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学生一双慧眼——谈谈提高学生阅读心理素质

2012-11-27上海鲍国馨

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旧知词句心理素质

上海 鲍国馨

当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他们的语文阅读鉴赏能力也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课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现代文的能力:能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见解,有个人的体验与发现;能赏析,评价文学作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然而事实是,有些学生在把握作者思想情感方面不到位,对文本的主旨把握肤浅,在鉴赏评价方面的能力就更堪忧。究竟如何有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也就是如何让他们拥有一双明亮的慧眼?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是前提。下面,就此谈谈提升阅读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

一、注重长效积累

(一)理论依据

阅读心理特点——新信息与旧知碰撞

一般来说,阅读的理解阶段是对文本信息进行重新加工组合,由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学者理查德·巴姆伯尔杰说:“阅读首先是一种感觉的活动。人们通过视觉器官认识了语言符号,这些语言反映到大脑中转化为概念,许多概念又组合成较大的单位,成为完整的思想,然后发展成为更复杂的思维活动、联想、评价、想象等。”由此可见,新认识的获得是读者在原有旧知、认知结构基础上生成的,是新信息与旧知碰撞的结果。而文本所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已有知识相结合的意义,就是我们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重大任务。

在以上所提到的这种阅读过程中,不得不强调联想的作用。新信息与旧知碰撞时的不平衡,需要通过联想将两者连接、同化,产生新的理解,不断地通过已知,探求未知,从而对文本作出恰如其分的赏析、评价。

(二)具体方法

既然旧知在理解鉴赏中如此重要,那么注重长效积累就是最基本的提高能力之方法了。而积累又非一朝一夕完成,它需要长期有恒心的坚持。

1.字词量、含义的积累及其方法

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更多被教师关注的是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从小学阶段文字积累的重点转向理解分析阅读作品、鉴赏评价阅读作品。期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字词积累的要求,以致很多学生初中毕业都未达到3500个汉字的量(掌握3500个汉字是“课标”规定的)。教师应重视教材,利用教材,发掘教材,有序地整理出新字词。当然,除了要多多能读会写外,活用才是硬道理。最常用的训练方法是连词成段。在围绕一个中心的一段话里,教师很容易辨别该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相关词义(尤其是蕴含的感情色彩)并灵活使用了,发现不妥可及时指导纠正。尤为重要的是,这种训练法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及创造性,调动了学习兴趣。

2.重要句子语境义分析规律的积累及其方法

阅读教学中,重要句子一般包括六种,即难理解句、修辞句、过渡句、呼应句、哲理句、总结句。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将分析这些句子的规律方法教给学生,使其形成一种阅读习惯,并将此作为旧知储存在大脑中。这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积累。先拿修辞句分析规律来说,教师最先引导学生的问题不是“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而是“本句传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其次是“本句运用什么手法传达这种思想感情”,最后才问“为什么运用这种手法”。这种分析方法尊重了学生的初始感性认识,他们从文本的字面义联想到作者运用字面义的意图(即传达的思想感情),再理性辨析语言运用的手段,从而达到真正品味语言魅力的目的。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所在。再说说过渡句(段)的分析规律。通常结构的作用或是承上或是启下或是承上启下,但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在内容上的层进、对照、转折等作用。教师应有意识传授并不断提供训练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内在积累的普遍分析规律法。

3.其它阅读分析规律积累及其方法

这里重点说记叙类文体。记叙类文体向来被认为分析点最繁复最多变,其实也有一些规律可循。一般来说,不外乎涉及如下方面:

(1)概况内容。包括全文内容概况及部分内容概况。不管何种形式,其分析规律是:先确定事件结果,然后用“人物+事件过程(必须包括结果)”的公式概况。

(2)记叙线索。这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分析线索时,主要从中心事件为线索、人物为线索、实物为线索、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时间地点的变换为线索这几方面。

(3)记叙顺序。先把握四种记叙顺序的特点,即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然后随文识别并分析其不同的作用。

(4)描写。首先从种类来分,有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其次从描写的几种形式来分:a.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b.动静结合描写c.正面侧面描写。这些专用术语要让学生在分析文本时熟练记忆,同时将它们的作用由浅入深循序理解。

(5)写作手法。这一关主要是要先记忆有哪些常用写作手法。在初中阅读文体中,常见的是先抑后扬、开门见山、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借景抒情、侧面烘托、虚实结合、设置悬念、卒章显志、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象征、对比等。然后是随文把握它们的特点,深入领会表达效果。

以上提到的五方面,在阅读鉴赏中经常用到,学生只有通过长期的、举一反三的训练,才能把握规律,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而训练时除了用好、用透教材,还应拓展教材,精心选取课外合适读物,从量上强化训练。当学生能将这些分析规律驾轻就熟运用时,积累就完成了。

二、强调整体把握文本

1.理论依据

阅读心理特点——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选择性

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是人并不把这对象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看做是孤立的,而是把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在感知事物时,人又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对事物进行理解和补充的,即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许多知觉对象中,其中部分对象知觉得特别清晰,其余的对象则作为背景而知觉得比较模糊。

2.具体方法

根据知觉的这些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必须强调阅读的整体性,使整篇文章在学生眼里成为知觉整体,而非个别段落、个别句群成。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默读(或朗读)、揣摩,整体把握文章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静心阅读的良好习惯。急躁浮夸是学生阅读的大忌。所谓“眼到、口到、心到”,教师一方面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法要严格关注他们的阅读状态,随时提醒、纠正不良阅读行为。

其次是指导如何整体阅读。所谓整体把握文本,应从五方面入手。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点,见下表:

记叙文概括故事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说明文从题目看说明对象或其它圈划路标词句分析题目含义确定说明对象及总、分特征议论文从题目看论点或论题圈划路标词句揣摩写作意图概括段意并归纳全文说明内容概括段意并归纳全文论述内容确 定总、分论点圈划重点词句把握作者 情感,揣摩写作意图把握作者 情感,揣摩写作意图

以下表格中,记叙类文体的题目含义,往往是指:内容、主旨、情感、线索、背景。而说明、议论类文体的概括段意,则是整体阅读的重点。这个步骤做得细致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文本理解的成败。

说到圈划,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明白圈划什么。首先是圈划路标性词句。如表示时间、空间变化的词句;表示分类的词句;表示总结概括的词句;表示过渡的词句,以及关联词等等。这个环节是锻炼学生思维方向感、条理层次感的。其次是圈划中心句,包括段落中心句与全文中心句。有时中心句并不是很直露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三、拓展教材,培养学生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

众所周知,在教材的选篇上,编者已最大限度地顾及到各种类别,但这些远远不能呈现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风貌,仅是冰山之一角。教师除了充分挖掘教材,还应拓展教材,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报纸、中外经典作品,包括各类体裁,各领域内容。阅读面的广泛,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外历史,了解名人事迹,了解国风民情,了解时代前沿信息,有助于阅读中准确参悟作品的真谛。久而久之,见多识广者必定具有较高的阅读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主要是从心理认知因素角度,谈提高学生阅读心理素质的方法。而事实上心理意向因素角度对学生的阅读心理素质也有相当大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要享受这份作为鉴赏者乐趣的前提,就需要我们教师将科学的阅读方法授之于学生,并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使之具备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

猜你喜欢

旧知词句心理素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岁末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浅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导入”