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大黄联合培菲康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的早期保护作用*

2012-11-30余炳取张益光吴炳权孟凡升郑娟红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3期
关键词:胰腺炎胰腺细胞因子

余炳取 贾 杰 张益光 吴炳权 孟凡升 郑娟红

(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 温州 325000)

急性胰腺炎 (AP)时常伴有血清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升高,且升高幅度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呈正比,能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SF)。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移居参与了ANP继发感染和SIRS的发生,调节肠道微生态变化应有利于控制肠道细菌和毒素的移居,对AP起到保护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生大黄联合微生态制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其胰腺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健康清洁级SD大鼠64只,雌雄不分,体质量180~220 g,由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试药与仪器 生大黄 (三九医药),培菲康 (上海信谊药厂)。左旋精氨酸(Sigma公司),TNF-α、IL-10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bender公司),DFM-96型多管放射免疫计数管(联机)(合肥众成机电技术公司)。

1.3 分组及造模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生大黄组,生大黄联合培菲康组(联合组),每组16只。大鼠术前12 h禁食不禁水,用10%左旋精氨酸溶液按1 g/kg腹腔注射制作SAP大鼠模型,术后禁食不进水。模型组和治疗组全部造模成功。

1.4 给药 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于术后3 h后予0.85%氯化钠灌胃(1 mL/100 g体质量);生大黄组在造模3 h后胃管注入(1 mL/100 g体质量)中药液1次;联合组在造模3 h后胃管注入中药液基础上同时加培菲康溶液灌胃,1×107CFU/d。

1.5 标本采集及检测 各组灌胃均12 h 1次,并于12、24、48、72 h分批处死。(1)将大鼠麻醉后于腹主动脉采血2 mL,在室温下离心(2500 r/min,10 min),取血清在-20℃保存,血清 TNF-α、IL-10水平用ELISA方法检测,按说明书要求操作。(2)取部分新鲜胰腺组织,用滤纸拭除血迹后称湿质量,后置于60℃烤箱内烘烤48 h,称干质量,以胰腺湿/干质量比反映胰腺水肿程度。按Rongione[1]的评分标准以水肿、炎症、出血和坏死评价胰腺组织损伤的程度,各项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4分,取各项积分之和评价胰腺的病理组织学改变。(3)并取2块新鲜胰腺组织标本用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行HE染色,观察胰腺的病理改变,每张切片观察20个视野。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以单因数方差分析对各组均数进行显著性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血清TNF-α、IL-10水平的比较 见表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大黄组和联合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大黄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联合组明显高于生大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血清TNF-α、IL-10水平及胰腺湿/干质量比比较()

表1 各组血清TNF-α、IL-10水平及胰腺湿/干质量比比较()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联合组比较,△P<0.05。下同。

n TNF-α(ng/L)16 238.26±26.82**模型组 46.03±11.00 0.78±0.09组 别 IL-10(ng/L) 胰腺湿/干质量比正常对照组 35.64±2.30* 0.60±0.15*16 274.96±18.87生大黄组 16 260.35±17.61 34.89±9.12**△ 0.61±0.17*联合组 16 261.33±31.50 43.56±6.22 0.70±0.05*

2.2 各组胰腺湿/干质量比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生大黄组和联合组大鼠胰腺湿/干质量比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大黄组和联合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各组胰腺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评分 肉眼观察,正常对照组胰腺外观正常;模型组可见胰腺质地偏硬,大网膜、肠系膜及肾脂肪囊可见皂化斑,胰腺与周围组织粘连,可见水肿、出血和坏死灶,腹腔有中量血性腹水;治疗组大鼠胰腺肿胀明显,质地尚软,部分可见黄色坏死灶,腹腔有少量血性腹水。显微镜下:正常对照组胰腺组织正常;模型组胰腺腺泡小叶结构严重破坏,小叶间隙增大,可见小叶分隔,胰腺组织大片出血、凝固性坏死及脂肪坏死,可见血管破裂出血,坏死区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符合重症胰腺炎病理改变;生大黄组和联合组较模型组炎症明显减轻,表现为胰腺间质水肿仍明显,小叶间隙增大,可见小叶分隔,伴中量至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腺泡肿胀,胰腺组织坏死范围缩小,可见凝固性或脂肪坏死,其中联合组炎症减轻更明显。见图1。各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见表2。

