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头堡战略下云南旅游业国际化问题研究

2012-12-08孙磊

关键词:桥头堡跨国旅游业

孙磊

(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1)

桥头堡战略下云南旅游业国际化问题研究

孙磊

(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1)

国际化是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国内研究多集中在国家宏观层面,缺乏对具体地域开发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旅游业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也面临旅游资源赋存不容乐观、产业升级受阻等问题,旅游业“走出去”是突破困境的重要选择。“桥头堡”战略的提出,将在产业政策、通道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构建以及融资、用汇等方面为云南省旅游业国际化提供支持。面对机遇,云南旅游业应以东南亚南亚为核心拓展区域,以资本、才智输出为主要模式,促进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桥头堡战略;云南旅游业;国际化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桥头堡建设随之开始;2011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这标志着“桥头堡”战略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一战略的开始及推进,有利于云南旅游业加快国际化步伐,从而解决产业上升空间有限等问题,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一、旅游业国际化研究回顾

外国学者在20世纪70-80年代就开始系统研究旅游业国际化问题,譬如邓宁等学者(Dunning&McQueen,1982)[1]于1982年出版的《国际旅游业中的跨国公司》一书,就从国际旅游流向和趋势、酒店业跨国公司等方面深入研究了旅游业国际化进程中的跨国公司。旅游业国际化持续发展的原因在于跨国公司,全球运作所创造的整体利益会大于部分利益之和。跨国公司的强项在于其所有权优势,譬如其服务能力、融资能力强于本地企业,或其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强,或其善于满足母国客人的偏好与要求,德怀尔等学者(L.Dwyer&P.Forsyth,1994)[2](P512-537)与邓宁等学 者(John H Dunning,Sumit K Kundu,1995)[3](P101-133)均有相应论述。企业选择国际化区域时最初会考虑本国出境游客的目的地、文化亲缘等因素,布尔(A.Bull,1990)赞同这一点,其指出客源国的旅行运营商倾向于在本国游客的主要目的地国进行直接投资[4](P325-331);但随着旅游企业实力的增强,其国际化范围将多样化,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2007)认为英德等国的旅行运营商在区域选择方面主要考虑投资对象是不是重要的出境旅游客源地[5]。旅游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主要根据自身特点、公司战略和外部环境,约翰逊和瓦内蒂(C.Johnson&M.Vanetti,2008)[6]等学者认为应该因地制宜。

近年来国内对中国旅游业国际化问题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其中,厉新建对此进行了系统跟踪研究,提出了诸多独到见解。国内学者大多强调出境游对于我国旅游业国际化的重要促进作用,譬如杜江(2006)提出“旅游者跨国流动是旅游企业跨国经营根本动力”,[7](P2)但厉新建(2010)认为“旅游者的跨国流动是最重要的初始动力之一”[8](P178)而非“根本动力”,其动因源自优势交换的需要、本地学习无法代替全球学习和立足全球性利润而非局域性利润的战略考量等三个方面。[9](P197-202)在国际化的区域选择方面,大多数学者从“中国企业更熟悉中国游客需求,能够提供更好服务”的角度出发,认为应该优先考虑我国出境游客的主要目的地;至于进入方式,业界观点基本一致,即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譬如王坚(1999)认为中国旅行社跨国经营的区域应定位于在出境游客流向国和来华游客输出国,现阶段进入市场的方式主要以合资经营和非股权形式为主;[10](P30-33)张建波(2003)基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主要目的地、当地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当地一些国家的旅游硬件设施还相对不足和当地旅游管理人才缺乏,提出上海旅游企业应该优先考虑东南亚国家为进入区域,以合资经营等模式为主;[11](P106-109)杜江(2006)根据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规模和中国与目的国经济发展的梯度,认为旅游业国际化应该优先考虑东盟10国;[7](P123)贺小荣(2007)发现我国旅游企业在国际化战略选择中存在主观性、盲目性和缺乏灵活性等方面不足,其认为与外国企业合资经营是理性、务实之选,战略联盟、资产(股权)置换和管理合同等方式是合适的进入战略;[12](P117-120)杨宏浩(2007)认为跨国饭店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是跨国饭店集团和东道国分析各自风险与收益并进行博弈的结果,这一结果会随外部投资环境、投资者自身情况和双方力量变化而不同,彼此应考虑对方利益争取双赢。[13](P79-83)不过,厉新建(2010)在区域选择方面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出境旅游发展的真实影响没有学界预计的那么乐观,中国旅游企业在我国的主要出境游目的地市场未必有优势,企业在区位选择方面要跳出出境旅游市场的“优势陷阱”。[9](P180)

