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网球课程与改善教学方法的对策分析

2012-12-06张禹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网球运动评价

张禹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指导纲要》,其中对于体育课程有明确而详细的定义,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目标是增进学生体质健康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作为新兴体育课程,网球课程进入校园后备受青睐,因其时尚、高雅、安全等特有魅力,在学校体育课程中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一直以来,很多学校并没有形成科学的网球课程体系和结构,也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和相应配套的教材,这主要与网球运动是一种舶来品运动相关[1]。本文以新《纲要》为根据,着重分析和探讨网球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上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优化网球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方法改善的相应对策,为推进学校网球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当前网球课程教学现状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制约,目前,我国高校的网球课程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学体系,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课程设置与课程安排情况来看,大多局限在网球实践课的学习上,却忽略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网球知识与技能体系,缺乏相应的措施。课堂上的组织形式基本停留于开始、准备、基础、结束的传统模式,在此过程中,学生只能进行被动的学习,因而获取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思维都不够积极,无法实现最佳学习效果。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大多着重于技术的传授,忽视教授学生对于网球运动的全面掌握和了解,更不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自我发展的意识。在教学方式上来看,过于强调统一化,而不注重学生生理和心理基础方面的个性化差异,导致课堂上学习内容过多或不足的局面。从教学评价上来说,量化指标依然风行,以同一杆标尺对学生的学习和成绩进行评价,而忽略学生自身基础和进步水平,更是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2 网球课程教学的不足

在网球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在网球实践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势,将理论教学的比重控制在10%左右,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但是在一些学校中普遍存在着理论课时较少,使学生无法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球教学的针对性和学术水平不强。网球教学课程的课程较少,虽然教师想进行较多的练习,但是因为教学进度十分紧张,因此,无法有效的安排完善的基本功练习,导致了学生无法准确的掌握技术动作,在动作没有巩固的阶段,网球学习就已经结束了,学生会产生遗忘的现象,在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才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技术动作,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由于网球教学具有技术性较强的特征,运动技能有其自身的形成规律,使学习者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纠正和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使学生形成完善的技术定型。如果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法进行有效的实践,无法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技术动作掌握不到位,因此,学校应该增加网球教学的课时数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1 忽略移动技术的教学

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对击球技术的掌握很娴熟很到位,手感相当好,可是一旦需要移动击球时,击球的质量大不如前,步法上极为混乱,在击球过程中无法维持身体平衡。这也突出反映了我国高校网球教学的一个重要为题——忽视于移动技术的训练,同时也显示出教师对于网球运动的认识不足[2]。而在国外,对于网球科研的重点恰恰集中于包括脚步训练在内的体能训练和心理训练两个领域。近年来西班牙男子网球成绩斐然,引起众多关注和研究,结果表明西班牙男性网球选手相比于其他国家的选手,都有技术多样且完美而又与传统不同的脚步技术。因而,对于网球运动而言,移动技术是网球技术的重中之重,不能忽视。恰恰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鲜有教师以脚步技术作为教学重点,甚至根本没有纳入教学方案,更忽略了运动能力的培养,造成只以技术论高低的局面。

2.2 缺乏战术意识的灌输

博弈理论几乎通用于对抗性的体育项目中。从网球的专项上来说,博弈理论主要体现在技术组合也称为战术运用的方面。在德国与美国等国家,网球教学中都以战术为基础,以技术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的每项技术都有教师特定的目的,因而不难理解国外教育者对场地概念的强调和划分,通常包括进攻区、防守区以及过渡区。因而学生对每次的击球目的和在组合中的地位十分明确。对比而言,我们的网球教学过于强调单纯的技术层面,例如正手击球、反手击球以及高压球等。这可能与我国其他球类技术分类的方法有关。

2.3 忽视网球文化的培养

网球运动有数百年的历史,属于现代体育运动的早期项目之一,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一项对于多个国家网球爱好者的调查结果显示,风度和尊贵是爱好者们对网球运动的主要评价。这是因为网球运动起源于欧洲皇室和贵族,进而发展和壮大,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上流社会,因而网球的规则和体系,也都具有典型的等级模式。尽管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流传到我国后,网球的社会学意义有所变化,但其文化底蕴和内涵仍是推动网球运动发展和流行的重要力量。而在我国的网球教学中,大多教师都只专注于技术的训练,学生也只关注于技术层面的高超,忽视文化内涵和风度的建立。

3 优化网球课程体系的对策

3.1 注重教学体制改革

教学体系上应当重新规划,目的设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系统地学习网球课程。从课程设置与课程安排情况来看,应当设置基本的网球理论知识、网球竞赛规则、比赛方法和相关的礼仪文化、网球运动中的保健卫生、运动常识、常见损伤的处理办法等课程,彻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实现最佳学习效果。

3.2 加强教学内容及方法的研究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不能仅仅着重于技术传授,同时应用网球的文化内涵、网球精神等帮助学生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自我发展的意识。在教学方式上来看,过于强调统一化,应当兼顾学生生理和心理基础方面的个性化差异,设置多种类型网球课程,以便满足不同需要、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学生需求,建立起丰富的课程体系。从评价标准上看,摒弃过往的同一杆标尺,对学生、教师与课程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当是对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综合性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技能、学习态度和行为、认知、交往和合作精神以及情谊表现等方面。评价过程中,尽可能淡化或避免甄别与选拔功能,强化发展与刺激功能,将学生的进步水平纳入评价体系。

