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宏州种植业污染现状、成因及措施

2012-12-08张国云毕生斌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德宏州农膜种植业

张国云,毕生斌

(德宏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潞西678400)

种植业污染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德宏州虽然是边疆地区,农业生产欠发达,种植业水平低,部分山区仍然存在刀耕火种现象,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坝区种植业发展较快,复种指数提高。农户为了盲目追求高产,超量使用化肥,加大了对生态环境污染。减少种植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投入品的用量,合理利用废弃物,对保护农业环境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1 种植业对农业环境的污染状况

1.1 化肥用量与流失

2007年德宏州五氧化二磷用量为38 094.36 t,纯氮施用量为90 933.79 t。磷养分地表流失量为236.69 t,其中本年流失158.91 t,基础流失量为77.77 t;氮养分通过地表流失和地下淋溶的总氮和氨氮量分别为2 552.78 t、263.12 t, 分 别 占 施 用 量 的 2.80%、0.29%。 其中,地表流失的总氮占流失总量的86.57%,地表流失氨氮量占到流失氨氮总量的93.91%。

1.2 农药用量与流失

2007年德宏州农药使用总量为1 222.17 t(按有效成分折纯计算),其中使用量最多的是有机磷农药,施用量达435.5 t;其次是阿特拉津,使用量为97.33 t。产生流失的农药主要有毒死蜱、阿特拉津、丁草胺、乙草胺、氟虫腈、吡虫啉等农药。

1.3 秸秆产量及用量

2007年德宏州秸秆产生量为41.35万t,其中用作饲料占秸秆总量的比例最大,为30%,达12.4万t;其次田间焚烧占27%,用量为11.16万t;第三位还田量占19%,用量为7.85万t;第四是燃烧占9.6%,为3.96万t;堆肥量仅为3.72万t,约占9%。

1.4 农膜使用与残留

2007年德宏州地膜用量达849.23 t,残留量为199.83 t,残留量占施用量的23.53%。

2 种植业污染危害与成因

近年来,在 “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方针指导下,化肥、农药、农膜及各种激素的广泛应用,农业规模化水平和生产总量不断提高,既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农业环境面源污染扩大化、污染程度严重化趋势亦十分明显。

2.1 化肥

许多农户在使用化肥时表现出盲目性、不科学性、不合理性,具体表现:一是化肥施用配比不合理。表现为偏施氮肥,突出磷肥,忽视钾肥施用,导致土壤中钾素下降,大面积出现缺钾症。偏施化肥,忽视有机肥投入,导致土壤微量元素养分缺乏,大面积出现缺锌、缺硼、缺镁症;二是选用化肥种类不合理。德宏州绝大部分土壤偏酸性,实际生产中仍然大量施用普通过磷酸钙、氯化钾、硫酸钾等生理酸性肥料,导致土壤酸化进一步加重,直接影响肥效和作物正常生长;三是用量不合理。没有按照作物生长的需肥量使用,多为超量使用,引发病害,既增加投入又污染环境。研究表明,氮肥的利用率通常只有30%~50%,约有10%的氮肥经雨水冲洗进入地表水,15%的氮肥经淋溶进入地下水中以硝酸盐形式存在,污染地下水;同时这些未被利用的化肥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威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2 农药

目前,德宏州使用农药以有机磷农药最多,一些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在市场上还有销售,种植户经常使用,这些农药具有毒性强、高残留的特点,在土壤中可破坏土壤原有化学成分,降低土壤肥力。在农药使用过程中,除少量农药被植物吸收外,一部分农药经雨水冲刷流入河流中,或通过渗漏进入地下水,从而污染了河水和饮用水的水质;另外一部分农药挥发进入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被人吸入体内危害健康。此外,农户施药时不科学、不合理,以及任意缩短蔬菜农药施用间隔期,造成蔬菜农残超标,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令人担忧。

2.3 农膜

德宏州种植业集约化、规模化、复种指数的提高,使农用塑料薄膜用量迅速增长,作物收获后有的农户清理不干净,仍有39.92%的农膜残留在田里,有的不进行清除,对农业环境造成了现实和潜在的危害。土壤中残存的农膜十分难降解,据研究资料显示,地膜可残存200~400年。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膜不但降低土壤的渗透性,减少土壤含水量,削弱耕地的抗旱能力,而且严重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水肥的转运,造成作物减产;另外,农膜中含有难降解有机成分,可以通过土壤渗透到水体中,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2.4 秸秆

德宏州农民普遍存在将秸秆在田里直接焚烧的习惯,焚烧秸秆不仅严重污染了大气的环境质量,同时存在火灾的隐患,还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破坏生态平衡。另外每年有部分秸秆被长期弃置堆放或推入河沟,日晒、雨淋、沤泡引起腐烂,污染水体。

3 防治措施

3.1 推广平衡配方施肥技术

其内涵就是实行3个 “平衡”,即有机肥与无机肥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平衡施用;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针对目前德宏州的施肥状况,一是要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培肥地力;二是要控制和减少氮肥总量,协调氮、磷、钾施用比例,增施硼肥、锌肥等中微量元素;三要淘汰易挥发流失的化肥品种,推广高浓度的复合肥、控释肥、微生物肥料及作物专用配方肥,提高化肥利用率。

3.2 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开发力度

目前德宏州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仍有相当数量的秸秆被焚烧或弃置,造成秸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要解决秸秆随意焚烧、丢弃问题,关键是搞好秸秆的综合利用。为此,要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开发力度,大力推广 “机” (机械化秸秆还田)、 “留”(留高茬)、 “套” (麦套稻)、 “气” (秸秆气化和沼气)、 “铺” (宽行作物间铺草)、 “垫” (草垫圈)、 “堆” (堆肥)、 “沤” (沤肥)等多种秸秆还田模式。

3.3 推广可降解膜

农膜及使用技术对于德宏州现代农业的发展功不可没,采用禁用或少用农膜的方式来解决农膜残留问题是不切实际的,回收法亦缺乏彻底性,科学、有效、彻底的措施就是推广可降解膜。降解地膜在保温性能、产量水平、经济效益上都与普通地膜无显著差异,但降解地膜对土壤无污染,是治理农田白色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理想地膜,对这一环保产品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推广。

3.4 推广高效低毒农药

一要安全合理使用农药,既达到防效又不超量;二要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督,依法保护好合格的农药,对那些假冒伪劣农药加大打击力度,从源头上控制假冒伪劣、毒副作用大的农药流入市场;三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减少农药本身对环境的危害。

3.5 发展“三品”,建设标准生态园区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限制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消费主流。德宏州具备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潜在优势,将农业生产从现行方式转向绿色有机方式,将对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生态保护与恢复、资源合理利用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将德宏州的茶园、胶园、果园等经济林果园建成标准化示范园,按标准生产,减少投入。

此外,由于农户分散经营,提高农户的环保意识十分重要。农业生产废弃物如农药、化肥的包装物应集中收集,使田野整洁干净。注重农村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和环保 “双赢”。

猜你喜欢

德宏州农膜种植业
农业农村部公布100个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有了路线图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 赋能种植业转型升级——聚焦《“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
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的河北种植业结构调整研究
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对策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选购农膜时的注意事项
山西: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
让边疆青少年远离“毒”害——德宏州关工委年持之以恒帮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