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与慕容垂复燕
2012-12-09金洪培
金 洪 培
(延边大学 社会科学处,吉林 延吉133002)
公元337年,慕容皝建立了第一个慕容氏燕国,史称“前燕”(337—370年)。慕容儁统治时期前燕进入了全盛时期,与东晋、前秦形成鼎足之势。至慕容暐时期,政局的几次动荡使前燕国力大为削弱,慕容垂的出走使前燕政权更加岌岌可危,前燕走向覆灭的命运亦不可逆转。公元370年,前秦王符坚率军围攻邺城,慕容暐被擒后降秦,前燕灭亡。身在秦营的慕容垂却从未放弃过复燕的想法。前秦与东晋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迅速走向分崩离析,慕容垂伺机叛秦,统领各地的慕容氏势力踏上了复燕的征程。
一、前燕内讧,慕容垂避难投秦
慕容垂字道明,原名霸,是慕容皝的第五个儿子。慕容垂年少时聪慧而有器量,深得慕容皝的宠爱,慕容皝经常对弟弟们说:“此儿阔远好奇,终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1]因此取名为霸,字道业。慕容皝对慕容垂的垂爱超过了对世子慕容儁,这也招致慕容儁心中的不平。慕容垂年少时喜爱狩猎,有一次不小心坠马而摔断了前牙,慕容儁嗣即王位后,把慕容垂的名字改为“”,表面上是以仰慕郤〈〉为名,实际上是厌恶他原来的名字而改掉的。后因谶讳一类的记载,而去掉“夬”旁,以“垂”为名。慕容垂自小征战沙场,立下了无数的战功。慕容皝在位时,慕容垂就因在消灭宇文归部的战斗中屡立战功,被封为都乡侯。公元342年,慕容皝采纳慕容翰的建议,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当时,“皝自将劲兵四万出南道,以慕容翰、慕容霸为前锋;……”[2]此时的慕容垂(当时叫慕容霸)只有13岁。结果,前燕军凭借在南道上的胜利,攻破了高句丽丸都城,高句丽故国原王向慕容皝称臣。前燕一直视高句丽为心腹大患,惧怕其乘虚而入。此役可以说是解决了前燕的后顾之忧。石季龙死后,赵魏一带陷入动乱,慕容垂劝慕容儁趁机兼并弱小,伺机扩充势力范围。慕容儁称帝后,封慕容垂为吴王,调他镇守新都,以侍中、右禁将军的身份录留台事。慕容垂后又担任征南将军,荆兖二州牧,在东北及梁楚以南地区享有很高的声望。慕容垂所取得的功绩也奠定了其在前燕的地位。当时,前燕王公以下官员没有不敬畏他的。
慕容儁死后,慕容暐承嗣王位,慕容恪任太宰。慕容垂深受慕容恪的器重,慕容恪死前曾劝说慕容暐将军权交予慕容垂。当时与慕容恪同为托孤重臣的慕容评非常妒忌慕容垂,他认为慕容垂是自己独揽大权的障碍。慕容评不仅不对慕容垂委以重任,反而让中山王慕容冲掌兵权,慕容评成为摄政,和可足浑皇太后共同掌权,削弱了慕容垂的权限。此后,慕容垂在前燕郁郁不得志,受到慕容评和可足浑氏的排挤。慕容垂虽在抗击东晋名将桓温的战争中取胜,威名远扬,但这也引起了前燕两大权贵的不安。可足浑氏和慕容评非但没有犒赏慕容垂所部,反而一步步削夺慕容垂的军政权力,慕容垂的子嗣及部众对此极为不满。前燕两股势力之间的冲突似乎一触即发。可足浑氏和慕容评怕慕容垂因战功在前燕坐大,从而威胁到自身利益,于是两人便密谋杀害慕容垂。慕容垂得知消息后,为躲避灾难,便带领子嗣(慕容令、慕容宝、慕容农、慕容隆)和慕容恪之子慕容楷,舅兰建,郎中令高弼一起投奔了前秦。
符坚得知慕容垂来投的消息后非常高兴。当初,慕容恪死后,符坚就曾想密谋攻伐慕容暐,就是因“惮垂威名而未发”。[1]符坚亲自到城郊迎接慕容垂。符坚可以说是十六国时期难得的少数民族领袖,他以开放包容的精神广招贤才,最有代表的就是寒门出身的王猛。慕容垂来到前秦后,同样得到了符坚的重用。慕容垂在前秦被拜为“冠军将军、风宾都侯,食华阴之五百户”。[1]慕容垂在前秦历任京兆尹,被封为泉州侯,凡挂帅征伐,皆大获全胜。
