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荒”与新生代农民培育*
2012-12-04张新民秦春红
● 张新民 秦春红
一、“农民荒”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制约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持续大规模转移到二、三产业。由于农业生产低收益的现实存在,农业生产兼业化、农村人才空心化、农民低素质化和老龄化趋势明显,与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相匹配的农业高素质从业者呈现结构性短缺。人们在关注“民工荒”的同时,忽视了“农民荒”的存在。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视角看,农民正走向结构性短缺,“谁来种地和谁能种地”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目前,农村年轻人多数不安心于农业生产和不满足过农村生活,他们盼过上城里人生活的愿望比他们前辈更加强烈和迫切,农村80后、90后正成为人员外流的主力,具备现代理念,懂技术、会经营,从事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具有带动作用的新生代农民正走向严重短缺。
1.农业劳动力素质问题日益突出
发展农业不能脱离客观的资源条件,但又必须突破资源的束缚。这就要求我们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切实将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长足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成果,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与之相比,农业劳动者素质问题日益突出。一是数量萎缩。据统计,农民工数量已达到2.5亿,而且还在以每年900万~1000万的速度递增,务农农民,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急剧减少。二是结构失衡。留守农村农民以老年、妇女居多,浙江、江苏务农农民平均年龄已达到57岁。三是素质堪忧。务农农民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到70%以上。四是后继乏人。农村新生代劳动力绝大部分在结束求学后选择“跳农门”、进城务工,务农农民成了国民素质的“低洼地带”,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难以利用、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突出瓶颈问题。
从表1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资源中,文盲3593万人,占6.8%;小学文化程度17341万人,占32.7%;初中文化程度26303万人,占49.5%;高中文化程度5215万人,占9.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648万人,占1.2%。2006年末,全国农业从业人员34874万人,其中,男性占46.8%,女性占53.2%。按年龄分,20岁以下占5.3%,21-30岁占14.9%,31-40岁占24.2%,41-50岁占23.1%,51岁以上占32.5%;按文化程度分,文盲占9.5%,小学占41.1%,初中占45.1%,高中占4.1%,大专及以上占0.2%。高素质农村劳动流失趋势明显,农业从业者老龄化、低素质化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日本2000年农业从业人员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只占0.7%,初中程度占49.3%,高中程度占41.8%,大专程度占4.8%,本科及以上占3.4%。我国目前农村人力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农村人才状况既无法满足城市化的需要,也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2.现代农业呼唤职业农民
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最基础的就是要培育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农业高等教育,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培育新一代职业农民。
首先,培育职业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要求。“三农”问题中的农民问题,主要是收入太低问题,尤其是农业的收入太低,导致大量高素质农民转移就业,造成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所以培育职业农民不但可以解决“谁来种地”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种好地”的问题。解决好了“三农”问题中的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农村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可以这样说,“三农”问题的解决客观上要求培育合格的职业农民。
其次,培育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传统农业是经验型农业,而现代农业则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它的一个主要标志是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把产前组织、生产过程和产后服务有效组织起来,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条,这就要求现代农业的从业者必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与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相适应,也就是要实现职业化。
第三,培育职业农民是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过程是社会化大生产作用的结果,我国的农业发展历程也必将经历这样的过程。
表1 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及构成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万人)农业从业人员性别构成(%)34874952210206123552791男女46.8 53.2 44.9 55.1 45.7 54.3 48.6 51.4 49.7 50.3农业从业人员年龄构成(%)20岁以下21-30岁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构成(%)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5.3 14.9 24.2 23.1 32.5 4.2 13.5 22.0 25.0 35.3 4.9 13.8 24.5 23.5 33.3 6.4 16.5 25.3 20.6 31.2 6.4 17.2 25.4 25.3 25.7 9.5 41.1 45.1 4.1 0.2 7.7 38.5 48.8 4.8 0.2 8.9 37.0 49.2 4.7 0.2 12.8 47.0 36.7 3.3 0.2 2.9 39.0 54.6 3.2 0.3
二、培育职业农民要从新生代农民做起
所谓新生代农民培育问题,就是培养立志于农业、以农业为职业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年轻一代的新型农民,以满足现代农业未来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新生代农民有三个基本含义:一是在自然属性上,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二是在经济职业上,立志农业、以农业为职业者;三是在素质上,经过职业培训,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新生代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后备力量。
我国农业正在加速转型,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逐步进入依靠人力资本投入来提高农业生产竞争力的阶段。新生代农民成长的外部环境正在改善,新生代农民培育内外动力机制正在形成。
首先,从新生代农民培育的教育环境角度来说,农村教育和农村人才培训将出现质的变化。一是国家对农村转移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状况将逐步改观。新生代农民成长的基础将显著改善。二是国家对农村劳动力培训越来越重视。2007年一号文件明确规定:“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扩大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加大对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类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减免种植、养殖专业学生的学费。努力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这将有力促进农村人才健康成长。三是2012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为新生代农民成长奠定了良好教育政策环境基础。
其次,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为新生代农民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发展现代农业,首先需要农民现代化,需要大批农村管理人才、农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需求是最大的动力源泉,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为新生代农民的成长提供了动力源泉和发展空间。
