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9例临床分析
2012-12-11申长顺李瑞黎
申长顺,李瑞黎,栾 娜
上消化道出血一直以来都是引起肝癌、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肝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静脉丛、胃底静脉等曲张,进食或者血压上升导致静脉破裂引发出血[1]。同时也可见于消化性溃疡及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本文主要讨论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现将56例患者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3月~2011年12月我院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6例。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34~82岁,平均47.2岁。该组患者中肝炎后肝硬化17例,酒精性肝硬化3例,消化性溃疡24例,胃恶性肿瘤出血5例,药物性上消化道出血2例,血液系统疾病引发消化道出血2例,脑血管病诱发应激性溃疡出血3例。
1.2止血方法对以呕血为首发症状的患者首先畅通呼吸道,安排患者绝对卧床,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根据患者血压、脉搏、尿量以及呕血或便血量快速补充血容量,同时给予止血药物,如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加入生理盐水稀释后口服,生长抑素或垂体后叶素静滴,静脉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如果上消化道出血短时间内不能控制,即行急诊纤维胃镜检查,根据出血部位、病变性质针对性选择镜下止血的方式。对于局限性的较表浅的黏膜面糜烂或溃疡面出血可在出血部位局部喷洒凝血酶或稀释后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80 mg/L,对于消化性溃疡出血或急性胃黏膜病变,根据溃疡深浅、病变范围不同分别采取喷洒生物蛋白胶、注射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金属钛夹止血或电凝止血,对于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采用套扎器结扎或硬化剂注射疗法。
1.3疗效判定根据术中观察出血部位有无活动性出血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综合判断,治疗有效的指标包括:①纤维胃镜证实出血点已无活动性出血;②呕血症状消失;③黑便次数明显减少;④经充分补液或输血后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稳定或上升。
2 结果
56例患者中有2例经药物保守治疗治愈, 5例外科手术治疗,49例行急诊内镜检查并行镜下止血治疗。见表1。对不同病因引起出血患者内镜治疗有效率进行调查。使用内镜治疗的49例患者中45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1.8%,2例患者治疗后短期内再出血转往他院,2例患者由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量较大,入院时已发生失血性休克,经抗休克治疗后行急诊内镜检查,套扎治疗失败,因失血性休克死亡。见表2。
表1 各组患者治疗方法情况
表2 各组患者内镜下止血效果
3 讨论
国内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主要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上消化道肿瘤等[1]。常见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原因为肝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各种诱因引发静脉出血。同时由于门脉高压性胃病,导致胃底黏膜水肿,引发消化性溃疡出血[2]。
对于出现呕血或黑便入院的患者,首先要判断是否为上消化道出血,根据既往病史、辅助检查及出血特征判定出血的大致部位,对于短时间出血不能控制或周围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的患者可立即实行纤维胃镜下止血或急诊手术[3]。近20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提高,内镜不仅用于明确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部位,更重要的是在于使用内镜进行立即止血,已有证据表明内镜止血能明显降低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再出血率、急诊手术率、输血量和住院费用[4]。本文对我院5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使用内镜治疗的49例患者中45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达91.8%。其中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病例疗效达100%。虽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且预后较差,死亡率高,但内镜治疗仍然具有止血速度快、效果明确的优点[5]。本文19例患者采用内镜下套扎或硬化治疗,16例止血成功,有效率达84%。由于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病情凶险,急性大量出血死亡率高,短期内可再发出血,造成肝功能迅速衰竭,对手术的耐受性小,所以急性出血时很少考虑外科手术止血。以制止曲张静脉出血,消除曲张静脉为目的的内镜治疗是最合适的选择[4]。综上所述,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控制活动性出血,在积极补液保证生命体征稳定的前提下急诊内镜下止血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胡波.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31(5):49-51.
[2] 李学锋,周明欢.胃镜及钡餐检查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2,8(1):89.
[3] 甄沛林,张英,张宇峰,等.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性胃病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39(16): 3003-3005.
[4] 刘运祥,黄留业.实用消化内镜治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6-107.
[5] 张建成,沈艳平.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探讨[J].当代医学,2011,18(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