外国学者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多基于实证分析,结论权威,对于我国旅游业国际化可以起到较好的宏观指导作用;但目前我国大部分旅游企业的实力和外国专家的研究主体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中国企业在借鉴外国成果的同时,更应该考虑自身实力。国内对于我国旅游业国际化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早已达成共识,对于区域选择和进入方式也无太多争议。但依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既往研究多基于宏观的视角,缺少对于微观主体的关注,二是对于境外市场具体环境的研究尚待深入。

二、云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带领旅游业创造了辉煌业绩。“十一五”期间,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翻番,成为云南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2005年到2010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由150万人次增加到32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5.3亿美元增加到13.2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由6860万人次增加到1.3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由430亿元增加到1006亿元。然而,同期云南省旅游业总收入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在国内各省市间的排名却同比下降,分别从第14位降至16位和第8位降到第10位。[14]

旅游业是高度竞争的行业,靠垄断稀缺资源获取高额利润的机会越来越少。在国内省市间旅游业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单纯依赖丰富旅游资源吸引外来游客(尤其是国内游客)的发展模式正面临巨大挑战。首先,云南传统旅游业发展所依靠的旅游资源赋存现状不容乐观。长时间、大规模的客流引入给旅游地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自然环境污染、资源消耗过度的情况比比皆是。更严重的是,旅游者大量长期介入不仅严重干扰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还造成了持续的文化冲击。这些负面效果已经影响到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旅游废都”现象。[15](P65-70)其次,传统旅游行业竞争趋向白热化。以酒店、饭店、旅行社和景区等为主体的传统旅游行业提供的产品老化,市场吸引力有限。而低价揽团、低质服务等现象又使这种情形愈加恶化。恶性循环的结果导致行业人才流失,市场竞争无序,利润率上升空间受限。其主要表现就是接待游客人数虽然上升,但旅游收入增长乏力。同时,以网络旅行集成供应商为主的新型旅游业态逐步占据大量市场份额,而技术、资金和人员不足的本地旅游业却眼睁睁的错失互联网经济带来的巨大商机。第三,出境旅游市场的开放将分流大量客源。伴随国家出境旅游政策宽松化以及我国居民经济条件的改善,国内旅游者对境外旅游市场兴趣日浓,出境游发展呈现“井喷”态势,这将对国内旅游产业发展产生一定冲击。

上述问题虽然并非云南一地之困。不过,既然云南已决定将旅游业打造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就需要尽快认清并顺应发展形势,适时调整产业结构。而“桥头堡”战略的推出,无疑将为本土旅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机遇。

三、云南旅游业国际化的内涵

旅游业是云南省开放最早、引进外资最早的行业之一,吸引外资输入、招徕海外优秀人才等措施帮助云南旅游业走在全国前列。但从30年的发展结果来看,“引进来”并未明显促进“走出去”。

(一)云南旅游业国际化的现状

云南省委、省政府早已重视旅游业的国际化问题,譬如一贯积极参与或组织旅游业海外促销;2004年在《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按照积极参与等原则,努力构建云南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的国际区域旅游圈;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积极推动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在旅游线路推广、互为旅游目的地营销、互送游客、游客流动便利化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开通“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旅游线”、开通昆明至吉隆坡等多条连接东盟国家的旅游线路;积极编制《金四角旅游区跨国旅游线路》和《香格里拉-腾冲-密支那旅游区跨国旅游线路》规划。上述努力增加了云南旅游在海外市场中的号召力,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客前来游览。

