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改进的研究
2012-11-27李雅宁
郑 鹏,李雅宁
(1.天津中医药大学计划财务处,天津300193;2.天津大学财务处,天津300072)
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部分企业在陷入财务危机之前己有先兆,正由于这种先兆的存在使得财务风险预警研究成为可能。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诸多矛盾都在企业微观个体中突现,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日益增多,增大了其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只有在预警指标中包含了足够有效的预警信息,才能通过预警模型实现准确的财务危机预警。也就是说,预警指标体系的有效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财务危机是否爆发。因此,研究预警指标体系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理论综述
国际上,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较有影响的财务预警研究已经有十几种。Edward Altman[1-2]的 Z模型以及“配套”的5个预警指标,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广泛采用;20世纪90年代,很多学者相继提出了将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引入到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中,Altman等用这种方法对意大利财务失败的企业进行了预测分析[3]。与以往的线性分析模型相比,这些研究取得了一些较好的结果,但由于缺乏稳定性,总体准确度不高。究其根本原因不是模型选择和改进的问题,而是预警指标体系的结构和预警指标的选取没有引起研究者们的足够重视。国内关于财务风险预警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陈静[4]、孔丽娜和韩兆洲[5]分别选取了6个财务指标和30个预警指标来构建预警指标体系。杨方文、袁雪[6]在文章中选取了15个预警指标进行了指标相关性变动幅度的研究。总体来看,这些预警指标停留在“简单迎合”预警模型的建立阶段,并没有结合企业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深度剖析预警指标体系的结构和预警指标的选取。
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现状分析
1.现行的预警指标体系
现行的预警指标体系一般都是按照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4个“静态”维度来进行分类(见图1)。
如图1所示,现行预警指标体系基本上是以现行的财务分析体系为理论框架,所以选取的预警指标多为常见的财务评价指标。反映偿债能力的预警指标一般选取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利息保障倍数。反映营运能力的预警指标一般有不良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净资产周转率。盈利能力预警指标是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财务评价指标,一般包括主营业务利润率、净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反映未来发展能力的预警指标主要以增长率指标为主的财务分析指标,一般包括总资产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和销售增长率。
图1 现行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2.现行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1)现有财务预警指标的时效性差,不利于内部管理者提出积极而且较为有效的应对防范措施。现有的财务预警指标主要涉及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两表内部项目的比较以及两表项目之间的比较,这些传统的会计比率类指标只能反映出结果,即风险程度,而对于风险量变的过程和产生风险的根本原因反映的不充分、不详细。
(2)对于核心预警“盈利能力预警”的指标选取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现行反映盈利能力预警的指标是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财务分析指标。因此,它们的计算结果受诸如存货计价方法、间接费用分配方法、会计估计等大量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该类指标极易被操纵、虚报或瞒报,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盈利水平及收益质量的警情。
(3)现有财务预警指标的有效性较差。现有研究提出的财务预警指标多为常见的财务评价指标,由于财务评价主要是从“最优化”角度力争“成功”,这就会使用很多具有重复预警功能的财务指标。如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是用来对企业短期偿债风险进行预警的,而财务预警则是从“不失败”角度确保“安全”,如果在预警指标体系中不加思索的将两个指标全部采用,必然会影响预警模型的准确性和运行效率。
(4)没有做到动态分析。目前传统的研究方法是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4个方面进行预警指标的归类和划分,这种划分标准是从不同角度静态地对企业进行“横截面”式的一种预警分析,而没有做到动态监控预警。
(5)指标变量的可操作性差。财务风险预警是对于企业超出或低于临界值(行业均值或中值)时,发出警报警示企业的过程。这需要与临界值进行比较,所以获得每个指标的临界值的数据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财务预警能否实施。但现行预警指标体系中有许多预警指标并不具备这个条件。如现金比率中的现金资产,还有不良资产比率中的不良资产等,由于口径和计算方法上的问题,很难获得这些指标的行业数据。
3.现行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多数文献对于预警指标体系的分类都是“默认”不变的,然而,整个指标体系的分类是预警指标具有层次性和相关性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指标体系如果没有站在企业风险防范的各种环节和角度来进行合理划分的话,那么预警指标的功效就会大打折扣,企业预警也就不可能做到动态分析。几乎所有关于预警指标研究的文献都是按照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4个方面来划分预警指标体系。前面说过,这种划分标准是站在静态的角度对企业进行“横截面”式的预警,无法有效地防范风险。
(2)在研究预警指标的时候,只注重了预警模型的建立,或者为了迎合模型的需要尽量多的选取指标变量,没有考虑指标本身的因素,造成了指标体系中存在大量的重合指标,降低了所选取指标的有效性。
(3)在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多数研究者重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功效系数法等研究方法在预警模型中的应用,并不注重对于预警指标选取的探究,而是千篇一律的使用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会计比率类指标。这样就会造成盈利能力预警指标缺乏真实性以及整个预警指标体系只能反映出风险变化的结果,并不能起到预警中“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作用。即便有一些研究者在预警指标选取环节下了功夫,但他们主要注重创造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过多的使用同一类预警指标。例如:片面地、一味地追求预警指标的敏感性和创新性,大量使用现金流量指标,而忽略了预警指标的可操作性。
