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生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方式特点的调查
2012-11-27文代君
□文代君 康 琴
对中职生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方式特点的调查
□文代君 康 琴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对579名中职生进行调查。结果:(1)在总体上,中职生的心理防御机制趋向成熟,在部分防御策略上存在着性别差异;(2)中职生的应对方式不很乐观,与黄希庭2000年的研究结果相比,中职生在退避、忍耐和发泄的应对方式使用上比中学生较高,而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使用上较低;(3)成熟的防御机制与问题解决和求助呈显著正相关,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与退避、发泄和幻想也呈显著的正相关。针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更有系统性和针对性。
中职生;防御方式;应对方式;特点;心理健康教育
一、前言
人类从心理上适应环境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应对,另一种是防御。应对(coping)是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是青少年社会适应性和社会技能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个体面对压力情境时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对心理键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防御机制是自我应付本我的驱动、超我的压力和外在现实的要求,以减轻和解除心理紧张、求得内心平衡的心理措施和防御手段,不少研究表明防御机制的运用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中职学生是青少年相对独立的一个群体,他们虽然年龄和高中生相似,但其心理发展状况却不尽相同。不可否认,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是被应试教育列车甩下的,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被冷落的弱势群体。在与同龄人并行的道路上,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前行的脚步显得迟缓和沉重,选择中等职业学校似乎也是一种无奈或懵然,这使得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与管理的难度加大,影响着中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解中职生在压力情境下采取的防御和应对方式,笔者对乌鲁木齐市部分中职生进行调查,考察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个体使用防御和应对方式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两者的相关关系,以期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选取乌鲁木齐市三所中等职业学校,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600名中职生,发出问卷600份,问卷当场回收,有效问卷579份,问卷有效率为96.5%。其中一年级309人,三年级270人;男生267人,女生312人。
(二)方法
1.采用由M.Bond(加拿大)编制路敦跃翻译修订的防御方式问卷(DSQ)。对量表的一些表述进行了必要的修改,以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该问卷共包括88个项目,涉及不成熟型防御机制、成熟型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四个因子。每个项目均采用1—9分9级评分法。
2.采用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由黄希庭等编制,有6个维度,分别是:问题解决、求助、退避、发泄、幻想和忍耐,共30道题目。该问卷同质性系数α=0.77,重测信度为 0.76,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每题均采用Likert5点量表式,分别计1—5分。
采用集体施测方式,以指导语指示被试填答问卷。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主要方法为统计描述、T检验和相关检验。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中职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
由表1发现:中职生群体不成熟防御机制中的幻想、潜意显现、分裂,成熟防御机制中的升华、压抑,中间型防御机制中的期望、回避和解除得分较高。得分前六名的分别为:期望、幻想、升华、压抑、掩饰、回避等。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心理发展正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度时期,所以,既有成熟的一面,也有不成熟的一面。不过从总体上看,中职生的心理防御机制是趋向成熟的,表现为成熟防御机制的得分显著高于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这与以往他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虽然他们成长的道路大多不够顺遂人愿,但还能够面对实际,用较成熟的防御机制来处理本我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矛盾,积极缓解内心冲突,调节行为表现,以适应外部要求。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中职生在掩饰因子上得分较高,说明其掩饰度较低。这可能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特有的心智水平使他们依旧保持原有的单纯性和个性。
