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观察
2012-12-09孙彩凤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222100
张 霞 孙彩凤 江苏省赣榆县人民医院 22210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在围生期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或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脑损伤,包括特征性的神经及病理生理改变,并在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部分病例可留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是新生儿窒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1]。因此做好早期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可减少脑损伤,对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减少社会负担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干预,降低了后遗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86例,男47例,女39例。入院日龄为出生后1~20d。胎龄<37周8例,37~42周61例,
>42周17例。出生时体重<2 500g 24例,2 500~4 000g 53例,>4 000g 9例。出生时轻度窒息56例(阿氏评分4~7分,占65.2%),重度窒息30例(阿氏评≤3分,占34.8%)。窒息原因多为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脐绕颈、胎膜早破、早产儿、低体重儿、母妊高征、前置胎盘等。入院时其中并发新生儿颅内出血28例,惊厥34,吸入性肺炎17例,新生儿硬肿症7例。
1.2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肌张力、原始反射从兴奋到抑制;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因病情的轻重而发生变化;部分患儿有惊厥及前囟张力增高等情况。
1.3 治疗结果 患儿入院后经积极控制脑水肿,控制惊厥,纠正缺氧、酸中毒,维持血压及血糖、血钙、血镁在正常范围,补液等处理后治愈68例,治愈率79.5%;好转13例,好转率15.3%;自动出院5例,占5.2%。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由于大脑缺血而造成神经系统受损,在神经-体液调节功能上也有相当程度的欠缺。所以保暖问题就显得比较重要。保暖是新生儿护理的基本措施,可有效地防止循环障碍,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改善脑组织供血。监测体温变化,保持患儿体温在36~37℃,减少耗氧。必要时可将患儿置入暖箱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护理都要在保温箱内进行操作,尽量让患儿的温度不要出现下降或波动。在喂养方面,主要是针对病情较为严重导致患儿无法正常吸吮的情况,可以使用静脉滴注营养液的方法或者胃管喂奶法来处理。在喂养时切忌太快太慌。一定要密切注意患儿的表现,谨防意外发生。
2.2 呼吸系统的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除换气功能障碍外,由于支气管腔狭窄,纤毛运动差,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不能自行排出,极易导致阻塞。所以给患儿取仰卧位,肩部垫高2~3cm,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缺氧和呼吸困难程度选择适当的给氧方式。轻中度缺氧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重度缺氧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给氧,或用呼吸机维持,氧浓度根据血气分析调节,保持血气和pH值在正常范围内,30min、60min监测1次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发现有呼吸暂停或末梢皮肤颜色改变时,给予适当刺激,如弹足、托背等,无效时进行复苏术,及时纠正缺氧。
2.3 神经系统的护理 严密观察患儿的神志、瞳孔、前囟张力、肌张力、抽搐症状及药物效果,同时做好护理记录。(1)神经系统的反应是判断患儿脑病程度的重要指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肌张力及原始反射的改变、惊厥、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神经系统症状,惊厥常发生在12~24h,中度HIE患儿有50%容易发生惊厥,重度患儿可达80%[2]。控制惊厥,首先应确定惊厥的原因,有无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血钙或低血镁,若无代谢紊乱者仍出现持续或频繁惊厥,可遵医嘱给予苯巴比妥肌肉注射,亦可用安定静脉注射或水合氯醛灌肠。对于颅内压增高或合并颅内出血的患儿,要绝对静卧,将肩部抬高15°~30°的头高足低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在24~72h最明显,应通过巡视病房、静脉穿刺、测量生命体征等操作,认真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伴有颅内出血时,应保持绝对静卧,室内安静,光线柔和,各种治疗护理集中进行,按医嘱应用脱水剂和激素,控制液体入量60~80ml/(kg·d),力争48h内使颅内压明显下降。(2)保持病房安静,减少强光、噪声、侵袭性操作等对患儿的刺激,集中进行各种操作,静脉穿刺最好用留置针,减少反复穿刺。(3)遵医嘱给予吸氧,脑组织对缺氧极为敏感,及早正确给氧是提高血氧浓度,减轻脑组织损伤的关键[2]。根据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给氧的浓度和方式,血氧饱和度在96%左右,可间断鼻导管吸氧或不吸氧;当血氧饱和度在停止吸氧5min后还能保持在90%时,可改为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当血氧饱和度低于85%时,应增加氧流量或持续大流量面罩吸氧,高浓度吸氧不超过3d,过度吸氧易造成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须引起注意[3]。
2.4 心理护理 患儿家属的负面情绪将直接影响对患儿的照顾质量和对疾病的治疗态度,因此,护理人员有必要对家属进行心理干预[4]。向家长讲解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有条不紊的护理,取得患儿家属的充分信任,使家属能最大限度地配合治疗。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以多种形式向家属提供HIE的有关知识,耐心细致地予以解答,并予家属适当的安慰和鼓励,使家属有安全感,减轻其焦虑,增添希望和信心;与患儿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其参与制定康复计划,使患儿家属认识到其在疾病治疗方面的重大作用,积极面对患儿的病情和治疗。
2.5 早期护理干预 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采用传统的综合治疗措施加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进行续贯治疗,能明显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发育问题,改善预后,从而有效降低后遗症的发生,且明显减轻其严重程度[5]。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实施早期干预措施。(1)视听觉刺激:将颜色鲜艳的气球挂在床头,每天逗引;播放音调低沉悠扬的音乐,每天3次,每次15min。(2)触觉刺激:根据患儿病情恢复情况制定抚触计划,实施整套抚触治疗方案,尽量让患儿得到母亲的陪伴、抚慰和照顾,温柔体贴的搂抱和触摸可以满足新生儿皮肤需要,可减少患儿的焦虑及恐惧不安,使其有安全感,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体重增加和疾病的恢复。(3)在医生的指导下,让家属早期对患儿进行语言和动作训练等[1]。护士可教会家长用肢体语言和表情与新生儿进行交流,同时重视运动训练,如全身按摩,被动体操,每天2次,每次5~15min。早期干预可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及自我协调能力,从而早期恢复,改善其最终预后[6]。
3 讨论
HIE是新生儿窒息,导致患儿的脑组织发生水肿、坏死、出血、转化为主要病变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之一,病情重,经积极抢救治疗后仍有部分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力低下、癫痫、脑性瘫痪。安慰家长,耐心细致地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的医学基础知识,消除家长不必要的惊慌与疑虑,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增强治疗信心。指导家长密切注意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加强护理,注意对患儿动作、语言、智力等训练,促进脑细胞的修复,改善脑功能,减少后遗症。定期回院复查,如有异常及时随诊,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尽早开始感知刺激和动作训练,可促进脑结构和功能代偿,坚持治疗与锻炼,以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患儿生命质量。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HIE治疗成功的保证。要想认真做好新生儿HIE的护理,就要求护理人员有过硬的专科护理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早期进行护理干预能使患儿早日康复,大大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存活率,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1] 张素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6):1613-1614.
[2] 吴小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23(6):1995-1996.
[3] 王雅兰,尹莉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优生优育,2010,16(3):169-170.
[4] 马沛然.儿科诊疗思路点拨〔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7-32.
[5] 吴静芳.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4):105-106.
[6] 宋桂花,张娟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