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意义

2012-12-15吴建伟

中外医疗 2012年24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血管心肌

吴建伟

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广西南宁 530001

急性脑血管病是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疾病,它起病急,可改变全身各脏器状态及功能,其中最易受损的是心肌,严重可导致昏迷及死亡,所以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心肌酶谱的检测,可做到及时了解病情与治疗的效果[1]。 该研究对该院158 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与同期158 例该院健康体检者的心肌酶谱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该院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58例作为观察组,均由CT 确诊,并无心脏器质性疾病史,其中男性95 例,女性63 例,年龄48~77 岁,平均年龄(68±5.7)岁,其中脑出血82 例,脑梗死76 例,65 例有意识障碍。 同期选取该院健康体检者158 例作为对照组, 均无心脏、 肝脏疾病, 其中男性95例,女性63 例,年龄47~78 岁,平均年龄(67±6.1)岁。

1.2 方法

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 观察组患者在入院第1、7、14 天抽取,对照组体检当天抽取,进行心肌酶谱测定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正常参考范围:血清谷草转氨酶(AST)0~40 U/L,乳酸脱氢酶(LDH)109~245 U/L,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72~182 U/L,磷酸肌酸激酶(CK)24~170U/L,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0~25 U/L。

1.3 判定标准

Ⅰ级:患者有较良好的恢复,并能正常生活;Ⅱ级:中度残废,患者存在功能障碍,但可以生活独立;Ⅲ级:重度残废,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但不能独立生活;Ⅳ级:植物生存状态;Ⅴ级:死亡。 Ⅰ级、Ⅱ级为好转,Ⅲ级以上为恶化。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t检验,计量型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心肌酶谱测定结果比较

两组AST 比较χ2=8.527,P<0.05;两组LDH 比较χ2=12.249,P<0.05;两组α-HBDH 比较χ2=12.157,P<0.05;两组CK 比较χ2=28.416,P<0.05;两组CK-MB 比较χ2=8.21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中的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有意识障碍65 例患者,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无意识障碍的,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心肌酶谱测定结果[(U/L)(±s)]

表1 两组心肌酶谱测定结果[(U/L)(±s)]

组别例数AST LDH α-HBDH CK CK-MB观察组对照组158 158 43.8±6.5 17.8±9.2 230.4±55.7 128.8±20.5 170.8±38.6 95.2±22.9 210.6±40.3 43.5±12.4 45.3±10.1 14.6±5.8

2.2 两组不同转归心肌酶谱测定结果比较

好转组(121 例)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恶化组(37 例),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不同转归心肌酶谱测定结果[(U/L)(±s)]

表2 观察组不同转归心肌酶谱测定结果[(U/L)(±s)]

组别例数AST LDH α-HBDH CK CK-MB好转恶化121 37 36.1±4.85 50.2±8.2 192.5±27.6 254.8±48.6 145.7±28.5 192.9±44.4 140.6±15.8 266.4±45.5 37.9±5.2 54.0±8.3

2.3 不同时间好转患者心肌酶谱测定结果比较

1 d 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7 d 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 d 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14 d 组, 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各项指标会随之降低。 见表3。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肌损害的主要因素为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自身可能具有冠状动脉硬化及心脏供血不足而导致脑血管病变, 其可导致与加重心脏病变。 在急性脑部病变时,机体内茶酚胺与肾上腺素水平上升,可导致心肌损害或冠状动脉痉挛与收缩,从而心肌缺血产生[2]。

表3 不同时间好转患者心肌酶谱测定结果[(U/L)(±s)]

表3 不同时间好转患者心肌酶谱测定结果[(U/L)(±s)]

时间AST LDH α-HBDH CK CK-MB 1 d 7 d 14 d 34.9±4.6 28.9±3.7 19.8±3.1 189.4±25.8 165.5±21.7 146.2±15.4 142.7±26.6 119.3±20.2 99.7±16.6 129.6±13.3 99.7±11.4 82.8±9.9 35.5±4.8 30.2±4.2 22.4±2.5

在心肌受损时AST、LDH、α-HBDH、CK、CK-MB 被心肌细胞释放到血清中,从而导致血中酶活性升高[3]。 以上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心肌酶谱测定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观察组中的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各项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说明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可导致心肌酶升高,但与病变性质没有一定相关性。 观察组有意识障碍患者,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无意识障碍的(P<0.05),好转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恶化患者,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说明,心肌酶谱水平与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有相关性, 心肌酶谱水平随着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加重而升高[3]。 观察组好转患者1、7、14 天各项指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明显降低,说明随着患者逐渐康复,心肌损害也逐渐恢复,各项心肌酶释放到血清中含量也逐渐减少[4]。

总之,急性脑血管患者与心肌酶谱水平有相关性,各项指标均升高。 心肌酶谱的检测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治疗及预后情况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陈兴文. 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11):39-40.

[2] 李小琴.心肌酶谱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18):279-280.

[3] 甘绍军, 李志红, 谢艳玲.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18):191.

[4] 龚瑞圣.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8(1):64-65.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脑血管心肌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干细胞心肌修复的研究进展
复合心肌补片对小鼠梗死心肌的修复效果观察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