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名优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2012-12-06毛祖法罗列万陆德彪俞燎远

中国茶叶加工 2012年2期
关键词:绿茶浙江省茶文化

毛祖法 罗列万 陆德彪 俞燎远 金 晶

(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浙江杭州 310020)

浙江省名优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毛祖法 罗列万 陆德彪 俞燎远 金 晶

(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浙江杭州 310020)

浙江省名优茶产业结构合理,产量产值屡创新高,发展态势良好,但浙江仍面临采摘劳动力严重短缺、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附加值不高等主要问题。本文针对浙江省名优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推动其名优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措施。

名优茶产业 可持续发展 主要问题 对策措施

名优茶是浙江茶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早在唐代就久负盛名,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快速发展。但近年来,随着生产资料大幅涨价、劳动力不断短缺以及社会消费趋势的变化,浙江省名优茶的生产比较效益、产业竞争优势及产品品牌影响力等诸方面都受到挑战,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化解各种冲击已成为浙江省名优茶产业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为促进浙江省名优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由浙江省农业厅立项,经作局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分析当前名优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提出对策措施。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名优茶产业的发展不仅把浙江茶叶产业带上了又好又快的成功发展之路,也为建设新农村、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实现了浙江茶叶产业增长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为茶区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名优茶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茶休闲、茶旅游、茶会展及茶文化事业的发展,为茶产业、茶经济和茶文化的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1 浙江省名优茶产业基本现状

根据对浙江省48个产茶县(市、区)业务主管部门及120家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的问卷调查,召开了2次专题调研座谈会,考察了10个县 (市、区)的名优茶生产,基本探明了当前浙江省名优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名优茶产量产值屡创新高

2010年浙江省茶园面积17.8万公顷,虽然比2005与2000年分别增加15.1%和38.3%,但与历史最高的1983年的18.2万公顷相比仍属恢复性增长。而名优茶产量与产值却屡创新高,在浙江省茶叶总产量与总产值中的比重也不断提升,2010年浙江省名优茶产量、产值分别占浙江省茶叶总产量与总产值的比重为39.2%和93.3%,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15.2和18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浙江省茶叶产量、产值统计表Table1 The yield and output value of tea in Zhejiang province

1.2 名优茶产品结构基本合理

浙江省名优茶种类较多,主要种类有扁形、卷曲形、直条形(芽形)、兰花形、白茶类等,主导茶类扁形茶产量占到名优茶总产量的48.4%,产值占45.3%;其次为卷曲形名优茶,产量占名优茶总产量的23.0%,产值占15.3%;而白茶则以13.9%的产量创造了25.7%的产值,位列第二,产量位列第三(见图1-图2)。

图1 2010年浙江省不同类型名优茶产量比例Fig.1 The percentage of the yield of various famous teas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2010

图2 2010年浙江省不同类型名优茶产值比例Fig.2 The percentage of the output value of various famous teas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2010

1.3 名优茶机械化加工基本实现

对浙江省38个县调查分析,2010年该38个县生产的6.88万吨名优茶中,全程机械加工的总量达4.77万吨,占69.3%;其次是机制加手工辅助,加工量为1.68万吨,占24.4%;生产流水线加工的占3.6%;纯手工加工的仅占2.7%。在手工加工中,扁形茶占多数,其中西湖龙井茶产区生产的纯手工扁形茶占24.2%,绍兴产区占10%。

1.4 名优茶产品流通主渠道突出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浙江省名优茶进入市场的方式较多,其中主要流通方式是投售到产地批发市场。据调查,38个县的6.88万吨名优茶产品中,投售产地批发市场的达4.43万吨,占64.4%;在当地包装后品牌销售和外地专买店销售的分别达16.8%和13.9%,列流通方式第2和第3位。同时,被调查的38个产茶县中有11个县有名优茶产品出口,出口量达3354吨,占4.9%。

1.5 名优茶生产经营主体仍以千家万户茶农为主

千家万户茶农生产的名优茶比重,2011年为59.9%,与2006年的64.6%和2001年74.2%相比,分别下降了4.7与14.3个百分点。而2011年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比重占20%,与2006年的15.6%和2001年的6.6%相比,分别增加了4.4与13.4个百分点,名优茶生产的组织化水平有所上升。但从总体看,当前浙江省的名优茶生产仍然是千家万户生产为主。

