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与延安抗战文艺工作
——延安时期毛泽东重视引导文艺队伍对敌斗争

2012-12-01黄禹康

中华魂 2012年11期
关键词:萧军文艺工作者延安

文/黄禹康

毛泽东与延安抗战文艺工作
——延安时期毛泽东重视引导文艺队伍对敌斗争

文/黄禹康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延安全力指挥军事斗争的同时,又花费很多精力领导文化斗争,留下了许多关于抗战文艺的重要讲话、题词、题名、批示、书信等。通过这些方式以及其他实践活动,毛泽东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配合抗战,形成一条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战线和方面军。

关怀温暖人心

毛泽东对抗战文艺团体的建立与活动,都给予大力关怀和支持。1936年11月,丁玲从南京监狱出来后到达保安,要求当红军。毛泽东当即答应并作安排。后来,毛泽东支持丁玲组建了西北战地服务团。他多次找丁玲谈话,对该团的基本任务、活动方式、组织机构、人事安排等,都作了具体指示,并为该团出征讲话壮行。这个半军事化、以宣传为主的文艺团体,在边区和前方活动长达6年,宣传抗战,鼓舞群众,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1938年4月10日,毛泽东领衔发起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立,在8年的时间里,为革命培养了大批文学、戏剧、美术、音乐各种专业人才1400多人。毛泽东为学院选派领导干部、引进文艺专家、制定校训、亲临讲话、接见交谈、观看演出等,精心指导着“鲁艺”健康成长。

学院平(京)剧班写戏,毛泽东慷慨出借《戏考》和唱片。他还关心学院内一些理论问题的争论,并表明自己的意见。在毛泽东的关心下,“鲁艺”成为享誉国内外的高等艺术学校。

刘白羽到达延安后,曾给毛泽东写信要求上前线,搜集材料和写作。1938年4月下旬,毛泽东约见他与金肇野、汪洋、林山等谈话,同意他们组成一团体到前方工作。毛泽东当场为他们这个团体命名为抗战文艺工作团,并写了一封介绍信:八路军各级负责同志:

现有抗战文艺工作团刘白羽诸同志赴前方工作,望大力支持协助,提供一切方便。

敬礼!

毛泽东

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三日

5月上旬,抗战文艺工作团出发时,毛泽东又给部队各政治部发出专电:“各政治部: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派抗战文艺工作团一行5人,由刘白羽率领,随同美国参赞卡尔逊,经榆林、晋西北赴战区各地考察,搜集材料、建立通讯网。到希接洽,并予以帮助。”

由于毛泽东的支持,抗战文艺工作团的工作获得很大成功。先后派出6批工作人员搜集到很多宝贵资料,写出了一批作品。后来,他们在延安举办“战地文化资料展览会”,引起极大轰动,毛泽东曾特地前去参观。

1938年5月23日成立的民众剧团,也是根据毛泽东的建议组建的。之后,他又向该团捐资400元,帮助买了毛驴、汽灯等,供演出使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民众剧团团长柯仲平说:他们下乡演出很受欢迎,老乡送给剧团许多花生、鸡蛋,他们一路走一路吃。谁要找民众剧团,顺着地上的花生皮、鸡蛋皮走准能找到。毛泽东和大家一起鼓掌,笑着说:那你们要好好为群众演出,不然就没有鸡蛋吃了。柯仲平知道这是毛泽东对他的鼓励,连声说:一定,一定!

1941年6月,延安举行青年文艺有奖征文活动,毛泽东捐助300元,作为奖金,以支持文艺创作。延安作家俱乐部,文化俱乐部开幕,高尔基、鲁迅纪念会,他都到场讲话,关心和支持文艺活动。

