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场主老四
2012-12-02
综艺报 2012年22期
马场主老四,是个酷脸的蒙古汉子,源源不断地输送马匹到各个剧组。游离于这个圈子内外,他救过被骗到剧组干活儿的童工,摆平过马师和武行的斗殴,痛骂过累死马匹的无良剧组……也许是见怪不怪,他在聊天时只见感慨不见愤怒,但毫无疑问:老四喜欢马,比喜欢人更多。
那家位于八达岭的驯马场,马场老板和老板娘总是很热情。两次光顾,从冬到夏,都是车未开到,人已迎出。和夫妻俩一起迎接我们的,总有一只曾抓伤演员的小猴子,在笼子里吧嗒吧嗒眼睛。
一
马场主老四,人称四哥。是个40岁黑红脸的蒙古汉子,短小结实,和蒙古马一样。第一次陪演员练马匆匆两日,对马场印象不深,只记得他家自己种的草莓、自己打的水质凉甜的井,还有午餐时豪华的蒙古菜。摆了满两桌子,两桌子的武行,竟然吃不完。烤羊腿和酸菜牛肉两道美味至极。
马场约有半个足球场大小,一侧两栋小屋紧邻:一间是茶屋,落地窗可以看到马场情景,上次来还在初春,冷极了就进屋喝茶;一间是留有美味回忆的饭厅,厅里可以打台球。马已经不是上次的那一批,目前调了50多匹跟在剧组。一个没来过这里的武行笑着问四哥的马场“有几匹马”,他鼻子喷出气来:“几匹?”
四哥的马场里,有70多匹马。
二
为剧组训练演员永远是最苦的,以比平时多3倍的量速成培训。演员从早到晚,人晒到晕眩。而一般人到这里来学骑马,每天下午5点到8点,晚风徐徐,十分清凉。
马是不能骑太久的,初学者掌握不到节奏,屁股和马鞍以软碰硬,会烂。下了马来,只能以螃蟹式走法前进,晚上回家查看,必定见血。问老板娘,是一般人的屁股骑久了会烂,还是马师也如此?答,如今都用英式马鞍,大家都一样会烂。以前用蒙古马鞍,两腿同侧置骑在马上,两瓣屁股可以换着磨,烂得慢些……突然心里对古代邮递员非常同情。
同事时不时地问这匹或那匹马的名字,间或关心下马的“老年生活”,“这些马老了怎么办,人道毁灭?”四哥答:“老了就送到该送的地方再利用,乡下干活,或者动物园里跟人合影,再过几年,太老了才人道毁灭。”马的寿命在二十八九岁,使用年限在22年左右,而它一生的黄金年龄,只在八九岁时。
三
干着活儿、聊聊天,美味的午饭总是最被牵挂的。
冬天蒙古菜,夏天便有农家乐伺候:一块地种着番茄、茄子、黄瓜,边上的笼子里窝着几只兔子。进了百来平方米的大堂,除了吃饭,还可以唱K。四哥拿出一个地雷般的铁罐掀起了小高潮,上面的标签是“燕京啤酒”。武行们表示没见过这种地雷罐版出售,四哥笃定地说:“有。”又说,“相当于四瓶啤酒,我常自己喝一罐。”
啤酒下肚,话就多了起来。四哥讲到他的经历,讲到他的马场。
这个蒙古人早先不是练马术的,而是从小学体操(有点明白了他的身材为何不高),进了当地的“体操军事管理学校”,学校兼有马术课,选了他进去。一人一马,从入学到毕业,不换。因此,每个学员每天只训练两个小时,照顾到人、更照顾到马的体力。他的第一部戏,竟然是徐小明的《海市蜃楼》,被学校领导分派了任务。我没见识地惊呼了一下:《海市蜃楼》,我的爱呀。对方眼神疑惑地说,你那时应该还很小吧?
