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2012-11-30王书芬
李 震 王书芬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河南南阳 473000
9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李 震 王书芬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河南南阳 473000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 方法 对本院2011年1月~2012年7月上报的9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从患者的年龄、性别、药品名称、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99例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30.30%)和5岁以下的婴幼儿患者(27.27%)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较高。药品共涉及3大类14个品种,其中,活血化瘀类较多(51.52%)。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和瘙痒(42.42%)。 结论 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监管有助于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合理用药
中药注射液是在中药基础上结合现代注射液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置成液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人体内的制剂[1]。中药注射剂具有起效快、作用迅速、可靠的特点。但是由于成分比较复杂,近年来不断有中药注射剂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报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是指在中药注射剂用于预防、治疗或改善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剂量所导致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2]。为此,笔者对本院2011年1月~2012年7月9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进一步保证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7月所有门诊、住院患者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99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99例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涉及药品类别与名称、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以及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99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最小22 d,最大 87岁,其中0~5岁者占27.27%,>60岁者占30.30%。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情况
2.2 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99例报告中,ADR发生时间多集中在用药1 h内(66.67%)。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具体情况见表2。
2.3 发生ADR的中药注射剂种类
99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3大类14个品种,发生ADR的中药注射剂主要集中在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益气扶正类,具体种类及构成比见表3。
表2 ADR发生时间分布情况
表3 发生ADR的中药注射剂种类及构成比
2.4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99例ADR累及6个系统及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最多,占42.42%,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ADR累计系统器官比及临床表现
2.5 不良反应评价
根据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报表标准[3]对99例发生ADR的报表进行不良反应评价,发现“很可能”居多,有 57 例(57.58%),“可能”有 33 例(33.33%),“肯定”的有9例(9.09%)。
根据国内文献及说明书记载统计,严重的ADR有3例(3.03%),新的一般的ADR有 6例(6.07%),一般的ADR有90例(90.9%)。出现不良反应后立即给予停药并采取一些措施,治愈 84例(84.85%),好转 15例(15.15%)。
3 讨论
收集的99例ADR报告中,从性别来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从年龄分布可以看出,60岁以上患者和5岁以下的婴幼儿患者发生ADR比例较高,这与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各个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血管较细且对热原的耐受力差,中药注射剂中存在的微粒、热原及其在静脉输液配制过程的累加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导致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药物浓度过高有关。老年患者一般基础疾病较多,合并用药较多,各系统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增高,且机体免疫功能退化,易出现变态反应[4]。所以,对老年患者和婴幼儿用药应谨慎小心,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给药方法,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测定,使给药个体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ADR发生时间多集中在用药1 h内,所以临床上患者在开始滴注中药注射剂时临床医务人员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处理,确保用药安全。活血化瘀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可能与其作用于心脑血管,在肝肾、血液中浓度较高有关。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很多,中药注射剂大多由复方制剂组成,成分比较复杂,且有效成分不是很清楚,提取的工艺上很难提纯,制备过程中混杂的微量不纯成分,存放或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化[5]。再者,中药注射剂中除药物有效成分外,其制剂中的增溶剂、稳定剂、赋形剂及药物本身的氧化、还原、分解、聚合等所形成的杂质均能成为过敏原物质而致机体过敏,从而诱发各种类型的变态反应[6]。同时,多数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需用其他药物稀释或溶解,而pH值可影响成分的稳定性,造成ADR发生。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所涉及的系统器官主要是皮肤及其附件,表现为皮疹、瘙痒、红斑、面部潮红等。其次是局部反应,表现为用药部位疼痛、红肿。多数患者对症给予停药、减慢滴速、抗过敏等处理后缓解或治愈。这与药品说明书上记载的不良反应很多相一致的,可能是由于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多发生于皮肤黏膜表面,有较强烈的不适感,症状明显,与药物的相关性容易确认有关[7]。
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合理选择用药途径,能口服的尽量避免静脉滴注给药。(2)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若需联合用药,应考虑间隔时间及换药时注意冲管。(3)滴速过快引起的不良反应很多,有些减慢滴速症状即消失,所以要尽量控制输液速度,最好是30滴/min。(4)超剂量用药,易使药物浓度过大,可使瞬间进入静脉的药物增大,从而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5)大部分的中药注射剂都要求pH为4.0~6.5,一般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容易引起大量不溶性微粒,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增加不良发应的发生率。(6)中药注射剂加药后放置时间过长,可导致药液颜色发生变化,微粒增加,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增加不良发应的发生[8]。
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中药注射剂的风险管理,应积极宣传合理用药知识,科学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大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时通报及警示,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中药制剂安全合理的使用。
[1]赵新先.中药注射剂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
[2]周勃.有关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9.
[3]高东宸,张丽雅.药物不良反应监察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48-49.
[4]冯陆冰,马青松.12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事组织,2011,20(10):59-60.
[5]陈燕.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其合理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94(1):6-7.
[6]杨国正,何燕,高天,等.35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2):248-250.
[7]张扬,刘若实,杜立阳,等.437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光明中医,2012,27(5):1027-1029.
[8]张菊珍,殷圣虹,杨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防控浅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52-53.
Analysis of 99 reports o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LI Zhen WANG Shufen
Intravenous Drug Control Center of Nanyang Central Hospital in He′nan Province,Nanyang 473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 and regularity of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cluded by injectable prepar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in the clinic.Methods Ninety nine case reports on adverse reactions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which were submitted by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July 2012,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patients′age,gender,drug name,the occurrence time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the involved organs,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relevance evaluation,etc.Results Patients which were more than 60 years old(30.30%)and less than 5 years old(27.27%)had a higher proportion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99 reports.The involved drugs covered 3 kinds including 14 varieties.They were mainly drugs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51.52%).The most common involved organs were skin and accessories.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mainly rash and itch(42.42%).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in order to reduce and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s well as ensure the medication safety in patien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Adverse drug reactions;Analysis;Rational drug use
R283
B
1674-4721(2012)11(c)-0135-02
李震(1978-),男,河南南阳人,硕士,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
2012-08-10 本文编辑:陈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