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稳定系统和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对比研究
2012-11-28石忠琪
闫 旭 陈 新 石忠琪 王 佳
胫骨近端骨折是常见的膝关节周围骨折。复杂骨折通常是指AO/OTA分类中的A2、A3、C2和C3型[1]。由于干骺端和关节内的骨质粉碎以及软组织损伤的发生率较高,胫骨近端高能量复杂骨折的治疗较为棘手。传统AO解剖钢板的应用是一次重大进步,但手术操作复杂,创伤较大,术后制动时间长,容易引起膝关节僵硬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近年来的微创稳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有间接的骨折复位,经皮肌肉下植入钢板和成角稳定性等优势。笔者此前对比研究了解剖钢板和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疗效[2]。本文对这2种方法在胫骨近端复杂骨折治疗中的手术经验和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2年7月—2008年12月住院治疗的胫骨近端骨折的连续性病患者213例,均一期接受解剖钢板或LISS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入选标准:(1)闭合新鲜的单一骨折。(2)AO 分型均为A2、A3、C2和C3 型复杂骨折。(3)在损伤前患侧膝关节无疼痛,且活动正常。(4)采用自体髂骨移植。排除标准:(1)陈旧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2)多发及开放骨折。(3)术前有下肢深静脉血栓。(4)需重症监护或转入其他科室治疗。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5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跟骨牵引;术前1 d常规查患肢静脉B超以确定有无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6~12 d,平均8.9 d。58例患者中行解剖钢板治疗(解剖钢板组)32例,其中21例行膝关节MR检查,12例伴交叉韧带水肿,8例伴半月板Ⅱ级损伤。余26例行LISS钢板治疗(LISS钢板组),其中19例行膝关节MR检查,10例伴交叉韧带水肿,9例伴半月板Ⅱ级损伤。
1.2 手术方法
1.2.1 解剖钢板组 手术入路为取膝关节前内侧切口,起自髌骨上缘,沿髌骨内侧缘向下延长至髌骨内侧,胫骨结节下2~3 cm处。完成皮肤切口后,切开内侧髌支持带及内侧关节囊。半月板如果破裂应予切除,交叉韧带断裂予以重建。C型骨折观察胫骨内外髁的移位情况,用两手掌向中心挤压两髁,可用克氏针辅助预固定,确认骨折位置良好。预弯解剖钢板,贴附于胫骨近端,依次打入螺钉,视情况添加辅助的拉力螺钉。最上面的螺钉以贯穿内外两髁骨块为宜,远端螺钉穿过胫骨上端的对侧皮质为好。固定完成后充分活动膝关节,判断固定是否可靠,见图1a、b。
1.2.2 LISS钢板组 手术入路切口起自膝关节平面髁部中线,斜向下朝向胫骨结节,偏向胫骨结节1 cm弧向远端,呈“S”形或弧形。术中对胫骨平台骨折应先于钢板置入前进行复位和固定。干骺端骨折和多段骨折采用间接复位、通过骨科牵引床牵引加手法复位。复位需经C型臂X线透视机透视证实,结合体外测量纠正肢体成角、旋转和短缩畸形。LISS钢板顺切口置入。以体外LISS钢板专用定位器瞄准进行锁定螺丝钉固定,见图1c、d。
1.3 术后处理 术后无须外固定,术后48 h平卧制动抬高患肢,拔除引流。LISS组术后3 d在无痛状态下进行膝关节主动、被动屈伸锻炼,每日1~2次在连续被动运动(CPM)机上行功能锻炼,并逐渐增加伸屈幅度。解剖钢板组同样于术后3 d在除痛泵维持下膝关节主动、被动屈伸功能锻炼。术后2周患肢不负重下地活动,手术8周后在双拐保护下开始部分负重活动,定期根据骨折类型和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负重至完全负重。
Figure 1 Iconography of proximal tibial fractures treated by the anatomical plate fixation and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图1 解剖钢板和LISS钢板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影像
1.4 疗效评定标准 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骨移植病例数、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以及并发症(包括血肿,深静脉血栓形成,内置物断裂或松动,钢板刺激症状,对位不良,取出困难)评定等作为疗效指标。我院采用门诊定期预约的方法进行临床远期疗效的随访,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后2周、12周、6个月摄X线片观察骨痂生成量,了解骨折愈合情况。12个月测定患肢膝关节功能,采用改良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记录最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3]。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2组患者骨折类型、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age,gender and cataclasis AO typing between two groups表1 2组患者年龄、性别和骨折AO分型比较
2.2 手术资料比较 2组手术切口、骨移植、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Table 2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data between two groups表2 2组手术资料比较
2.3 术后效果比较 LISS钢板组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18个月;解剖钢板组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96个月。X线片示骨愈合时间,解剖钢板组均在6个月内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65±1.10)周;LISS钢板组6个月内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19±1.06)周,2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4,P>0.05)。
2.4 并发症比较 2组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总数构成(17/32 vs 16/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8,P>0.05)。解剖钢板组4例患者术后4周内用患肢行走,解剖钢板在术后15周螺钉松动,1例发生钢板折断,故取出内置物再次行解剖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骨折于术后6个月愈合。3例发生胫骨近端对位不良,其中1例行胫骨截骨术加髓内钉内固定及植骨术,术后骨折一期愈合,余2例畸形愈合,给予减少负重处理。钢板刺激症状(在可触及的钢板部分之上的疼痛或机械症状)在LISS钢板组(5例)较解剖钢板组(1例)更常见。LISS钢板组中,在骨折愈合后进行钢板取出的手术过程中,6例患者(3例A2型,2例C2型,1例C3型)出现钢板取出困难,故将钉帽毁损或钢板及螺钉一同拔出。
2.5 术后HSS评分比较 术后12个月随访时采用改良HSS评分对患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解剖钢板组(75.09±6.10)分低于LISS钢板组(87.50±6.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89,P<0.01);解剖钢板组优4例,良23例,可5例,优良率84.38%,LISS钢板组优7例,良17例,可2例,优良率92.31%,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7,P>0.05)。