二、符坚欲伐晋,慕容垂推波助澜
符坚吞并前燕后,相继灭凉、并代,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经过20多年的精心治理,前秦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国富兵强,前秦皇帝符坚因此踌躇满志,认为夺取东晋统一天下的条件已经成熟,欲乘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成就霸业。
公元382年10月,符坚在长安召集群臣共同商议进攻东晋的事宜。他说:“吾统承大业垂三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临食辍哺,今欲起天下兵以讨之。”[3]朝中大臣看法各不相同,多数持反对态度,同意者甚少。此后,其弟符融、太子符宏、中山公符诜、高僧释道安、尚书原绍、石越等都劝说符坚放弃伐晋计划。符坚非常失望和烦恼,他本是虚心纳谏之人,但在此事上却异常固执,不但听不进众人的进谏,还埋怨大家不理解自己。就在符坚为难之际,慕容垂的一番进言坚定了他伐晋的决心。当时,慕容垂对符坚说:“弱并于强,小并于大,此理势自然,非难知也。以陛下神武应期,威加海外,虎旅百万,韩、白满朝,而蕞尔江南,独违王命,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诗云:‘谋夫孔外,是用不集。’陛下断自圣心足矣,必广询朝众!晋武平吴,所仗者张、杜二三臣而已,若从朝众之言,岂有混壹之功!”[4]事实上,即使没有慕容垂的进言,符坚也会择时伐晋,慕容垂在这件事情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慕容垂此番怂恿符坚伐晋,也有自己的打算。慕容垂投秦乃是不得以而为之,慕容垂虽在前秦受到了较高的礼遇,却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始终怀有复国之心。他怎能容忍国土被他国所侵占,自己的族人寄人篱下。不过,只有当前秦实力大为削弱之时,才能伺机而动。从表面上看,前秦似乎已进入全盛时期,实际上却是暗藏危机。符坚对被征服国和民族往往采取包容的政策。例如,符坚攻破邺城后,非但没有斩草除根,反而“赦慕容暐及其王公已下,皆徙于长安,封授有差”。[3]大量的鲜卑人移居到长安等关中重地,造成了氐族人的相对分散。符坚虽由此招揽了一批人才,迅速扩大了力量,但这些外族人更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一旦前秦有些风吹草动,随时可能出现内乱。特别是在王猛死后不久,前秦的社会危机逐渐暴露了出来。慕容绍就曾对其兄慕容楷说:“秦恃其强大,务胜不休,北戍云中,南守蜀、汉,转运万里,道殣相望。兵疲于外,民困于内,危亡近矣。……”[5]慕容垂之子慕容农也暗中对慕容垂说:“自王猛之死,秦之法制,日以颓靡,今又重之以奢侈,殃将至矣,图谶之言,行当有验。……”[6]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前秦虽处于鼎盛时期,但鼎盛的背后却潜伏着社会危机。慕容垂也察觉到了前秦的这种变化,他判断此战前秦必败。除上述原因外,从军事上看,前秦兵虽多,但大多数是被征服国的士兵和临时征调的新兵,战斗意志弱,军纪涣散,很难称得上是精兵强将。再者,前秦军的骄纵气焰浓厚。符坚伐晋与当年的曹操伐吴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慕容垂想待前秦战败后,伺机带领前燕余力叛秦复燕。
三、符坚兵败淝水,慕容垂伺机叛秦
