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X线诊断价值
2012-12-09青海省都兰县香日德镇中心卫生院816101
张 辉 青海省都兰县香日德镇中心卫生院 816101
肠梗阻为一常见病、多发病,我卫生院诊断肠梗阻结合临床、主要依靠X线表现。但因为肠梗阻的X线表现多种多样,所以更应该仔细分析。现将20例肠梗阻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7岁,为临床初步诊断肠梗阻者。
1.2 临床表现 一般呈极度痛苦面容,曲体弯腰体征,“痛、吐、胀、闭”表现不同程度大多存在。腹痛20例,呕吐13例,腹胀16例,停止肛门排气排便17例。
2 X线表现
2.1 肠腔内气液平面 20例均有“液平面”,可认为是诊断肠梗阻的主要、必要表现。立位透视可见肠管内气体、液体形成液平面。积气呈半圆形、倒“U”字形的密度减低区,在液平面之上。气液面多数大小不等,高低不同,呈阶梯状。液平面可上下移动。卧位时只见肠管胀气扩张,呈连贯管状或呈层状排列,看不到液平面。依据肠纹形态判断肠梗阻部位。
2.1.1 高位小肠梗阻:部位在空肠或十二指肠,X线表现为胀气肠管内有多数环形皱襞影,其分布多在左中上腹部。十二指肠梗阻时,小肠及大肠内无气体,仅见其梗阻上方及胃内胀气。
2.1.2 低位小肠梗阻:梗阻在回肠中下段,可见上中段回肠胀气,还可见环形皱襞的空肠胀气,肠内无皱襞影。
2.1.3 结肠梗阻:梗阻部位以上的结肠胀气扩大,有半月状皱襞特征,同时可见部分回肠胀气。结肠梗阻与小肠梗阻不易鉴别时,可做钡灌肠检查。
2.2 肠腔扩张积气明显 20例均有此表现,扩张小肠远端无液平,结肠无气或少量气体。立位时充气扩张小肠拱形高耸,仰卧位时,扩张拱形小肠变为低平。
2.3 假肿瘤征 即两个梗阻点肠袢完全封闭,闭袢内大部分为液体,气少或完全无气。在仰卧位腹部平片上,在周围充气肠曲的衬托下似软组织肿块,边缘成波浪状。可见于“窄性小肠梗阻”患者。
2.4 咖啡豆征 其为绞窄性梗阻的主要表现之一,充气而有折叠的两个卵圆形钳闭肠曲的外观似“咖啡豆”样。
2.5 软组织肿块征 多位于右中下腹或肝曲部,远端显示为弧形肿块,近侧结肠无气,盲肠部有些可见充气小肠征。
3 鉴别诊断
3.1 麻痹性肠梗阻与反射性肠郁张 反射性肠郁张是由于腹内脏器或泌尿系的绞痛、感染等引起肠道动力和功能障碍,形成肠内胀气和积液。X线征为小肠内积气,形成片状气影或呈多边形的分格状气影,以病变附近肠管明显,肠管扩大程度不重,很少连续如管状影或成层状排列。立位检查多无液平。结肠常同时胀气或有小液平[1]。与肠梗阻鉴别时高度重视结合临床症状、其他如腹部B超表现做全面分析。
3.2 假性肠梗阻 具有机械性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但无机械性梗阻原因。可以是急性自限性的,也可以是肠道神经肌肉病损所致的慢性假性肠梗阻。X线平片与机械性肠梗阻无法鉴别,但经胃管小肠低张造影有鉴别诊断价值[2]。
3.3 鉴别完全性肠梗阻和不完全性肠梗阻 完全性肠梗阻多为急性发作而且症状明显,不完全性肠梗阻则多为慢性梗阻、症状不明显,往往为间隙性发作。X线平片检查完全性肠梗阻者肠袢充气扩张明显,不完全性肠梗阻则否[3]。
4 讨论
肠梗阻为临床上常见急腹症,是手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诊断结合临床、主要依靠X线表现。笔者认为首先应以腹部透视检查,可以动态观察气液平面,如果有液平面,再进行立位腹部平面拍摄留作资料以便复查。肠梗阻的X线表现多种多样,一般有气液平面,肠管扩张积气明显,气液平面一般为呈阶梯状多个。根据X线表现可以大致判断为梗阻部位。梗阻程度,也可以进行梗阻原因的推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要认为一旦发现气液平面即诊断为肠梗阻,因为一些慢性腹泻患者也可以有小的多个呈阶梯状的气液平面,所以,肠梗阻的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4],特别是无CT设备的一甲医院、卫生院,放射科医师应积极主动与临床科室医师充分沟通,使肠梗阻患者的病情尽量得到确诊,使就地处理的病人得到合理而方便、价廉的治疗,我院临床综合科对麻痹性肠梗阻与反射性肠郁张等患者采取输液、中草药及针灸保守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于不能确诊或不能处理的患者,我院及时转诊到上级医院。
[1]朱炯.小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新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2,25(6):354-356.
[2]陈宏新,王建国,林源泉.粘连性机械性肠梗阻的X线诊断〔J〕.上海医学影像,2006,15(2):154-155.
[3]梁碧玲,陈健宇,林金兰.临床急诊放射诊断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