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作用

2012-12-08李正英马艳兰邵革贤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保山市绿色食品有机

李正英,马艳兰,邵革贤

(1.保山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隆阳区678000;2.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云南昆明650034)

1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基本模式

农产品认证是随着农产品生产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产生和发展的。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起步较晚,认证模式的建立既借鉴了国际通行做法,又充分考虑了现阶段中国农业发展水平、农业管理体制特点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1.1 国外农产品认证的通行做法

从国外农产品认证情况来看,较有影响和代表性的类型有产品认证,如有机食品认证、减农药减化肥认证;体系认证,如ISO9000系列认证、HACCP(食品安全控制预防控制体系)和GAP(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认证。通行的做法: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农业资源为条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基础,建立认证制度;二是强调对农业生产过程监控,主要是对投入品使用的监管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的控制;三是通过建立法律法规、制定技术标准、规范认证程序、实行标识管理,开展认证活动;四是政府推动或支持,企业和农户积极参与。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全球广泛关注,认证作为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和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技术因素,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1.2 中国农产品认证的基本模式

当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主要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3种基本类型,从水平定位、产品结构、技术制度、认证方式和发展机制来看,各有特点。

1.2.1 无公害农产品

产品质量达到中国普通农产品和食品标准要求,保障基本安全,满足大众消费;产品以初级食用农产品为主;推行 “标准化生产、投入品监管、关键点控制、安全性保障”的技术制度;采取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相结合的方式;认证属于公益性事业,不收取费用,实行政府推动的发展机制。

1.2.2 绿色食品

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整体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市场定位于国内大中城市和国际市场,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产品以初级农产品为基础,加工农产品为主体;推行 “两端监测、过程控制、质量认证、标志管理”的技术制度;采取质量认证与证明商标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绿色食品认证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进消费者健康为基本理念,不以营利为目的,收取一定费用保障事业发展,采取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的发展机制。

1.2.3 有机食品

按照有机农业方式生产,对产品质量安全不作特殊要求,满足特定消费,主要服务于出口贸易;产品以初级和初加工农产品为主;强调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换,推行基本不用化学投入品的技术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注重生产过程监控,一年一认证;按照国际惯例,采取市场化运作。

1.3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关系

总体上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3者都属于安全农产品范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无公害农产品突出安全因素控制;绿色食品既突出安全因素控制,又强调产品优质与营养;无公害农产品是绿色食品发展的基础,绿色食品是在无公害农产品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有机食品注重对影响生态环境因素的控制。3者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各有侧重,共同发展。

目前形成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结构和发展模式,既适应了中国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也满足了不同消费类型和层次的市场选择,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发展的客观必然。一是从市场层面来看,无公害农产品与国内大众消费市场对接,绿色食品与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对接,有机食品与国际市场需求对接。3种类型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需求,体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多样性。二是从发展层面来看,无公害农产品保障基本安全,要求统一规范,简便快捷,迅速扩大规模;绿色食品要求不断发挥市场竞争优势,打造一流品牌、一流企业、一流产品;有机食品要求国际化、市场化运作,外向型发展。三者按照各自的运行轨迹和规则发展,体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发展的协调性。三是从工作层面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根植于农业,无论是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投入品使用监控,标准化技术推行,还是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和产业化经营,均离不开农业部门的组织和推动。按照“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工作部署,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协调发展,体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的系统性。

2 保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发展现状

2000年10月,保山市开展了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2003年4月,全国统一标志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正式启动。2004年10月,保山市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在各县(区)农业部门的积极组织和推动下, “三品”步入了规范、有序、快速发展的轨道。

2.1 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

截止2011年底,全市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生产单位有32家,面积15.4万hm2(其中无公害整体推进面积13.8万hm2),产品31个,产量13.611万t。产品为茶叶、蔬菜、粮油、水果、猪肉、鸡蛋。从产品类别来看,种植业产品29个,占93.55%,畜牧业产品2个,占6.45%。

2.2 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截止2011年底,全市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有 14家,面积0.9万hm2,产品44个,产量2 529 t,产品涉及茶叶、藕粉、咖啡豆、咖啡粉、透心绿豆。