然而,依靠海外市场营销或者与外国政府或跨国公司合作仅仅是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至今云南旅游业国际化仍面临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旅游企业自主性及自觉性欠缺。旅游产品的对外销售,长期依赖国家、省政府及旅游局组织的海外宣传促销和境外旅行商,本省旅游企业很少在境外进行自主营销。据云南省旅游局副局长徐光佑介绍,截至2010年8月份,云南旅行社没有一家到国外设点。[16]旅游企业是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其在跨国经营过程中长期缺位不利于云南旅游资源走向国际,不利于扩大海外游客量,不利于旅游企业的发展。二是业务扩展形式单一,发展视野狭窄。云南旅游企业经营范围基本围绕游客展开,集中在传统旅游业的食宿、游玩、交通、购物等领域,而高端旅游产业如电子商务、资源开发和咨询等罕有涉及。从促进旅游业国际化的思路和实践看,企业的发展思路基本还停留在客流引入层面,重视大量客流所带来的基础性消费收益而忽视高层次旅游延伸服务输出带来的附加收益。其主要表现就是缺乏由资金流、信息流所支撑的旅游企业和旅游服务,在旅游服务贸易中海外客流输入远远多于资金和信息的旅游服务输出。可见,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实际行动中,云南旅游企业跨国经营都有很大提升空间,国际化步伐有待加快。

(二)云南旅游国际化面临的障碍

云南旅游业“走出去”步伐缓慢、国际化层次不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国家政策、企业实力和研究视野三个方面: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我国政府在最近几年才鼓励旅游企业“走出去”。改革开放以来,相比“走出去”,政府更加重视“引进来”。对于旅游业,直到2007年9月国家旅游局才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大“走出去”力度,推动国内旅游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尤其是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投资;相比其他产业,直到2009年底,国务院才在《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走出去”。在此之前,旅游企业若想实施境外经营,在用汇、审批等方面都受到限制。二是旅游企业竞争力不强。省内旅游企业起步较晚,实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小、国际化经验少、核心竞争力不明显、品牌影响力有限和专业人才欠缺等方面。以国际化经验少为例,云南大型旅游企业如世博集团、大理旅游集团等长期致力于国内旅游市场和国际客源市场的开拓,其经营模式、人力资源架构、人才储备等与跨国经营需要的条件有一定差距,很难快速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要求。三是相关旅游研究欠缺。国内旅游学界对于市场开发的研究基本集中于国内市场,对于拓展海外市场的研究刚刚起步,而对高端旅游产业输出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所以,学界对旅游业加快国际化步伐将遇到的目的地市场环境研究,如相关法律税收、贸易壁垒以及风土人情缺乏足够的针对性认知,这将成为旅游企业“走出去”的障碍。

(三)云南旅游业国际化的前景

加快旅游业的国际化步伐,对于平衡地区性贸易结构、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和促进云南旅游企业的成长均意义重大。

从宏观而言,旅游业国际化是平衡地区性贸易结构、促进旅游产业升级的最佳途径。近年来随着因私出境旅游支出不断扩大,旅游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突出。据我国外汇管理局统计2009年我国的旅游国际收支出现自1982年以来的首次逆差,2010年逆差继续扩大,达到91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就云南而言,近年来出境游也日趋火爆,长此以往旅游国际收支逆差扩大不可避免。旅游业由创汇产业向耗汇产业转变,导致该行业的贸易结构失衡。通过旅游企业的跨国经营,不仅可以将本国国民部分出境花费“潜流”回国内,[17](P307)还可以通过吸引外国游客来滇旅游或者为其在本国旅游提供服务解决部分外汇漏损。另外,在国际化过程中,发挥国内投资和旅游科研的优势,适时输出资金和才智,[18](P9-10)从而在产业服务层次上与传统旅游企业区别开,为目的地旅游市场带去高水准、高附加值的旅游服务类型。

