处士者,讳兆芝,字香谷,浙之宁波府定海县人,工部员外郞我躬子也。处士少不覊,负才自异,挥霍一切,家渐困,里人多笑而远之。……同里华职方嘿农负风节,处士宗之,一步一趋,皆以为准。职方鞅掌国难,处士助焉。

戊子翻城之役,亦牵连被囚,将行刑矣。谢征君时符,其妇叔也,以奇计脱之,遂挈家避地鄞之东偏。处士自游江上诸幕府以来,家尽落,连遭挫折不自得,每酒阑日暮,语及平生,则怒发裂冠,弹指出血,座上人咸惴惴,惟恐其辞之未毕也。好义日益甚。华亭张茂滋被俘,陆公子披云岀之狱,未能为其归计也,处士曰:“在我。”而已为之治行李,设祭于阁部墓前,送之归华亭,复为之谋其家事方去。

已而穷甚,乃访故人于广东。甫至而病,遂不起。……处士之岀游也,中途遇查职方方舟,相得甚欢。职方携女妓一部于舟中,日邀处士过船饮酒,醉则相与卧妓侧。至其密语,人莫得而闻也。临别,与处士约,以次年同归湖上修史,而处士死。处士生于天启甲子某月日,卒于顺治戊戌某月日。……处士所著《复旦堂集》及诸书,皆散佚于广东。[17]857-858

“戊子翻城之役”指顺治五年(1648)发生在宁波的一次反清活动。时清廷驻防浙江的军队调往福建,“浙中诸山因复结寨自固。(董)志宁与华夏、王家勤及诸生杨文琦、杨文瓒、屠献宸、董德钦等,谋取宁、绍、台诸府,遣使走舟山,约黄斌卿,又约义旅之在四明者王翊,在东山者李长祥,令以兵攻打宁波,而己翻城应之。”[18]151起义的时间定于清浙江巡按御史秦世祯移驻天台之日,即十二月初四日。不料,已降清的鄞县人谢三宾探知消息,在十一月间向清廷分守宁绍台道陈谟告密。秦世祯得到报告,立即改变行期,并急调附近驻军进攻各义军山寨。十二月初二日,华夏首先被捕,屠献宸、董德钦等先后入狱,王家勤亦于同月十六日在鄞县同清军作战时被捕获。《范处士坟版文》中的“华职方嘿农”即华夏,华夏字吉甫,别字嘿农,鲁王监国后,任兵部司务,寻晋职方司主事。据《鲒埼亭集外编》卷十《华氏忠烈合状》,华夏乞师于黄斌卿时,两人有一段对话,词连范兆芝:

斌卿曰:“我军弱,中土之助我者,可得几何?”检讨曰:“布置已定,发不待时,将军何庸以寡助为忧。将军之师入蛟关,范公子兆芝当以徐给事孚远柴楼之师会,可得六百人;将军之师至鄞江,杨推官交琦当以王职方翊大兰之师会,可得千人;王评事家勤当以施公子邦炌管江之师会,可得三千人。[19]927

可见范兆芝曾积极参与抗清复明活动。“查职方”即清初著名作家查继佐。顺治二年(1645),查继佐参加南明鲁王政权,任兵部职方司郎中。顺治十四年(1657),范兆芝与之游,《查东山先生年谱》“丁酉,先生五十七岁”条载:“是春南游过江右,谒黎博庵师,交范香谷。”[20]48刘振麟《东山外纪》卷二云:

范子兆芝,字香谷。晤江上,与语最合。同入粤,廿字诗每三致意焉。香谷多所著述,论古有旷解。举拾幽细,先生辄存之。约同归,为明史一助。戊戌病故珠江,先生一再视之,叹曰:“海内才而诚几人?吾史无运,空劳香谷一诺。”[21]126

“天启甲子”即天启四年(1624),“顺治戊戌”即顺治十五年(1658),范兆芝的生卒年据此可以定谳。

四、潘拱辰

潘拱辰,江苏无锡人,其事迹鲜为人知,嘉庆《无锡金匮县志》未载其小传,近年编纂的《江苏艺文志·无锡卷》(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也未著录其著述与事迹。据笔者阅览所及,其简历可略见于康熙《松溪县志》卷七《职官志·知县》:“潘拱辰,江南无锡人。由监生。初为北直武强县知县,于康熙三十六年补任。”[22]380同书黄鉴所撰的《惠爱祠记》则较为详细地交代了其字号、里籍、仕历、政绩:

吾松处万山丛菁中,土确民贫,租入不足完公赋,且俗尚啙窳偷生,无盖藏之固,一切不赀皆取办于田禾。每遇值年,贪蠹视为利薮,不恣其侵渔不已,而父之鬻其子、夫之鬻其妻者,往往而是。前此吏兹土者,意欲革除,卒以变故罢去,弗果行。公至而蒿目殷忧,力为条请上宪,乃得报可,士民德之。又松地多奸民,结连亡命,淫暴不法,道路以目,莫敢谁何。公稔知其实,掩捕渠魁数人,立置之法,余党震栗,闻风散落,邑人皆骇服健羡。……公为人晶中浑外,与人交,一饮以和。坐堂皇中决罚,无疾言遽色。虽簿书旁午,不废吟咏。……读《逢闲草堂集》,知其所养者深矣。公讳拱辰,字薇辰,号远亭,江南无锡人。早岁历上舍,有声。先令武强,松溪其补秩云。[22]740-743