1.6 名优茶品牌培育与保护得到重视

近年来,浙江省各地重视名优茶品牌的培育与保护,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立品牌管理组织,如新昌、嵊州、安吉、余杭等13个县(市、区)成立了专门的品牌管理机构;二是注册地理标志保护,目前浙江省已有20个名茶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是实施统一的品牌管理,即通过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宣传、统一质量等做法来确保产品质量,强化品牌形象。目前浙江省已有23个产品全面实施了品牌、标准、包装、宣传和质量等五统一管理。

1.7 名优茶生产基础逐年强化

浙江省实施茶树改良工程这十年来,共新增无性系良种茶园9.4万公顷,平均每年新增0.93万公顷,2010年无性系良种茶园达到11.05万公顷,无性良种化率62.1%,比2000年无性系良种茶园1.55万公顷,无性良种化率12%提高了50.1个百分点。根据良种茶园7.8万元/公顷产值计算,平均每年因良种茶园投产而新增产值6~7亿元,良种化的发展不仅为名优茶规模化生产创造了条件,也为名优茶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1.8 名优茶加工升级持续推进

浙江省2003年开展茶厂优化改造以来,有效改善了加工分散、规模小、设备陈旧简陋、卫生状况差的局面。茶厂规模从8000多家整合到了现在的5870家,建成省级示范茶厂119家。同时,随着农机补贴政策全面惠及,名优茶加工机械的引进与更新步伐大大加快,2010年浙江省拥有名优茶加工机械23.8万台,比2005年增加15.4万台,增长1.83倍;2010年浙江省名优茶机制产量6.31万吨,占到当年名优茶总产量6.5万吨的97%,机制加工率比2000年的47.7%提高49.3个百分点,为名优茶规模化、机械化加工起到了直接的推进作用。

1.9 茶叶节会活动营造了名优茶发展的良好氛围

2006年实施“浙江绿茶”品牌战略以来,浙江省统一组织在北京、沈阳、西安、哈尔滨等地举办了浙江绿茶博览会,在泰国、俄罗斯、马来西亚、法国等国家进行了浙江绿茶推介活动。同时,各地政府也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茶叶品牌推介与宣传活动。据统计,2008~2011年浙江省由县级以上政府主办的茶事节会活动达到111个,其中常设性节会达到10个,浙江绿茶博览会、松阳中国茶商大会、温州早茶节等节会在国内已有较高知名度。各种茶叶节会的举办,为名优茶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表2 浙江省2008~2011年茶叶节会汇总表Table2 The summary of Tea Festivals in period of 2008 to 2011 in Zhejiang province

2 当前浙江省名优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结果分析,浙江省当前名优茶产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2.1 名优茶采摘劳动力严重短缺

通过对浙江省118家典型茶企、专业合作社及专业大户的调查,100%调研对象反映存在名优茶采摘难的问题。从2005年以来,采茶工难找的问题愈演愈烈,2010年因采摘劳动力严重短缺而影响鲜叶正常采收造成失采的比重已达15%。据调查,2011年浙江省春茶需采茶工180万人,实际到位132万人,缺口达27%,比201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名优茶采摘难已成为名优茶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2.2 名优茶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通过42家企业的随机抽样调查表明,近年来名优茶生产加工成本大幅上涨。2011年茶园肥料、农药等物化投入费用为5799元/公顷,比2001年上涨76%;田间管理人工费用平均为5331元/公顷,比2001年上涨71.5%;加工成本57.8元/千克,比2001年上涨67.4%。各项物化投入品及人工加工成本费用的上涨导致名优茶生产成本大幅攀升。

2.3 名优茶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

当前浙江省名优茶生产经营主体普遍规模小而散,产业组织程度比较低。茶农自产自制自销的传统生产方式仍较普遍,而这种千家万户做茶卖茶的方式使得产品质量和标准难以控制,不适应大市场大流通的要求。从调研看,大部分名优茶企业习惯于传统的生产方式,普遍规模较小,缺乏管理人才和现代经营理念,满足于小打小闹的经营方式,市场营销被动单一,越来越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市场消费需求。

2.4 名优茶附加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调查发现,名优茶通过不同流通渠道的销售价格存在着巨大差异。浙江省名优茶生产主体主要是通过产地茶叶交易市场进行投售,名优茶出售价格通常只有品牌销售价格的49.3%,品牌溢价没有得到实现或体现。通过品牌化、专卖(连锁)店经营等流通渠道销售模式,大幅提高名优茶品牌附加值,有待进一步发展。同时,名优茶深加工(衍生)产品开发、茶馆休闲业、茶观光旅游业等产业链延伸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产业规模和对整个名优茶产业的贡献还不大。