表1 中职生心理防御机制的差异检验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职生运用的防御方式发生显著变化。一年级不成熟防御机制使用很频繁,除了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责任义务之外(投射),还常常染上一些恶习来摆脱困难和麻烦,如吸烟、喝酒、打架、旷课或身体某些部位的疼痛等(消耗倾向)。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被边缘化,或者是逃避学业上的挫败感。三年级使用成熟防御机制的频率显著增加,其原因之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职生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知识经验日益丰富、更为务实,个体逐渐趋于使用成熟型防御方式。其二是因为中职院校的教育突出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一些方面切合了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和志趣,促进了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
表2结果表明:在防御策略上存在着性别差异,中职生在成熟型防御机制的运用上存在的性别差异,女生(M=5.04,SD=0.93)显著高于男生(M=4.85,SD=0.89)。事实如此,在中职院校里,有问题行为的学生,男生比例大于女生。在具体的防御方式上,男生更多的采用投射、潜意识显现、抱怨、幽默和伴无能之全能;女生更倾向于采用退缩、升华、回避、理想化和被动攻击。这是由于在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男性更倾向于表现出勇敢、率性,有着较高的自我效能和价值感,显得自我评价过高和更加冒进,以此来维护自尊和自信。而女生在思想和行为上相较于男生就显得敏感羞怯、退缩、回避,自我克制,她们往往不直接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而是表现出被动的一面,等待或者想象困难和麻烦的消失。研究两性差异的心理学家认为:由于社会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进入青春期后,女性成就期望和自我评价降低,所以他们的行为表现相对低调、隐忍。
(二)中职生应对方式的特点
表2 中职学生不同应对方式得分
本研究结果(见表2),中职生的6种应对方式的使用依次是:问题解决、退避、忍耐、发泄、求助和幻想。这与黄希庭等(2000)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比较显示,本研究在退避、发泄和求助的使用顺序上与黄希庭的研究结果相反,也就是说中职生在退避、忍耐和发泄的应对方式使用上比中学生较高,而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使用上较低。整体来说,当前中职生的应对方式不很乐观,其中可能由家庭、社会、学校以及个人主观等各方面的因素所致。
表2显示,随着年级增高,“问题解决”“求助”的应对方式的使用都有增加的趋势,退避的应对方式有显著减少,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中职生正处于一个不断成长进步的过程。忍耐、发泄和幻想的应对方式的使用没有明显的变化。
本研究表明,女生比男生更多采用发泄和忍耐应对,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采用幻想应对,在这三种应对方式上,性别的差异均具有了统计学意义。这与黄希庭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性别角色化过程中,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防御机制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相关最高的是成熟的防御机制与问题解决和求助,呈现极其显著的正相关(P∠0.01);其次是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与退避、发泄和幻想,也呈现极其显著的正相关(P∠0.01);中间型防御机制与退避、忍耐、求助的应对方式存在正相关 (P<0.05)。 表明中职生往往会同时采取成熟和不成熟等多种应对策略。
表3 防御机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矩阵
四、讨论与建议
(一)从总体上看,中职生的心理防御机制在趋向成熟,这是适应过程中的发展,按照发展的观点,个人经历了一系列的应激情境之后,其应对策略会得到改善。因此,对中职生应对方式的研究则要关注中职生应对方式的纵向变化,使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更有系统性和针对性;要指导中职生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和有效的心理应对策略灵活面对学习或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特别是负性生活事件,从而实现其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二)中职生在退避、忍耐和发泄的应对方式使用上比中学生较高。传统上人们把退避、忍耐和发泄视作“消极的应付方式”。但就从缓解心理紧张的角度讲,它是有积极意义的。就退避而言,无论是忍耐,还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实际上都是与外界妥协的一种态度。如笔者曾访谈学生,问道“上高中比较累”,很多学生直接说 “我跟不上,所以我就不上”。接受现实和自己安慰自己虽然被归为不成熟应对,却有缓解挫折打击的作用,关键在于应对方式使用后是否缓解了个体的心理的压力,并有利于个体适应环境。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所要做的,不是阻止求助者采用退避、忍耐等应对方式或防御机制,而是依据求助者的主、客观情况进行引导,帮助求助者选择在当时最适合求助者的心理调适方式。培养中职生建立一种稳定的、有效的、多途径的应对策略,是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所在。
(三)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特别注意针对男女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心理辅导。女学生敏感细腻,更需要与人交流,可采用广泛而有效的朋辈交流互助的团队训练方式。男孩子则进行“赞冠军,强心理”等身体接触的对抗性运动,培养男孩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控能力和耐挫能力。
[1]黄希庭,等.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1).
[2]冯怡,等.中学生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2):130-132.
[3]肖计划.心理卫生评定量袁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6.
文代君(1959-),女,四川西冲人,乌鲁木齐市职业大学中职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康琴(1965-),女,新疆乌鲁木齐人,乌鲁木齐市职业大学中职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德育政治课、哲学及经济学的教学。
G710
B
1001-7518(2012)17-0117-02
责任编辑何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