康熙四十年(1701),潘拱辰以不愿催逼赋税而弃冠还乡。黄鉴《邑侯潘公舆讵序》云:

康熙辛巳,梁溪潘公谢松溪事以去。濒行,松人士江子有源辈手一帙揖黄鉴而言曰:“此潘公舆诵也。吾邑以贫故,复连警于饥,输将不前。公宁弃其官而不忍戕吾□。”[22]743)

《惠爱祠记》亦云“公以催科不前,吏议左迁矣,邑人欷歔太息若失慈母。”[22]741

潘拱辰所著的《逢闲草堂集》,今未见传本。他与黄鉴、黄锡奇等人共同编纂的康熙《松溪县志》尚存,庞塏序云:

戊寅冬,余由户部郎来守建宁。受事之日,属县各呈志书,而松邑无缮本,纸墨传写而已。其书创于明正统而止于嘉靖庚申,庚申迄今百余年阙焉。虽山川不移,城郭如故,而天道人事之变迁、建置兴革之错见,不可得而稽矣。……因语邑令潘子宜访邑之老生耆儒博通故事者,搜采以续成书。潘唯唯。越今仲冬十一月,呈一编至,则邑诸生黄锡奇之纂辑,邑令潘子重加考订。正其误,补其缺,以续成书,潘子可谓留心邑事者矣。[22]15

该志凡十卷,现存康熙三十九年(1700)刊本、民国十七年重刊本。潘拱辰的生年亦可从县志收录的文献中考知,黄鉴《松源诗史序》载:

梁溪潘公治松之逾年,政简刑清,盗遁奸革,士民称便。是岁戊寅菊月,为公四十初度,诸佩德者争为诗歌以当华祝。[22]738

戊寅为康熙三十七年(1698),是年四十,逆计之,潘拱辰当生于顺治十六年(1659)。

潘拱辰精于音律,康熙《松溪县志》卷十《艺文志》收有其诗词73首(诗61首、词12首)。这些作品,均为潘氏在松溪任上所作。作者不仅描绘当地风物名胜,而且关心百姓疾苦,忧民生之艰难,如《公余八咏·其二》:

苍凉谁复忍加餐,病后催科未敢安。自信危堂堪坐我,群从静治竟忘官。稍均役赋偏枯累,似撤烦苛僻壤欢。敝葛薰风苏弱骨,稻花深处喜相看。[22]818

作者以诗明志,期望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其进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1](清)李长祥.天问阁文集卷二[M].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民国求恕斋丛书本,集部第11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2](清)徐鼒.小腆纪传附考·卷十九[M].北京:中华书局,1957.

[3](清)冒襄.哭陈其年太史(组诗之二自注)[C]∥同人集卷九.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康熙刊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

[4]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第五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5]余英时.方以智自沉惶恐滩考[C]∥方以智晚节考.北京:三联书店,2004.

[6](清)谢国宝.投诚盐运使谢国宝奏本[C]∥明清史料丁编·第三本.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9.

[7](清)沙元炳.明礼部侍郎李公备传[C]∥志颐堂诗文集·文篇卷中.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影印民国22年铅印本,第42辑第415册,台北:文海出版社,1984.

[8](清)方文.嵞山集·卷三[M].清人别集丛刊影印康熙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9](嘉庆)宜兴县志·卷八[M].中国方志丛书影印嘉庆二年(1797)刻本,华中地方第22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10](清)陈维崧.陈维崧集·湖海楼诗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1](清)姚佺.诗源初集[M].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清初刻本,集部第169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12](嘉庆)松江府志·卷五十五[M].中国方志丛书影印嘉庆二十二年(1817)刊本,华中地方第10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13](清)董含.三冈识略[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14]谢国桢.明清笔记谈丛[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15](清)吴伟业.白燕吟·序[C]∥吴梅村全集卷十·诗后集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6](清)朱彝尊.明诗综[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7](清)全祖望.范处士坟版文[C]∥鲒埼亭集外编卷六.朱铸禹.全祖望集汇校集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8](清)海东逸老.海东逸史·卷十四[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

[19](清)全祖望.华氏忠烈合状[C]∥鲒埼亭集外编·卷十.朱铸禹.全祖望集汇校集注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0](清)沈起.查东山先生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92.

[21](清)刘振麟.东山外纪[M].查东山先生年谱·附录一,北京:中华书局,1992.

[22](康熙)松溪县志[M].中国方志丛书影印民国17年重刊本,华中地方第232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

猜你喜欢

处士
抓住细微,推陈出新
西湖
落叶
秋日感怀
西 湖
送石处士①序
《杜牧 题元处士高亭》
传记形成与“处士”形象建构
论申屠蟠“绝迹于梁砀之间”
林则徐梅妻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