3 浙江省名优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今后较长时期,名优茶仍然是浙江省茶业增效、茶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名优茶的市场前景依然看好。但要较好的实现名优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措施。

3.1 提升浙江绿茶品牌

进一步实施以“浙江绿茶”为主线的名优茶品牌战略,一是要以浙江绿茶品牌为引领,重点抓好“浙江省十大名茶”品牌提升。到“十二五”期末,浙江省十大名茶等主要区域性品牌要建成专卖连锁销售网络,在全国大中城市形成3000家以上品牌专卖店,其中龙井茶专卖店在1000家以上,其他名茶专卖店在100家以上。二是要从注重公共品牌的推广向扶持龙头企业品牌转移。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企业自主品牌,提高企业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认可度。三是要继续办好每年的“浙江绿茶博览会”和地方性茶叶节会,强化品牌宣传与消费引导。四是创新浙江绿茶推广机制,会同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成立相关市县的浙江绿茶产销分会,构建浙江绿茶营销联盟,巩固拓展浙江绿茶销售市场,提高浙江绿茶市场占有率。

3.2 推行全程标准化

结合“十二五”龙井茶与出口绿茶产业带、浙南早茶产业带、浙西优质绿茶产业带、浙北白茶产业带等四个茶叶优势产业带和26个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区、67个茶叶精品园及17个全国标准茶园建设,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现代设施配套及低产低效老茶园换种改植,提升名优茶生产基地产能素质;切实重视茶叶基地培育管理、生产加工、产品质量等标准化体系建设,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为抓手,全面推行标准化模式图、茶树病虫害统防统治,加强生产投入品监管,建立与完善生产档案、质量监管与产品追溯等制度,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和可追溯,确保名优茶产品质量安全。

3.3 强化科技支撑

充分利用浙江茶产业的人才优势,加强农、科、教等部门联合与合作,完善茶叶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大力推进茶叶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十二五”期间,要突出名优茶机械采摘技术研究,解决名优茶生产过于依赖于消耗大量劳动力的被动局面;开展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名优茶生产流水线的开发、示范与推广,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组织茶叶生产减灾防灾技术攻关与集成,保障产业的健康发展。

3.4 推进机制创新

要提高浙江省名优茶生产组织化水平,一是创新机制,逐步推行茶农种茶、茶厂制茶、茶商销茶的专业分工合作新模式。二是抓好标准化名茶厂建设,引导名优茶从千家万户加工向名优茶加工中心集中加工转变。全省要改建(初制厂兼制名茶)和新建2000家名茶加工中心,其中建设省级示范性标准化名茶厂(中心)100家,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浙江省60%以上分散加工的农户到加工中心集中加工。

3.5 延伸产业链

茶饮料、茶功能性成分、茶馆休闲业、茶观光旅游业等茶产业链的延伸,使茶叶附加值大幅度提升。在保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的同时,大力开发茶叶功能成分终端产品,以推动茶叶精深加工快速发展,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6 弘扬茶文化

浙江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茶文化是农耕文化的精髓,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更是当代中国茶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中心。实践证明,茶文化已成为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加强浙江茶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弘扬,加强茶叶健康养生理念的宣传与推广,紧紧依靠浙江省茶文化组织系统健全、人才众多、政府重视的有利条件与优势,加强茶文化与茶产业的结合,全面提升浙江名优茶的市场竞争力。

3.7 加强政策扶持

茶叶产业与其他农业产业一样,仍然是弱势产业,当前及今后很长的时期内仍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与扶持,需要政府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确保名优茶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Famous Tea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MAO Zu-fa,LUO Lie-wan,LU De-biao,YU Liao-yuan,JIN Jing
(Cash Crop Bureau,Agriculture Department of Zhejiang Province,Hangzhou 310020,China)

Recent years,the yield and output value of famous tea product reached its new peak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was good for the rational famous tea industry structure in Zhejiang province.However,the problems of severe shortage of labor forces,substantial increase of enterprise operation cost,low level of industry organization and low added value and so on,were still outburst in Zhejiang tea industry.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amous tea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and the several strategies and solutions solving those problems were proposed in order to promote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amous tea industry,Sustainable development,Main problems,Strategies and solutions

2012-05-15

毛祖法(1956-),男,浙江桐庐人,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茶叶技术开发与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绿茶浙江省茶文化
《初心》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