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矿企业“三废”对德宏州农业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2012-12-08张国云

云南农业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三废德宏州全州

雷 明,张国云

(德宏州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云南潞西678400)

随着德宏州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工矿企业 “三废”污染日益严重,农业生态和农产品安全问题日趋突出,生物和人类食物的安全性进一步受到威胁,主要表现在企业排放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特别是近年来,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经济欠发达的小城镇和乡村,这些布局分散、经营粗放的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任意排放 “三废”,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造成诸多不利影响。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和谐社会,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针对德宏州工矿企业 “三废”对农业环境影响,应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 德宏州农产品产地周边工矿企业 “三废”排放现状

据2007年对全州农产品产地周边重点工矿企业调查,涉及企业32家,其中糖厂13家,排放废水2 145.66万m3,废气172.95亿m3;金属制造企业9家,排放废水143.04万m3,排放废气207.21亿m3;水泥制造企业4家,排放烟尘865.68万m3;造纸企业4家,排放废水404.99万m3;制药企业2家,排放废水20.33万m3。

2 对农业环境的污染情况

工矿企业 “三废”排放是导致德宏州农作物产量减少的一个主要原因,长时间使用工矿企业排放的污水灌溉农田,导致土壤理化性状恶化、板结,植株长势差、抗病力弱、结实率低等状况。目前,虽然部分企业配有相应的环保设施,但由于企业管理和使用不当,导致环境设施失效或不能正常运转,甚至个别企业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往往不启动环保设施或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才开启环保设施。据2007年全州农产品产地分类划分调查数据表明,工矿企业排放 “三废”当年污染农作物面积24.63万hm2,其中受害面积3.83万hm2,导致作物减产0.498万t。

2.1 灌溉水污染

德宏州重点工矿企业水污染主要是造纸、制糖、水泥和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涉及全州5县 (市)38个村委会,州内 “三江四河”均有不同程度污染。以潞西市重点工矿企业水排放为例,全市制糖、造纸、水泥制造业等中小型企业所排放污水 (部分处理)经排水河道流入芒市河,最后流入瑞丽江 (龙江),对流经的农田、蔗地、林地土壤和作物造成不同程度污染。

全州制糖企业基本分布在坝区,某排放的废水为坝区水稻、玉米、甘蔗、蔬菜等作物的灌溉用水;水泥厂大多建设在坝区、半坝区,其排放的废水为水稻、甘蔗、玉米等作物的灌溉用水;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排放的废水为山区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的灌溉用水。2007年全州工矿企业排放废水2 714.02万t,其中糖厂排放污水灌溉面积9.8万hm2左右,受害农作物面积1.78万t;水泥厂排放污水灌溉面积 9.6万hm2左右;金属矿物制造业排放污水灌溉面积3.9万hm2左右,受害农作物面积0.7万hm2。

2.2 大气污染

以造纸、制糖、水泥和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企业排放为主,主要污染物种类有烟 (粉)尘、二氧化硫、空气COD(化学需氧量)等。2007年全州工矿企业排放废气380.16亿m3,涉及全州5县 (市)30个村委会,以污染山区、半山区林业为主,少部分果树、农作物受害。

2.3 废渣污染

以造纸、制糖、水泥和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企业为主,主要污染物种类有煤渣、固体废弃物等。由于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设备落后,工作人员缺乏环保意识,对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或倾倒,特别是经雨水冲刷,大量有害物质、重金属在土壤中残留,造成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理化性状恶化,降低土壤生产能力。此外,土壤污染还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造成农畜产品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3 德宏州 “三废”治理存在问题

3.1 对“三废”污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和相关管理缺位或失范,企业、农民以及各级政府对 “三废”污染普遍缺乏认识及准确把握,认为只有当污染造成农业生产直接、重大危害时,才按 “事故”来定性。而对农作物生长基本正常或无明显危害症状,对作物产量无重大影响,但农业环境受到污染和农产品有害物质超标,造成人畜健康受到威胁的间接的污染现象或事件往往得不到应有重视,更不放到 “事故”层面来处理[1]。由于没有认识到农业环境一旦遭受污染和破坏,其恢复过程将十分漫长,甚至有些难以恢复和逆转,从而进一步恶化农业生态环境,为今后农业生产和人畜安全埋下隐患。

3.2 调查取证难

目前德宏州工矿企业 “三废”的排放管理工作由州及各县 (市)环保局负责检测并拥有执法权,各级农业环保监测部门因人力、设备仪器不足,不能全面掌握大量基础数据,对污染相关指标、数据的监测和实验室检测还不能做到快速而准确,且仪器设备落后,一旦农田受到污染,农民投诉后,农环部门在证据收集方面往往遇到极大的困难[2]。加之作物从被污染到产量损失时间短则2~3个月,长则半年以上,污染物在土壤中经过长时间分解和作物吸收,调查取证时残留在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明显减少;此外, “三废”对人体的影响也具有潜伏性,一般要几年或几十年才能反映出来,为寻找证据增加了一定难度。

4 治理对策

瑞丽江、大盈江是德宏人民的母亲河,两江流域面积9 123.1 km2,范围覆盖全州二市三县,占德宏州国土面积的80%。沿江是德宏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占90%以上,95%的人口生活在“两江”流域。同时, “两江”均属出境河流,做好其水流域保护工作,不仅关系着德宏州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还关系着下游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4.1 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各级干部和农民的农业环境保护意识

保护农业耕作环境,避免农业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恶化,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和农民的农业环境保护意识,只有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农业环境保护观念,真正把农业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提到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树立农业环保工作 “一盘棋”思想,才能推动农业环保工作的全面开展。此外,通过科技下乡、科普和媒体宣传,增强农民认识和觉悟,逐步提高农民农业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

4.2 协调理顺部门关系,增加财政资金投入

农业环境污染往往涉及众多部门,需要和环保、国土、水利等多个部门共同开展工作,因此需要理顺部门职责,做到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将农业环保工作做好,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同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建设农业环境监测体系、污染防控设施设备等,为农业环保提供科学依据。

4.3 利用先进技术,变废为宝,合理开发利用“三废”

针对企业 “三废”污染,应本着 “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按各企业的污染物类型,鼓励企业引进科技含量高的设备和技术,形成生产 (三废)、加工、利用的循环产业。如全州13个制糖企业中,大部分引进复 (混)合肥料生产设备,采用原料(煤烟灰、蔗渣、滤泥、酒精废液固化物等)经技术处理加入N、P、K元素,生产加工复 (混)肥料发放给蔗农,生产出来的复 (混)肥料由于价格便宜,养分含量全面,深受广大蔗农欢迎。另外还引进无滤布真空吸滤机和实施psb工艺综合利用工程,先后推广了同心圆法、水膜除尘、酒精固体废液有机堆肥等工程,既解决了企业三废难题,减轻了污染,又为企业增加效益,同时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

[1]杨曙辉.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中的几个结点问题探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2).

[2]尚洁澄.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演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5).

猜你喜欢

三废德宏州全州
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
古代诗歌对全州的文学书写
上海港内河水域船舶三废项目运营发展分析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环境生物技术在“三废”治理中的运用分析
中国有关环境税费的污染减排效应实证研究
让边疆青少年远离“毒”害——德宏州关工委年持之以恒帮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纪实
吉林省工业“三废”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