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物流主体合作边界及效应探讨

2012-11-30肖艳丽李谷成

中国流通经济 2012年2期
关键词:中间商销售商生产商

肖艳丽,李谷成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

责任编辑:陈静

一、引言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深层次的经济融合对农产品物流方式、功能、效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订单农业和“公司+农户”模式等使得农产品物流需求方与供给方联系紧密,通过产业链环节的合作,带来了物流成本较大程度的节约。在以第三方物流为趋势和导向的背景下,还应加大物流供给方与产业链各方的合作,以保证物流需求得到有效表达、物流供给能够合理开展。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普遍呈现“小而全”的状态,且大多从事传统仓储和运输业务,物流资源缺乏、资金限制使得物流企业扩展和升级困难,导致农产品物流行业集聚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为充分利用物流资源,提高物流水平,开展农产品物流主体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将“经济理性”作为人类行动的基本假设,但受现有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所限,各利益主体的“自利”行为将导致团体视角的不理性,特别是在利益分配不均衡的情况下,各主体的行动选择将与经济理性背道而驰。正是由于个人行为的差异性以及小农户决策的盲目性,致使农产品物流需求表达不畅。同时,又因为农产品物流行业低收益、高损耗的特性以及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限制,使之与物流需求方难以形成互惠互利的有效机制。因此,农产品物流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农产品物流以近20%的速度增长,但由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缓解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时空矛盾,不利于农产品价值的顺利实现,进而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以及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同时,物流成本直接推高了农产品价格,间接减少了社会总福利。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的作用仅在于降低运输费用,而其他物流成本的最小化,如物流技术的升级、装备的改进、服务的提升、信息的收集等,都需要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合作。

农产品物流主体由农产品物流需求主体和农产品物流供给主体构成。其中,农产品物流需求主体包括农产品生产商、中间商和销售商;农产品物流供给主体一般为农产品物流企业,以及承担加工、销售的农业企业。因此,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合作表现为三种类型:物流需求主体内部的合作、物流供给主体内部的合作、物流需求与供给主体之间的合作。

相关文献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鲜农产品,对大宗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粮食上,对其他大宗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较为少见。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物流体系、[1]网络布局、[2]供应链管理、[3]第三方物流、[4]流通效率、[5]模式选择[6]等。农产品物流主体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物流主体的发展情况、[7]行为表现[8]等。

有关合作边界的研究,包括区域经济、[9]劳资双方、[10]竞争主体[11]等的合作边界,为本文研究农产品物流主体间的合作边界提供了思路。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指出,人的行为依赖于其他人的行动空间,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的众多领域,利用博弈论中的相关假设与模型来研究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合作边界是可行的。侯建荣等、[12]吴文征和鞠颂东[13]分别利用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分析了都市圈经济系统协调和物流园区协同发展,为本文开展农产品物流主体合作与非合作的收益及效应比较分析提供了借鉴。本文从农产品物流主体的行为偏好及合作倾向出发,以总收益变化为比较基础,找出合作所带来的经济效应的大小以及规模与价格变化的规律。

二、农产品物流主体的行为偏好及合作倾向

1.行为偏好

农产品物流需求主体往往也是农产品供应链主体,因而物流需求主体之间合作的博弈表现为供应链主体之间的博弈。生产商根据对农产品市场行情的分析与预测,以及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如优势农产品布局政策等,规划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并由此决定了农产品供给的数量;中间商根据自身的利润目标,确定农产品原料购进价格和农产品流通、加工后的卖出价格,从而从购销的时间、空间、品质等差价中获利;销售商根据市场上农产品的实际价格、农产品消费需求预测、库存能力等确定农产品的订货量,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达到利润最大化。

物流企业往往进行规模和价格决策,以追求利润最大化。当企业提供的服务与市场上众多竞争主体的服务相同时,各自选择适度的规模,以便分享农产品物流市场份额,规模竞争能够促使产业集中度提高,但过度的规模竞争则容易造成农产品物流行业低效率竞争的状态;当企业提供的服务有差异时,经常围绕价格展开竞争,这种价格竞争能够激起企业之间的学习与模仿行为,从而不断促使农产品物流行业技术与质量的提高,但当价格竞争不能得到有效规制时,也会导致无序竞争的局面。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农产品物流需求主体不再进行自营物流,而是将相关物流业务如运输、包装、仓储、配送等外包给专业物流企业,以达到利用外部资源来降低风险、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效果。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物流外包业务量占到了70%以上。[14]随着城乡经济、市场一体化的发展,农产品物流外包将以其专业、高效、快速等特点占据优势地位。