《海市蜃楼》时,四哥去做替身,整部电影的马术总管则是学校领导。主演于荣光和他们马队同吃同住了三个月,每天都和他们一起出早操,就为了学骑马。到今天,四哥依然认为,于荣光是演员里骑得最棒的一个,因为学得久而认真。他印象最深的是,拍摩托车和马队追逐那场戏,有个队友从马上跌了下来,后面的摩托车也倒了,排气筒割断了队友的手腕,中间只连着一点皮。手腕接上了,无法再正常旋转,握不了缰绳,队友再不能骑马。片方赔偿了医药费和四五千元,这在八十年代是个不小的数目。
我想起电影里两人搏斗到最后,口渴饮马血的情节,问:是不是真的?四哥说,当然不是。童年阴影释然了,解释说联想起《犬王》里把立功警犬炸成碎片的事。四哥说:“《海市蜃楼》没有,《大刀王五》里,把马摔落悬崖是用的真马。”我问:“赔了钱?”答曰:“加倍赔。”但又说,“那部戏最后没有拿奖,和这件事有关系。”
拍《大刀王五》时,四哥已经从马校毕业,在92、93年,怀揣四五百块钱来到北京。那时,内地正流行模仿港台的动作片,他赶上了好时候。除了《大刀王五》,还拍了《追日》《雪山飞狐》《西楚霸王》,电视剧更是数不清。渐渐地,他赚了些钱,盖了这所马场,先用身材低矮、性情彪悍的蒙古马,又追随影视剧里的潮流,改用身材高大矫健的英国马、俄国马。马场的主要业务是为影视剧提供马师和马匹,马师在这里已分了代,都是一群蒙古小孩,个个酒量惊人,到了剧组可以把武行喝趴。“一个个喝了酒就惹是生非,打架,每次都赔几万块钱给人家。第一批马师已经长大,性格稳重了不打了。新招了一群孩子,一样是打!”四哥不屑地说。
四
除了为影视剧服务,马场聘了教练,为有钱有闲的人提供学马机会,以鞍时(45分钟)计费。马场茶屋黑板上,教练明码标价,排在首位的当然是马场主人老四。马场还出售头盔、马甲、马裤、马靴,配齐了一套是2000块。老板娘笑眯眯地说:“我们这里便宜。”饭桌上讲起有钱人学马的趣事,四哥严格按照学校的进度训练,一个姿势学到位时间漫长,据说,某位老总每周学四次,学了一年,四哥没让他的马跑。老总也买了马,宠物一样放在家里,没骑过。问原因,四哥说,他还骑不了自己的马,那马性子烈,没调教过。大家笑言:按目前的进度,等他会骑了,马也老了,四哥就可以再卖匹新马给他。四哥笑吟吟,并不反对。
有人赞扬教他骑马的孩子,看上去很老实沉默的一个,耐心、肯教。四哥神色有点凝重地说:“那可能是全中国最老实的一个孩子,他是被人骗到北京的,交了钱给别人,说可以让他做演员。”武行在旁边搭腔:“这样的事,见太多了。”两三年前,四哥去组里驯马,见到这个勤快的孩子,“才十八九岁,说是临时演员,可在现场,他什么活儿都干,每天得十几块钱。于是相互留了电话。”不久,四哥接到孩子的电话,对方迷茫地诉苦。四哥劝他,你赶紧跑吧。孩子心痛押在骗子手里的1000块押金,还想着赎回来。四哥怒骂:你能跑出来就不错了,能跑赶紧跑。于是,孩子跑了出来,四哥收留了他。每天孩子五点钟起床,在四哥醒来前,牵着一匹又一匹马在场子里遛弯、做些准备活动,直到四哥也起了床,开始一天的训练。四哥说:“这孩子是将,不是帅。前些年见了人都不敢说话,跟着我见的人多了,好了些。”又说,打算把他往马术方面培养。
五
快离开马场时,在茶屋里转悠,才看到“兄朋驯马场”的字样在柜台后面的墙上,隐隐被马具遮住。
兄朋,大概是四哥比较重情的体现?这么酸的问题,我没有好意思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