毛泽东为了更好地帮助作家,指导创作抗战文艺,与许多文艺家有着密切的联系。文艺家们有什么问题,都愿意找他解决,他也乐意为文艺家们排忧解难,留下了许多佳话。茅盾、萧三、萧军等人来延安,毛泽东不顾公务繁忙,亲自到他们的住处看望。对文艺工作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关怀备至,没马借马,要书借书,连家属得病也亲自问候;对文艺工作者取得的每一点成绩,他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对于文艺工作者思想和创作上产生的缺点,他又开诚布公,循循善诱,真诚地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改正缺点。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他总是认真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当时29岁的作家舒群,提出不能胜任《解放日报》副刊主编,他说:“一个编者也应该有多方面的才能,始能胜任。可是在我们,又多半是作家兼任编者,那就难上加难。”毛泽东对他说:要找这么完全的人,这么有能力的人,你给我介绍一位。难道没有这么一个人,综合性的副刊就不办了吗?全能的人,现在没有,将来也不能有。你编文艺副刊,文艺副刊是个点,也是个面。因为你是搞文学的,所以文学是你的点,文艺是你的面。你也要由点到面嘛。你编的综合性副刊,文艺是你的点,社会科学就是面了。都是先点到面,从点到面嘛!先文学的点和文艺的面;先文艺的点,后社会科学的面而反过来又会促进点,使点深化。只要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提高,由点到面,你就一定能胜任这项工作。经过一番交谈,舒群愉快地接受了工作。

1940年6月,萧军第二次来到延安,成为陕甘宁边区文协驻会作家。因为对作家之间和“文协”组织内部诸多问题有意见,一直没有解决,1941年7月,萧军经过慎重考虑,主动要求面见毛泽东。7月18日午后,胡乔木派人送信来,通知萧军即刻到杨家岭,毛泽东约见。他们谈到了鲁迅和延安鲁迅研究会工作计划、边区的“三三制”政权建设、民主监督政府等,这种开放的情怀和开明的态度,极大地鼓舞着萧军。然后,萧军主动介绍自己再进延安一年多的生活和工作感受,以及在“文协”的情况,得到毛泽东的同情和理解。萧军觉得自己在毛泽东这里终于找到了一个中共党内可以沟通交流的人:“毛的为人使我起了好感,诚朴,人性纯厚,客观。”此次会晤,从午后开始持续到晚饭后,萧军才回到住处。8月2日毛泽东又致信萧军说:“两次来信都阅悉,要的书已付上。我因过去同你少接触,缺乏了解,有些意见想同你说,又怕交浅言深,无益于你,反引起隔阂,故没有即说。延安有无数的坏现象,你对我说的,都值得注意,都应改正。但我劝你同时注意调理人我关系,要故意地强制地省察自己的弱点,方有出路,方能安身立命。否则天天不安心,痛苦甚大,你是极坦白豪爽的人,我觉得同你谈得来,故提议如上。如你同意,愿同你再谈一回。”萧军一口气诵读下来,继而感到难以言状的佩服、温暖和熨帖。之后,他应约来到毛泽东住处,两人又推心置腹交换了许多意见。萧军针对文艺界现状,提出党方面要制定文艺政策,否则争论不休,没有标准,难明是非。毛泽东很赞赏这个意见,并希望他留在延安,为抗战文艺多做工作。毛泽东真挚的感情、坦诚的态度再一次深深打动了萧军的心,最后,萧军取消了离开延安的计划。

书信传真情

毛泽东还通过书信方式,与文艺工作者进行沟通,引导和鼓动他们积极从事抗战文艺活动。

毛泽东最早涉及抗战文艺问题的书信是给路社的信。路社是“鲁艺”一个业余的诗歌组织,成立于1938年8月,受到院方的支持和何其芳、周立波等人的指导。后来,其成员扩大到整个延安及其他地区。它在延安市内创办 “路”诗歌墙报,并作为独立的文艺团体参加社会活动。路社决定在1939年2月4日召开社员大会,研讨诗歌问题。他们给毛泽东写信,邀请他光临指导。毛泽东因公务繁忙,不能亲临参加讨论,便回了一封信。谈了对抗战文艺和诗歌问题的意见。路社常务委员会诸同志:

二月四日已约定别的集会,不能来你处,请加原谅。问我关于诗歌的意见,我是外行,说不出成片段的意见来。只有一点,无论文艺的任何部门,包括诗歌在内,我觉都应是适合大众需要的才是好的。现在的东西中,许多有一个毛病,不反映民众的生活,因此也为民众所不懂。适合民众需要这种话是常谈,但此常谈很少能做到,我觉这是现在的缺点。这一点是否有考虑的价值,请你们斟酌一番。

此复。敬祝

努力!

