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5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2012-12-01韩绘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5期
关键词:砂粒细胞核乳头状

韩绘宇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 株洲 412000)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即隐匿性甲状腺癌,其瘤体直径<1cm,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临床漏诊相对较高。本文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加强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认识,以减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漏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其中,男4例,女11例,年龄为31~72岁,平均年龄42.4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3.7年;肿瘤平均直径为6.3cm。1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3例(20.0%)肿块位于峡部,5例(33.33%)位于左叶,7例(46.67%)位于右叶。患者临床表现可见甲状腺肿大,无疼痛感,少数患者可见淋巴结肿大。

1.2 方法

使用10%甲醛将患者的病理标本固定,采用常规切开方法,对标本进行脱水,石蜡包埋后进行切片,使每份切片厚度约为2~3mm。对切片进行HE染色,并在光镜下进行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呈棕黄色,着色部位为细胞质。

2 结 果

巨检:所有肿瘤标本均未见包膜,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质地较硬,灰白色。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分界不清楚,部分肿瘤出现钙化现象,无坏死和出血,部分有砂粒感。

镜检: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病理标本镜检结果为,乳头状癌组织散在纤维瘢痕组织中呈放射状浸润性生长。大多数癌细胞呈乳头状排列,少数呈现实心团块或滤泡状。镜下可见真性乳头,以纤维血管为轴心,可有二或三级甚至多级分支。肿瘤表面由单层柱状上皮覆盖,细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质丰富且呈淡染,细胞重叠排列形成复层,可出现轻度异型。12例(80.0%)病理标本可见毛玻璃样细胞核,见图1;7例(46.67%)病理标本肿瘤细胞核出现包涵体,见图2;8例(53.33%)病理标本肿瘤细胞核出现核沟,核分裂少,核仁较小,见图3;4例(26.67%)病理标本肿瘤细胞出现砂粒体,见图4。

3 讨 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以青壮年居多,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以内。近年来,出现年轻化趋势,而女性患者的数量也逐渐多于男性患者。临床病理显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肿瘤生长较为缓慢,因此患者的病程较长。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当伴发结节性甲状腺肿时可出现吞咽不适、肿物感等喉部压迫症状[1]。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误诊率较高,通常在甲状腺其它疾病的病理标本检查时确诊此病,部分患者可首先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有肿瘤标本均未见包膜,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质地较硬,灰白色。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分界不清楚,部分肿瘤出现钙化现象,无坏死和出血,部分有砂粒感。乳头状癌组织散在纤维瘢痕组织中呈放射状浸润性生长。大多数癌细胞呈乳头状排列,少数呈现实心团块或滤泡状。镜下可见真性乳头,以纤维血管为轴心,可有二或三级甚至多级分支。肿瘤表面由单层柱状上皮覆盖,细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质丰富且呈淡染,细胞重叠排列形成复层,可出现轻度异型。12例(80.0%)病理标本可见毛玻璃样细胞核,7例(46.67%)病理标本肿瘤细胞核出现包涵体,8例(53.33%)病理标本肿瘤细胞核出现核沟,核分裂少,核仁较小,4例(26.67%)病理标本肿瘤细胞出现砂粒体。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重要特点是肿瘤内及附近间质纤维的出现,通常可依此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鉴别。

图1

图2

图3

图4

近年来,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依据为细胞参数,在肿瘤组织中见肿瘤细胞核呈毛玻璃样,出现核沟,细胞具有成群聚集特征可诊断为微小乳头状癌。在鉴别诊断方面,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应注意与甲状腺良性病变进行鉴别如甲亢、结节性甲状腺肿等疾病。通常情况下,乳头状增生缺乏纤维血管轴心,细胞体积较小,排列呈单层,无砂粒体。免疫组化方法可以较好地实现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有研究学者提出CK19与TPO蛋白可作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鉴别诊断的良好标志物[2]。临床上,无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其预后情况均良好,通过手术切除可有效治疗本病。对存在淋巴结肿大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必须进行治疗性清扫术。

临床实践证实,对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必须注意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生,应在必要时进行组织学检查。在处理甲状腺标本时应实施书页状切开,多处取材,尤其是对每个病灶部位均进行组织取材。临床统计数据显示,经过细致的甲状腺标本切片,约40%的患者可见甲状腺微小癌[3]。由此可见,临床病理医生必须掌握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形态特点以及甲状腺疾病的病理变化,以减少临床漏诊的发生率。

[1]回允中主译.诊断外科病理学(上册)[M].3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540.

[2]蓝松,阮松华,高倩,等.CK19与TPO在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乳头状增生中的作用[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7,14(6):450-452.

[3]吕晓梅,杨玉华,刘立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J].河北医药,2007,29(5):447.

猜你喜欢

砂粒细胞核乳头状
指向科学思维的“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人参bZIP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下降管蓄热器中沙漠砂流动性数值分析
主动出击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野生鹿科动物染色体研究进展报告
植物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结构与功能
用于粒子分离器的砂粒反弹特性实验研究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