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湿热黄疸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

2012-12-15李兰芳

中外医疗 2012年24期
关键词:黄疸型茵陈栀子

李兰芳

江西省余干县血防站住院部西药房,江西余干 335100

舒肝宁注射液是张仲景的《茵陈嵩汤》衍变而来,经现代工艺加工而成,其主要成分为茵陈、灵芝、板蓝根、栀子和黄芩。 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胆、降酶退黄、益气扶正的功效。 药理学显示,该药能使胆汁分泌增加、肝细胞炎性浸润和变性坏死降低,从而改善和消除湿热黄疸的临床症状。 然而作为湿热型黄疸的临床常用药物,其不良反应如恶心、畏寒、呕吐、发热、皮疹等不容忽视。该研究针对舒肝宁注射液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期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集2005年1月—200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湿热型黄疸患者140 例,年龄在20~60 岁之间,男76 例,女64 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综合治疗,清淡饮食,水电解质平衡后,治疗组加舒肝宁注射液20 mL 于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中静脉滴注,1 次/d,给药4 周。 对照组加门冬氨酸鸟氨酸0.5 g,1 次/d,静脉滴注,给药4 周。 观察给药后患者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给药4 周后,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恶心、畏寒、呕吐、发热、皮疹。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给药4 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相关不良反应见表1。 两组均出现恶心、畏寒、呕吐、发热、皮疹,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湿热黄疸是一类以眼黄、身黄、颜色如橘、小便赤黄为特征的疾病。 临床范围较为广泛,各种以眼黄、身黄表现的疾病都包括在内,如:阻塞性黄疸、胆囊炎、黄疸型肝炎都属于湿热黄疸的范围。湿热黄疸的病因在《内经》中曾提出:“湿热相交。”其病因在于湿热。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湿热黄疸的认识有了长足进步。其形成不单与湿热相关,而且淤滞也起着重要作用。湿为阴邪,粘滞重浊,气息不畅;热为阳邪,易入血妄行。 湿热相合则胶固难解,相合益甚。 入血则血脉瘀阻,胆汁横溢,侵犯肌肤而生黄疸。 除黄疸外,湿热黄疸在临床上还表现出肝脾不和的症状,出现血瘀气滞导致的肋下痞块和肋痛。 中医认为气血为本,血行通畅是健康之本,所以其治疗原则为“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 ”

舒肝宁注射液成分主要为茵陈、灵芝、板蓝根、栀子和黄芩。各组分都有独特的药理效应,同时各效应相互协同。 茵陈具有退黄清热的功能,促进胆汁、胆红素和胆酸的分泌排泄,提高血清白蛋白,降低转氨酶活性,抑制炎症,调节免疫活性;灵芝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护肝、增强免疫功能;板蓝根具有抗内毒素,清热解毒,抑制病毒、提高免疫的功能;栀子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肝细胞血液循环,降低血胆红素,提高肝脏解毒功能,抑制肝细胞纤维化及抗菌作用;黄芩可降低转氨酶,增加胆汁分泌,消炎利尿,广谱抗菌,提高免疫活性。 由此可见舒肝宁注射液有降酶退黄、保肝利胆、改善血循环、抗内毒素、调节免疫力的作用。

在4 周的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以恶心、畏寒、呕吐、发热、皮疹多见。 其中恶心、畏寒比例较高。 治疗组分别为:11.43%和18.57%;对照组分别为:20.00%和15.71%;其余均在5%以下。 这与舒肝宁注射液提取成分有关。 其提取物中含有栀子苷、绿原酸、黄芩苷等,所含成分复杂,其所含的鞣质和杂质不易提纯,容易导致过敏反应

两组的结果进行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舒肝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相比并不显著,在滴注过程中所有患者均可耐受,并治疗至终点。 不影响其临床使用。

为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首次用药,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有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有过敏体质的患者应慎用。 配液时注意选择说明书推荐液体。 医护人员注意药液配伍、药液浓度、配置时间、滴注速度(滴注速度控制在30 min 之内,观察30 min以上)等。 若患者有过敏体质,给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如果有不良反应发生,立即处理。 同时警惕迟发型不良反应,应及时交代医嘱,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舒肝宁注射液针对湿热型黄疸患者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相对其他药物不显著,安全有效。

[1] 左利媛.静滴舒肝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 例[J].临床军医杂志,2010(6):21.

[2] 张丽俊,林萍.舒肝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 例[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3):41.

[3] 伍慧丽,谭永康,马列清,等.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舒肝宁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6):78-79.

[4] 巴坤杰.病毒性肝炎的辨治经验[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0(3):16-18.

[5] 南鸣.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0 例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0):39-40.

[6] 徐继会,王德华.茵栀黄加苦参素注射剂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08(27):74-75.

[7] 台杰,刘峰,杨潇然,等.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45 例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7(2):31.

[8] 赵璐,曾南,刘晓帅,等.舒肝宁注射液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6):67-69.

猜你喜欢

黄疸型茵陈栀子
清热消暑山栀子
栀子(赵润怀 摄)
利胆退黄夸茵陈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的临床诊治
绵茵陈养肝祛湿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治疗分析
绵茵陈与花茵陈的现代药理对比及临床应用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其治疗分析
六月栀子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