公元383年8月,符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由长安出发,行军队伍“旗鼓相望,前后千里”。9月,符坚抵达项城(今河南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4]拉开了淝水之战的序幕。结果正如慕容垂所料,前秦大军大败而归,符坚也身中流矢,逃到了淮北。“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淝水之战。此后,前秦迅速走向衰退,这也成为慕容垂复燕的契机。
慕容垂积极进言符坚伐晋,自己却未直接参加淝水之战。秦晋大战期间,慕容垂率3万军队出击东晋陨城(今湖北省安陆县)。淝水之战中,前秦诸路大军皆溃败,唯有“慕容垂一军独全”。符坚率领1 000余骑投奔慕容垂。当时,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见符坚到来,便对慕容垂说:“家国倾覆,天命人心皆归至尊,但时运未至,故晦迹自藏耳。今秦主兵败,委身于我,是天借之便以复燕祚,此时不可失也,愿不以意气微恩亡社稷之重!”[2]慕容垂的弟弟慕容德也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属下也都劝慕容垂借此机会杀掉符坚。但慕容垂非但没有杀符坚,反将自己的兵马全部交给符坚,然后跟随符坚返回长安。慕容垂之所以这么做,有他自己的考虑:第一,当年慕容垂为前燕立下了汗马功劳,却遭慕容儁、慕容暐、慕容评等人的嫉妒。慕容垂在前燕虽身居高官,却要时刻提防小人作梗,过着如履薄冰的日子。幸亏符坚收留他,还对他礼遇有加。即使王猛设计陷害自己,符坚也笃信慕容垂。这些使慕容垂感激万分,他无法忘怀符坚对自己的恩情。如今符坚落难,慕容垂出于情感上的考虑,不忍在符坚兵败之时弃他而去。第二,慕容垂认为复燕的时机尚不成熟。如果慕容垂此时诛杀符坚,必会遭天下人的鄙视,自己也会失去政治和道义上的威信。散落在前秦的前燕余力也不会集结在自己的大旗下。从长远来看,此时杀符坚,不利于自己的复燕事业。第三,正如慕容垂自己所说的那样,关东和东北地区是慕容氏的根基所在。那里群众基础较好,如果在那里起事复燕,会达到一呼百应之效果。而关西之地(西安周边地区)是前秦的政治、军事中心,且并非前燕的领地,各种客观条件皆对慕容垂不利。
慕容垂虽答应护送符坚回长安,但其复燕的决心已定,他是不会再重入樊笼的。未到潼关时慕容垂已有了二心,请求“至邺拜陵墓,因张国威刑,以安戎狄”。[3]符坚同意了。符坚认为慕容垂对自己忠心耿耿,在自己溃败时仍无异心,所以也没多想,便派3 000人护送慕容垂离开了绳池(今河南渑池县南)。慕容垂走后不久,符坚似乎有些后悔,“遣骁骑石越率卒三千戍邺,骠骑张蚝率羽林五千戍并州,留兵四千配镇军毛当戍洛阳”。[3]12月,慕容垂来到了安阳,邺城守将符丕对慕容垂存有戒心,将其安排在邺城以西。
此时,慕容垂已开始谋划复燕计划。慕容垂一方面暗地里与前燕故臣联系,另一方面与丁零首领翟斌约定一同叛秦。丁零即敕勒,中国古代民族,敕勒人最早生活在贝加尔湖附近。留居在原来贝加尔湖一带的敕勒被称为丁零。两晋之际,开始东迁中原,最初依附后赵,不久投靠前燕,前燕亡后转投前秦。丁零族首领翟斌原为前秦卫军从事中郎,他首先在河南反叛。翟斌反叛的消息一传出,“旬日之中,重以数千”。
长乐公符丕得到消息后,决定派慕容垂去征讨翟斌。符丕明知慕容垂有复燕之夙愿,有兴复业之心,却为何要派他去剿翟斌?第一,慕容垂常驻于邺城周围,使得符丕如藉虎寝蛟,寝食难安,恐怕慕容垂会作乱,夺取邺城。派他去征讨,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第二,符丕以为丁零人凶悍,翟斌更不会屈从于慕容垂,让鲜卑人和丁零人互相厮杀,吃亏的总不会是自己。符丕打着如意算盘,拨给慕容垂2 000老弱残兵,并任命符飞龙为副帅,以监视慕容垂。
