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52例分析

2012-12-09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432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16期
关键词:腹壁异位症肿块

史 亮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 432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女性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病灶多发生在盆腔内的卵巢、子宫、子宫直肠后陷凹,也可发生于其他部位,如腹壁切口、会阴切口、脐等部位[1]。目前国内随着剖宫产率的日渐上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给广大育龄妇女带来痛苦,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现将我院2000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5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2月-2010年2月间我院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52例,术前均行彩超检查提示腹壁内低回声肿块,边界清不规则,无完整包膜,肿块内无血流信号。全部病例经我院手术切除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其中部分病例在手术前、后辅助药物治疗。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病例:(1)年龄28~40岁,平均年龄33岁。(2)52例均有手术史,其中49例有剖宫手术史,3例有子宫肌瘤挖除术史。(3)术后首次月经来潮距手术时间平均为50d。

1.2 手术方法及范围 病灶<3cm且位于皮下到腹直肌前鞘之间的病灶采用局麻,其余均行联合阻滞麻醉。手术切除范围:切除距肿块边缘2~3cm正常组织,3例病灶累及腹膜,故开腹切除受累腹膜。术后病理结果:在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均证实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1.3 发病潜伏期 本组患者发病潜伏期为12~64个月,平均39.5个月。30岁以前发病潜伏期平均40.48个月,30岁后为42.79个月。

1.4 手术前、后辅助用药与术后复发 (1)术前用药:6例在术前3~6个月加用孕三烯酮或米非司酮。(2)术后用药:9例并盆腔内异位症病灶加用孕三烯酮3个月;4例服用米非司酮3~6个月。(3)术后复发:52例患者均接受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并随诊1~2年,无复发病例。

2 结果

52例患者中11例肿块浸润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前鞘,行局麻下完整切除,对38例肿块浸润至腹直肌及3例累及腹膜者在腰硬联合下行腹壁病灶切除。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对病灶直径≥3cm或浸润深度达腹直肌的41例患者给予3周期的预防性假孕疗法治疗,所有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本资料中无术后复发病例,治愈率为100%。

3 讨论

3.1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病,多发于25~40岁的育龄妇女,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易于浸润、扩散和复发,被称为良性病变恶性行为。该病可以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手术切口内膜异位症属于特殊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该病的确切发生机制尚不明了,目前有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淋巴播散、医源性播散、免疫发病等学说,但其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是内膜种植所致,至今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2]。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就是手术时把子宫内膜“带到了”腹壁切口处,子宫内膜在切口处继续生长。本组52例患者均有手术史,表明妇产科手术与腹壁切口内异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3.2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本资料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典型临床表现:(1)患者均为育龄妇女;(2)既往均有妇产科开腹手术史;(3)术后发现腹部切口附近固定位置随月经周期而出现周期性疼痛结节或包块;(4)均有相似的体征:在切口瘢痕中下段可触及包块,位置较深,边界不清,有触痛且经期增大明显。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经B超检查部分为囊性,部分为囊实性,诊断是否需要CT检查及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尚存在较多争议。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本组患者全部术前确诊,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3.3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因为1cm以上病灶靠药物清除比较困难,切口愈合过程中形成坚硬的瘢痕,药物很难渗透到局部发挥作用,故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药物治疗效果差,手术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彻底切除病灶[3]。应切除病灶周边至少1cm的正常组织,尽可能切除干净,防止复发。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效果较好,是完全可以治愈的疾病。与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相比,腹壁切口病灶治疗效果较好,可能与病灶可切除干净有关[4]。

3.4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 子宫内膜种植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有关,本文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有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剔除术史。为了防止以上情况的内膜腹壁种植,建议从以下四方面着手:(1)切实降低剖宫产率:社会因素指征的增加是近年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应向广大孕妇宣传自然分娩的益处和剖宫产的近、远期并发症,大力开展无痛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切实降低剖宫产率。(2)在剖宫产中缝合子宫之前纱布垫清宫时要保护好腹壁切口,防止子宫内膜洒落到腹腔和腹壁切口。(3)减少医源性腹壁切口内膜种植,注意切口保护,特别是在缝合腹壁切口前时应用甲硝唑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切口,缝合前更换保护垫[5]。(4)本组资料中剖宫产术后月经来潮时间距手术时间短,可能是促发因素,所以应该大力宣传母乳喂养优点,提倡剖宫产术后哺乳以推迟月经,这对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可能有预防作用。

[1]王东红,赵轩,孙丽君.腹壁切口疤痕子宫内膜异位症26例临床分析〔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24):2230.

[2]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26.

[3]张晓兰.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4):253.

[4]张可楠,刘志学.剖腹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7例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6):551.

[5]黄普艳.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3):103.

猜你喜欢

腹壁异位症肿块
体外高频热疗仪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腹部手术后腹腔引流管及穿刺孔并发腹壁出血8例
miR-145通过调控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OCT4的表达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机制
自体阔筋膜移植在复杂腹壁缺损修补术中的研究进展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怎样引起的?
常跷二郎腿,易患子宫异位症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与病理学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