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崔怎么说,立波怎么秀《小崔说立波秀》研讨会召开

2012-12-02陈晶晶

综艺报 2012年22期

  国庆黄金周,崔永元、周立波首度合作的脱口秀《小崔说立波秀》,每晚21:20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连续十天推出。节目每期探讨社会生活的一种关系,比如同学师生、职场战场、买卖诚信、夫妻朋友等等。
  一个是央视台嘴,一个是“海派清口”创始人,私底下还是好朋友的崔永元和周立波站在同一舞台上,令不少观众都希望一观高手间的妙语连珠、犀利交锋。央视财经频道副总监郑蔚表示,《小崔说立波秀》的观众规模达到2.89亿,平均收视0.51%,同时段提升了将近400%。
  对于央视财经频道来讲,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央视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表示,在节目形态上,《小崔说立波秀》是典型的无台本现场脱口秀,这在财经频道目前的节目中尚属新鲜品种。
  节目由北京能量公司承制,是财经频道对电视节目制播分离道路所做的探索。传播方式上,节目实现了“立体式的、大规模的、无缝隙的”传播——央视各个频道,包括《新闻联播》的平台都对节目进行了大范围的宣传覆盖,“这在我们频道的传播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大的特殊操作。”
  郭振玺介绍,财经频道的定位为“突出专业性、兼顾大众性”。在节目制作上,财经频道将在周一到周五工作日,进一步强化专业性,对节目逐步置换。在确保整个频道专业财经定位和专业财经品质提升的同时,做好大众财经节目,这将主要在周末和节假日的平台上予以实现。另外,频道还将利用新机制与社会上优秀的制作公司进行合作,生产更多像《小崔说立波秀》这样的节目。郭振玺强调合作模式将按照真正的公司化进行操作,“不是简单的按照制作经费偿付,而是实现利益共享,特别是增量的共享。”
  正是因为几大平台的优势资源汇集,为《小崔说立波秀》带来超高的关注度,同时也引发了媒体和网络的热议。主持人崔永元表示,这次合作的创意很好,两人对磨合的过程也相当看重,而如何在欢乐的背后为大家提供一些信息、思考甚至思辨,是其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周立波表示,《小崔说立波秀》希望通过娱乐的方式去传达主流价值观,并以分众化的表达为大众服务,两位主持人的互补性较强,但实现更完美的合作“正在努力中”。
  为了在第二季让节目呈现出更好的状态, 10月19日,央视财经频道和节目组在北京召开了《小崔说立波秀》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节目内容展开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
  两位主持人都有着四两拨千斤的能力。小崔能举重若轻的抓住话题,立波更大程度上是站在机敏的社会草根的角度,他们都能在小事件中发掘出相关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希望节目未来在话题方面做减法,在规则方面做加法。对每一个角色的关系有更加完满的设计,建议在话题方面要多些小外延,要把某些东西切碎了,分出层次来,用不同的视角表达。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张小琴
  好的机制是产生好节目的基础,这次的制播分离,包括央视主持人能够融入到一个公司的节目里面,周立波能出现在央视平台上,都是具有标志性的突破。节目中,立波和小崔之间张力不够明显,希望在将来的节目中强化和构建出他们各自的差异,同时建立起节目话题间密切的关联性和勾连性。
  中国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
  《小崔说立波秀》是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的结合,冷幽默与热讽刺的结合,捧逗结合,动静结合,人情世故与人性本真的结合,社会意义和心态的结合。它克服了电视娱乐节目不好看的几个通病,随机即兴,关注社会话题引发观众共鸣。同时,节目还将多元形态进行交叉混搭,无实物表演、即兴小品、音乐剧、相声、游戏、访谈、现场量化调查等,并将名人效应做出极致发挥。但同时,由于两位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定位不明确,语言速率和思维频率对接不顺畅,影响了优势发挥,建议加大模仿秀的元素,对观众也可按照年龄和阶层的座位排序,以利于节目观点的现场碰撞。
  北大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
  两位主持的专业特长有很大不同。小崔最大的特点是在采访、沟通、对话过程中体现出的应变能力和对信息快速的评判能力,并在其中体现出智慧和幽默。周立波更大的特点是擅于在独自的脱口秀中体现分析判断力。他们两人能去做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接下来两人需找到一个很好的磨合方式,怎么说更加适合,同时为话题找到更具深度的切入点。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部副主任李宝萍
  脱口秀的成功因素有四:一是主持人的灵魂,二是现场话题,三是现场嘉宾的选择,四是观众的收视成熟度。因为脱口秀的魅力主要在于即兴、双向交流、互动及未知性。不知未来可否小范围尝试一季直播。同时希望话题时效性更强,更具新闻特点。
  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张国涛
  节目的方向很对。第一打造长假节目的收视品牌,能让大家知道和记住这个频道和节目;第二制播分离,借助外力;第三有大众化的定位。至于两位主持人,应更有相对角色化的定位,这将为其叙事注入张力。
  光明日报文艺部文艺评论主编李春利
  这个节目很新颖,探索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娱乐向文化转型、向表演转型,让观众“身临其境”。主持人也有很多超越,而且两个人的特性很互补。在话题上希望多一点新闻性,也可针对播出时间做出预设性的话题,并做更为深度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