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现代流通业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

2012-11-30朱立龙夏同水

中国流通经济 2012年5期
关键词:流通业流通体系

朱立龙,于 涛,夏同水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250014)

责任编辑:陈静

一、引言

加快推动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和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现代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此,2011年3月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在第十二章明确提出要构建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体系;2009年2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至此十个行业振兴规划全部获得国务院原则通过,《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着重强调了要建立现代流通业发展体系;早在2005年6月9日,国务院就发布了第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我国现代流通业;200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明确阐述了发展现代流通业对扩大消费、调整经济结构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作用;北京市、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以及深圳市等许多地方人民政府也出台相关文件,把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作为强省、强市建设的重点,明确提出要充分认识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大力推动现代流通业发展。

因此,本文从现代流通业及其重要性入手,结合我国企业的特点,对我国现代流通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模式,针对政府部门和实践中流通企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对于如何促进现代流通业的建立和发展,国内外很多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国外学者如维拉斯—博阿斯(Villas-Boas)较早研究了流通策略中产品线的设计问题,并考虑了流通策略对产品质量决策的影响;[1]伊科诺米迪斯(Economides N.)分析了不同流通渠道对产品质量选择的影响,得出集中流通渠道可产生更高的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剩余;[2]德赛(Desai P.)等研究了零售商选择战略性分散流通渠道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流通渠道分析模型;[3]特亚利(Tyagi R.K.)分析了消费者交易成本、产品质量决策对流通业设计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提出了流通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4]拉吉(Raju J.)等研究了当市场中存在数量折扣与两部分关税时,对流通业发展和流通渠道协调的影响;[5]崔(Cui T.H.)等分析了现代流通体系设计中的协调问题;[6]刘云川(Yunchuan Liu)等研究了在供应链企业中如何制定流通策略和设计流通渠道结构的问题,并就如何进行流通协调提出了对策与建议。[7]、[8]

国内学者如王德章等研究了现代流通业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出了影响流通业竞争力的五个指标;[9]郑淑蓉对我国现代流通业的技术创新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未来影响我国流通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方向;[10]李显戈研究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对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模式的影响;[11]李骏阳对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未来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五个方面;[12]洪涛研究了“十二五”时期中国特色流通体系的构建问题,并提出了纵向流通体系与横向流通体系;[13]刘盘根对发展现代流通业时电子商务应如何有效促进流通体系建立问题进行了研究;[14]李晓慧对技术效率、技术创新如何有效促进现代流通业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现代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式;[15]我国著名流通专家丁俊发探讨了中国流通业的变革与发展,对我国流通业发展模式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16]

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将现代流通业定义为:现代流通业是指自上而下,由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顾客所组成的统一网络体系结构,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计划、组织、控制与协调的一种现代流通体系,其核心在于通过流通业中各企业的紧密合作、信息共享,有效满足最终顾客的需求,并追求企业整体和长远利润的最大化。

从上述对现代流通业的定义可以得出,现代流通业的四个流程分别是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现代流通业的五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顾客;现代流通业的目标是,通过流通业中各企业的紧密合作与信息共享,有效满足最终顾客的需求,并追求企业整体和长远利润的最大化。因此,现代流通业主要包括现代物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第四方物流企业)、中高级批发市场、连锁经营零售业、现代服务餐饮业和现代交通运输业。现代流通业的流程与包含关系如图1、图2所示。

三、我国现代流通业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现代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现代流通业发挥着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作用,但我国现代流通业仍然存在流通企业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现代化水平不高、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

因此,影响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流通业仍然处在传统流通业阶段,还没有建立完全意义上的现代流通业。目前,我国的流通业主要还是处在传统流通业阶段,尚未建立完全意义上的现代流通业,没有形成现代流通体系,应加快传统流通业向现代流通业转变的步伐,从“流通从属论”转变为“流通先导论”,建立包括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工业消费品流通体系、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服务业流通体系在内的现代流通业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2.流通渠道不畅,流通效率不高。我国流通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渠道方面的障碍,还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流通配送渠道,流通成本占社会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太高。经调查分析,2011年我国物流总成本占整个GDP的比例为19.8%,而同期美国仅为8.2%,日本为8.6%,发达国家平均为10%左右,可见我国流通业效率不高,这也是制约和影响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法律法规不健全,尚无全国统一的流通业标准。由于我国在流通业发展过程中,对流通业立法较晚,我国流通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一部商品流通法和相关规定来规范和保障流通业的发展,也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流通业标准,制约了我国现代流通业的发展,而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在10年前就纷纷立法和制定规章,以保障流通业的快速发展。

4.全国流通业市场没有形成统一的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基地。目前,全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流通业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基地,所建立的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基地均属企业个体行为,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各地政府部门也仅从本地利益出发制定相关物流规划,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流通配送市场体系。

5.全国没有形成流通产业集群,区域协调发展不足。我国流通企业还存在规模偏小、组织

化程度较低、现代化水平不高、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没有形成流通产业集群,可以参照国务院区域发展规划,制定全国区域流通市场协调发展的格局,促进流通业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我国流通业区域发展关系如图4所示。