2.3 有机食品发展现状

截止2011年底,全市通过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有机食品认证企业有 8家,面积1 122 hm2,产品16个,产量6 780 t,产品涉及茶叶、咖啡豆、红糖。

近几年,保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快速发展,一是得益于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二是得益于市场需求的有力拉动;三是得益于认证制度和工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近年来依托农业系统建立的分层次、网络化的工作体系和队伍,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提供了组织保障。

总的来看,近年来保山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总量规模,在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产品出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打造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上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3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是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竞争和可持续发展。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对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1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引导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从技术角度来讲,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小,农户经营分散,通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推动标准化、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对于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过程,是指导企业和农户应用农业标准的过程。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农业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制订和完善,实现农业生产和产品检测有标可依;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标准的贯彻和落实,建立稳定、长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近年来,农业部将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与农业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制定了294项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创建了20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县、86个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和100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场。部分地区将发展绿色食品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相结合,提高了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山市结合实际也制定了茶叶、冬早青蚕豆、青豌豆、透心绿豆、甜柿、甘蔗、山葵的地方标准, 1.3万hm2茶叶、3 33.3 hm2透心绿豆、6 666.7 hm2热区蔬菜无害化生产均取得了较好的规模经济效益。

从经营角度来讲,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构建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认证标志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基地建设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有利于培育龙头企业,强化企业、基地、农户间的联结,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2010年全市有19家企业在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项目扶持企业名单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企业达9家,占47.4%;2011年保山市有8个产品获 “云南名牌农产品”称号,其中有1个产品是无公害农产品,7个是绿色食品。

3.2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促进安全优质农产品市场发育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促进优质优价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通过实施认证,推行市场准入,有利于建立农产品市场诚信制度,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对接,促进产地与市场挂钩,从而实现优质优价,使农业发展进入以消费引导生产、市场需求拉动产品开发的良性轨道,最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腾冲县清凉山茶叶有限公司按照有机认证要求切实加强266.7 hm2有机茶基地建设,充分挖掘高档有机茶的市场竞争力,公司2005年茶叶产值和销售收入大幅提高,鲜茶叶收购价同比增长59.5%,茶农收入同比增长50%;保山黄泥塘藕粉厂的藕粉2005年5月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后,产品10月份就打入北京市场,鲜藕收购价从认证前每千克1.18~1.2元,上升为每千克1.3~1.36元,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昌宁县柯街嘉肴蔬菜专业合作社的8个蔬菜品种于2011年2月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后,蔬菜每千克价格提高0.2元,产品直供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菜价一直保持高位运行态势。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促进农产品扩大出口。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制度,一方面增强了企业和农户的质量意识,积极采用先进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突破贸易技术壁垒,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入WTO后,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国际竞争优势日益明显,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如腾冲清凉山茶厂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12月通过有机食品认证,2005年首次向德国出口有机绿茶1 000 kg,创汇5万元,实现了腾冲绿茶出口零的突破,为腾冲茶叶进入国际市场开辟了道路;云南台茶茶叶有限公司的乌龙茶2007年11月通过有机食品认证,2008年以每千克600元销往中国台湾。

3.3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提高农业管理与服务能力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是农业生产全程控制、全程管理、全程服务的有机统一。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有利于发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积极性,有效地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丰富农业社会化服务内涵,拓宽服务领域。同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和纠正,对上市农产品及时跟踪和检查,为政府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能力提供了一个有力手段,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逐步实现 “3个转变”:一是由被动管理向积极预防提升;二是由产品检测向全程管理过渡;三是由终端监管向源头追溯转变。近年来,保山市深入实施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突破口,以县域为单位整体推进无公害产地认定,强化了各级农业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职责,增强了农业社会化组织的服务功能。

3.4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有利于提升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通过农业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通过认证农产品的品牌消费,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在提倡农产品洁净生产的同时,也提高了生态环境的洁净度;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也有效控制了农业投入品的安全;在增强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责任的同时,也强化了企业和农民的责任意识。

可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技术资源,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措施,是强化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创新手段,是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有效途径。说到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只有与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获得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保山市绿色食品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保山市隆阳区精品咖啡产业发展路径
滇西山地城市水源涵养功能研究——以保山市为例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喝有机
什么是绿色食品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保山市:4年共招2801名特岗教师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