此外,旅游企业走出去,有利于充分展示云南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海外游客。以在国外设立旅行社为例,在客源地直接宣传云南旅游产品,可以增强招徕能力,扩大组团量。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和产业关联性,而海外游客的消费能力相对于国内游客而言更强,因此“走出去”有利于本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尤其是有利于旅游资源丰富的边疆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从微观上看,云南旅游业国际化有利于本地旅游企业的发展壮大和旅游人才的可持续培养。跨国经营并取得规模经济效应、获得协同效果是国际著名旅游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通过跨国经营可以帮助相关企业提高服务能力、分散国内经营风险、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国际化道路将开辟新的旅游人才成长环境,特别是高端旅游产业领域,这也将为后继综合性人才培养创造了新的发展目标和模式。

四、桥头堡战略与云南旅游业国际化的路径

面对桥头堡建设带来的诸多发展机遇,云南拥有一定实力的旅游企业应抓住时机,明确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加快国际化步伐。

(一)桥头堡战略为云南旅游业国际化提供的机遇

桥头堡战略将在政策支持、大通道建设、经贸合作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等方面,有力地促进云南旅游业国际化发展。

1、政策支持。2009年7月,中共中央从调整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总体战略格局的高度,作出“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重大部署。2011年5月6日,国务院批准并出台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提出云南是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要求云南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交流合作,并从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支持桥头堡建设的政策措施,鼓励云南先行先试,形成有利于桥头堡建设的体制机制。由《意见》的主要内容可见中央鼓励云南省的优势产业“走出去”,并会从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更难能可贵的是《意见》鼓励云南先行先试,这有利于云南省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实现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作为云南省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其国际化经营自然会获得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2、大通道建设。发展旅游,交通先行。《意见》提出云南要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成为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乃至印度洋的大通道,形成航空、水路、公路、铁路、通讯的立体通道,让这个大通道能够把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和中东国家连接起来。大通道建设为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服务环境,提高了东南亚南亚旅游的可进入性,从而有利于云南省旅游业面向这一地区开展国际化。

3、经贸合作。桥头堡战略明确提出云南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经贸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在这一战略指引下,云南省将更加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孟中印缅区域经济合作。旅游业合作是上述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双方将在市场准入、国际交流、利用外资、和通关便利化等方面实现突破,为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4、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国务院在《意见》中明确提出把昆明建设成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具体措施包括“增加云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数量;建立双边银行间的支付清算机制,为双边贸易、投资提供支持;推进贸易投资使用人民币,加快自由兑换进程”。上述措施有利于加快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促进周边国家接受人民币,从而为企业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过程中使用人民币扫清障碍,解决长久以来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货币兑换、结算等难题;另外,如果能够在境外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消费,将减少出境游货币汇兑成本,有利于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前往东南亚、南亚。此外,国务院提出的“支持符合条件的云南企业以多种方式融资”将有利于云南旅游企业筹集国际化所需资金。

(二)云南旅游业国际化经营的区域选择

区域选择是影响企业跨国经营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鉴于独特的地缘优势,就云南省旅游业而言,桥头堡战略下其跨国经营的区域应该是周边国家及东南亚南亚地区。桥头堡战略将云南定位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国家将从优惠政策、资金配套、道路建设等多方面支持云南向西南发展,云南旅游业自然应该顺应国家战略要求向西南,尤其是周边及东南亚南亚地区发展。另外,云南与上述地区在旅游业方面有合作基础,上述地区是中国游客的主要出境游目的地等因素也支持云南把该地区作为国际化经营的首选。

