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坚守
2012-12-17心路独舞
文 _ 心路独舞
我是在2009年1月经历了深切的丧父之痛后,才开始提起笔用中文写作的。
在此之前,我在国外的十几年都在为生计奔波、为事业辛劳、为家庭忙碌,工作上用英文,生活中用英文,异族联姻的家庭也只用英文,年少时候的写作梦在巨大的生存挑战面前早已成为明日黄花,被遗忘在脑后。只是,在2009年年初父亲突然走后,我无法见上最后一面的痛苦中,加上很快到来的“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再次打击,我突然崩溃,一下子深深地体会到了我情感上的缺失只有用中文才表达得清楚,尽管我的英文已说得日臻完美,文章也变成了铅字……我从来没有这么深地体会到我是一个中国人,尽管我持有的是美国护照。于是,我开始重新码方块字。
对一个海外华人来说,当走完“出国留学读学位,毕业留下找工作,结婚生子买别墅”这一系列水到渠成的道路后,生活渐渐平稳。房子已经大得可以闹鬼了,多豪华的车子一次也只能开一辆,再正宗的担担面也已经吃不出初恋时分两个人守着同一只碗、你一口我一口的香甜。挣更多的钱?这当然不错,但是比起承受的巨大压力、投入的大量时间和付出的更高比例的税来说,实在有点划不来的感觉。
于是去旅行,去欧洲去南美去湖泊去海洋;于是去冒险,学开飞机学跳伞学航海学滑雪;于是……
只是,不论做什么,潜意识之中总摆脱不了那个反反复复的追问:以后想不想回中国?
其实对有些人来说,这种追问还是实际的,还有回头路好走,而对我们这样已经落地生根、孩子不完全是中国血统的人来说,这种追问不过是一种内心不甘的表现而已。年少的时候凭着一股豪气,想也没多想地一鼓作气将异乡变成了故乡。当紧张的节奏终于慢了下来以后,我突然体会到了一种“尽头感”,窗外的草坪绿得那么持之以恒;草坪中间的花园艳得那么日复一日;后院流过的小溪清澈得已经见底……一切这么可以预料,就像一种“终结”,是的,是终结。
突然就领会了一句话:“人生就像一首长长的歌曲,越是唱到高潮便越是忧伤。”在这样的挣扎和颓废之中,我在中文写作中找到了安慰。偶尔在网上读到一篇令我怦然心动的文字,遇见一个与自己相同的灵魂,我突然体会到了一种诗意般的美好,于是便有了动笔写出自己的感受的冲动,也开始在这种冲动释放过后体会到了安宁的美妙。在日复一日写着的时候,我渐渐体会到了年少时的写作梦并没有远去,远去的只是那颗追求的心。于是不再去追究过去和未来、今天和昨天、此岸和彼岸;于是学会了珍惜此刻文字伴随着心灵的那份美好;于是学会了在这追求的一念之中拈起娑婆世界,让所有的缺憾轮回着,而后圆满。
于是,我懂了,我一直是中国人,我的文字帮助我找到了这种文化的坚守。
一直都相信,无论时光怎样飞逝,我留在文字里的期许都会坚实地存在着,代替我们守候着彼此的心灵。有一天,我们伸向彼此的双手必将穿过尘埃,相拥于在晨曦中冉冉升起的霞光之下,紧紧相握于这页永不退色的白纸黑字里。
就像我曾经在一篇文章《异乡月》里借用的那句歌词:“走了这么久,你变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