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哮喘敷贴方”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免疫机制的影响*
2012-11-30陈晓勤韩晓波黄雪元陈利清吴文珍
陈晓勤 许 勇 倪 伟 张 艺 韩晓波 黄雪元 陈利清 靳 松 吴文珍
(1.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上海 201800;2.上海中冶职工医院,上海 200941;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
支气管哮喘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增多的趋势[1]。本病属中医哮证范畴,发作期多以寒哮为主,缓解期多以气虚阳虚为主[2]。笔者应用上海市名老中医邵长荣教授的“阳虚哮喘敷贴方”(简称“敷贴方”)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至2011年呼吸科门诊患者。男性23例,女性39例; 年龄 18~29岁 12例,30~59岁 40例,60岁以上10例。病程平均16年。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3]的诊断标准和分期标准。(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及《中医证候辨治规范》制定肾阳虚证诊断标准。主症:畏寒肢冷、腰酸肢软。次症: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具备全部2项主症,兼具2项以上(含2项)次症者属肾阳虚证。(3)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和分期标准、中医证型诊断标准,且年龄18~65岁。(4)排除标准:处于哮喘发作期者;有可造成气喘或呼吸困难的其他疾患;年龄在18周岁以下或65周岁以上者;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疾病、精神病;对本方组成药物过敏者;符合纳入标准但治疗依从性不好者。
1.3 治疗方法 选取阳虚哮喘敷贴方,其主要成分和比例为:熟附子 2,巴戟天 2,补骨脂 2,麻黄 1,丁香0.6,吴茱萸 0.6,肉桂 0.6,桑寄生 2,淫羊藿 2,各研为细末,过120目筛,备用。取穴:天突、大椎、肺俞(双侧)、风门(双侧)穴。将敷贴方用姜汁调制成稠糊状制成直径为2 cm的锥状药饼,然后用7 cm×10 cm麝香止痛膏固定于相应穴位,一般4~6 h至局部皮肤发红甚则发泡,如有皮肤溃破者局部涂以龙胆紫。在治疗期间,除急性发作时予相应处理外,不用其他药物治疗。疗程:夏季7~9月之间,每周2次,共3个月。
1.4 疗效判断 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1988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疗效判断标准”[4]。于治疗前后分别抽取外周血15 mL以检测相关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及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62例患者治疗后显效32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2.26%。
2.2 治疗前后免疫细胞变化情况 见表1。治疗后,T细胞、Th/Ts比值较治疗前提高,Ts细胞、B细胞下降(P<0.001),NK 细胞无明显变化,CD4+CD8+T 细胞增多。
表1 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表1 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0.001。下同。
项 目 n治疗前 62治疗后 62 T细胞(%)Th细胞(%)Ts细胞(%)51.12±1.65 49.40±2.09 53.68±1.74 53.81±1.26*50.81±1.43 42.03±1.44*Th/Ts B细胞(%)1.10±0.07 27.43±0.86 1.38±0.06*21.80±0.95*NK细胞(%)CD4+CD8+29.98±1.60 2.24±0.06 31.59±1.09 2.50±0.07*
2.3 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变化情况 见表2。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G、IgM含量明显升高,IgE明显下降(P<0.001),IgA 无变化(P>0.05)。
表2 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定量比较()
表2 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定量比较()
项 目 n IgG(g/L) IgE(IU/mL) IgA(g/L) IgM(g/L)治疗前 62 10.54±0.23 209.34±5.65 3.36±1.60 1.69±0.08治疗后 62 12.28±0.24*112.56±5.35*2.11±0.06 2.15±0.07*
3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是内科常见的难治病种,具有反复发作、慢性迁延的临床特点。冬病夏治三伏贴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夏季“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季节,《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指出“夏者,经满气溢,孙络受血,皮肤充实。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故三伏天人体气血旺盛,腠理开泄,此时贴敷,药力更易直达脏腑,起到激发正气、祛除伏寒,达到减少哮喘急性发作或不再发作的目的。
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免疫疾病,其免疫激活、免疫调理机制甚为复杂。有研究报道,哮喘患者受变应原刺激后,CD4+T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不能相应提高[5],CD8+细胞在在加重哮喘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6]。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在不同时间点上,CD8+T细胞可出现作用转换,即CD8+T细胞作用的时间依赖性,在机体致敏和激发的前期阶段中,CD8+T细胞主要通过增加IFN-γ的分泌来发挥保护作用,而一旦系统被激发后,CD8+T细胞在气道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即发生变化,主要起促炎作用[7]。本课题研究发现,“敷贴方”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总有效率为83.3%,并对哮喘患者具有多种免疫调节作用:(1)外周血T细胞、Th/Ts比值提高,Ts细胞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提示 “敷贴方”对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有一定调节作用,与文献[6]报道相符;(2)外周血B细胞明显下降,IgE含量明显降低,说明“敷贴方”对IgE介导的过度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3)免疫球蛋白IgG、IgM含量升高,对体液免疫功能具有促进作用,研究中未发现IgA有意义的变化,留待后续研究进一步分析;(4)治疗后NK细胞数量略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5)外周血CD4+CD8+阳性细胞增多,有显著性差异。近来的研究显示,CD4+CD8+双阳性T细胞(DPT细胞)存在于人和小鼠、鸡、猪、猴等动物的外周血中,这些双阳性细胞为抗原特异性记忆细胞,能够产生疫苗诱导的记忆免疫应答[8],提示“敷贴方”具有一定的促进免疫应答的功效。
本课题所取穴位均为中药敷贴治疗哮喘的常用腧穴。肺俞、风门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腧穴,是肺卫经气输注所在,其中,肺俞穴是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最基本的穴位,针刺、艾灸肺俞可以改善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9]。大椎穴为督脉的强身要穴,为诸阳之会,《类经图翼》载“大椎,主治五劳七伤,乏力,风劳食气,咳症久不愈”。天突穴为任脉要穴,内应肺系,外通气窍,为气息出入的要塞。天突、大椎、肺俞、风门相配,外用附片、巴戟、肉桂、麻黄等温补辛散中药组成的“敷贴方”三伏天进行穴位敷贴,共奏宣肺平喘、降气祛痰,温阳补肾、温经散寒之功。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敷贴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免疫调节作用。因此,“敷贴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1]朱元珏,陈文彬.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54.
[2]封继宏,刘恩顺,张弦,等.2419例支气管哮喘证候调查的文献统计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8):66-68.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病学组.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 (2008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4]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哮喘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88,3(3):67.
[5]郭胤仕,许以平,史桂英.变应原对哮喘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功能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6):723-726.
[6]蒋雄斌,殷凯生.CD8+T细胞与重症哮喘[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25(9):693-695.
[7]Stock P,Kallinich T,Akbari O,et al.CD8(+) T cells regulate immuneresponses in a murine model of allergen-induced sensitization and airway inflammation[J].Eur J Immunol,2004,34(7):1817-1827.
[8]张宏伟,吴昊.外周血 CD4+CD8+T细胞研究进展[J].北京医学,2006,28(2):108-110.
[9]房恭,周雪忠,刘保延,等.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基本药物和穴位的研究[J].中医杂志,2009,50(9):794-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