毛泽东

一月二十一日

在这里,毛泽东强调文艺(包括诗歌)要适合大众的需要,让民众看得懂,这是衡量作品好坏的标准。他希望改正“不反映民众生活,因此也为民众所不懂”的缺点。毛泽东提出这种主张的客观基础是抗战的现实和需要。当时我国民众的最大需要是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文艺作品要承担起团结和鼓舞人民奋起抗战的作用。如果背离这一点,作品为民众所不懂,文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1939年6月17日,毛泽东在致萧三的信中,对于抗战文艺说得更明确。他说:“大作看了,感觉在战斗。现在需要战斗的作品,现实的生活也全部是战斗,盼望你更多作些。”在这里,毛泽东对现实进行了概括——“全部是战斗”,指明了时代的要求——“需要战斗的作品”,对作家们发出发号召——创作更多的战斗作品。因此,毛泽东每读到富有战斗性的作品,看到富有战斗性的戏剧,总是非常高兴地加以表扬。八路军一二○师政治部战斗剧社,常年随军转战在前方,创作了一大批直接反映前线战斗的戏剧,有时也回延安演出。毛泽东看了《晋察冀的乡村》、《荒村之夜》等之后,非常高兴,挥笔写信给战斗剧社社长欧阳山尊等,说:“你们的剧我以为是好的,延安及边区正需要看反映敌后斗争生活的戏剧,希望多演这类戏。”

抗战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文艺除了直接反映前线斗争之外,后方的生产建设、政权建设、文化生活也是抗战文艺表现的内容。毛泽东看到这些作品,也都致信称赞。1944年1月9日,他看了新编京剧《逼上梁山》演出后,兴奋异常,连夜给编剧杨绍萱、齐燕铭写信,热情赞扬他们在文艺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说:“看了你们的戏,知道你们作了很好的工作,我向你们致谢,并请代向演员同志们致谢”!“你们这个开端将是旧剧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我想到这一点就十分高兴,希望你们多编多演,蔚成风气,推向全国去。”他还说:“演旧戏也要注意增加表现抗敌或民族英雄的内容,这便是今天时代的要求。”

丁玲、欧阳山分别写了《田保霖》、《活在新社会里》,介绍边区合作社工作中的模范人物。毛泽东看了非常高兴地给两位作者写信:“快要天亮了,你们的文章引得我在洗澡后睡觉前一口气读完,我替中国人庆祝,替你们两位的新写作作风庆祝!”1945年2月,毛泽东看了延安平剧研究院的《三打祝家庄》后,去信作了高度评价。他说:“我看了你们的戏,觉得很好,很有教育意义。继《逼上梁山》之后,此剧再度成功,巩固了平剧革命的道路。”

为了推进抗战文艺创作,毛泽东还帮助作家们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1945年2月22日,毛泽东在给萧三的信中说:“为着使延安文艺工作同志们多参加群众性的集会,须关照高岗、贾拓夫、谭政、罗迈、李富春、彭真几位同志,遇有这类会议不要忘记组织文艺界同志参加。此事请他们去谈,我有机会也将告诉他们……同县、市、分区的负责同志及宣传部讲通此事,也很必要,可否也请你去谈一下?”艾青致信毛泽东,说计划去晋西北深入生活,毛泽东关切地回信说:“来信收到,赞成你去晋西北,但不宜走得太远,因同蒲路不好过。目前这个阶段,希望你蹲在延安学习一下马列,主要是历史唯物论,然后到前方,切实研究一下农村阶级关系,不然对中国战况总是不明晰的。”

纵观毛泽东与文艺工作者的通信,都是平易亲和、语重心长的,是一种平等交谈,商量问题的态度,使人感到亲切温暖。

题词示支持

除了写信问候之外,毛泽东还有许多关于抗战文艺的指示、题词和题名,有力地指导和支持着抗战文艺的发展。1938年5月,诗人柯仲平创作了长篇叙事诗《边区自卫军》。全诗长800多行,写李排长与韩娃抗日防奸的故事。在一次朗诵会上,不少听众嫌诗太长而退席,柯仲平也想收场,毛泽东却示意他继续朗诵下去,并专注地听完,后又索要诗稿,亲自审阅,作了这样的指示:“此诗甚好,赶快发表。”不久,该诗连载于《解放》周刊第41、42期上。

8月21日,毛泽东命名的抗战文艺工作团,在延安举办“战地文化资料展览”,有摄影、书籍、报纸、刊物及实物。毛泽东参观后题词“发展抗战文艺,振奋军民,争取最后胜利!”这款题词在延安、各解放区和国统区报刊上广泛传播,成为抗战文艺的指针。