第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但同时也使高级人才向农村扩散成为可能,给农村人才的积聚提供人才基础。各地推行的大学生村官,以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案例,就是高学历人才向农村扩散的例证。展望未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特别是涉农专业大学生将成为新生代农民的重要来源。
三、新生代农民培育的主要内容
如何通过大力培育职业农民以实现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是发展现代农业始终绕不开的命题。培养新生代农民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从农民增收的愿望出发,从建设新农村的宏伟战略出发,其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有文化。主要指拥有一定的知识,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文化素质是反映我国农民整体水平的基本素质,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和文化水平,也就没有新农民。农民的文化素质低,已经不能适应建设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需要。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培养新生代农民的重要前提。
2.懂技术。主要指农民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经验、生产技能。技术素质是农民素质的主体部分,在实现农村小康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鼓励涉农行业兴办职业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农村后备劳动力都掌握一门技能。
3.会经营。主要指农民具有一定的市场意识、信息接受与反馈能力、能够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影响,再加上文化程度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较差,市场意识比较淡薄,信息接受与反馈能力差,适应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是今后培养新生代农民的重要内容。
4.讲文明。主要指农民以现代意识在社会生活、社会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思想观念、精神风貌、移风易俗、民主选举、提高修养等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乡风文明,因此,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良好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新生代农民要在这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5.守法纪。主要指农民具备一定的法制观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遵守法律,二是学会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作为建设新农村主体的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应当充分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要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在农村建立起守法制、重权益的社会组织制度和管理机制。
四、新生代农民培育的重点
培育新生代农民需要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建立完善包括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相结合的多层次和多样化的新生代农民教育培育体系。新生代农民培育的重点:
1.文化水平。农民的文化水平即受教育程度是反映农民素质的一个关键因素。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农民中,大学文化程度的占很大比例,初中及以下的比例很小,而我国农民整体文化水平是一个令人堪忧的问题。有文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对新生代农民的要求之一,提高新生代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理应成为新生代农民培育的重点。
2.科技水平。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具备农学、机械学、管理学、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要加速现代农业发展,必须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重点,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新生代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创新经营主体。
3.经营管理素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不断转型的过程,是农业生产经营不断市场化的过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需要,懂管理、会经营是现代农民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培育一大批新生代农民企业家人才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和基础。
五、新生代农民培育的途径和措施
造就和培育新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途径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积极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法纪教育;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质。为此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对新生代农民的吸引力。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增强农业对新生代农民的吸引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生代职业农民的前提和基础。
2.鼓励和支持人才向农村积聚,改善新生代农民群体结构。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动力,科技进步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鼓励和引导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实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因地制宜实施 “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计划。
3.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培养农村乡土人才。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鼓励涉农行业兴办职业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农村后备劳动力都掌握一门技能。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
4.加大农民培训的投入力度。加大农民培训投入,符合WT0“绿箱”政策,是公共财政的扶持方向。把农民培训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实际需要,逐年增加投入。特别是多年来,农业职业学校享受不到国家的职业教育基本建设扶持,基本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教学和培训条件落后,已影响到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今后在安排职业教育基本建设项目时,应把农业职业教育纳入其中,改善基层农业职业教育的落后状况,提高基层农业职业教育的培训能力。
5.出台和完善新生代农民培训的扶持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应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民间投资为辅的投入体制。在土地流转政策方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流转政策,使农民拥有土地使用、转让、处置、收益等权利,加快土地流转,形成一批规模农户,加强农民参加培训的经济动因。在税收政策方面,参加农民培训的企业应给予税收减免方面的政策,调动企业参加农民培训的积极性。在农民创业资金扶持政策方面,对于参加培训的骨干农民,可优先提供贷款和政府贴息。
1.李水山等:《我国农村人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对策》,载《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年第34期。
2.柯炳生、陈华宁:《对培养新型农民的思考》,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4期。
3.孔玲青、刘福军:《“新生代”新型农民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载《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三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P:115-120。
4.刘小年:《新生代农民培养:一个事关现代化的战略问题》,载《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第2期。
5.张桃林:《让更多高素质农民成为职业农民》,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12年03月22日。
6.张新民:《中国农村人才的现状与演变趋势》,载《农业经济》,201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