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及设想

2012-12-06刘宇飞李晓琳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解剖学实验课考核

刘宇飞,李晓琳

(哈尔滨体育学院 运动人体科学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当今社会科学迅猛发展,体育科学及运动医学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作为基础学科的运动解剖教学重要性日益凸显。只依靠传统的讲授性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体育院校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精神及其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殊意义[1]。

1 运动解剖学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1.1 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不够完善

运动解剖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都是课程的重要环节,它是以正常健康人体的形态结构为基础,在运动条件下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变化和适应的学科,内容涵盖解剖学基础和体育科学相关的基本理论。运动解剖学虽是基础课程,但它与运动实践联系非常密切,学习本门课程可以让体育专业的学生加深对体育技术动作、常用身体练习方法的理解,在掌握足够的解剖学知识基础上为提高技术水平、预防运动损伤等运动实践服务。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大部分体育院校对运动解剖学等理论课程课时进行了缩减,很多体育院校运动解剖学课程课在教学大纲中的设定由上世纪 90 年代的 108 学时减少到现在的 72 学时,由于总体课时的缩减,实验课时也相应减少,一般为 10~12课时。并且在授课过程中,存在以人体解剖学授课内容为主,对在此基础之上运动解剖学讲解不深入,不透彻的问题。

1.2 授课方式单一,现代教育技术使用不足

运动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直观教学十分重要。运动解剖学由于课程特点,专业术语、专业结构描述较多,知识繁琐,抽象难记,使该课程成为学生难以掌握的一门课[2]。传统的授课方式基本由书本、粉笔和挂图组成,近年来随着电脑的迅速普及,PPT课件已经基本取代挂图出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手段更新了,但还是没有脱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难以活跃课堂气氛,往往使学生觉得运动解剖学枯燥无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烦心理。另外,由于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主动思考的时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若不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学生将失去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走入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的误区,这显然对他们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和本学科发展不利。

1.3 教师学科构成单一,对外交流机会较少

目前,我国从事运动解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多来自医学院校,对体育专业知识了解相对较少,授课时把教学对象当作医学生来教,把运动解剖学当作人体解剖学来上[3]。部分教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及忽略了人体解剖学和运动解剖学的差异性。由于体育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同,对运动解剖学知识接受能力不同,从事专项不同,对知识选择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大球类专项的学生对下肢各关节的结构和损伤相关知识更为关注,小球类专项的学生则对上肢各关节相关知识更为关注。另外,由于全国各所院校学生扩招的原因,学生数量大大增加,很多年轻教师毕业后经过短暂的培训甚至未经培训就直接走上讲台,与兄弟院校甚至本专业老教师学习交流教学经验的机会非常少。

1.4 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

实验课课时比例偏少,一直是运动解剖学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4]。而在教学过程中这一点常常被忽视,部分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验标本教具不足,而且,一般实验授课仍遵循理论课按行政班级的授课方式,现有本科院校,行政班级人数多在30~50人之间,理论课授课一般不受上课人数影响,而实验课如继续按传统行政班级授课,则会导致在实验设备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上课人数过多,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且学生课堂纪律差。学生对于实验课重要程度认识不足,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在授课过程中存在走过场,敷衍了事的现象。基于以上原因严重影响实验课授课质量。

1.5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多年来,对入学新生调查了解发现,绝大多数新入学考生在高考前都全力以赴地复习文化课,而报考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还要进行系统地训练,每天运动的时间较多,身体消耗比较大。加上之前多年的训练,学习文化课时间减少,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文化课的认识存在误解,不喜欢也不认真对待[5],所以当接触到运动解剖学这门专业性较强,术语、名词记忆较多,一些复杂的传导通路理解较难这样的课程时,很多学生力不从心,畏难甚至厌学者比例较高。

1.6 考核方式、内容不尽合理

考核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大多数院校采用的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是笔试及平时成绩各占一定比例。从考核的具体内容而言,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解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而相对忽略了学生对于运用运动解剖知识分析体育实践问题的能力的考核。这也是教师在授课中重“理论”而轻“实践”的体现。学生需要背的东西很多,学起来内容比较枯燥,为了应付笔试,复习时更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结果导致学生们学得死,学得烦,记得快,忘得快,脱离实际,掌握知识也不牢固,很难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的真实理解程度。

2 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设想

2.1 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在实施教学过程之前首先明确运动解剖学的总体目标,然后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组织相关学科教师讨论,仔细钻研教材,找出不同符合专业各自特点的知识,重新修订和编排符合教学需要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原则是符合经济社会发需求,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依据专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筛选教学内容,要求精讲少讲但重点要突出、难点要明确,要安排好讲授的内容对学生自学的内容、范围进行认真的分析、安排和导,以解决授课课时数缩减所带来的教学难题,达保证教学体系完整的目的[6]。在确定具体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人体解剖学和运动解剖学授课比例问题。在讲述人体解剖学知识基础上突出其形态结构和运动的联系。