毛泽东深知报刊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在抗战期间,他为许多文艺刊物题写刊名,提出建议,甚至帮助解决纸张问题。这对发展抗战文艺,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延安时期最早的综合性文艺刊物是《文艺突击》,刘白羽任主编。筹备组于1938年9月中旬致信毛泽东,请示题写刊名。毛泽东当即题了3款。《文艺突击》轮换使用毛泽东的这3幅题字出版了两年。这年10月,抗大的青年文学爱好者拟创办《山脉文学》,请毛泽东题写刊名。他欣然命笔。后来,因故改出了《山脉诗歌》,每期都送毛泽东一份。《中国文化》是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的机关刊物,1940年2月15日创刊。毛泽东对这个大型综合性刊物格外关心,他不仅题写刊名,还为它题词祝贺:“延安文艺界活动起来,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而奋斗!”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后更名为《新民主主义论》)也交给《中国文化》在创刊号上发表。后来,陆续发表了茅盾、丁玲、何其芳、萧三等名家的作品。此后,毛泽东还为1940年4月15日创刊的《大众文艺》、8月间创办的《大众习作》等题写了刊名,并于11月30日给《大众习作》主编周文写信说:“你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有成绩的,我们都非常高兴。”这个刊物辟有“原作与改稿双登”、“名著研究”等栏目,很受作者与读者欢迎。另外,《中国文艺》(1941年 2月 25日创刊)、《新诗歌》(绥德版,1941 年 6 月创刊),也都是由毛泽东题写的刊名。

毛泽东为这么多文艺刊物题词、题名,几乎是有求必应,充分表明了他对抗战文艺创作的关心和支持。这种精神力量,有力地鼓舞着刊物的编辑和出版,促进了抗战文艺创作。除了文艺刊物,毛泽东还在各种文艺活动中多次题词。1939年5月10日,他参加“鲁艺”成立周年纪念时题词“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要求文艺创作既要反映抗日的现实,又要体现必胜的理想。这是毛泽东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首次表述。

毛泽东通过题词、题名等形式以文会友,并利用题词、诗词表达自己的文艺思想。丁玲初到延安时毛泽东曾多次与她谈李白,谈李商隐,谈韩愈,谈宋词,谈古典小说。丁玲后来回忆道:“有几次都是一边谈,一边用毛笔随手抄几首他自己作的词,或者他喜欢的词……有几首都给了我,至今还在我这里。他把《娄山关》那首词抄给我时,还问我印象怎么样?我虽觉得写得雄伟有力,却一下说不清,只说‘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一幅多么好的图画啊!”此后,丁玲便以红军女战士的身份随军去前线,接触了许多红军战士,以及彭德怀、左权、贺龙等著名红军将领。在戎马倥偬中写下了《速写彭德怀》、《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战》、《南下军中一页日记》、《到前线去》等。丁玲在前线收到了由红一方面军转交的毛泽东《临江仙·赠丁玲》词电文,词云:“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从那以后,丁玲即以革命战士的姿态出现在陕甘宁边区的文坛上,思想和创作逐渐起了变化。

毛泽东以他特有的诙谐幽默缩短了和文艺界人士的距离。1942年,毛泽东为《解放日报》拟定征稿办法。随后,中央办公厅按名单发出毛泽东的宴请通知。柯仲平、舒群和博古结伴而行。毛泽东一见面就说:“诸公驾到,非常感谢。今在枣园摆宴,必有所求。”他宣读一遍《〈解放日报〉第四版征稿办法》及其具体内容。“俗话说,吃人口短,吃人一口,报人一斗。吃亏只这一回,但不许哪个口上抹石灰。办好党报人人有责,党内同志人人有责,责无旁贷。我想,诸位专家、学者必然乐于为第四版负责,当仁不让,有求必应,全力以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席话,说得大家放声大笑,笑声中大家的拘谨也一扫而去。1943年秋,毛泽东邀请柯仲平、杨醉乡、马健翎到枣园一见。他们三个结伴而去时,毛泽东握手后说:“请来‘三贤’,有两位‘美髯公’,一位‘佘太君’。你们是苏区的文艺先驱,一个抗战剧团,一个民众剧团,好像两个深受群众欢迎的播种队,走到哪里就将抗日的种子撒播到哪里。”文艺工作者就在毛泽东的幽默风趣中得到了信任和理解。

