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2012-12-09林彬
林 彬
(临高县人民医院 感染科,海南 临高 571800)
什么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有些人了解甚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普通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这种肺炎是怎么引发的呢?在气管插管或者切开机械通气的48h后,患者引发成肺炎。这是一个极其难治的肺炎病症。以下对其有关临床危险因素做相关论述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这种病状是由很多基础疾病所引起的,像有些患者开始是慢性阻塞性肺炎;也有的是头颈胸复合伤和咆哮;还有的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其他病症。从对医院的调查中来看,患者年纪十几岁的也有,七八十岁的也有。对于这种机械通气病要引起高度重视。
1.2 VAP相关临床因素的项目观察
①性别;②年龄;③体位上,是半卧位还是平卧位;④主要营养的支持渠道,胃肠、胃肠外营养(持续5天的全胃肠外营养);⑤质子泵阻滞剂的应用(如果没有连续6天应用的就不算是应用);⑥抗生素的应用:3种抗生素使用一周以上就是大量应用,没有一周就是普通应用;⑦建立人工气道的方式,有气管切开和经口气管插管以及经鼻气管插管3种方式。
1.3 调查统计方法
经过从医院内科中调查,对有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的VAP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临床分析,采用χ2检验处理。
2 结果
2.1 VAP相关临床因素对比
以上对VAP的相关因素做了总结,下面把其相关临床因素做个对比。从VAP病症的发生率中男性发生率为30.0%(女性为16.2%),平卧位组是28.3%(而半卧位组为15.5%),应用质子泵阻滞剂组为29.4%,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为30.9%(普通应用为15.1%),胃肠外营养为30.0%(胃肠营养组是16.2%)。以下通过统计学对以上相关的五个临床因素检验,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于人工气道的建立方式VAP出现率分析,三者的比较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在用经口插管组和经鼻插管组对比分析,得出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年龄段分析,低于40岁以下的有17.1%,40~60岁的21.7%,超过60岁的为29.0%,这三项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结果
在调查统计里,对其中38个患者进行详细统计,有22个患者经过治疗后好转,脱离危险。有2人自动出院,14人已经死亡,在调查死亡原因里,有7个患者由于脏器功能衰竭而死,4个患者因原发病而死,2个死于败血症,还有1个是失血过多休克死亡。
3 讨论
3.1 VAP的危险因素
从以上病例里知道抑酸剂应用促使其发生率达29.4%。从有关的权威研究中表明VAP的发生是与质子泵阻滞剂的应用相关的,大量使用会降低胃液的杀菌效力,对人体有危险性,可能导致细菌进入口腔部,这样细菌就有机会进入到呼吸道里,进而也就被感染了。在有研究中用硫糖铝来替换抑酸剂,硫糖铝可防止应激性溃疡出血,从这方面比起抑酸剂,其降低了VAP的出现率,所以在实际治疗中,尽量少用抑酸剂,必要时可用硫糖铝来代替。
3.2 应用抗生素和VAP的发生率有关
从上述的说明中,我们了解大量使用抗生素会加重VAP的发病率,因为大量使用抗生素能使正常微生物寄生虫发生变化,会使气道感染病菌,进而加重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因此在对患者治疗的临床中要注意抗生素的使用量。
3.3 体位因素影响了VAP的发生率
很多VAP的病因里常见的有因误吸入呼吸道,怎么防止呢?对于机械通气病人要使其体位呈半卧位,这样就可以减少误吸或是胃液的反流。从以上论述中看出,半卧位对于VAP的发生率显然比平卧位低。这种分析也是得到了Torres证实的。美国CDC制定以免VAP的发生,将患者床位规定床头抬高至30°~45°。对于危重病患者长期固定不动也会促使VAP的发生,近些年研究出运用活动床来提高危重患者支气管肺对分泌物的清排功能等。
3.4 营养支持渠道中的因素
从实际治疗案例中得出这种因素也会导致VAP的发生。上述的说明中胃肠外的营养途径更容易导致VAP的发生,如果患者没有什么禁忌症就要尽早运用胃肠内营养途径进行进食,因为肠内的营养有利于肠功能的发挥以及制衡肠道菌群,进而也减少了VAP的发生。
3.5 人工气道的形成方式也是VAP临床危险因素之一
从以上的案例调查中显示有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有两者无统计学意义。可以看出,经鼻气管插管容易固定,空腔护理也比较简便,分泌物少,因此口腔细菌减少,感染率就较低。但是吸痰就较困难,死腔又大,长期如此病人容易患鼻窦炎,也就加大了VAP的发生。而经口插管,口腔的分泌物比较多,沿气管插管流下的话,下气道就容易受到口腔细菌的感染。对于气管切开者来说,更容易感染细菌,因为气道开通细菌就更容易进入下气管里,受手术和伤口的影响需反复进行换管,这也增加了感染机会,因此VAP发生率很高。
[1] 李丽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6.
[2] 吴德军,熊晓华.气管插管后气囊上液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性[J].临床医学,2007(4).
[3] 赵必君,丁文柏.呼吸机相关肺炎23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