2.2 采用多种方式授课,优化教辅手段

在教育观念上要破除一次性教育模式,教师要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结合体育实际,建立和完善一种既注意拓宽知识面,又注意培养实际能力的多层次终生教育体制。通过启发和讨论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能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激发他们去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课堂是自己的学习场所,不再只有教师的声音,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强制性的枯燥无味的事情,而看成是一种紧张愉快的求知增智的活动。从而对学习就会有兴趣,就会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单一讲述加板书形式,更多的采取文字叙述加CAI课件,配合活体观察、标本模型、计算机模拟等多种媒体并用的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多种器官,让整个教学过程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取向信息互动。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体验来获得知识,使教学过程真正做到了“活、真、动”,从而实现了多信息、大容量、多趣味的高效教学模式[7]。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只片面追求“高学历”是不对的,必须要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教材知识讲通讲透就够了,现在则远远不够,学生需要更大范围的“来龙去脉”。因此,需要在课堂上适时适量加入一些相关学科知识,通过校内培训以及外出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对体育运动及解剖学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体育院校教师知识层次。

2.4 加强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观察能力

运动解剖学由于其学科特点,在教学中会出现大量名词、身体形态结构的定位等,单纯课堂理论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本学科知识的理解,还容易给学生造成枯燥乏味的印象。而实验课教学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例如在实验课授课时,课前应布置学生对本次实验课要进行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复习与预习,避免课堂上出现不知所云、一知半解等现象。实验课授课中要避免教师满堂灌,言简意赅的将实验内容讲解清楚,同时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穿插提问,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课后可以布置实验作业和实验报告,以强化学习效果。同时,可以利用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更为立体动态的效果,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此外,将传统行政班级,拆分为15~20人的小班授课,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还可以提高授课质量,是一举多得的选择。

2.5 端正学习态度,促进自主学习

首先,教师要因材施教,特别是对于运动训练专业中一些文化课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给与积极阳性的鼓励,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对于本门课程的畏难情绪。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具体知识的讲解,多举生活中和体育运动锻炼中的实际例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根据学生听课效果,及时抛出问题,提高其注意力。并鼓励学生针对某一研究热点,进行积极讨论,提升其参与意识和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三,可以选取部分课时,让学生自主、自愿准备10~15min的教案和课件,轮流讲课,在使学生表达能力、胆量得到锻炼的同时,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6 完善考核方式,促进素质教育

考核作为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曾对运动解剖学的考核方式进行调查,发现这是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在调查中,对此问题作出问答的114名学生中,87.72%的学生认为应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理论试卷、实际操作、平时作业等,避免一张理论考试决定结业成绩的应试教育模式[8]。对公平、公正、准确地考核学生能力方法应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考核可分为平时测验、笔试、口试三个部分,平时考核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完成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分,笔试是教学活动结束时,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作出评价考核,口试是对学生动口、动手能力、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能力做出综合评价。只有把这几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评价一个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这三种考核形式,能促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更加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运用,促进能力的培养。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能引导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不去死背书,死读书。才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动口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毕业后顺应社会竞争创造条件[9]。

3 结 论

总之,运动解剖学教学必须遵循教学规律,革新教材内容,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教师和学生双方入手,调动二者积极性与能动性,加强实验教学并完善考核方式,如上述几方面齐头并进,形成合力,则对于运动解剖学教学质量提高有一个巨大的促进作用。教学有法,无定法,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只有结合实践教学工作的经验,在教学实施中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才能提出对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有益的思路与方法,才能使运动解剖学教学得到不断发展,以满足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需要。

[1]马永贵,宋 斌.解剖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药指南, 2011 (10), 168-169.

[2]廖小华.对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5): 110-111.

[3]宋高晴,石 峰.对《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 124-125.

[4]杨赳赳,王国军,王国基.体育专业《运动解剖学》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 (8): 209-210.

[5]周红林.运动解剖学PBL教学模式的运用[J].科技信息, 2009 (13): 141.

[6]刘宏骞,赵金良.运动解剖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0, 18 (2): 69-71.

[7]张秀娟,李 莉,王鸿翔.运动解剖学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0 (2): 109-110.

[8]张海平.运动解剖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 61-62.

[9]王孝杏.专业运动员专科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 2010 (6): 66-69.

猜你喜欢

解剖学实验课考核
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学生思维的培养
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学生思维的培养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有趣的实验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魔术师的考验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太极拳侧行步运动解剖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