三、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改进分析
1.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改进原则
改进原则,就是指在改进预警指标体系时所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董红[7]认为,财务指标应具备3个原则:敏感性、先兆性和较强的影响力。陈静认为预警指标具有敏感性原则即可。总的来看,在现有文献的研究中对于预警指标应遵循的原则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多都只是针对个别指标的选取制定原则,很少考虑到整个指标体系以及指标之间的关系应遵循的原则。本文将这3点结合起来考虑,认为现有预警指标体系的改进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敏感性原则,敏感性是指预警指标能够灵敏地暴露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危机征兆,准确地预测警情。
(2)可比性原则,是指预警指标的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要同时具备纵向可比性和横向可比性。
(3)可操作性原则,指标本身所需要的财务数据可以从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得到体现,并在财务报表中无缺省值。同样,该指标所需要的行业数据也可以从各种统计年鉴中得到,无缺省值。
(4)有效性原则,指财务预警指标之间要避免高度的相关性和重复性,并要具有明显的经济意义。
(5)完整性原则,即预警指标体系应具有整体功能且层次分明,应该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风险。
(6)相关性原则,即要求指标体系内的各个指标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从而全面反映企业各个方面的警情。
2.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改进内容
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对现有预警指标体系的改进应反映出以下几点内容。
(1)在现代企业中,绝大多数破产案例都是因为资金链的断裂造成的。因此,我们说资金链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对资金循环活动的监控,实质上是对企业生命线上可能“得病”的环节进行检查。本文认为,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一开始就应该把“精力”都放在企业的资金循环活动上,这样对企业进行警情预测时,就不会偏离方向,还可以实施动态连续的警情监控,以保证预警的时效性。从企业资金循环活动中风险的分类出发,将现行财务预警指标体系重新划分为筹资活动预警、投资活动预警和运营活动预警3个方面,其中,运营活动是企业资金来源的基础和源动力,也就是企业能否生存的最关键环节。我们在选取预警指标时,应突出运营预警指标的数量和质量。
(2)筹资、投资、运营在现代企业中都属于复杂的大型资金活动,每类活动又都存在着许多可能出现风险的环节。将预警指标体系分为3大类是远远不够的,基于上述考虑,将以上3类活动预警分别分为有逻辑关系的几个方面。首先,将筹资活动预警分为筹资结构、短期支付能力和长期偿债风险3个方面。如果某一时期负债中短期负债比重大,那么同期的筹资结构和长期偿债风险是不需要预警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企业的负债分为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如果企业某一时期无息负债比率很大,那么该企业同时期的短期支付能力是不需要报警的。企业进行预警时,既要考虑长期预警也要考虑短期预警。这3个方面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其次,将投资活动预警分为投资结构和投资能力两个方面。投资结构解决的是“投资多少”的问题,投资能力解决的是“投资收益多少”的问题。投资结构直接影响投资能力,投资能力又反作用于投资结构。这两个方面的指标具有高度的预警相关性。最后,将运营活动预警分为资产质量、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质量和现金流量4个方面。从财务预警的逻辑切入点来看,上述4个方面是互相关联且层次分明的。盈利质量的高低受到其他3个方面的直接影响。如果资产质量低下,计价基础没有夯实,企业报告再多的盈利都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企业资本创造利润的质量低下,企业的盈利自然就差。如果企业每年都有报告盈利,但经营性现金流却入不敷出,那么这种没有真金白银的盈利实质上只是一种“纸面富贵”,企业运营必然有警情。同样,资本运营能力和资产质量是分别从资本的利用率和资产的结构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警情预测的,它们同样会受到现金流量的影响,如果企业的资产和资本运营不能给企业带来现金流量,说明企业经营效率有问题,运营存在警情。总体上看,现金流量是资产质量、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质量3个方面很好的补充,而这3个方面又是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的。
(3)本文是从企业在筹资、投资、运营这3个环节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或现金流保障出发而进行的预警指标设计。因此,将现金流量指标加入到指标体系中作为会计比率类指标的补充和完善。
综上所述,改进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改进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3.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改进及预警模型的建立
(1)筹资预警指标的改进、选取和补充。一是现有预警指标中只有资产负债率可以简单明了的反映企业总的筹资结构,所以本文仅选取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的筹资结构进行预警。二是改进流动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使其可以更真实地进行短期支付能力预警,由于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存在使得这两个指标预警变得有“水分”。因为企业归还短期债务用的是现金而不是收益或非现金资产。因此,将流动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加以改进,把它们的分子全部替换成经营性现金流量。站在企业的角度,不仅要偿还债权人的债务,还要偿还股东的“债务”,也就是股利。所以,再补充“现金流量对股利支付比率”一起监控企业这方面的警情。三是增加带息负债比率来进行未来偿债风险的警情预测,该指标表明了企业的未来偿债压力。并在此基础上补充“资本积累率”,它是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保证。这两个指标,一个从未来负债数量的角度,一个从未来负债时偿还保证程度的角度分别对企业筹资风险进行预警。