讲话明方向

毛泽东除了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公开发表以外,还有大量关于抗战文艺的讲话,数量之多,远远超过公开发表的文章。延安时期,不论是文艺集会,还是会见个别文艺家,毛泽东的讲话总是围绕着抗战文艺的方向和任务这个中心,进而论及文艺工作者和文艺作品。他强调文艺的任务是鼓舞军民奋起抗日,争取最后的胜利。他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前线,创作抗战需要的作品。为此,他作了许多关于抗战文艺的讲话。

毛泽东最早谈论抗战文艺,是在1936年11月22日。这天,由他定名的中国文艺协会成立。他在会上讲话时说:“现在中国有两条战线,一条是抗日战线,一条是内战”,“我们要文武双全”,促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发扬民族革命战争的抗日文艺,这是你们伟大的光荣任务”。

1937年8月12日,毛泽东关心支持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成立,丁玲任主任。在延安各界欢送“西战团”奔赴前线的晚上,毛泽东致词说:“你们要用你们的笔,用你们的口与日本打仗。军队用枪打日本,我们要从文的方面,从武的方面,夹攻日本帝国主义,使日寇在我们面前从此覆灭下去。”

在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演讲中,毛泽东紧密联系抗战现实,号召文艺工作者:“我们纪念鲁迅,就要学习鲁迅的精神,把它带到全国各地的抗日队伍中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

1938年4月,基于抗战的需要,毛泽东领衔发起成立了鲁迅艺术学院(1940年改名“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 在“创立缘起”中,毛泽东明确说:“为了民族的生存和解放,为了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强盗的侵略”,“我们应该注意抗战急需的干部培养问题”,“艺术——戏剧、音乐、美术等是宣传鼓动与组织群众有力的武器。艺术工作者——这是对于目前抗战不可缺少的力量。因此,培养抗战的艺术工作干部,在目前也是不容稍缓的工作。”此后,毛泽东曾多次到“鲁艺”讲话,每次都谈到抗战文艺问题。

4月28日,毛泽东到“鲁艺”讲话,对于抗战时期的文艺家提出了具体要求,谈到了 “我们的艺术观”、“作品要适合时代”和“作家要有远大理想”等内容。毛泽东说:“我们是艺术工作者,我们是抗日的战士,用艺术作我们的武器”,你们“要下去,要到人民生活中去,走马看花,下马看花更好”,“文艺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武器”,“你们要好好看书学习,还要学习民间的东西”,“无产阶级的文艺工作者到革命斗争中去,同时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毛泽东还以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为例,说:“如果作者没有参加过战斗生活,怎么能写得这样真实呢?”他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到抗日的现实生活中去:“你们鲁艺是个小观园……我们的女同志不要学林黛玉,只会哭。我们的女同志比林黛玉好多了,会唱歌,会演戏,将来要到前方打仗。抗日民主根据地是大观园。你们的大观园在太行山、吕梁山。”在谈到作品要适合时代和作家要有远大理想时,他说:“艺术作品要有内容,要适合时代的要求、大众的要求。作品好比饭菜一样,要既有营养,又有好味道……文艺作品要注意营养,也就是要有好的内容,还要有动人的形象和情节,要贴近实际生活,否则人们也不爱看”,艺术工作者要“有远大的理想、丰富的生活经验、良好的艺术技巧”,“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便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鲁艺”成立一周年时,毛泽东又到 “鲁艺”讲了话,特别强调在抗战中文艺的重要性、文化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号召“鲁艺”师生向老百姓学习。

1942年5月,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抗日的大背景下,对革命文艺运动中的一系列问题作了深刻精辟的论述。他明确指出:在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中,有文武两条战线,有拿枪的军队,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要把文艺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他还说我们有两支队伍,一支是朱(德)总司令的武装军队,一支是鲁(迅)总司令的文化军队。

文艺是一条战线,文艺工作者是一支队伍,文艺作品是一种武器——为抗战服务,打击敌人的武器。毛泽东通过各种场合、多种形式的讲话,指明了抗战文艺工作的方向。

猜你喜欢

萧军文艺工作者延安
萧军纪念馆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忆青年萧军二三事
习近平给文艺工作者提出4 点希望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为湛江文艺工作者“开课”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
文艺工作者要做灵魂工程师
走进延安
《延安日记》里的萧军与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