另外,在旅游企业选择具体投资对象时,应该优先考虑欢迎外来投资的国家,此举有利于减少风险扩大收益。譬如马尔代夫非常欢迎外资进入,给予诸多政策优惠。在投资环境方面,当地没有外汇及资金回流的限制,外资在当地投资可掌握100%的所有权,对外资提供法律保障等。在2011年6月第19届昆交会期间,马尔代夫驻华大使馆邀请云南企业去开发专门针对中国游客的度假村。

(三)桥头堡战略下政府引导与政策配套

根据云南省以往发展旅游业的经验,在各旅游企业实力不强的情况下,依然要采取政府引导的方式,从政府间区域合作、基础设施完善、投资便利化和增强教育培训等方面促进旅游业跨国经营。

1.政府要进一步深化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旅游合作。以往与周边及东南亚部分国家的旅游合作,促进了海外游客进入云南。今后应在既有合作的基础上,深化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旅游合作,重点开展大湄公河次区域、孟中印缅地区、云南与老泰越等国北部的旅游合作。通过签订旅游合作协议,争取扩大双边或多边市场准入、减少投资限制,为云南省的旅行社、酒店等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扫清政策层面的障碍。

2.政府要提供相应政策支持。旅游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成本和风险远高于国内经营。《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已经提出,政府部门应在审批、用汇、融资、税收、海关和信息平台方面给予旅游企业支持,提高其国际化经营的积极性。相关政府机构应围绕旅游企业国际化思路、途径、制约因素等开展讨论,尽力帮助企业解决法律税收、人才、融资用汇和出入境等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重点企业境外推广和发展的专项资金支持,从政策层面支持和保障旅游业国际化的发展。

3.政府要继续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交通优先。依托昆明新机场,开辟更多新的国内外航线;积极推进“泛亚铁路”建设;加强澜沧江—湄公河等国际水路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和完善交通的旅游功能,加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4.政府要加大开展人才培养计划的力度。高素质人才是国际化经营的有力保证。云南旅游业蓬勃发展,但与全国比较,人才素质不高,国际性综合型人才缺乏,譬如行业中普遍存在懂外语的不懂业务,懂业务的不懂外语的现象。因而政府要加大培训教育投入,尤其要组织行业骨干在国内外,特别是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培训学习。

(四)桥头堡战略下推进旅游企业国际化

云南省旅游企业应认识到国内市场的局限和国际市场的广阔,应抓住机遇,果断实施跨国经营。在规避风险、强调共赢的前提下,在客流引入的基础上进行资本输出及才智输出。

1.规避风险、强调共赢。云南旅游企业实力有限,而东南亚南亚各国在政治体制、民族文化和管理机制等方面与国内存在诸多差异,并且这些国家之间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投资之前要聘请律师、会计和行业人员,从政策法规、宗教信仰、文化差异、资源与市场等方面分析自身进入的可行性。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减少投资失误,减少经营风险。

为了尽快融入当地市场,旅游企业在跨国经营时,要以互利共赢为目标,形成与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和谐相处,考虑投资对于当地就业及税收的贡献,不能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当地社会受损的基础上。为了减少进入壁垒,可以在保证我方企业总体利益的基础上积极在当地寻找合作伙伴,实现共同发展(此举也有利于降低我方投资风险)。

2.资本输出。资本输出主要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方式投资海外旅游产业,如酒店、旅行社、景区甚至度假休闲地的筹办、建设、经营等,实现跨国经营的目标。譬如可以到境外设立独资或合资的旅行社,投资当地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景区建设和工程承包等,此举既有利于招揽当地游客来滇旅行,又可以更好地为去当地旅游的中国游客服务。也可以采取特许经营、独资经营、合资经营、收购、管理合同、战略联盟和租赁经营等多种方式于境外经营酒店业务。

关于经营饭店的主体,不能局限于酒店业本身,其他行业,譬如航空公司、投资公司等都可以参与。航空公司在有航线的境外城市设立酒店,可以给机组人员提供住宿,同时也可以依托自身优势将机场服务与酒店服务组合,提供有别于其他酒店的差异化服务,譬如提供代办登机牌、自助值机、机票座位预订等服务。目前海航已经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等多个城市经营酒店业务,云南的东航云南公司可以借鉴。