符丕的阴谋岂能瞒得过慕容垂,而符丕阻碍慕容垂进邺城拜祖,成为慕容垂与符氏公开决裂的开始。出征前,慕容垂想到邺城祭拜宗庙,但未得到符丕的允许。于是,慕容垂便着便装私自入城,不想遭到守城官军的阻拦。慕容垂愤怒之下,杀死部分官军后离去。得知此消息的石越劝符丕斩杀慕容垂,符丕优柔寡断,错过了除掉慕容垂的最后机会。
慕容垂把慕容农、慕容楷、慕容绍留在了邺城。走到安阳汤池的时候,闵亮、李毘从邺城赶来,把符丕与符飞龙的阴谋告诉了慕容垂。慕容垂得知详情后怒不可遏,并以此激怒其众说:“吾尽忠于符氏,而彼专欲图吾父子,吾虽欲已,得乎!”于是便以兵少为由,于河内募兵,“旬日间,有众八千”。[2]平原公符晖遣使责备慕容垂,让其赶紧进兵。慕容垂百般拖延,说要出其不意。反在夜间围击符飞龙部,全歼符飞龙与氐兵。至此,慕容垂公开反叛前秦。
四、慕容垂中山称帝,建立后燕
慕容垂叛秦的消息传出后,各地的慕容氏豪强纷纷响应。慕容凤以及前燕旧臣的儿子燕郡人王腾、辽西人段延等,听说翟斌起兵,各自率领部曲、家兵归附了他。慕容凤力战前秦猛将毛当,大败秦军,“遂进攻陵云台戍,克之,收万余人甲仗”。“癸未,慕容垂济河焚桥,有众三万”。慕容垂留辽东鲜卑可足浑谭于河内的沙城召集兵马。留在邺城作人质的慕容农、慕容楷、慕容绍也逃出邺城,前往列人(今河北邯郸市东)。
公元384年正月,慕容凤、王腾、段延全都劝翟斌尊奉慕容垂为盟主,翟斌也只能顺从众人之意。此后,慕容垂渡过黄河来到洛阳附近。众人欲先取洛阳,但久未攻下。慕容垂认为:“洛阳四面受敌,北阻大河,至于控驭燕、赵,非形胜之便,不如北取邺都,据之而制天下。”[1]众人同意,遂回师向东。故夫余王余蔚为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太守,及昌黎鲜卑卫驹各帅其众降垂。大军至荥阳后,众人劝慕容垂称燕王,慕容垂“乃依晋中宗故事,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承制行事,谓之统府。群下称臣,文表秦疏,封拜官爵,皆如王者。以其弟慕容德为车骑大将军,封范阳王;其侄慕容楷为征西大将军,封太原王;翟斌为建义大将军,封河南王;余蔚为征东将军,统府左司马,封扶余王;卫驹为鹰扬将军,慕容凤为建策将军”。[2]至此,鲜卑慕容氏的又一燕政权——后燕诞生了。
随后,慕容垂率领二十多万兵众,从石门渡过了黄河,长驱直入,奔赴邺城。慕容农来到河北列人县后,说服那里的乌桓人、屠各人等起事。此外,慕容农又遣人招库傉官伟于上党,招乞特归于东阿(山东济河北岸今东阿县),招平叡、平幼于燕国,这些人都是燕国的旧臣,从四方领兵来会,慕容农号令严整,兵至数万。符丕派石越率步骑兵万余讨伐慕容农。慕容农采取夜间袭击的战术,大败了前秦的军队,斩杀了石越,把他的首级送到了慕容垂那里。石越与毛当,都是前秦的勇猛战将,所以前秦王符坚让他们辅助两个儿子镇守,石越、毛当相继败亡,导致人心骚动,他们所在的地方盗贼群起。
不久,后燕王慕容垂抵达邺城,改前秦建元二十年为后燕元年,官员服饰的颜色及朝廷礼仪,全都一如旧制。慕容垂“以前岷山公库傉官伟为左长史,荥阳郑豁等为从事中郎,立世子宝为太子,封从弟拔等十七人及甥宇文输、舅子兰审皆为王;其余宗族及功臣封公者三十七人,侯、伯、子、男者八十九人”。[2]慕容农、可足浑谭等带领军队与慕容垂汇合在邺城,随即会攻邺城。慕容垂攻下了外城,长乐公符丕退守中城。关东六州的郡县大都送来人质请求向后燕投降。二月,慕容垂带领丁零、乌桓的二十多万兵力架设云梯、开挖地道用来攻打邺城,但没有攻下。慕容垂无奈改变了原有的战法,于是就建筑包围工事坚守,并将老弱兵众安置在肥乡,修筑新兴城用来放置轻重装备,计划引漳水灌城。丁零翟斌欲作尚书令,慕容垂没有应允。翟斌便秘密派人勾结符丕。事情败露后,慕容垂诛杀了翟斌。