3 讨论
3.1 传统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优缺点 胫骨近端骨折多数情况下与高能量损伤有关,多合并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容易发生膝关节功能受限等严重并发症,是创伤骨科临床的一大难点,多需手术治疗。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术一度成为治疗这一类型骨折可选择的方法,解剖钢板的优点是钢板可以和胫骨近端紧密贴附,可以使骨折达到满意的对位,并且可以对骨缺损进行植骨,但是手术需大切口切开骨折区域,软组织剥离广泛,不同程度破坏血运,术后容易发生粘连,影响膝关节的屈曲活动。有些更为复杂不稳定的胫骨近端骨折往往应用单一解剖钢板固定,术后极易造成膝内翻畸形。
在LISS发明以前通常应用解剖钢板治疗A2、A3、C2和C3型胫骨近端复杂骨折。Phisitkul等[4]在复杂骨折治疗时应用LISS钢板,为今后较为棘手的胫骨近端复杂骨折找到了可以依赖的手段。LISS临床应用后,除患者的经济原因外,原则上不再采用传统解剖钢板治疗该类型的胫骨近端复杂骨折。本研究显示,解剖钢板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及植骨使用较多。虽然2组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解剖钢板组术后12个月HSS评分较LISS钢板组低。术后发生胫骨近端对位不良的患者均为解剖钢板组中C3型骨折。因此笔者认为C3型胫骨近端骨折不适合应用解剖钢板治疗。
3.2 LISS钢板的优点及局限性 近几年来,内固定治疗骨折的理念已从单纯地追求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转变为保护骨及软组织血运和减少手术创伤方向。加强对软组织的保护是现阶段创伤骨科的重要研究方向。LISS是基于微创外科的原则设计的,是生物学固定技术的典型代表。Schütz等[5]较早将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理念应用于治疗胫骨近端骨折,并且LISS钢板成功应用在胫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面。Boldin等[6]采用LISS钢板治疗25例胫骨近端骨折,随访3年发现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远期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LISS不具备普通贴附钢板螺钉对骨块的挤压把持作用及复位作用。笔者认为LISS钢板固定之前,良好的骨折复位是发挥LISS钢板优势的前提,对手术医师的手法复位技术和复位装置有一定要求。Gosling等[7]再次强调LISS钢板固定之前,骨折复位的重要性。不管是LISS钢板还是解剖钢板均是偏心固定,如果内侧骨皮质支撑不足,均有发生失败和膝内翻的危险,国内外均有LISS钢板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中出现膝内翻的报道[8-9]。本组应用LISS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中,未出现膝内翻的现象,考虑术后患肢负重的时间是关键因素。LISS钢板价格昂贵,不利于广泛应用。LISS在取出时容易发生“冷焊接”现象,从而导致取出困难。本组中6例出现此现象,取出时间均为术后18个月骨折愈合后。
3.3 解剖钢板和LISS钢板对比 本研究结果表明,虽然LISS及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均有较满意效果,但是LISS钢板无论手术过程还是术后康复都较解剖钢板有一定优势。LISS钢板组手术时间较解剖钢板组短,原因是LISS钢板的形状设计与骨的解剖轮廓一致,手术中无需预弯、塑形,应用方便,节省了手术时间;手术中钢板在骨膜外,且应用体外瞄准器,避免了广泛切开暴露,减少了对软组织的损伤。LISS钢板组手术失血量较解剖钢板组明显减少,且手术切口小,体现了微创原则。解剖钢板组出现了螺丝钉松动,是解剖钢板对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把持力较弱造成的。在LISS钢板组,由于锁定钢板和骨质贴附不是十分紧密,容易出现钢板刺激症状。虽然LISS对骨膜等软组织破坏较少,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但是解剖钢板组骨折块之间严格解剖对位,且进行必要的植骨,因此2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LISS固定系统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术后膝关节功能好的优点,是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新趋势,特别是对常规方法难以处理的骨折,但其手术理念及技术与传统手术不同,还需要一定病例与随访的积累才能确定其疗效。
[1]Weight M,Collinge C.Early results of the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for mechanically unstable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femur(AO/OTA types A2,A3,C2,and C3)[J].J Orthop Trauma,2004,18(8):503-508.
[2]陈新,闫旭,王凯,等.微创稳定系统(LISS)和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0,30(3):260-264.
[3]Ghazavi MT,Pritzker KP,Davis AM,et al.Fresh osteochondral allografts for post-traumatic osteochondral defects of the knee[J].J Bone Joint Surg Br,1997,79(6):1008-1013.
[4]Phisitkul P,McKinley TO,Nepola JV,et al.Complications of locking plate fixation in complex proximal tibia injuries[J].J Orthop Trauma,2007,21(2):83-91.
[5]Schütz M,Kääb MJ,Haas N.Stabilization of proximal tibial fractures with the LIS-System:early clinical experience in Berlin[J].Injury,2003,34(Suppl 1):A30-35.
[6]Boldin C,Fankhauser F,Hofer HP,et al.Three-year results of proximal tibia fractures treated with the LIS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6,445(4):222-229.
[7]Gosling T,Schandelmaier P,Muller M,et al.Single lateral locked screw plating of bicondylar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5,439(10):207-214.
[8]何锦泉,庞贵根,马宝通,等.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并发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2):102-105.
[9]Phisitkul P,McKinley TO,Nepola JV,et al.Complications of locking plate fixation in complex proximal tibia injuries[J].J Orthop Trauma,2007,21(2):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