3.3 关注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

网球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这也说明了学生重视自身的形象和社交能力,不断形成锻炼自我的意识,“填鸭式”教学的方式已经和学生的需求不适应,应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加学生的人家交往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通过网球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网球教学的课程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适应社会、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和运动参与目标。但是在网球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技能、技术和知识掌握水平,忽视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身心健康意识的培养,不仅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网球动作,还应该使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意识和对社会适应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消极的观念,为了教学任务进行教学,和《纲要》的要求不相符,因此,在制定网球教学目标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3.1 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网球的理论课程能够使学生对网球规则和特征有深入的认识,有效的网球理论课程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水平,但是在很多学校之中,存在着忽视理论课程的现象,教师在理论课程中,仅仅讲解了网球的裁判方式、术语、竞赛规则和基础知识,没有涉及到网球的赏析、运动损伤处理,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网球的兴趣。因为网球运动具有一定的激烈性,尤其是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网球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控制不稳定的现象,因此,如果没有相关的讲解,学生很容易因为没有保护自己而产生运动伤害。

3.3.2 注重因材施教教师在教授网球课程的过程中,没有涉及到挑高球、截击和网前技术等方面,教学的内容十分单一,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教师喂球的方式,使学生对网球技术无法全面的掌握,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在我国学校中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很多网球教师都会使用纠正错误与预防、分解法与完整法、示范与讲解法等,很少有网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反馈式教学和因材施教的方式,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网球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3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形成完善的创新观念和创新思想,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的发挥,学生没有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在使用传统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对学生的个性产生了影响,长此以往,减弱了学生学习网球课程的兴趣,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网球的教学方式指的是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手段、途径和方式的总称,在网球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能力、发展经验、指导实现和传授知识等、网球教学手段能够向学生传递感情和信息,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不仅能够实现教学目标,还能够将网球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最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应该使用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目标。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动作进行指导,教师使用新颖和合理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改善网球课程教学方法的对策

4.1 以对打为教学的核心方式

对于从未接触过网球这项运动的青少年而言,从学习之初便以最基本网球形式进行学习,可以获得更快的入门,更迅速的成长。而网球的最基本形式,莫过于以对打为核心,这也是本项目在比赛竞技中的唯一形式。学生以对打形式进行上课,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极具重要性的实战能力,不仅使技术有用武之地,更能够获得技术无法弥补的实战经验。从很久以前,国外网球课程就常常将学生分布于场地上,让其自由的惯用或优势形式进行对打,而教师便可以依据学生的心得对课程教授的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他们普遍认为学校网球课程的根本核心是学生兴趣的培养与运动参与过程中的享受,至于技术水平的提高,那是顺其自然的事情[3]。

4.2 以场地区域进行实地教学

目前我国出版市场中关于网球的书籍,无一不以对技术的划分进行展开描述,大量的重复、模仿毫无意义,只是对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对很多网球爱好者造成了误导。网球作为一项竞技体育,必须强调场地的功能性,任何技术最终都必须在实战或者说在特定的场地下才能实现。正如有学者提出将网球技术分类体系进行全面的修改,将分类体系的重心和标准从技术转移到场地区域上来。相信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下,我国的网球教学能够步入进一个新的水平和阶段。

4.3 完善网球教学的学习评价

对学生的网球成绩进行评定是网球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因此,在制定学生网球成绩审核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发挥教学的导向功能和反馈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反映,重视评价的功能,同时认清评价功能的作用。使用积极的学习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展开体育活动,激励学生进行学习,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包含心理健康、情意表现、合作与交往精神、学习行为与态度、认知和运动技能等,在评价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教师评定、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减少在应试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评价,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主要从课堂表现、理论知识、技术动作和出勤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重视技术动作和出勤率,很容易忽视对理论知识的考评。根据《纲要》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理论知识的考察,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学习兴趣。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转变以往重视选拔和甄别的功能,不断改进教学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评价的方式和内容应该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重视教师素质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改善评级体系中不科学的方面,转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评价观念,重视教学改进和教师反思。按照《纲要》提出的要求,不断发展评价理念,针对网球教育的构成要素,结合心理学和教育学,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落实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学生的需求和处境,实现学生的价值,不断提高其主体精神。

5 小结

高校网球课程的体系构建和教学模式都应当依据新《纲要》精神,建立到更科学的规划上,我们在研究和教授过程中,还要进一步的加强总结与学习,通过吸取先进的国内外经验与我们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制定出合理的课程与教学体系,推动网球教学的发展。网球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重视技术学习和战术培养;加大对网球文化的学习,推动其发展与壮大。以网球科研为先导,大力发展网球相关领域研究。

[1]李菁旻,等.新体育课程纲要下普通高等学校网球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7 (6): 69-72.

[2]程杰,陆英浩,陆树兵,普通高校网球课程的构建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杨进波.高校网球教学课程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 32 (1): 129-132.

[4]陈洁.高校排球课程教学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40, 47.

[5]王冬,朱乃苏,陈志兴.高校排球教学例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2:162-174.

[6]田小健.黑龙江省高校网球运动现状的调查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7 (4):113-115.

[7]孔金敏,张苏,李志刚.高校排球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效实践和探索[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168-194.

[8]程杰,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设想与实施办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5 (5):94-97.

[9]刘保华,等.网球运动训练内容体系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9, (3): 45 -49.

猜你喜欢

网球运动评价
不正经运动范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