符丕无奈之下求救于东晋。谢玄“乃遣刘牢之、滕恬之等帅众二万救邺。丕告饥,玄水陆运米二千斛以馈之”。[7]起初,东晋军虽取得了一些胜利,却终不敌慕容垂而引兵归晋。符丕被慕容垂围困在邺城,粮草殆尽,城内更是军心涣散。符丕准备西赴长安,幽州刺史王永在壶关,派使者去招纳符丕,符丕就率领邺城中的男女六万多人向西到潞川,骠骑将军张蚝、并州刺史王腾迎接他们进入晋阳。这时符丕才知道长安已经失守、符坚身亡的消息,于是自己即皇帝位,给符坚定谥号为宣昭皇帝,庙号为世祖,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大安。后燕军随即攻入邺城。面对凌乱不堪的的邺城,慕容垂放弃了定都于邺城的想法,把后燕的首都定在了中山(今河北省定州)。
公元386年正月,慕容垂自立为帝,改元建兴,史称后燕。“立宝为太子。以其左长史库傉官伟、右长史段崇、龙骧张崇,中山尹封衡为吏部尚书,慕容德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领司隶校尉,抚军慕容麟为卫大将军,其余拜授有差。追尊母兰氏为文昭皇后,迁皝后段氏,以兰氏配飨。博士刘详、董谧议以尧母妃位第三,不以贵陵姜嫄,明圣王之道以至公为先。垂不从”。[1]最初,后燕领有幽、冀、平三州之地。当时,除后燕外,丁零王翟辽南据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称“大魏”;慕容永西据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兼有太原等八郡之地,为“西燕”;拓跋珪据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县北),兼云中、定襄二郡,为拓跋魏。另外,独狐部刘显据雁门郡攻拓跋魏和燕,势力渐大。
慕容垂称帝后便马上亲自率军南下,其前锋直指青、兖、徐等在淝水之战后刚刚被东晋攻占的州郡。这些地方可以说是南北对峙时期的缓冲地带,后燕大军一到,纷纷投降。慕容垂重新将势力推进至淮北。公元387年,慕容垂与拓跋珪联合夹击雁门,刘显战败,投奔西燕;公元392年,后燕南伐翟钊(翟辽之子),钊亦奔西燕;公元394年2月,慕容垂调动7万步骑兵,分兵三路进攻西燕。太原王慕容楷出滏口(今河北省邯郸市附近),辽西王慕容农出壶关(今山西长治东南),慕容垂亲自帅主力出沙亭(邺城西南)。慕容永大败,慕容垂斩杀了慕容永在内的西燕公卿三十余人,“永所统新旧八郡户七万六千八百及乘兴、服御、伎乐、珍宝悉获之”。[1]慕容垂乘势渡河南下,攻占了东平(治须昌,今山东东平县)、泰山(治奉高,今山东泰安县东北)、高平(治昌邑,今山东济宁县西北)、琅邪(治开阳,今山东兰山县北)四郡之地。
慕容垂经过十余年的征战,完成了复燕大业。后燕全盛时,“南至琅邪,东迄辽海,西界河、汾,北暨燕、代”,基本恢复了前燕的疆域,成为中国北方第一强国。
[1]晋书·卷一百二十三·载记第二十三·慕容垂[Z].
[2]资治通鉴·卷第九十七·晋纪十九·晋成帝咸康八年条[Z].
[3]晋书·卷一百十三·载记第十四·符坚[Z].
[4]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晋纪二十六·太原七年条[Z].
[5]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晋纪二十六·太原元年条[Z].
[6]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晋纪二十六·太原二年条[Z].
[7]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晋纪二十七·太原九年条[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