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与屌丝
2012-12-02胡里
综艺报 2012年22期
11月3日,网络热词“屌丝”登上《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引发网络热议。
11月5日,“元芳,你怎么看?”这句已被广泛使用的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的追问台词,成为《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我们这十年”版块专栏文章的开题首问。
更早时,人民网新浪微博就因为发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声音引发网友纷纷“关注”,最近其在尖锐犀利的同时更加重了娱乐范儿的表述。
最近,引发全民热议的是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一句“你幸福吗?”的街头采访引出“我姓曾”“跟你说话的时候,队被人插了”等各种“神回复”。有趣的是,此次央视并没有选择回避,而是让其出现在节目之中,爆炸性反馈可想而知。
在国内收视观众最多、传播价值最高的时段播出这样的段落,让观众对《新闻联播》“刮目相看”。“幸福”的背后是央视新闻理念的变革,一线记者的原生态记录是基础,审片人的动作和趣味才是节目能否“往前冲一点”的根本,据说此次能够放行是因为得到了央视高层的表态:“挺好,很真实。”
互联网从来不乏造词的热情,每年都有网络热词排行榜,尽管这些热词生动活泼又恰如其分,但一直以来其传播载体也仅限于网络媒体,其他媒体鲜见,官媒对其更不感冒。
如今,从《人民日报》到央视,都在积极汲取民间智慧,大胆革新自身语态,反映出新媒体话语权的壮大,以及媒体生态、传播方式的转变。语态变化的背后是官方对普通公民表达民意的尊重,是市民社会公共话语空间的重组。
屌丝一词最初起源于百度“雷霆三巨头吧”对“李毅吧”会员的恶搞称谓,屌丝寓意穷、丑、矮、搓、撸、呆、胖,与高富帅、白富美什么的形成鲜明对比。后有网媒专门对屌丝文化加以阐释,终使其发扬光大,成为一种社会性的自嘲,甚至被视作网络亚文化的崛起,亦有一些“白骨精”主动归类屌丝,以求自我设障,排解压力。
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有些“低俗”的字眼能够迅速流行,并被“正统”所接纳,可见世俗文化之强大。你说《江南style》有多高雅多有内涵?可它就是能风靡全球让人欢乐。所以说,屌丝的“逆袭”并不是意味着屌丝战胜了官方,也不代表官媒“刻意”放下身段,只是时代发展促使官民互动途径不得不做出的一种改变——官媒采用比较潮的网络词汇,既可贴近大众的表达诉求,也可摆脱高高在上、刻板八股的惯常印象,体现出其本应具有的现代公民意识,这种转变或可扩大受众数量,并实现有效传播。
微博的出现让普通百姓拥有了自由表达主张的话语空间,并可借助新媒体的聚合效应产生强大的影响力,之后推动了政府机构纷纷开通政务微博,并不时进行各种“微访谈”与网民互动,而这只是实现舆论引导的第一步。事实证明,自由平台之上,“官微”不意味着一定有话语权,不做僵尸不作秀才是真的大V。
当然,语态改变之外,在新闻尺度上能更加放开,将善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