2.合作倾向

农产品物流主体一方与其他各方合作愿望的强烈程度,与它在合作中的预期纯收益成正比,预期纯收益越大,与其他各方合作的愿望就越强烈。农产品物流主体一方与另一方的合作倾向,等于它在合作时的预期纯收益与合作中各个主体总的预期纯收益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CTA为农产品物流主体A的合作倾向,AER表示农产品物流主体A的预期纯收益,TER表示农产品物流主体因合作而产生的总预期纯收益。

合作倾向的公式表明,农产品物流主体利益是主体之间合作的基础,只有当合作对物流主体有利时,合作行为才能发生。尽管在当前的农产品物流中,各主体存在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但只要合作能提高自身收益,合作就是可行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合作表现为帕累托改进。

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合作倾向还与各主体的市场地位有关,如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等因素,物流企业往往更愿意与有组织的生产商合作,这也是许多学者呼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协会等的目的所在。当然,存在利益驱动时,市场地位对合作倾向的影响程度较低。

三、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合作边界及效应

1.需求主体之间的合作边界及效应

假设生产商、中间商、销售商均为独立的决策者,具有经济理性,在农产品物流活动中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并且都具有完全信息,风险偏好均为中性。生产商、中间商、销售商之间的博弈表现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由于市场上各类农产品供给数量的多少取决于生产商的产量,因此可建立斯坦克尔伯格(Stackelberg)博弈模型。[15]

将生产商视为领导者,所生产的农产品价格由边际成本决定;中间商根据农产品供给量,加入中间增值工序,并决定提供给销售商的供给价格;销售商则根据生产商的产量和中间商的供给价格确定订货量,视为跟随者。假定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农产品总量保持不变,销售商的订货量等于生产商的供应量,也等于中间商的供应量,均为q。

设生产商的边际成本为c1,供给价格为p1;中间商的边际成本为c2,供给价格为p2;销售商的边际成本为c3,销售价格为p3,销售商的逆需求函数为 p3=a-bq,其中,a>0,b>0。因此,生产商、中间商、销售商的收益函数分别为:

在不合作的情况下,生产商、中间商、销售商进行分散决策,生产商和中间商通过供货价格来实现利润最大化,销售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订货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如下:

首先,销售商将生产商和中间商的供货价格p1和p2视为固定,选择订货量q;其次,中间商将生产商供货量q视为固定,选择中间供给价格p2;最后,生产商在一定的中间供给价格p2和一定的销售商订货量q下,选择农产品供应价格p1。

因此,不合作情况下的均衡数量、价格与收益分别为:

在合作的情况下,假定合作所产生的单位成本为z,由生产商、中间商、销售商共同分担,总利润函数为:

对q求一阶导数得均衡数量、价格与收益分别为:

因此,合作所带来的效应为:

2.供给主体之间的合作边界及效应

目前,农产品物流供给主体大多是为传统物流企业提供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服务,针对农产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相对缓慢。在缺少行业规制和引导的背景下,农产品物流供给主体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相当时,价格竞争表现为低效率竞争,带来行业竞争的无序状态,不利于发挥农产品产销纽带作用。因此,农产品物流供给主体之间通常表现为规模竞争博弈,通过规模决策分享市场份额。

考虑两个物流企业的库诺特(Cournot)规模竞争博弈,[16]规模分别为q1和q2,农产品物流供给总规模为Q=q1+q2,边际成本均为c。由于物流企业所提供的农产品物流服务是同质的,两者共同决定农产品物流行业的服务价格P,价格与规模之间的关系为 P=a-b(q1+q2),其中,a>0,b>0。

两个物流企业的收益函数分别为:

在不合作情况下,由一阶条件得到两个物流企业利润最大化下的均衡规模和收益为:

在合作情况下,收益函数为:

进而得到农产品物流供给主体合作情况下的收益为:

因此,合作所带来的效应为:

此时,合作的量价变化分别表现为:

由此可见,农产品物流供给主体之间的合作能够带来规模的减少和价格的上升,意味着供给主体之间的规模竞争能够通过适度规模竞争,促使物流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带来物流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同时,在原成本收益函数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物流供给主体之间的合作倾向与合作成本z呈反向关系,当合作成本降低时,合作倾向逐渐增大。

3.供需主体之间的合作边界及效应

在物流需求主体与供给主体之间的博弈中,由物流需求主体决定物流量q,而物流量与农产品市场的需求量一致。设物流需求主体的农产品价格为p1,则农产品市场需求函数为:

并且,q=D(p),a>0,b>0。

当边际成本为c1时,农产品物流需求主体的收益函数为:

设物流供给主体的物流价格为p2,边际成本为c2,则农产品物流供给主体的收益函数为:

在独立决策的情况下,农产品物流需求主体与供给主体为追求收益最大化,得到最优价格和物流量分别为:

此时,独立决策均衡下的总收益为:

合作情况下,物流供需双方以整体利润最大化为出发点,共同决定农产品物流量,在单位物流量合作成本为z时,总收益函数为:

由一阶条件分别可得合作均衡下的价格、物流量及收益为:

因此,合作所带来的效应为:

当△π>0,即 a-bc1-bc2>(4+4时,合作所带来的农产品物流总体效应为正,且随着单位合作成本z的减少,合作效应逐渐增大。因此,农产品物流供需主体的合作边界为:

此时,合作的量价变化分别表现为:

比较可知,农产品物流供需主体之间的合作所带来的农产品价格和物流量的变化正好相反,当合作带来农产品价格上升时,物流量呈减少趋势;当合作带来农产品价格下降时,物流量呈增加趋势。这种合作效应有利于明确政策导向,更好地为保证农业收益服务,为农产品市场提供良好的量价支持手段。

农产品物流供需双方的合作倾向与自身成本收益函数以及合作成本z有关,成本收益率的提高与合作成本z的降低,能够增加双方的合作倾向。并且,农产品物流供给方成本收益的提高除了能够增加自身的合作倾向外,还能带动农产品物流需求方更倾向于合作。

四、结论与建议

随着物流的价值被发现,发展物流业成为经济新的利润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17]而合作能够降低农产品物流中的交易成本,通过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增加经济剩余。为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引导农产品物流主体之间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非常有必要。合作机制的形成应以利益为基础,对农产品物流主体合作的收益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

第一,农产品物流需求主体的合作边界为:

第二,农产品物流供给主体的合作边界为:

合作效应、合作倾向与合作成本z负相关。此外,通过适度规模竞争,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价格,形成有效的产业联盟,从而获得更多的收益。

第三,农产品物流供需主体合作边界为:

其中,合作中价格与数量呈反向关系,有利于农产品物流行业的整合,并使之成为调节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手段。此外,合作成本z的减少能够增进合作效应与合作倾向,供给方成本收益率的提高能够带动需求方融入到合作中来。

因此,为提高农产品物流主体合作倾向,增加合作收益,应充分重视合作成本的降低,这就要求在政策导向、行业规制、主体融合上有所创新,通过产业联盟、供需联盟等,构建分工协作、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合作形式,为活跃农产品市场、提高物流效率、增进物流主体积极性提供良好的平台,从而不断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与核心竞争力。

[1]黄祖辉,刘东英.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4):49-53.

[2]索志林,王栋.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7(6):51-55.

[3]杨平,乔雯,易法海.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运作新模式探析[J].商业时代,2008(6):16-17.

[4]王艳.基于增值服务理论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研究初探[J].江苏商论,2008(11):56-58.

[5]赵晓飞,田野.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2):16-22.

[6]孙剑.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测评与演进趋势——基于1998~200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中国流通经济,2011(5):21-25.

[7]崔宁波,陈诗波,矫健.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发展沿革及培育对策 [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28-31.

[8]杨军.现代农产品物流主体的行为分析及政策取向[J].江苏商论,2010(3):51-53.

[9]崔卫国,刘学虎.区际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98.

[10]吕景春.论劳资合作博弈中利益的帕累托改进——基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分析视角[J].经济学家,2009(4):16-22.

[11]徐爱东.携号转网对移动通讯运营商竞争与合作的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130-134.

[12]侯建荣,陈洁,黄丹.基于合作博弈的都市圈经济系统协同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7(15):559-562.

[13]吴文征,鞠颂东.基于非合作博弈的我国物流园区协同发展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0(12):26-29.

[14]张旭辉.鲜活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理论与实践[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01.

[15]公彦德,李帮义.三级供应链协调和利润分配机制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1):185-186.

[1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43-45.

[17]唐新贵.区域经济中物流与知识流的价值关系[J].经济地理,2009,29(12):1967-1971.

猜你喜欢

中间商销售商生产商
基于网络平台市场的销售商促销竞争策略研究
具有风险规避销售商的供应链退货政策协调模型
乌克兰强化网站中间商责任
生产商名录
生产商名录
生产商名录
误解中间商
不一样的中间商 不一样的里约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可以做好农资生意?
生产商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