3 讨 论

图1 各组胰腺病理组织学切片(HE,×400)

表2 各组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值(分,)

表2 各组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值(分,)

炎症 出血0** 0**模型组坏死 积分正常对照组 0** 0**组 别 水肿0**3.61±0.52 3.61±0.52 1.93±0.52生大黄组 3.34±0.52* 2.15±0.62* 1.38±0.52* 1.62±0.52* 8.49±0.68*联合组 3.14±0.52* 2.01±0.60* 1.25±0.52* 1.52±0.52* 7.94±0.58*21.62±0.52 11.23±1.40

SAP是一种伴有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并发症多。IL-10是机体内诸多抗炎细胞因子中最重要的多功能调节因子,有利于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平衡和炎症的恢复,是目前所发现的AP时重要的强效抗炎细胞因子,在阻止胰腺持续坏死,AP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2]。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更加注重保护机体防御功能和调节机体适度反应在抗感染治疗中的地位。近年来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移居参与了ANP继发感染和SIRS的发生,其主要的原因为肠黏膜的损伤和肠道细菌过度繁殖所造成的菌群紊乱、肠道动力紊乱、细胞因子过度生长、生长因子缺乏和肠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凋亡而致使肠黏膜屏障损伤,发生肠道衰竭。因此调节肠道微生态变化应有利于控制肠道细菌和毒素的移居。

中医学认为AP病机为气滞湿阻、瘀凝不通、郁久化热、湿热搏阻中焦,以理气攻下、清热解毒为治则,运用生大黄等中药用于治疗SAP已成为我国独有的SAP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3],生大黄抑制胰酶活性,抑制巨噬细胞过度激活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炎性细胞因子及自由基的释放,还抑制血管通透性,松弛胆道口括约肌,维护肠管屏障功能,免除肠菌移位;可有效改善大鼠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培菲康即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和肠球菌三联活菌,服用后分别定植在肠道的上、中、下部位,组成了一个在不同条件下都能生长、作用快而持久的联合菌群,在整个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屏障,防止致病菌侵袭,抑制有害菌产生的内毒素和致癌物质。给药后,通过重建宿主肠道菌群间的微生态平衡,抑制场内有害菌及其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清除自由基及过氧化脂质。陈磊等[4]ANP猪模型表明早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能有效减轻内毒素血症,降低NF-κB活性及细胞因子浓度,维持促抗炎反应平衡。肠内免疫微生态[5]营养,可以补充肠道正常菌群,减少细菌易位,减少内毒素血症及炎症因子的发生。

本研究发现,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大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可以降低SAP大鼠血清TNF-α水平,并减轻胰腺湿/干质量比,其胰腺炎性细胞浸润、出血、坏死等病理组织学改变均明显减轻,且在胰腺湿/干质量比和胰腺组织病理积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两个治疗组的SAP大鼠血清TNF-α水平与模型组有降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考虑与实验大鼠数量偏少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生大黄组和联合组均降低SAP大鼠血清IL-10水平,其中联合治疗组SAP大鼠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生大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生大黄和培菲康可以减轻SAP大鼠胰腺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降低血清炎性介质TNF-α、IL-10的水平,阻止全身病情加重,其中联合治疗组中的培菲康可以促进机体产生内源性的IL-10,提升血清IL-10的水平,对AP的早期治疗及预防中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生大黄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SAP的作用结果可能为保护和重建肠屏障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重建促抗炎细胞因子的平衡,进而减轻SAP的炎症反应,将有利于降低SAP死亡率。

[1]Rongione AJ,Kusske AM,Kwan K,et al.Interleukin 10 reduces the severity of acute pancreatitis in rats[J].Gastroenterology,1997,112:960-967.

[2]王刚,孙备.白介素10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现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69-71。

[3]刘晓红,赵零卿,钱家鸣.大黄对大鼠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1):14-17。

[4]陈磊,邹晓平,田觅,等.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影响的研究[J].中华胰腺病杂志,2008,8(2)115-118.

[5]白黎智.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18(6):616-620.

猜你喜欢

胰腺炎胰腺细胞因子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华胰腺病杂志》稿约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30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