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毒中药的合理应用与不良反应
2012-12-09周廷智宁夏隆德县计划生育服务站756300
周廷智 宁夏隆德县计划生育服务站 756300
中药在我国乃至世界医疗保健事业中扮演者及其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含毒中药,临床用以毒攻毒的疗法在治疗顽疾、恶疾、肿瘤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毒”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近年含毒中药的不良反应报道数量和涉及的品种均有增多的趋势,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如何科学合理的发展利用中医药事业,特别是含毒中药临床合理应用,减少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1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药物的有毒无毒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品种与入药部位、产地、采集时间、贮存、加工炮制、剂型、配伍、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用药时间长短,在皮肤与黏膜施用面积的大小以及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证候等有关。
1.1 品种混乱 有些人不辨真伪,误将混淆品种作正品使用,引发中毒。如将有毒的香加皮作五加皮入药,导致中毒。
1.2 误服毒药 有些人迷信传说和文献错载,误服有毒中药,致使中毒。如有人误信马钱子能避孕,取7粒捣碎服,遂致中毒死亡[1]。
1.3 用量过大 在求愈心切的心理支配下,盲目加大用量,导致中毒。即使人参过量服用也会中毒死亡;甘草虽为解毒药,但过量服用也可引起水肿、高血压、低钾血症等毒副作用,更不要说是那些毒性较大的斑蝥等药物。
1.4 炮制失度 有些有毒药物生用毒大,合理炮制后毒性大减;若炮制失度,毒性不但不减,反可引发中毒。如附子、川乌、草乌、半夏等。
1.5 剂型失宜 有些药物在服用时对剂型有一定要求,违则中毒。如砒石不能作酒剂,违之则毙命[2]。
1.6 疗程过长 长期使用有毒中药或含有毒中药的中成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如乌头类、雷公藤、六神丸、朱砂安神丸等。
1.7 配伍不当 中药汤剂配伍不合理。如常规十八反、十九畏等;中西药不合理联合应用也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1.8 个体差异 由于个体差异,个体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相异,乃至高度敏感,也常引起不良反应。
2 毒与药的相互转化
毒与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少药物显示了两者具有相互转化的关系。如木通《本草学》上无毒性记载,常用量为3~9g,但1次剂量若超过60g,可能会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人参《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但若剂量过大,使用不当,也会变成害人之毒[3]。临床上有时常常利用一些毒物的特殊作用,控制剂量以治疗疾病,于是毒又成了治病的药。乌头碱、巴豆油、斑蝥素都是具有强烈毒性的物质,但乌头、巴豆、斑蝥若炮制得法,用量控制严格,使用适当,却可以化毒为利,治疗某些沉疴怪疾。
3 常见不良反应与毒性成分
3.1 含马兜铃酸的中药与该类中药的不良反应 关木通、广防己及其相关制剂引发肾衰竭的事件引起国内外学者及公众极大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实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含马兜铃酸中药材的肾毒作用与其马兜铃酸含量和用药时间长短有一定关系。马兜铃酸也可通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中蓄积。广防己引起的急性肾损害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4]。在我国含马兜铃酸的主要药材有关木通、马兜铃、青木香、寻骨风、广防己、朱砂莲、天仙藤、威灵仙、大风藤及细辛等;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制剂主要有龙胆泻肝丸,芦荟和大黄清胃丸等。
3.2 含生物碱的中药与该中药中毒反应 中药毒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乌头碱、雷公藤碱、士的宁、莨菪碱、苦楝碱和秋水仙碱等生物碱毒理作用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外周迷走神经;通常先呈异常兴奋,后抑制,能直接影响心脏功能,并引发其他脏器的变性坏死,中枢神经中毒,可引起视丘、中脑、延脑、脊髓的病理改变等[5]。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等药材均含乌头碱。
3.3 含强心苷类中药与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强心苷是存在于生物界的一类对心脏有显著生物活性的甾体类。含有强心苷类化合物的植物有一百多种,常见的有毛花洋地黄、紫花洋地黄,黄花夹竹桃、毒毛旋花子苷、铃兰、海葱和羊角拗等。临床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安全范围小,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对药物的敏感性个体差异大,中毒症状不易被确定,因此毒性反应发生率高。另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中药是蟾酥。
3.4 有毒矿物与安全用药 重金属类腐蚀及刺激作用使体内失去平衡,如含汞的水银、轻粉、朱砂,含铅的密陀僧,含砷的砒霜、雄黄等。该类药物的特点之一是这些药物本身具有较大的毒性,用药剂量应严格控制。一些含汞、砷的中成药长期服用易引起蓄积中毒,从而引起恶心、呕吐、发热、心悸乃至肝肾功能损害。例如长期服用含朱砂的中成药活络丸、冰硼散、安宫牛黄丸和朱砂安神丸等,会造成慢性汞中毒,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蛋白尿、口腔炎、药源性肠炎等疾病。因此该类药物的临床使用剂量及时间都有严格的限制。
3.5 含有苦杏仁甙的药物 中药的毒性往往包含毒性物质一定量的概念,在微量的情况下,作为整体的中药并不一定显示有明显的毒性。如苦杏仁、郁李仁、桃仁都是蔷薇科植物的种子,内含苦杏仁甙,但在文献中除苦杏仁记载有毒外,其余均无毒性记载[6]。
4 使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用量要适当,采用小量渐增法投药,切忌用药给足量,以免中毒。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严格把住采制药各个环节,杜绝伪劣品种。用药要合理,杜绝乱用滥投,孕妇老幼及体弱者忌用或慎用毒烈之品。识过敏者,及早予以防治。
5 讨论
药物是防病治病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可以减轻症状,治愈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但药物治疗本身也存在危害,它能损害患者身体,造成残疾,甚至死亡。所以药之有毒与无毒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不良反应而言。如何确定药物有毒无毒主要有四点,一是含不含有毒成分,一般有药主含毒性成分,如砒石、马钱子等为毒药。二是整体是否有毒,中药大多为天然药,一药中常含许多成分,这些成分相互制约,有毒成分也不例外,致使有些含毒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不显示毒性。三是用量是否适当,使用剂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未超出人体对药物的最大承受量即为无毒、超过则为有毒。四是配伍是否合理,如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服药禁忌等。
以上所述,仅是相对而言有毒无毒;剧毒之品固可杀人,小毒之品若孟浪从事,同样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每个中医药工作者必须准确地掌握每味药物有无毒性及毒性之强弱,根据药物之峻缓,病体之虚实,疾病之深浅,来适当选用药物和确定用量[7]。总之要加强合理用药研究与指导,提高安全用药,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这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及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所在。
[1] 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中药学专业知识(一)〔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3:28.
[2] 秦秋.含马兜铃酸中药毒性作用机理阐明〔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8:72.
[3] 孙宪民.关于中药剂型创新研究的探讨〔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1999,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