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3名非法行医人员情况调查分析

2012-12-03肖碧梧欧子相张黎明吴玲芝

卫生软科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医师资格资格证行医

肖碧梧,欧子相,张黎明,吴玲芝

(中山市卫生监督所,广东 中山 528400)

根据《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非法行医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的违法行为,但不管如何,行医者是非法行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解非法行医者的情况有助于卫生执法部门日后更好地开展打击非法行医活动。

1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中山市卫生监督所2002年~2010年已办结的258宗非法行医行政处罚卷宗中对非法行医人员的询问笔录(资料不齐全者不予采纳)。

1.2 研究方法

从非法行医人员的年龄、性别、学历、专业学习经历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本次共调查非法行医人员203名,具体结果如下:

2.1 非法行医人员性别、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非法行医人员性别、年龄情况(单位:人)

从表1可见,非法行医人员以男性为主,年龄多集中在40岁以下,这与以往相关调查认为非法行医者的主体以男性为主,以青壮年为主[1]是相吻合的;从年龄段来看,40岁以下是主要人群,但50岁以上人员也占总数的 22.2%,这部分人员中有的是退休的乡村医生在自己家中开展非法诊疗活动;有部分则是在外市或外省大医院退休的高年资医生,由本市一些民营医疗机构聘请过来行医,但又未能办理注册变更手续。

2.2 非法行医人员学历构成

非法行医人员以中专学历为主(占41.9%),而中专及大专以上则占了 64.1%,说明他们相当部分人是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多数是在有证的医疗机构内从事诊疗活动的,他们大部分持有《医师资格证书》,但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没有在当地进行注册,或进行相应的注册变更手续;初中学历的人数也有相当一部分(占20.2%),其中大部分是跟家里亲戚学习过相关的医学技术,最常见的有接生和牙科,尤其是牙科,他们认为传统中牙科就象是工厂里的学徒,只要跟从师傅一段时间就能出师,不需要进行专业学习(见表2)。

2.3 非法行医人员专业学习经历

在调查的203名非法行医人员中,有正规医学院校学习经历(包括通过医学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函授学习获得相应学历)的有122人(60.1%),师从家传医学技术或原来是赤脚医生(含乡村医生)的有47人(23.2%),而无任何医学专业学习经历的有34人(16.7%);在有正规医学院校学习经历的122人中,通过医学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函授学习获得学历的就有 42人,中专学历的有34人,这一结果与张根友等人[1]的调查结果相符。

表2 非法行医人员学历构成(单位:人)

2.4 非法行医人员持有《医师资格证》情况

在所调查的203名非法行医人员中,持有有效《医师资格证》(包括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的有57人(28.1%),这部分人大都是在有证的医疗机构从事诊疗活动的,但都没有在本市进行执业注册或办理变更执业注册地点手续。

2.5 退休医生或在职医生私设诊所

共有14名退休医生(乡村医生)或在职医生利用自己长期在基层行医形成的影响,继续在自己家中或在家里人开的药店开展诊疗活动,有的则受聘到无证黑诊所从事诊疗活动,他们大多是因为没有退休保障或子女收入不稳定,所以认为以这种方式弥补收入不足是很自然的事,也会得到社会的同情和默认[2]。

3 讨论

无证黑诊所和药店坐堂行医的人员绝大部分是青壮年,且没有有效的《医师资格证》。能持有效《医师资格证》的多受聘于民营医疗机构或个体诊所,他们多是从内地医院退休后来这边打工,部分则是抱着先看看情况,找到好的单位就走,或者是赚一笔钱就走的心态。所以这些人的流动性很大,很可能做上几个月就离职了,但是办理注册地点的变更手续繁琐,作为民营医疗机构或者是他们个人,都会因为他们在职时间的不确定性而不愿意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办理变更执业地点,于是就造成这部分人由于没有同时持有有效的《医师资格证》和《执业医师证》而被认定为“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

没有《医师资格证》的非法行医人员中,绝大部分都是青壮年,他们中约有一半人是中专或大专学历。这些人员由于年轻,头脑灵活,有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懂得如何规避卫生部门的调查。另外,他们虽然持有中专或大专学历,但大部分是通过医学自学考试、成人教育、函授学习获得的,根据《卫生部关于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暂行规定》(卫医发[2001]127号)和《卫生部关于对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的通知》(卫医发[2002]111号)的规定,2001年9月1日以后入学,取得中等卫生学校医学专业学历的人员,以及非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医学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学习取得医学专业学历的,不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也就是说,这部分人即使取得了相应的学历,也不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根本不可能取得《医师资格证》。但他们认为自己为了取得学历已花费大量金钱,且没有其他技能,只能靠非法行医维生。

本次调查对象中有14名是中山市原有的乡村医生,他们大都上了年纪,且只持有《乡村医生证》。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起,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缺医少药问题,大量培养“赤脚医生”,到上世纪80年代,这支队伍曾达到150万人。无可否认,“赤脚医生”为解决当时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基层的预防保健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支队伍人员来源复杂,接受的专业教育程度不同,文化知识水平和技术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3]。为了提高“赤脚医生”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规范这支队伍的管理,国家从1985年起陆续对赤脚医生进行培训和考核,凡考核合格达到医士水平的发给“乡村医生”证书,达不到的发给卫生员证,并要求继续参加培训和考核。2004年1月1日起实施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再一次对乡村医生进行了规范化的管理,鼓励乡村医生通过医学教育取得医学专业学历,鼓励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申请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对于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必须符合一定条件,然后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后才能继续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这就意味着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被再次淘汰。这部分被淘汰的乡村医生,大都上了一定的年纪,再学习的能力又较差,国家也没有统一的再就业安排,当时的社会保障体系又严重不健全,导致他们生活无着落;另外,由于长期在农村从事医疗工作,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在日常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还经常遇到群众为这些乡村医生求情的情况。

4 建议

现行的医师执业注册是在执业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尽管大部分执业注册都可在网上查询,但变更执业地点必须在原注册地办理,手续繁琐,所需时间长,不利于人才流动,因此建议建立医师执业资格全国联网管理制度[4],人员流动须办理执业注册变更时,申请人只需在网上申请即可,这样省却回原地办理的麻烦,缩减办理时间,同时也能防止有些地方以此为借口阻碍人才的正常流动。

对于由于历史原因被分流下来的乡村医生、师承中医、祖传牙科医生,可视实际情况分类解决:年纪较轻,学习能力较强的,可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再培训;对那些年纪较大,学习能力较差的,可一方面对他们加强宣传,并通过他们的子女劝说他们放弃非法行医,安享晚年,另一方面,政府要着力解决他们的养老保障问题,让他们老有所养;对于个别多次处罚仍继续行医的,可由其所在地的居委或村委与其签订协议,如有再犯则扣发其养老金或集体股份分红,直至其不再犯后再重新发放。

劳动部门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让那些年轻的非法行医人员掌握一门其他技术,不再冒险违法。

[1]张根友,黄水印,杨鸿社,等.非法行医的危害与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2,22(10):50-51.

[2]周晓忠.农村非法行医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1):30-31.

[3]杨于忠.非法行医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J].中国卫生法制,2006,14(1):20-22.

[4]杨于忠.医疗活动执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法制,2007,15(4):19-20.

猜你喜欢

医师资格资格证行医
从医师资格考试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推进成效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保证教师资格证含金量,优化教师后备军
“板鸭”行医记(一)——中医在西班牙行医的特点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改革与职前教师教育的应对
外国人来华行医不应免试
章太炎好行医 无人敢求诊
非法行医瞄上“义诊”
喊“办证”的人将失业?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