6.还没有建立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我国流通企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企业经营主要以物流配送和运输为主,没有形成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在全国100强企业中,还没有一家完全意义上的流通企业集团;我国流通企业规模偏小,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时,由于流通企业分散化、小型化,宏观调控效果很难实现。

7.流通企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足。我国流通企业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有些零售企业只是简单应用了销售时点系统(POS),有些物流企业仅仅应用了运输管理系统(TMS),有些仓储企业仅仅应用了仓库管理系统(WMS)。在全国流通企业中,尚未全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增值链系统(VAN),尚未广泛应用数据仓库技术(DW)、数据挖掘技术(DM)、联机分析处理技术(OLAP)、商业智能技术(BI)等。

8.专门高技术人才匮乏。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使得流通业缺少专门高技术人才,这也是影响流通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高校开设流通专业的非常少,有些学校即使开设了流通专业,培养学生时也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和动手能力较差,不能系统掌握流通业的理论、技术、实践技能等。

四、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对策

发展现代流通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现代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基于以上对我国现代流通业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推动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1.要加快我国流通业从传统流通业向现代流通业转变的步伐。国家应出台促进流通业大发展的行动计划,树立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性地位,建立完全意义上的现代流通业与现代流通业体系,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工业消费品流通体系、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现代服务业流通体系。

2.大力推动我国现代流通业标准化法规建设。国家应着手研究制定一部商品流通法,以规范和保障流通业的发展,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流通业标准,建立国务院专门的流通业管理部门,以解决长期困扰我国流通业发展的流通渠道不畅、流通效率不高、流通业不规范以及标准缺乏等问题。

3.制定全国区域流通市场协调发展规划。促进流通业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流通业物流配送中心和物流基地,建立流通产业集群,为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引导。因此,我们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七大流通产业集群和中心,具体包括以沈阳为中心促进东北区域流通协调发展、以北京为中心促进华北区域流通协调发展、以上海为中心促进华东区域流通协调发展、以广州为中心促进华南区域流通协调发展、以武汉为中心促进华中区域流通协调发展、以西安为中心促进西北区域流通协调发展、以成都为中心促进西南区域流通协调发展。

4.应在我国流通企业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电子商务和管理信息系统对现代流通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还要大力推动销售时点系统(POS)、运输管理系统(TMS)、仓库管理系统(WM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增值链系统(VAN)以及数据仓库技术(DW)、数据挖掘技术(DM)、联机分析处理技术(OLAP)、商业智能技术(BI)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流通业中的普及和应用。

5.培养专门高技术人才,建立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现代流通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是我国扩大消费、促进就业的有力保障,应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流通业专门技术人才,还应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流通专业的深度与技术含量,培养流通业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为促进就业,保障流通业竞争力,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机制,还应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支持和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和集聚效应,争取使更多流通业专门人才充分就业,并力争有30家大型流通企业集团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提升国民经济的持续竞争力,保障未来健康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现代流通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部门制定流通业产业政策和进行宏观决策,以及为流通企业在实践中制定企业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决策提供帮助,推动我国现代流通业发展。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与贸工农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J.Miguel Villas-Boas.Product Line Design for a Distribution Channel[J].Marketing Science,1998,17(2):156-169.

[2]Nicholas Economides.Quality Choice and Vertical Integr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99,17:903-914.

[3]P.Desai,O.Koenigsberg,D..Purohit.Strategy Decentralized and Channel Coordination[J].Quantitative Marketing and Economics,2004(2):5-22.

[4]R.K.Tyagi.Technological Advances,Transaction Costs,and Consumer Welfare[J].Marketing Science,2004,23(3):335-344.

[5]J.Raju,Z.J.Zhang.Channel Coordin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Dominant Retailer[J].Marketing Science,2005,24(2):254-262.

[6]T.H.Cui,J.S.Raju,Z.J.Zhang.Fairness and Channel Coordination[J].Management Science,2007,53(8):1303-1314.

[7]Yunchuan Liu.The Product Quality Decision in Distribution Channel[J].Working Paper,2011:1-26.

[8]Yunchuan Liu.On the Effects of Channel Structure on Product Quality Decisions[J].Working Paper,2012:1-28.

[9]王德章,刘丽丽.现代流通业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商业研究,2006(13):28-30.

[10]郑淑蓉.论我国现代流通业的技术创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45-49.

[11]李显戈.SCP范式下的现代流通业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09(14):11-12.

[12]李骏阳.中国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问题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4):11-14.

[13]洪涛.“十二五”中国特色流通体系及其战略初探[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4):1-7.

[14]刘盘根.电子商务在现代流通业中的发展及应用[J].中国商贸,2010(11):54-55.

[15]李晓慧.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流通业生产率增长[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6):18-25.

[16]丁俊发.中国流通业的变革与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1(6):20-24.

猜你喜欢

流通业流通体系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现代流通业水平的评价维度及三大经济区发展比较
我国流通业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物流技术革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