3.才智输出。才智输出为依靠国内旅游业发展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优势,涉足国外酒店、旅行社、景区、度假地的管理,或者为海外旅游发展和旅游地建设提供咨询、规划等服务。考虑到云南旅游业起步较早,起点较高,整体实力较强,旅游产业基础条件较好,尤其在旅游业规划和管理专家、旅游管理专业人士以及旅游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较大优势,所以,在才智输出上,旅游规划机构、开发专家等也应该积极走出去,投身旅游跨国咨询(管理),探索云南旅游业发展的海外高层次市场。

综上所述:在国内旅游业各省市间竞争日趋激烈和传统发展模式弊端日益显露的形势下,云南旅游业应抓住“桥头堡”战略带来的机遇,大力加快国际化步伐,促进旅游业成为云南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1]John H Dunning,Matthew McQueen.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International Tourism[M].NewYork:UN Publication,1982.

[2]Larry Dwyer,Peter Forsyth.Foreign Tourism Investment Motivation and Impact[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4,(3).

[3]John H Dunning,Sumit K Kundu.The international of the hotel industry:some new findings from a field study[J].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1995,(2).

[4]Adrian Bull.Australian tourism:Effects of ForeignInvestment[J].Tourism Management,1990,12.

[5]UNCTAD.FDI in Tourism:The Development Dimension[M].New York and Geneva,2007.

[6]C.Johnson and M.Vanetti.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he hotel industry[C].A.Woodside and D.Martin,eds.Tourism Management:Analysisi,Behaviour and Strategy[A].London:CAB International,2008.

[7]杜江.中国旅游企业经营的国际化——理论、模式与现实选择[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8]厉新建.中国旅游业跨国经营新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9]厉新建.关于旅游业跨国经营动因的思考[J].商业研究,2011,(4).

[10]王坚.现代旅行社企业国际化及集团化经营探析[J].旅游学刊,1999,(6).

[11]张建波.上海旅游企业跨国经营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

[12]贺小荣.我国旅游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探讨[J].社会科学家,2007,(1).

[13]杨宏浩.跨国饭店市场进入方式选择:风险与收益的权衡[J].旅游学刊,2007,(2).

[14]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市公开资料统计[Z].

[15]李柏文.旅游“废都”:现象与防治——基于云南国家级口岸打洛镇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9,(1).

[16]赵汉斌.建设“桥头堡”战略云南旅游业大有可为——访云南省旅游局副局长徐光佑[EB/OL].新华网云南频道,www.yn.xinhuanet.com,2010-8-6.

[17]厉新建.中国旅游业跨国经营新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18]马琳.从出境旅游外汇漏损谈旅游贸易中的产业升级[J].旅游学刊,2011,(8).

(责任编辑 杨国才)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Yunnan’s Tourism Industr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Gateway Strategy

SUN Lei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Kunming650221,China)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e general trend of tourism development but most domestic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macro-level issues of our country rather than on the regional level.Though Yunnan’s tourism industr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since the openingup and reform in China,it still faces such problems as the standstill of its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shortage of new tourism resources.Overseas expansion is its best choic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and Yunnan’s Gateway Strategy will provide favorable policies in terms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financing projects,and foreign exchange rates.Thus,Yunnan’s tourism should focus on its development in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Asia,and adopt capital investment and knowledge economy as the major models for it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gateway;Yunnan’s tourism industry;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95-05

A

1672-867X(2012)01-0133-06

2011-07-09

孙磊(1978-),男,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桥头堡跨国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刘沛:深中牵手!东西岸融合桥头堡——马鞍岛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陈秋梅 跨国共谱抗疫曲
湾区中心+广深合作桥头堡……4大条件铸就南沙CBD!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金银潭医院
秋瓷炫和于晓光 一场跨国的情遇
“桥头堡”上海的五大机遇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