(2)投资预警指标的选取和补充。一是增加对外担保率和投资比率两个指标来反映企业投资结构方面的警情。对外担保率解决的是表外“投资多少”的预警问题,它实质上是将企业的资产做为抵押(投资),来降低被担保对象的经济风险,但不一定能从被担保单位获得经济利益的投资行为。相应地,投资比率解决的是表内“投资多少”的预警问题。因此,这两个指标共同作用对企业的投资结构进行警情监控。二是现行预警指标体系中多使用“投资收益率”作为投资能力的警情预测,本文以此为基础,再补充“现金再投资比率”,相对于投资收益率,现金再投资比率更注重企业未来的投资能力,两个指标一个关注过去和现在,另一个则关注未来,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3)运营预警指标的选取和补充。一是增加固定资产比率和流动资产比率用于企业资产质量的警情预测。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资产质量越好,反之,则越差。因此,固定资产的比率大,说明企业资产质量差,存在警情;而变现能力最强的现金所占的比率越大,说明企业资产质量越好。这两个指标的大小是相对于行业平均值来说的,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计算口径,使得现金比率指标很难获得行业平均值而无法使用。因此,根据可操作性原则,本文用敏感性稍差的流动资产比率代替现金比率作为资产质量的预警指标。二是在反映资产运营能力的预警指标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三是选取净利润率作为反映盈利质量的核心预警指标。在这个基础上,补充销售增长率和毛利率,销售增长率一般都被用于企业发展能力的预警,而本文认为收入的成长性和波动性是企业能否盈利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将其作为反映企业盈利质量的预警指标更合理。毛利率是净利润率必要的补充,因为在净利润的构成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产品销售毛利,只有它对净利润的影响具有可持续性,所以把它作为净利润率的补充指标。四是补充现金流量类的指标来作为企业运营预警的重要补充。现金流量相当于企业生存发展的“血液”,对企业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改进的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改进的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4)预警指标权重的确定、检验及预警模型的重新建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也就是说,在整个预警指标体系中,针对各种风险所选取的预警指标所占的份量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需要用科学和客观的方法来确定各个预警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既科学又客观的权重确定方法,所以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每个预警指标的权重,使整个指标体系具有层次预警功能。
首先,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将改进的预警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如图4所示。
图4 层次结构
其次,运用专家打分法对两两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比较赋值,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计算,所构造的判断矩阵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这表明权重的确定符合基本逻辑关系,预警指标体系的整体层次性很好,得出了各个预警指标(C1~C18)的权重依次为0.011 3、0.101 4、0.039 9、0.071 7、0.026 9、0.017 1、0.024 3、0.011 3、0.074 4、0.007 1、0.016 5、0.026 5、0.144 1、0.041 5、0.060 4、0.027 9、0.194 4、0.103 1。
最后,以这些指标的权重为基础,运用功效系数法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模型。即D=0.011 3d1+0.101 4d2+0.039 9d3+0.071 7d4+0.026 9d5+0.017 1d6+0.024 3d7+0.011 3d8+0.074 4d9+0.007 1d10+0.016 5d11+0.026 5d12+0.144 1d13+0.041 5d14+0.060 4d15+0.027 9d16+0.194 4d17+0.103 1d18。(其中:d1~d18分别是以C1~C18为基础计算的每个预警指标的单项功效系数,D为企业的综合功效系数)。
四、结 语
本文对国内外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预警指标体系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以此为指导,明确地分析了现行预警指标体系存在的局限性及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预警指标进行了重新分类、筛选和补充,完善了原有的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由于企业财务危机大多是由于现金流管理不合理引起的,所以本文引入了现金流量指标。从现金角度进一步弥补了企业常用财务预警指标的不足,能对企业资金的流动信息和盈利质量信息做出更全面、科学的评价,使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更加合理。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预警指标的权重,并运用综合功效系数法初步建立了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成熟度较低以及数据资料来源不充分,这使得我国关于财务预警指标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鉴于此,在预警指标的研究方面,需进一步拓宽数据渠道,提高预警指标的可操作性。例如,通过搜集更多财务指标的行业数据,使许多更具敏感性的财务指标能被用于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预警。另外,非财务指标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行业的差异性以及非财务指标的量化非常复杂等原因,这使得本文在研究中没有考虑非财务指标。如何在财务风险预警中引入并且量化非财务指标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1]尤金·F·布里格姆,菲利普·R·戴夫斯.中级财务管理[M].王化成,黄 磊,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John SPG,Robert WI.Tests of the generaliz ability of Altman’5 bankruptey model[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eh,2001(54):53-61.
[3]Altman E I,Marco G,Varetto F.Corporate distress diagnosis:Comparison using linear 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aeural aetwork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4(18):23-31.
[4]陈 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9(4):31-38.
[5]孔丽娜,韩兆洲.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筛选研究[J].特区经济,2009(5):114-115.
[6]杨方文,袁 雪.基于指标变动幅度的财务预警模型探析:以“夏新电子”为例[J].财会通讯,2010(2):33-35.
[7]董 红.财务危机预警指标解析[J].财会研究,2006(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